吳淞江

吳淞江

吳淞江,古稱松江或吳江、亦名松陵江、笠澤江,發源於蘇州市吳江區松陵鎮以南太湖瓜涇口,由西向東,穿過江南運河,在今上海市黃浦公園北側外白渡橋以東匯入黃浦江。與東江、婁江共稱“太湖三江”。

吳淞江原為長江入海前最後一條支流,長江入海口也被稱作“吳淞口”。明代“黃浦奪淞”以後吳淞江成為黃浦的支流,但長江入海口仍被叫作吳淞口。

吳淞江流經吳江、蘇州、崑山嘉定青浦以及上海市區。以北新涇為界,吳淞江上游被老百姓稱為吳淞江,而北新涇以東為吳淞江下游,進入上海市區後上海人稱之蘇州河。吳淞江的別稱“松江”是今上海地區古代行政建置“松江府”的命名來源,蘇州河催生了幾乎大半個古代上海,後又用100年時間成為搭建國際大都市上海的水域框架。吳淞江下游近海處被稱為“滬瀆”,是上海市簡稱的命名來源。

吳淞江是吳地重要的航運樞紐。吳淞江全長125公里,上海境內54公里,平均河寬約40至50米,總流域面積為855平方公里,是一道很美的風景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吳淞江
  • 外文名:Wu-Song River
歷史,幹流情況,水文特徵,水系組成,蘇州地區,上海地區,流域概況,氣候,經濟社會,文化淵源,治理開發,橋樑,整治,

歷史

吳淞江,古名“松江”,又因流域在古代吳國境內,故稱之為“吳淞江”。《後漢書·左慈傳》中有“所少吳淞江鱸魚”的記載。東晉鹹和年間在吳淞江口修築滬瀆壘,故址在今青浦白鶴鎮舊青浦西,成為軍事重鎮。
吳淞江水來自太湖,古代的太湖稱震澤,太湖湖水通過松江婁江(今瀏河一線)和東江入海,便是所謂的“三江”。《尚書·禹貢》里有一句話,“三江既入,震澤底定”。“三江”都曾是水量浩瀚的大江,尤以中支松江為最寬主流。多部史籍記載,松江很長時間內,寬處在10千米以上,江面寬闊,氣勢澎湃,有詩為證:“吳淞之水震澤來,波濤浩瀚走鳴雷”。至唐朝中期,大詩人杜甫在《戲題畫山水圖歌》中寫出“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吳淞半江水”的著名詩句。直至北宋,青浦縣松江河段尚“面闊九里”,仍是太湖水泄入東海的主要通道。唐宋時代的吳淞江浩浩蕩蕩向動奔流,絕非今天的蘇州河可比,河口最寬處呈喇叭型,有20里寬闊,“吳淞古江,故道深廣,可敵千浦”。
西晉時期吳人張翰“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蓴羹、鱸魚膾”,遂棄官歸吳,他思念的菰蓴與鱸魚,正是吳淞江的特產,有“蓴鱸之思”的典故。後世的宋詞中屢次出現這個典故,辛棄疾詞中也有“聞道蓴鱸正美”。
自宋末元初開始,由於戰亂失管、泥沙淤積,水利選官失人、措施不當,加上地方官府縱容民眾大肆圍墾造田,使吳淞江江面日益縮小。蒙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華亭府更名為松江府後,松江正式更名為吳淞江。
永樂元年(1403年)開始,工部尚書夏元吉率眾疏浚范家浜,上接黃浦引淀泖之水,自今外白渡橋至復興島東的古南蹌口入吳淞口。使黃浦從今復興島向西北流至吳淞口入注長江,故有“黃浦奪淞”之說。到1569年,海瑞主持吳淞江治理時,判斷“黃浦奪淞”趨勢無法逆轉,遂確立“由黃浦入海”的方針,基本形成了今天的格局。
長江入海口被稱為吳淞口。南宋鹹淳《玉峰續志》卷九已記有吳淞江口一名。明永樂二年(1404年)開浚范家浜,引黃浦江於今復興島附近合吳淞江,所以明代即說“吳淞江口,即為黃浦口子”。吳淞口外本有吳淞外沙礙航,清宣統三年(1911年)建左導堤及右順壩導流沖沙,並防止長江泥沙灌入,吳淞外沙逐漸消失。
上海開埠後,來滬外國人曾溯河往上,發現可以乘船直抵蘇州府城,於是英文標準譯名便為“Suzhou Creek”。1848年,上海道台與英國駐滬領事簽訂展拓英租界條約時,首度在正式文本中,將吳淞江稱為蘇州河,後來上海市區的民眾也逐漸稱之為蘇州河。但蘇州河北新涇開始的上游地區民眾和教科書等官方仍稱之為吳淞江。

