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法灸法學

刺法灸法學

《刺法灸法學》是2009年2月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富春。刺法灸法學,是研究各種以防治疾病為目的的刺法、灸法的具體套用方法、操作技術及其基本原理的一門學科。

基本介紹

研究內容,內容簡介,歷史溯源,施術部位,體質宜忌,病情宜忌,刺灸時間,研究進展,相關圖書,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研究內容

刺法灸法的研究內容包括刺法的研究內容和灸法的研究內容兩部分。
刺法的研究內容包括針具、針法、針治部位三部分。
灸法的研究內容包括灸材、灸法、灸治部位三部分。

內容簡介

拼音
cì fǎ jiǔ fǎ xué
定義
刺法,又稱針法,而刺法的意義較廣,是指採用不同針具或非針具,刺激人體的一定部位(腧穴),並運用各種手法以調整陰陽、防治疾病的方法
灸法,是指採用艾絨或其他藥物製成的灸炷或灸條,點燃後熏熨體表的一定部位,或採用其他光、電等刺激體表的一定的部位,以起防治疾病作用方法
研究刺法灸法等的理論及其臨床使用方法的學科,即稱刺法灸法學。

歷史溯源

自人類的雙手能夠製造簡單的勞動工具,即從類人猿進化為人類時,刺法也就隨之開始萌芽了。針刺需用一定的工具,古代最早的針具稱為“砭石”。隨著時代的發展,針具得到不斷地改進,針刺的方法也日趨多樣化。

施術部位

刺灸施術時所選擇的腧穴都有確切的位置,要求術者必須熟悉腧穴局部解剖特點,除以刺血絡、刺筋骨為目的的特殊刺法外,都應避開要害部位,以免刺傷內臟,或是重要血管筋骨等處。 這在《素問·刺禁論》(髒有要害,不可不察。刺跗上中大脈,血出不止死。刺郄中大脈,令人仆脫色。刺臂太陰脈出血,多立死。)及《素問·診要經終論》(凡刺胸腹者,必避五臟。)中,都有論述。
特殊部位的腧穴:在針刺特殊部位的腧穴(後項部內為延髓,不可深刺。胸腹和腰背部,必須掌握分寸,嚴禁深刺。大血管附近的腧穴,操作時要慎重,如鄰近動脈委中箕門氣沖曲澤經渠沖陽等。乳中臍中和小兒囟門部位也不宜針刺。)時,應嚴格掌握針刺的深淺、進針的角度。
禁刺的腧穴:歷代文獻記載很多,都是古人在醫療實踐中不斷總結相傳下來的,有的具有普遍性,有的僅為偶然性。分析禁針和禁深刺的緣由,大多與腧穴所在部位禁忌有關,凡所涉及的穴位,關鍵在於操作時小心謹慎,要熟悉掌握各腧穴部位的解剖特點,古人有關腧穴禁忌的理論,現代仍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意義。
禁灸的部位:除臨床常用禁灸部位之外,歷代文獻中關於禁灸穴位很多,亦應予以重視。

體質宜忌

人的體質有強弱、肥瘦、老幼之不同,體質的類型也各有異,針刺時必須區別對待。《靈樞·逆順肥瘦》中指出了不同體質的病人進行針刺的原則。
年質壯大,血氣充盈,膚革堅固,因加以邪,刺此者,深而留之。
廣肩腋,項肉薄,厚皮而黑色,……刺此者,深而留之,多益其數也。
瘦人者,皮薄,色少,肉廉廉然,薄唇輕言,其血清氣滑,易脫於氣,易損於血,刺此者,淺而疾之。
刺壯士者,堅肉緩節,監監然,此人重則氣澀血濁,刺此者,深而留之,多益其數;勁則氣滑血清,刺此者,淺而疾之。
嬰兒者,其肉脆血氣弱,刺此者,以毫針淺刺而疾發針,日可再也。
關於施灸的標準,亦應結合體質條件掌握。如《外台秘要》中指出:“凡灸有生熟,候人盛衰及老小也。衰老者少灸,盛壯強實者多灸”。也即:
初病、體質強壯者,艾炷宜大,壯數宜多;
久病、體質虛弱者及婦女和兒童,艾炷宜小,壯數宜少。
此外,孕婦尤其有習慣性流產史者,應慎用針刺。

