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國行政區劃

簡介,沿革,疆域,劃分,

簡介

十六國行政區劃十六國只有前秦統一了北方,後趙統一了黃河中下游,前後燕統一了黃河下游,其餘大都偏居一隅。他們都實行州、郡、縣三級區劃,和東晉一樣,十六國政權將自己沒有統治的州郡也常常在境內設定。比如前趙幽州設在北地郡後秦冀州設在蒲坂,南燕徐州設在莒縣
五胡十六國和東晉的對峙五胡十六國和東晉的對峙

沿革

北方各族的內徙促成民族大融合,在中國作為多民族國家的發展過程中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各國的君主為了增強實力,也在各自的根據地上實行一些發展生產的政策,使得各地區在華北動盪的背景下,形成局部穩定的局面。十六國時期各國紛紛採取中原王朝對地方行政的管理制度。《通典·州郡典》等記載,東晉時南方有十多個州,南朝宋、齊時增至20多個州,到梁朝後期竟增至一百零七州。以疆域相差無幾的南朝陳國和三國吳相比較,陳國的州數是吳國的16倍。北魏統一北方後,440年(太武帝真君元年)有實州15,孝文帝太和中增至38州,太和末年則達80餘州。至580年(北周大象二年),北方的州竟達211個。州置如此之濫,郡、縣的設定也就可想而知,據《南齊書·州郡志》記載:南朝後期的郡達380餘個。真是“百室之邑,便立州名,三戶之民,空張郡目”。

成.前涼.前趙.後趙成.前涼.前趙.後趙
前涼.前秦.前燕.代前涼.前秦.前燕.代
後秦.後燕.西秦.後涼.魏後秦.後燕.西秦.後涼.魏
後秦.南涼.北涼.魏.西涼.南燕.夏.西秦.被燕後秦.南涼.北涼.魏.西涼.南燕.夏.西秦.被燕
前秦前秦

疆域

十六國時期,北方諸國的範圍大約是華北地區及四川地區。疆域的變更可分成五期,分別是:前趙後趙成漢東晉時期;前燕、前秦及東晉時期;前秦東晉對峙時期;諸國混戰與東晉時期,此時北方以後燕及後秦最盛;北魏胡夏北涼及東晉時期。該時期自304年劉淵及李雄分別建立漢趙(後稱前趙)及成漢起至439年北魏拓跋燾(太武帝)滅北涼為止。範圍大致上涵蓋華北、蜀地、遼東,最遠可達漠北、江淮及西域。在入主中原眾多民族中,以匈奴、羯、鮮卑、羌及氐為主,統稱五胡。他們在這個範圍內相繼建立許多國家,北魏史學家崔浩取其中十六個國家來代表這段時期,稱這時期為“五胡十六國”。

劃分

雖然各國占地不大,但往往分置許多州,以致州境縮小。由於一些國家采胡漢分治的制度,所以設定各種族專屬的行政區。例如前趙劉聰置左、右司隸及內史,用來統治漢人。單于左、右輔及都尉,則用來統治胡人。為求虛名,以表示境域廣大,常將境外鄰境的州增設於本國內。例如後燕設定雍州於長子(原屬并州),成漢設定荊州於巴郡(原屬梁州),南燕置并州於陰平(今江蘇沭陽北)。所以往往多個國家同時擁有同名異地的州。北魏統一華北後即整合政區。由於州境縮小,郡失去意義而逐漸廢除。
此外,北方諸國會成立僑州郡縣以安置流民,通常會依據流民原籍來定新州郡名。如前燕慕容廆立國於遼東時,他將投奔來的冀州人設冀陽郡豫州人設成周郡、青州人設營丘郡、并州人設唐國郡。河西在西晉末已有為流民設定的郡縣,在張軌為涼州刺史時,就為秦、雍流民設定武興郡。405年,西涼李皓即為南人置會稽郡、中州人置廣夏郡。這些郡縣略同於東晉南朝的僑州郡縣,只是使用大略的地名而非流民原籍。
政權國都郡縣統治範圍
漢,前趙
離石山西離石)
黎亭(山西壺關
蒲子(山西隰縣
平陽(山西臨汾
長安陝西西安
33郡國,193縣
今陝西、山西、河南、甘肅一部
後趙
96郡,577縣
黃河中下游
130郡,742縣
開始為關中,後來統一了北方,滅亡時在陝西西部、甘肅中部
後秦
北地(陝西耀縣
長安(陝西西安)
51郡,209縣
今陝甘寧晉的一部分
棘城(遼寧義縣
龍城遼寧朝陽
薊城北京
鄴城(河北臨漳
76郡,446縣
今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遼寧大部,江蘇、安徽北部
中山(河北定州
龍城(遼寧朝陽)
55郡,300縣
開始為河北、遼寧,後來包括今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遼寧大部,江蘇、安徽北部,滅亡時在河北東北部、遼寧
滑台(河南滑縣
廣固山東青州
16郡,82縣
今山東北部、東部,河南東部
和龍(遼寧朝陽)
今河北東北部、遼寧
成都(四川成都
31郡,229縣
今四川中東部、重慶西部、雲貴北部
姑臧(甘肅武威
30郡,95縣
今甘肅中西部、寧夏西部、新疆東部
姑臧(甘肅武威)
32郡,90縣
今甘肅中西部、寧夏西部、新疆東部
廉川堡(青海民和
樂都(青海樂都
西平(青海西寧
姑臧(甘肅武威)
14郡,57縣
今甘肅西部、青海東部
勇士城(甘肅榆中
苑川(甘肅榆中)
金城(甘肅蘭州
度堅城(甘肅靖遠
枹罕(甘肅臨夏
南安(甘肅隴西
34郡,49縣
今甘肅西南部
敦煌(甘肅敦煌)
酒泉(甘肅酒泉)
23郡,45縣
今甘肅極西部、新疆東部
建康(甘肅高台
張掖(甘肅張掖)
姑臧(甘肅武威)
24郡,64縣
今甘肅西部
統萬(陝西靖邊
上邽(甘肅天水
平涼(甘肅華亭
20縣
今陝西北部、內蒙古中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