幹流情況

吳淞江屬於太湖水系,發源於太湖瓜涇口,流經吳江蘇州崑山上海市青浦嘉定閔行普陀長寧靜安虹口黃浦區,在外白渡橋黃浦江。長125公里,其中上海市境內河段長53.1公里。河口泄流量約10立方米秒,今是黃浦江最大支流。
吳淞江吳淞江
吳淞江全長125公里,平均河寬約40~50米,是江南地區上海以及蘇州的主要水上交通線和重要航道。
吳淞江兼具航運、灌溉、泄洪、排澇之利,可通行60~100噸級船隻,是上海市與太湖流域間重要的內河航道,年運貨量在1700萬噸以上,中上游可灌溉農田6.6萬餘公頃。
吳淞口位於上海市寶山區吳淞與浦東新區凌橋鎮之間,其東界自河塘燈樁至引導燈樁附近,口寬400餘米,長約1.8公里。經歷年疏浚,現漲潮時水深可達8米以上,一直為上海港船舶進出長江口的咽喉門戶。

水文特徵

流量平均僅10立方米/秒,旱季則接近於零。低水位時水深2米左右。
吳淞江吳淞江
吳淞江是中等感潮河流,潮流界在嘉定區黃渡,潮區界在青浦縣趙屯。河口(黃浦公園站)多年平均高潮位3.12米,多年平均潮1.83米;北新涇多年平均高潮位2.78米,多年平均潮差0.72米,歷年最高潮位4.14米(1928年9月16日)。平原感潮河流速很慢,一般為0.1—0.2米/秒,最高位潮時流速也只達到0.58米/秒。這一狀況決定了,它具有天然的弱質,倘若受到污染,極易遺留長期的影響。
上海地表水總補給量593.5億立方米,本地徑流18.6億立方米,占3.1%;上游太湖來水量100.6億立方米,占16.0%;長江進潮量474.7億立方米,占80%。

水系組成

蘇州地區

吳淞江蘇州段南岸支流
所在地河名長度(公里)訖止地點備註
吳江、同里
長絆路
吳江、車坊
大輪港
5.1
吳縣、車坊
席墟港
澄湖
吳縣、淞南
石涇港
吳縣、淞南
甪直塘
吳縣、淞南
青小港
吳縣、淞南
富利塘
小直港
建公路已壩
崑山、張浦
大直港
5.3
南塘港
按老吳淞江
崑山、張浦
張浦港
4.8
支浦港
崑山、張浦
新塘港
崑山、千燈
老吳淞江
崑山、千燈
17.2
趙田湖
有四座橋樑束水
崑山、千燈
陸虞浦
17.2
秧田湖
崑山、石塘
大石浦
13.4
南石浦
吳淞江蘇州段北岸支流
所在地河名長度(公里)迄止地點備註
吳江、湖濱
顧塘港
吳江、湖濱
大運河
吳縣、郭巷
大齊港
吳縣、郭巷
水仙浜
吳縣、車坊
大浦港
吳縣、車坊
戈浦港
吳縣、車坊
搖車灣港
吳縣、車坊
螳螂港
吳縣、車坊
薛港
吳縣、車坊
三恩港
吳縣、車坊
石涇港
吳縣、車坊
旺嘉塘
吳縣、斜塘
6.0
吳縣、斜塘
東港
吳縣、斜塘
馮里浦
5.0
沙湖
風裡浦
吳縣、勝浦
清秋浦
7.0
吳縣、勝浦
新浦河
4.9
友誼河
吳縣、勝浦
簡譜港
4.5
友誼河
吳縣、勝浦
界浦
6.0
婁江
崑山稱界碑港
崑山、城南
南大港
崑山、城南
尤涇港
5.2
婁江
崑山、城南
環龍港
崑山、城南、玉山
小漁河
4.8
婁江、玉山市河
崑山、城南
橫涇港
崑山、城南
青陽港
8.2
婁江
為陽澄淀泖兩區域主要調節河道
崑山、陸家
桑園灣港
崑山、陸家
浦港
崑山、陸家
夏駕河
12
婁江
1403年明夏原吉掣松入灘時導,1958年全線拓浚。
崑山、陸家
古木港
崑山、花橋
瓦浦
崑山、華僑
雞鳴塘
穿越鐵路橋孔5米
崑山、華僑