病情宜忌

危重症候:《靈樞·五禁》篇中指出了元氣耗傷、氣血大虧,不宜用瀉法的病候“五奪”(形肉已奪,是一奪也;大奪血之後,是二奪也;大汗出之後,是三奪也;大泄之後,是四奪也;新產大血之後,是五奪也,此皆不可瀉。)和脈證不符、不宜針刺的危重病證“五逆”(熱病脈靜,汗已出,脈盛躁,是一逆也;病泄,脈洪大,是二逆也;著痹不移,觢破,身熱,脈偏絕,是三逆也;淫而奪形身熱,色夭然白,及後下血,血篤重,是四逆也;寒熱奪形,脈堅搏,是五逆也。)。臨床上有許多病證在針刺禁忌之列,必須詳察病情,以免導致不良後果。
特殊現象:《素問·刺禁論》(無刺大醉,令人氣亂;無刺大怒,令人氣逆;無刺大勞人,無刺新飽人,無刺大飢人,無刺大渴人,無刺大驚人。)和《靈樞·終始》(凡刺之禁,新內勿刺,已刺勿內,已醉勿刺,已刺勿醉;新怒勿刺,已刺勿怒;新勞勿刺,已刺勿勞,已飽勿刺,已刺勿飽;已飢勿刺,已刺勿飢;已渴勿刺,已刺勿渴;大驚、大怒,必定其氣,乃刺之;乘車而來者,臥而休之,如食頃,乃刺之;出行來者,坐而休之,如行十里頃,乃刺之。凡此十二禁者,其脈亂氣散,逆其營衛,經氣不次,因而刺之……是謂失氣也。)論述了一些針刺禁忌,說明針刺前後要了解病者的起居飲食,妄施針刺會導致不良後果。
疾病性質:《靈樞·終始》中論述了根據病情虛實以區別針刺深淺以進行補瀉的方法(脈實者,深刺之,以泄其氣,脈虛者,淺刺之,使精氣無得出。)。病情有寒熱虛實等的不同,臨床上應辨證施治(一般情況下:表證者宜淺刺,表寒者可用溫針表熱者應疾出針。里證者宜深刺,里寒者可用補法,里熱者應行瀉法。虛證者用補法,虛寒者宜少針,虛熱者可多針。實證者用瀉法,表實者宜淺刺,里實者可深刺。寒證者宜深刺,久留針熱證者宜淺刺,疾出,並可刺出血。)。

刺灸時間

留針久暫:對表熱證,宜疾出針;對里證和虛寒證,一般均需留針,留針主要是為了延長針刺的的時間。留針的宜忌,在《靈樞》中有所論述。
《靈樞·經脈》:“熱則疾之寒則留之。”
《靈樞·終始》:“刺熱厥者,留針反為寒;刺寒厥者,留針反為熱。”
《靈樞·根結》:“氣滑即出疾,其氣澀則出遲;氣悍則針小而入淺,氣澀則針大而入深,深則欲留,淺則欲疾”。這就是說跢滑利,其人易脫於氣,不宜久留;相反,氣澀遲鈍,則宜久留以致氣。”
施針時間:《素問·八正神明論》論述了人體生理功能與天時變化的關係(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時八正之氣,氣定乃刺之。是故天溫日明,則人血淖液而衛氣浮,故血易瀉,氣易行;天寒日陰,則人血凝泣而衛氣沉。)。古人結合日月的運行盈虧推論人體血氣的周期活動,根據氣的開闔而行補瀉,而“是以因天時而調血氣也,是以天寒無刺,天溫無疑,月生無瀉,月滿無補,月郭空無治,是謂得時而調之“的“候時而刺”的思想在後世發展成為“子午流注”的時間針法
隨時序的遞變,人的氣血活動和肥瘦情況有所不同。《靈樞·終始》指出:“春氣在毛,夏氣皮膚,秋氣在分肉,冬氣在筋骨。刺此病者,名以其時為齊,故刺肥人者,以秋冬之齊;刺瘦人者,以春夏之齊。”即春夏季節與刺瘦人宜淺;秋冬季節與刺肥人宜深。但臨床上,還鬚根據病情實際情況靈活運用。

研究進展

針刺治病,通過辨證選穴結合不同的針刺術式,起到疏通經絡,扶正祛邪,調和陰陽等作用。這種作用基本上是整體性、雙向性的調整作用,且對機體的多個器官組織及名個系統產生不同程度的良性影響,通過建立生理穩態調節內環境,達到治病的目的。
灸法疏風解表,溫散寒邪;溫通經絡,活血逐痹;回陽固脫,昇陽舉陷和消瘀散結,拔毒泄熱等作用。此外還有防病保健,延年益壽之功。實驗及臨床研究表明,灸法能提高白細胞數,促進單核巨噬細胞吞噬作用,促進抗體形成以增強人體的防禦功能,起維持人體生理平衡,抗禦疾病的雙向調整作用。

