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家壩鎮

向家壩鎮

向家壩鎮管轄區域為原樓壩鎮。1974年,水東、水河公社由四川省宜賓縣劃入雲南省水富市。1977年8月,從綏江縣會議公社新壽大隊劃出3個小隊給水河公社,組建新田大隊。1984年初,水東、水河兩個公社合併組建樓壩區,區公所在樓子壩。1988年1月,撤區改鄉。1997年4月,撤鄉設鎮。2006年初,雲富鎮與樓壩鎮合併設立向家壩鎮,鎮人民政府駐地縣城中嘴。2012年3月,向家壩鎮析置雲富街道辦事處,析置後鎮轄樓壩、水東、水河、永安、大池5個村和迎新社區,鎮人民政府駐地由縣城遷至樓壩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向家壩鎮
  • 外文名稱:Xiang jia ba
  • 別名:樓壩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所屬地區:雲南省水富市 
  • 下轄地區:迎新社區、樓壩村、水東村、水河村、大池村、永安村
  • 政府駐地:迎新社區
  • 電話區號:0870
  • 郵政區碼:657801
  • 地理位置:水富市 
  • 面積:61.35平方公里
  • 人口:2.5萬
  • 方言:西南官話
  • 氣候條件:南溫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樓子口、古拜台、東漢崖墓群、君山湖、上村葡萄基地
  • 機場:宜賓五糧液機場
  • 火車站:水富火車站
  • 車牌代碼:雲C
鄉鎮概況,區域優勢,區位優勢,交通優勢,工業優勢,產業優勢,旅遊優勢,資源環境,農村經濟,特色產業,基礎設施,人口衛生,領導班子,文化教育,人文地理,社會保障,新農村建設,

鄉鎮概況

向家壩鎮位於水富市區西南部,與四川省宜賓縣橫江鎮隔江相望,地處水富中間位置,地域面積61.35平方公里,2013年末,向家壩鎮轄5個村和1個社區,108個村(居)民小組,總人口6755戶24593人,其中農業人口19029人、城鎮居民人口5564人,常用耕地面積2.6萬畝。
向家壩鎮
鎮政府駐迎新社區。鎮域西南高,屬二半山區;東南臨橫江是河谷平壩或丘陵區域。鎮內受季風影響,成典型的亞熱帶氣候,平均氣溫19.4℃,年降雨量1077.7毫米。境內交通方便,水麻高速公路、鹽水公路穿境而過。
雲天化集團高技術產業園、伊力集團橫江發電公司、雲南包裝廠水富分廠、金明化工、理世集團、昊龍集團坐落在境內。

區域優勢

區位優勢

向家壩鎮與四川省宜賓縣橫江鎮隔江相望,地處水富中間位置,是茶馬古道入滇的第一站,成渝經濟圈和雲南橋頭堡建設重要組成部分,是滇川人文相通、產業融合、發展互補、資源共享的區位中心。

交通優勢

向家壩鎮具有優越的區位優勢。國道G85渝昆高速、省道S205昆水公路橫穿全境,水麻高速公路過境段全長12千米,東邊與四川省內昆鐵路橫江鎮火車站僅一江之隔,距水富火車站僅14千米,距萬里長江第一港——水富港僅17千米,距大型電站——向家壩電站僅19千米,距中國國家AA級風景名勝區——西部大峽谷溫泉21千米,距宜賓飛機場46千米。
境內交通便捷,水清公路、永安公路、田阜公路、水東公路貫穿村組。2013年末,全鎮有鄉村公路35條,總里程148.87千米,其中2006年之前修建公路18條,里程83.37千米;2006~2013年,新建公路17條,里程65.5千米,涉及6000餘戶20000餘人,基本實現98%以上村民小組都有村組公路。

工業優勢

向家壩鎮是境內省級重點工業園區的主陣地。主導產業為化工、建材、農特產品加工及物流。水富縣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在境內掛牌成立。隨著金明化工、宜賓伊力集團、昊龍集團、中城燃氣公司等企業的入駐和雲南虹啟投資集團、大橋機磚廠、融燁建材公司等本地企業的發展壯大,眾多企業在樓壩、張灘和九龍3個片區370公頃工業用地上相繼落地。轄區有張窩電站、雲南包裝廠水富分廠、金明化工、理世集團、昊龍集團5家規模企業。2013年,全面加快工業項目建設步伐,重點抓好昭通管道燃氣項目、水富中城液化天燃氣有限公司LNG項目、虹啟集團、伏龍口電站等征地拆遷工作,LNG項目、虹啟制鬃、昭通天然氣管道安裝項目開工建設,完成雲南水富包裝廠技改項目和伏龍口電站建設的前期服務工作。完成工業園區項目建設征地10公頃,拆除項目區內違章建築43戶4400平方米,協調境內被征地拆遷民眾就業82人。