上海地區

名稱位置起迄
大場浦
寶山區南部、普陀區北部
走馬塘—真如港
中槎浦
嘉定區東南部、普陀區北部
薀藻浜—新槎浦
祁遷河
嘉定區中部偏西北
鹽鐵塘—橫瀝
楊涇
嘉定、寶山區界
練祁河—沙浦
吾尚塘
嘉定區東南部
封浜—中槎浦
涇北河
青浦區東部
蟠龍塘—徐涇江
涇南河
青浦區東部
徐涇江北—蔡家灣港
南泗港
寶山區、虹口區境
薀藻浜—走馬塘
封浜
嘉定區中部偏南
薀藻浜—吳淞江
俞涇浦
虹口區西部
走馬塘—嘉興路橋
鹽倉浦
閔行區西北部清浦縣東北部
鳳溪塘—吳淞江
郭澤塘
嘉定區西部
江蘇省界—鹽鐵塘
澱山港
青浦區中部
攔路港—淀浦河
曹楊環浜
普陀區南部曹楊新村
黃泥涇
嘉定區東部
橫瀝—雲長涇
朝陽河
普陀區西部
真北路—西虬江
新誼河
青浦區東北部
新誼村—鹽倉浦
漕港
青浦區中部
淀浦河—青浦城河
漳浦
嘉定區中部
練祁河—薀藻浜
●木瀆港
木瀆港位於普陀區西部。又稱牧瀆港、牧童港。北起西虬江、往南穿越金沙江路、雲嶺東路,到新涇口對岸稍東處入蘇州河。長約2公里。枯水期航道水深約1.4米,可通行15噸級船舶。
●東大盈港
東大盈港位於青浦縣北部。古稱大盈浦。昔時港面開闊,水流湍急,為古松江五大浦之一,直接承受澱山湖水北流入江,後因海潮倒灌,河道淤塞,屢浚屢塞。現北起吳淞江,南流經白鶴、杜村、孔宅至青浦鎮萬壽塔前入青浦城河。長14公里,河面寬30米,河底高程0米,可通航60噸級船隻,汛期可通100噸級船隻。北口有東大盈船閘。受益農田6000餘公頃。
東茭涇
東茭涇位於寶山、閘北兩區境內。北起薀藻浜,經康家宅,南入走馬塘接彭越浦。又稱東高涇。民國《寶山縣誌》卷二云:“東茭涇南起大場走馬塘,北經 浦轉東折北,出薀藻浜。”長約5公里。枯水期航道水深1.9米,可通行20噸級船舶。
吳淞江吳淞江
●北泗塘
北泗塘位於寶山區東部。北起馬路河,南迄薀藻浜。長6公里余。枯水期航道水深1.4~2.2米,可通行20~60噸級船舶。受益農田1300公頃。河東岸為工廠、企業區。
西大盈港
西大盈港位於青浦縣西部。北起吳淞江,流經趙屯、大盈至青浦縣青浦鎮西南入淀浦河。原為趙屯浦,為古松江五大浦之一。現青浦鎮石西村以南為1977年冬新開河道。石西村北老河道河面較狹,可通航20~40噸級船隻;以南河段面寬40米,河底高程-1.0米,可通航100噸級船隻。南北兩端均建有船閘和節制閘。是青松大控制區的主要泄水通道之一。
●西虬江
西虬江位於嘉定區、普陀區境內,滬寧鐵路南側。起自封浜,往東經江橋,越新槎浦,過柵橋至真北路進入市區,匯木瀆港折而東,經長風二村入桃浦。古虬江原系吳淞江下游,由於河曲發育,流水不暢,北宋後曾多次興工治理,另開新河,殘剩舊河道稱舊江,“舊”、“虬”諧音,故又名虬江;一說因河道綿延屈曲如虬得名。1949年以後,歷經1954年、1972年、1980年數次大規模疏浚,截彎取直,多處填河建房築路,僅留西、中、東三段河道,其中桃浦以西河段(西段),1981年更名為西虬江,以區別於虬江東段。河道淤淺,自新槎浦以東至木瀆港河段列為八級航道,河面寬13.26米,底寬4~8米,河底高程1米,水深0.88米,最高水位2.83米,可通航10噸級船隻,主要用於運輸、排澇。河水污染嚴重,終年黑臭。
●西泗塘
西泗塘位於寶山區、閘北區境內。又名新塘港。南起走馬塘,往北經泗塘新村,注入薀藻浜。長約6公里。枯水期航道水深1.4米,可航行15~30噸級船舶,受益農田1300公頃左右。
●走馬塘