相關圖書

書 名:刺法灸法
開本: 16開
定價: 23.00 元

內容簡介

刺法灸法學》的編寫在指導思想上堅持“精編”的原則,在充分吸收以往各版教材優點的基礎上,按照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本科刺法灸法學大綱和執業醫師考試大綱的要求,突出“好講、好學、好用”的三個特點,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易於講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易於掌握;教師、學生及針灸從業人員在醫療、教學、科研工作中易於使用。本教材的創新點體現:毫針技術部分將古代針法部分單列,並進行系統介紹,強調古今針法的融會與貫通,體現了繼承與發展的統一;根據現階段醫療保健工作的實際需要,在拔罐內容之後補充了刮痧的內容介紹,體現了刺法灸法的廣泛性;在微針治療系統中增加了臨床較為常用的眼針內容,體現了刺法灸法的完整性;在現代針法研究的部分中,補充了近年來刺法灸法研究領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增強了教材的時效性;在下篇針灸實踐操作技能中,根據教學實際,精簡了實踐操作技能訓練的內容,確定了最符合教學實際的實訓項目,增強了在教學當中的可操作性。此外,本教材精心選取了大量插圖,包括分部腧穴局部解剖等,圖文並茂,增強了教材的直觀性。本教材適用於針灸推拿學專業本科學生使用,也可供其他各級各類專業學生學習參考。

圖書目錄

上編
第一章 概論
第一節刺法灸法學的概念與特點
一、刺法灸法學的概念
二、刺法灸法的特點
三、刺法灸法的主要內容
第二節刺法灸法的起源與發展
一、針法的起源與發展
二、灸法的起源與發展
第三節 針灸的宜忌
一、施術部位
二、患者體質
三、病情性質
四、針灸時間
第二章 毫針療法
第一節 毫針的構成和規格
一、毫針的構成
二、毫針的規格
三、毫針的選擇
四、毫針的檢查
五、毫針的保養
第二節 針刺前的準備
一、毫針操作的基本訓練
二、患者的體位
三、定穴和消毒
第三節 毫針的基本刺法
一、持針法
二、進針法
三、針刺的角度、方向、深度
四、行針手法
五、治神與守神
六、針刺得氣
七、針刺補瀉
八、針刺手法的量學要素
九、留針與出針
第四節 分部腧穴刺法
一、頭面頸項部
二、胸腹部
三、背腰骶部一
四、四肢郜
第五節 針刺異常情況的預防與處理
一、暈針
二、滯針
三、彎針
四、斷針
五、血腫
六、氣胸
七、刺傷神經系統
八、刺傷內臟
第六節 古代毫針技法
一、《內經》論針法
二、《難經》論針法
三、《金針賦》論針法
四、《針灸大成》論針法
第三章灸法
第一節灸法的概念與特點
一、灸法的概念
二、灸法的特點
第二節 施灸材料
一、艾及艾製品
二、其他材料
第三節灸法的分類及套用
一、艾灸類
二、非艾灸類
第四節 灸感、灸量與補瀉
一、灸感
二、灸量
三、灸法補瀉
第五節灸法作用與套用
二、灸法適用範圍
三、注意事項
第四章 拔罐法
第一節 拔罐法的概念與特點
一、概念
二、特點
第二節 罐具種類與拔罐法分類
一、罐具種類
二、拔罐法分類
第三節 拔罐的操作技法
一、吸拔方法
二、拔罐法的套用
三、起罐法
四、施術後處理
第四節 拔罐的作用與注意事項
一、拔罐的作用
二、拔罐的適用範圍
三、拔罐的注意事項
四、拔罐的禁忌
附刮痧
一、刮痧器具和介質
二、刮痧的分類和基本操作
三、刮痧的運用
四、刮痧的注意事項
第五章 三棱針、皮膚針、皮內針、火針、芒針、鈮針
第一節 三棱針
一、針具
二、操作方法
三、臨床套用
第二節 皮膚針
一、針具
二、操作方法
三、臨床套用
第三節 皮內針
一、針具
二、操作方法
三、I臨床套用
第四節 火針
一、針具
二、操作方法
三、臨床套用
第五節 芒針
一、針具
二、操作方法
三、臨床套用
第六節 銀針
一、針具
二、操作方法
三、臨床套用
第六章 電針、雷射針、微波針、紅外線針
第一節 電針
一、電針儀器
二、操作方法
三、臨床套用
第二節 雷射針
一、雷射針儀器
二、操作方法
三、臨床套用
第七章 穴位貼敷、穴位埋線、穴位磁療、穴位注射、穴位離子導入
第八章 耳針、頭針、眼針、腕踝針
第九章刺法灸法的現代研究
下篇
第十章 實習指導
第十一章 針灸操作技能考核項目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