產業優勢

農業以水稻為主,是全縣水稻主產區,是全省最大規模的雜交水稻制種基地。經濟作物有甘蔗、花生、油菜、蠶桑、花椒、核桃套種魔芋等,水果以葡萄、茵紅李、柑桔、桂圓、梨、桃為主,養殖業以豬、牛、羊、雞、鴨、鵝、魚、兔為主。嚕咪啦薯片、樓壩麵條、88臘肉、白魔芋、容祥葡萄酒等農產品深得消費者喜愛。以水富穗豐農業開發公司為龍頭,建成集水產養殖旅遊休閒為一體的中灘溪漁業莊園,全力打造種魚養殖基地、溪水養魚品牌,形成精品莊園農業。
向家壩鎮

旅遊優勢

向家壩鎮有南方絲綢之路、古渡拜台、古渡樓子等歷史文化資源可以挖掘,依託棚戶區改造、古渡文化廣場、古樓子落架修繕等建設,打造樓壩沿江濱江大道,形成歷史文化旅遊小鎮。在中灘溪、上村、楊柳小壩等地建設莊園農業,形成觀光、體驗、休閒、娛樂的特色莊園農業。

資源環境

2006年向家壩鎮開展了大規模的以水土保持為中心的生態環境建設,實施了關河金沙江等流域水土保持工程、“長防”工程、“長治”工程、坡改梯工程、農業綜合開發工
程、天保工程模擬飛播造林、封山育林等生態環境建設工程,開展了山、水、田、林、路、電、村綜合治理。已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31040畝,建設基本農田和中低產田改造23600畝,修建了一大批蓄水保土工程。水土保持措施每年增產糧食50萬公斤,增產水果20萬公斤,
向家壩水電站向家壩水電站
與2006年之前相比較,每年減少土壤浸蝕量119萬噸,增加保水能力62767立方米,並通過治理開發,3000餘人口脫貧致富,生態環境和民眾生活明顯改善。
截止2006年底,向家壩鎮累計造林7300畝,保存4500畝;封山育林6000畝。森林面積由1985年的35000畝增加到81319畝,森林覆蓋率由1985年的18.2%上升到45.53%,實現了森林面積、覆蓋率同步增長。

農村經濟

向家壩鎮緊緊圍繞“水產、水果、水稻、畜牧”“三水一牧”產業抓實農業發展,溪溝和塘壩水產養殖面不斷擴大,完成中灘溪漁業莊園提檔升級;葡萄、桂圓、茵紅李、枇杷為主的水果產業喜獲豐收,柑橘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紫秋葡萄莊園建設推進有力,永安生態優質大米品牌正在積極實施,雜交制種基地得以繼續鞏固;肉牛、生豬等規模化養殖不斷擴大,新建標準化生豬養殖場4個、肉牛養殖場1個;成功申報水果綠色產品認證1個,獲得市級“平安林區”稱號。深入挖掘南方絲綢之路、“四古”歷史文化資源,歷史文化旅遊小鎮品味不斷提升;積極打造中灘溪漁業莊園、水富紫秋葡萄莊園、羅灣溝生態農果莊園、田園牧歌莊園“四大莊園”,鄉村一日旅遊條件逐漸成熟,接待遊客1萬餘人。加快日用品消費配送中心、商貿中心建設,升級改造農家店;交通運輸、物流倉儲等傳統服務業總量、規模日益擴大,郵政通信、金融保險等現代服務業蓬勃發展。