走馬塘位於嘉定、虹口、寶山區境內。西起封浜,往東北流經南翔、大場鎮,至江灣鎮淞滬鐵路接小吉浦。長約20.8公里,底寬6米,河底高程0米。原走馬塘至江灣鎮以東分南北兩支;南支經虬江至沈家行市入黃浦江,北支接袁長河、錢家浜入黃浦江。現小吉浦以東至復旦大學西北角一段已填沒。相傳南宋時抗金名將韓世忠曾駐軍江灣、大場,走馬往來於此,故名。又說因走馬塘為吳越王錢鏐所鑿,故曾稱錢溪、錢家浜。可通航10~15噸級船舶。除市區河段水質受到污染以外,其餘河段均有灌溉之利,受益農田約1100公頃。
●楊盛河
楊盛河位於寶山區東部。為1977年12月至1978年2月間人工新挖河道。以楊行、盛橋為起訖點而得名。北起西隨塘河,往南經盛橋、月浦、楊行,南迄薀藻浜。長約19公里。枯水期水深2.2~2.7米,可通行20~60噸級船舶,受益農田約4000公頃。
●吳塘
吳塘位於嘉定區西部。北起江蘇省境瀏河,南流穿越練祁河,至薀藻浜。長24.5公里。河底高程0米,能航行30噸級船舶,受益農田1300餘公頃。
●油墩港
油墩港位於青浦、松江兩縣之中部。北起吳淞江,穿越青浦、松江兩縣的9個鎮,匯入橫潦涇。青浦境內河段從吳淞江到柘雞塘長18.84公里,系全部新挖,1979年動工,1990年底完工;松江境內長17公里,除從古浦塘到壩河口一段2.25公里利用原姚涇河道外,其餘14.75公里全系新開,壩河口到橫潦涇一段3.5公里,1959年開挖,古浦塘以北到柘雞塘接青浦段長11.75公里全系新挖。到1991年底,長35.84公里的油墩港已全線挖通。青浦段河底高程-1米,底寬20~25米,松江境內河底高程-2~-2.6米,底寬50~118米。南北兩端各有船閘一座。可通航100噸級船隻。是青松大控制區北水南排的主要河道之一。
●桃浦
桃浦位於寶山區、普陀區境內。北起寶山區境薀藻浜,往南經大場穿越走馬塘,經楊家橋、真如鎮,至曹楊新村入西虬江。曾名桃溪或桃樹浦,昔時兩岸多種桃樹,故名。長約11公里。水質受化工廢水嚴重污染,常年黑臭。
●真如港
真如港位於普陀區東北部。一般將吳淞江下游北岸的梨園浜和潭子灣合稱真如港。西起真如鎮接桃浦,往東經曹楊路、徐家橋、石泉新村、光新路,至上海油脂二廠入吳淞江。長約5公里。河道彎曲,已日益淤淺,通行5~10噸級小船。
●荻涇
荻涇位於寶山區西部。因位於楊涇之東,故亦名東楊涇。北起永寧塘,往南經羅店、羅南、劉行、顧村入薀藻浜。長22公里余。為寶山區最長南北乾河。枯水期航道水深1.1~2.4米,可通行20~60噸級船舶,受益農田2600餘公頃。
●鹽鐵塘
鹽鐵塘位於江蘇省東南部和嘉定區中部。相傳西漢吳王劉濞和五代吳越曾先後疏浚以運鹽鐵,故名。又稱鹽鐵河。北起江蘇江陰,南經楊舍、福山、梅李、支塘、太倉城廂鎮,由葛隆入上海市嘉定區域,再經外岡、方泰、黃渡入吳淞江,縱貫望虞河、白茆港、瀏河、練祁河、薀藻浜等。長約150公里,其中上海境內長約18公里。薀藻浜以北河段屬六級航道,可通行100噸級船舶;薀藻浜以南河段為七級航道,可通行50噸級船舶。受益農田約2000公頃,且有排灌、調節水量之利。
●顧浦
顧浦位於嘉定區西部。南起吳淞江,北流與練祁河、婁塘河相交,經安亭鎮、望新、錢門塘,入江蘇省太倉市境,匯吳塘後入瀏河。長18公里。枯水期航道水深0.9~1.9米,寬5~10米,可通行20噸級船舶。
●通波塘
通波塘在松江縣中部。原名顧會浦,為古松江五大浦之一。南宋乾道元年(1165年)開顧會浦,因流入華亭縣城北通波門,遂改稱為通波塘。北起淀浦河,流經洞涇鎮塘橋,至人民河接大漲涇。長32.12公里。河面寬度,青浦境內為20米,松江境內為30米左右,最寬處在茸北鎮大塔浜口為80米,河底高程在0米左右,通航能力為15~50噸級,受益農田4600餘公頃,是青松大控制區內北水南排的重要通道。
●彭越浦
彭越浦位於閘北、普陀兩區境。元代曾在浦旁今彭浦自然鎮建彭王廟,祀奉西漢劉邦滅楚大將彭越,以鎮潮神,故名彭越浦或彭公浦,簡稱彭浦。北起走馬塘,南經彭浦自然鎮,至潭子灣入吳淞江。長7公里。枯水期航道水深1.0~1.5米,通行10~20噸級小船。
●嵩塘
嵩塘位於松江縣北部。北起淀浦河,南入通波塘。古崧子浦南段。長11公里,底寬15米。可通航10噸級船舶,灌溉農田1000公頃。
新涇港
新涇港位於閔行區中部。古名新涇浦,明、清和民國時稱新涇。因與今嘉定區東北新涇河名相同,故改名新涇港。原從顓橋鎮附近的六磊塘東北流,越春申塘、淀浦河、蒲匯塘,經過程家橋,北抵北新涇鎮入吳淞江。上游在清末已淤塞成陸,現僅殘留從淀浦河到吳淞江的11公里河道,枯水期水深0.8~1.3米,能通航10~20噸級船舶,受益農田約2000公頃。在古代,每逢吳淞江大水時,江水可南入新涇港,經六磊塘等進黃浦江入海。
新通波塘
新通波塘位於青浦區東部。北起吳淞江,南入三涇河。流經華新、鳳溪、徐涇、趙巷。長16公里。1977年冬至1978年春利用華潮浦、嵩塘等老河身加以取直、浚深、拓寬,因其與老通波塘相平行,取名新通波塘。為華新、鳳溪、重固、趙巷一帶澇水南排的主要河道,受益農田2600餘公頃,北端建有華潮浦套閘一座。底寬15米,河底高程—1米,河面寬50米。屬六級航道,可通航40~100噸級船隻。
●新槎浦
新槎浦位於嘉定、普陀、寶山3區交界處。1977年將孫基港、中槎浦、楊涇、蒲華塘等河道疏浚串聯成一條河後,合稱為新槎浦。河道南起吳淞江北岸,北流穿越西虬江、中槎浦、走馬塘,流入薀藻浜,經江橋、桃浦、祁連等鎮。長約9.8公里。河底高程-1米,可通行100噸級駁船。
●橫瀝
橫瀝位於嘉定區中部。亦稱橫濼、橫櫪塘。北起瀏河,往南與婁塘河、練祁河、薀藻浜相交,至南翔鎮。長40餘公里。枯水期水深1~2米,河寬5~10米,可通行15噸級船舶,受益農田約7600公頃。
薀澡浜
薀藻浜位於嘉定、寶山兩區中部偏南。西起吳淞江,東經陳行、塘橋,至吳淞入黃浦江,與吳塘、鹽鐵塘、中槎浦和楊盛河相交。長38公里。亦名薀藻河。1949年前,與黃浦江、吳淞江並列為上海市三大幹河。原西起中槎浦走馬塘口,1959年向西疏鑿到橫瀝,1980年再向西延伸至孟涇村附近,接通吳淞江上游。1982年加深、拓寬河道並在西端建 西水利樞紐工程,水深達3~4米,河道寬為60~100米,底寬30~60米,河底高程—2~—4米,塘橋以東能通行300~500噸級小輪。江浙兩省船隊可經三江口、薀藻浜直航吳淞口,去寶山鋼鐵總廠不再繞道澱山湖、黃浦江,縮短航程45公里。受益農田約1.3萬餘公頃。
●潘涇
潘涇位於寶山區西部。南起荻涇,往北流經羅南、羅店,抵毛塘河。長約19公里。枯水期航道水深2.9米,能通行20~100噸級船舶。南段水質受工業廢水污染嚴重。
蟠龍塘
蟠龍塘位於青浦縣與閔行區境。“以其委蛇曲折如龍之盤”而得名。又名蟠龍浦、蟠龍港、盤龍浦等。起自青浦縣徐涇江,流經小淶港、北橫涇,北入吳淞江。長約9公里。枯水期水深1.5米,河寬15米,通航15~25噸級船舶,受益農田660餘公頃。