特色產業

一、蔬菜產業。2007年向家壩鎮共有商品蔬菜種植戶220戶,蔬菜種植面積1200畝,2007年1至4月蔬菜產量40噸,產值5.6萬元,蔬菜種植戶戶均收入230元。截止2007年已建立高灘羅岩、水東柏楊、馬腦豐滿、永安永安、水河大坪5個蔬菜種植小區。
蠶桑蠶桑
二、畜牧產業。2007年向家壩鎮共有養殖戶8300戶,養殖大戶20戶。2007年1至4月,向家壩鎮畜禽總存欄16.3萬頭(只),其中豬存欄2.63萬頭、兔存欄1.42萬隻;畜禽總出欄10.4萬頭(只),其中豬出欄 2.3萬頭。肉蛋奶總產量2200噸。
三、蠶
桑產業。2007年向家壩鎮現有桑園4500畝,由於受乾旱影響,2007年第一季共有養蠶戶350戶,1至4月養蠶680張。
四、水果產業。2007年向家壩鎮有水果種植面積11800畝,其中,盛果6000畝,水果產量8500噸。2007年新發展水河大田116畝枇杷,樓壩村樓壩組、高灘村五和組枇杷技術改造150畝,效果明顯。樓壩遊河、水東大坪發展50畝葡萄示範,新安村藍興組100畝黃花梨示範取得豐收。

基礎設施

截止2005年,向家壩鎮有鄉村公路42條(其中主線15條,支線27條),總里程175.57公里。於2005年實現公路村村通,截止2008年底,向家壩鎮212個村民小組, 有164個村民小組通公路,達77%。向家壩鎮共有水利工程1763件,其中小(一)型水庫1件,小(二)型水庫6件,塘壩1180件,堰溝325件,蓄水池251件。有效灌溉面積9029.2畝,水利化程度為47%。農村農戶電視普及率100%,均能收看到10套衛星電視節目,且圖象十分清晰。電視的普及,極大地豐富了廣大農民民眾的業餘文化生活。向家壩鎮還有三個村333戶農戶未進行農村電網改造,分別是新壽村漁池、大興村民小組211戶農戶,永安村永壩、上槽、山區、永安、坳田、雄村、團結村民小組20戶農戶,大池村龍升、紅岩、廟灣、楊灣村民小組102戶農戶。

人口衛生

2005年10月至2006年4月30止,全鎮共出生257人,人口出生率為4.08‰,同比下降1.61個千分點;其中,計畫內出生251人,計畫生育率為97.67%,計畫外出生6人,計畫外生育率為2.33%,其中,多孩出生1人,多孩率為0.39%,;完成結紮229例,占縣下達任務數208例的110.%,其中,二扎完成211例,占縣下達任務數178例的118.54%;完成一孩放環409例,占縣下達任務數383例的106.79%;徵收社會撫養費15.98萬元,為縣下達任務數23萬元的69.48%,收取罰款21.48萬元;辦理農業人口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138戶,為縣下達任務數121戶的114.05%;綜合節育率為84.52%,同比上升0.64個百分點。第一季度應監護3288人,外出務工1465人,在家應監護2585人,實際監護2397人,監護率93%。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全面啟動,全鎮參合農民39821人,籌集資金39.821萬元。全鎮新法接生率為100%,孕產婦系統管理率為96.91%,兒童保健覆蓋率為98.74%。積極參加義務獻血,40名職工義務獻血8000餘毫升。
2007年教育事業健康發展。“兩基”成果得到鞏固提高,小學生入學率達99.9%,鞏固率達99.9%,中學生入學率達98.1%,鞏固率達99.83%。投入資金10餘萬元,完成了三中排污溝修建、田竹國小飲水工程、大池國小垃圾池、樓壩國小廁所修建,解決了各學校的教學獎金。加強學校法制和安全教育,學校周邊環境得到整治,教育教學環境健康有序,共開展安全教育宣傳40期,師生的法律、安全意識進一步增強。
文化事業全面進步。2013年,境內有縣設初級中學1所,入學率100%,國小9所,在校學生1578人。有鎮衛生院1個,村衛生所5個,衛生室3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1個,“農家書屋”5個。計畫生育率96.19%,人口出生率12.89‰,人口自然增長率5.10‰。

領導班子

2013年,鎮人民政府內設黨政綜合辦、經濟發展辦公室、社會事務發展辦公室、社會治安綜合管理辦公室、財政所、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人口和計畫生育服務中心、文化廣播電視服務中心、國土和村鎮規劃建設服務中心、社會保障服務中心。幹部職工65人。
全鎮共有黨總支部17個,黨支部95個,黨員2008名,其中農村黨支部55個,農村黨員1250名。鎮屬黨政機關、民眾團體、事業單位共有幹部職工146名,其中,行政幹部42名,行政工人17名,事業幹部77名,事業工人10名。30歲及以下的41名,占28%,31歲至50歲的96名,占66%,51歲以上的9名,占6%,大專以上學歷88名,占60%。
全鎮10個村共有村黨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主任18人。其中,男12人,女6人;黨總支部書記、主任一肩挑2人,男1人,女1人;非一肩挑黨總支書記8人,男7人,女1人;非一肩挑村委會主任8人,男5人,女3人。35歲以下3人;35-44歲10人;45-55歲5人。高中、中專文化13人,國中文化5人。全鎮有村委會委員48人,其中男37人,女11人;35歲以下10人,35-44歲21人,45-55歲8人,55歲以上9人;高中、中專文化19人,國中文化24人;黨員43人,非黨員5人。