流域概況

氣候

吳淞江流域屬北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氣候溫和濕潤,春秋較短,冬夏較長。年平均氣溫17.5℃,日照1534.7小時,降水量1512.8毫米。全年70%左右的雨量集中在5至9月的汛期。

經濟社會

儘管元代以後吳淞江水勢漸為黃浦所奪,經濟文化重心也由位於河中游的青龍鎮轉向下游,但圍繞蘇州河岸展開的經濟活動經久不衰且愈益發達。
眾多志書記載,從19世紀初至20世紀30年代的一個多世紀中,蘇州河一直是上海通往臨近城鄉的主航道。主要原因當然是當時的陸路運輸網路遠不及水路發達和便宜,大量的消費品、燃料和工廠原料、成品,都需依靠水運。許多上海至杭州、嘉興、湖州、蘇錫常等地的客輪航班線,其上船地點就設在今河南北路至浙江北路之間,使蘇州河成為當時上海內河班輪客運的最大匯集地。同時興隆的還有貨運船隻和貨運碼頭。最大宗的貨物是進滬供滬人消費或經上海出口海外的蠶繭生絲、麻棕鬃刷、茶葉土產,以及稻酒魚肉、蔬果食品、砂石建築材料等;又有大量“洋油”、“洋布”、“洋火”、“洋參”之類舶來品與經海岸交通來到上海的南北貨經由蘇州河散向杭嘉湖、蘇錫常富庶地區。
吳淞江上海段吳淞江上海段
上海近代最早的修造船、麵粉、棉紡織、絲織、化工、冶金機械,甚至水電煤器具的加工廠,都陸續出現在蘇州河兩岸。僅今上海普陀區範圍內的蘇州河岸線,就集中了數以千計的工廠,其中的紡織廠、麵粉廠、火柴廠、印刷廠、化工廠、鋼鐵廠、造幣廠、啤酒廠、減速機廠、帘子布廠、無線電廠、製藥廠、石油化工機械設備廠等,都曾在上海乃至全國工業經濟史上創下紀錄。

文化淵源

遠在上海建縣以前,蘇州河就已經在上海及周邊地區的經濟生活中發揮重要影響。公元219年,孫吳政權在現上海青浦區白鶴鎮一帶吳淞江南岸建造“艨艟巨艦”(大型船舶)青龍艦,帶起一座發達的經濟中心城鎮青龍鎮。唐天寶年間,青龍鎮已因“依海枕江,襟湖帶浦”而逐漸興盛,成為重要對外貿易港口。史載日本、大食(泛指阿拉伯地區)、闍婆、三佛齊(印尼)、交趾、新羅和高麗等國的船舶,當時經常駛往青龍港。北宋致和年間(公元1113年)青龍鎮“煙火萬家,衢市繁盛,人文薈集,風景迷人”,建有36坊、22橋、13寺、7塔、3亭,還有學校、倉庫、稅場、酒務、酒肆、茶樓等等。各方達官顯要、蕃商巨賈、騷人墨客紛紛到此遊歷、居住,盛況“可與南宋京城臨安相媲美”。青龍鎮的繁榮,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吳淞江。
吳淞江吳淞江
縱觀蘇州河兩岸,自華漕以下直至河口,老工業建築與相關的商業物流服務建築鱗次櫛比,如今已成為上海近代民族工業發展史的最好見證。它們的功能布置、建築形態、工程材料、細部裝飾中,無不蘊藏著豐富的經濟、科技、社會等多方面的信息密碼與價值,向今人、後人展示上海城市歷史文化。其中許多建於上世紀初甚至前世紀的產業建築,至今仍完好地保留。除工商建築外,還有大批社會服務性綜合性建築。據有關方面提供的資料,蘇州河沿線(不含外灘與北外灘)列為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和市級優秀近代保護建築的,就有40多座,此外還有數百座建築已被公認為具有保留價值。
蘇州河文化中還有特別值得一提的“天后文化”。“天后”,即“媽祖娘娘”,是中國道教中一尊地位很高,又具濃烈民間色彩的神祇。上海有多處以供奉媽祖為主的神廟,但唯有位於蘇州河、河南路橋堍的天后宮,規模、形制、影響最大。因為這不光是民間紀念媽祖的處所,也是清廷末年試圖改革維新、對外開放、學習外國發展經驗的一個特設機構。
吳淞江沿岸的園林、書畫、出版、教育、電影等文化事業也相當發達。

治理開發

橋樑

19世紀末至20世紀上半葉,位於上海城區的蘇州河段先後建成了18座大橋。19世紀所建多為木結構,20世紀初改為鋼筋混凝土結構。這些橋中不少為租界工部局所建或改建,因此一般橋樑都集中於蘇州河東段,且多帶有濃郁的歐洲城市拱橋風格。自外白渡橋以西,分別有乍浦路橋四川路橋河南路橋福建路橋浙江路橋、西藏路橋等。
截至2013年,蘇州河從河口至外環線,現共有橋樑30處31座(不含軌道交通橋樑),從東至西分別是外白渡橋、乍浦路橋、四川路橋、河南路橋、山西路橋、福建路橋、浙江路橋、西藏路橋、烏鎮路橋、新橋路橋、南北高架橋、恆豐路橋、普濟路橋、長壽路橋、昌化路橋、江寧路橋、西康路橋、鎮坪路橋、寶成橋、武寧路橋、曹楊路橋、華政校園內的華政橋、凱旋路橋、中山西路橋、內環線高架橋、萬航渡路橋、古北路橋、瀘定路橋、中環真北路橋、祁連山南路橋、外環吳淞江大橋。

整治

歷史上的蘇州河水質清澈。二十世紀初,隨著上海經濟的發展,蘇州河受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的污染日益嚴重。
吳淞江吳淞江
綜合調水是2008年年底起為消除蘇州河幹流黑臭的主要措施。蘇州河綜合調水措施成為蘇州河整治的一項常規性工作。調水主要通過吳淞路閘橋漲潮關閘、落潮開閘,將蘇州河水體變成由西向東單向流動的河流,使河內的污水不再因潮水的漲、落而上下迴蕩。為了配合綜合調水,木瀆港彭越浦新涇港以及蘊藻浜等河道的閘門也相應實行調度方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