文化教育

該村文化事業全面進步。樓壩文體活動中心全面建成,投入資金2萬元配備了桌椅、茶具、圖書等文體活動器材。開展了民兵軍事訓練,截止2007年11月,65名民兵參加了軍訓,完成了徵兵任務,向國家輸出合格新兵14名。
教育事業健康發展。“兩基”成果得到鞏固提高,小學生入學率達99.9%,鞏固率達99.9%,中學生入學率達98.1%,鞏固率達99.83%。投入資金10餘萬元,完成了三中排污溝修建、田竹國小飲水工程、大池國小垃圾池、樓壩國小廁所修建,解決了各學校的教學獎金。加強學校法制和安全教育,學校周邊環境得到整治,教育教學環境健康有序,共開展安全教育宣傳40期,師生的法律、安全意識進一步增強。

人文地理

向家壩鎮是南方絲綢之路明珠,西電東輸能源重鎮,境 內山巒疊嶂,峽谷幽深,溪流縱橫,水秀山青,是理想的旅遊之地,有豐富的自然景觀和人文風情,旅遊業將成為向家壩鎮的支柱產業。境內有亞洲最大的露天溫泉西部大峽谷溫泉生態園、新建成的新農村建設示範點、鄉村旅遊景點羅岩田園新村、雲南的古墓葬—戰國西漢土坑墓群、東漢崖墓群;古渡拜台、古樓、古石寨與建造物等諸多景點,原汁原味的車車燈、牛牛燈、龍燈、金錢棍、民歌等民間文藝表演流傳久遠,頗其川南特色,讓人耳目一新。優美的自然風光,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和革命歷史文化,構成了獨特的待開發的旅遊資源,開發前景十分廣闊。
西部大峽谷溫泉生態園西部大峽谷溫泉生態園

社會保障

在2007年中,向家壩鎮全面落實特困戶五保戶、受災民眾和殘疾人救助措施,切實關心和解決弱勢群體的生產生活問題。切實抓好“兩個確保”和“三條保障線”的銜接工作,將城鎮居民、下崗職工等1614戶,2745人納入了最低生活保障範圍;加強就業和再就業工作,解決了113戶“零就業”困難家庭就業。2008年累計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227萬元,救災款8萬元,優撫費34萬元,救災糧6萬斤,救濟衣物8800餘件。狠抓第二代居民身份證辦證工作,辦理第二代居民身份證2萬餘人。失地特困民眾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全面展開,將204名特困人員納入救助對象,發放救助資金31.4萬元。組織開展了“九九”敬老節活動,落實了專人負責老齡工作,婦女、兒童、老年人和殘疾人的正當權益得到依法維護。

新農村建設

2006年向家壩鎮新農村建設主要體高灘羅岩“田園新村”。現建設已初見成效。 一是開展了民主政治建設。成立了村民理事會,選舉產生了理事會會長、理事會會員,完成了理事會制度建設。二是開展了基礎設施建設。投資37萬元完成南坳水庫的壩體加高3米,蓄水量由原來的3萬方增至7.5萬方。投資170萬元完成4公里高羅公路改造,新修羅岩至學堂、公路、從金、穀場四條支線公路。完成了1500米文星水庫至田園新村輸水管網,改良土地27戶55畝。完成677米南坳水庫環庫建設。三是開展了農業產業建設。鞏固200畝無公害蔬菜基地,發展農家樂2家,現已正式營業。四是抓好美化亮化建設。栽種葡萄、枇杷、垂柳、梅花、桅子花等綠色植物,對農戶庭院、活動中心及南坳水庫進行了美化。按川南民居風格改造房屋33戶,完成2605米戶與戶水泥連線通道、院壩硬化1103平方米、牆體粉刷7610平方米、房屋改造270平方米,建沼氣池14口、節能灶37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