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水之戰

濰水之戰

濰水之戰是楚漢時期重要的一場轉折性戰役,此戰漢韓信不但消滅了齊楚僅餘的一隻有生力量,斬斷西楚之右臂,並且占領三齊之地,實現迂迴到西楚後方並對其戰略包圍的有利局勢。可以說此戰扭轉了楚漢之間的根本局勢,使楚漢之爭逐漸明朗化,形成一面倒的局勢。項羽失敗已不可逆轉,已經到了完全被動的防禦狀態;而漢軍則進入全面戰略大反攻的時刻。

基本介紹

  • 名稱:濰水之戰
  • 地點:濰水
  • 時間:公元前204年11月
  • 參戰方:楚齊聯軍;漢軍
  • 結果:漢軍獲勝,滅齊國、殺龍且
  • 參戰方兵力:楚軍號20萬;漢軍不詳
  • 傷亡情況:楚齊聯軍全軍覆沒;漢軍死傷不詳
  • 主要指揮官:龍且、田廣;韓信
戰役介紹,內容,始末,漢高帝三年,漢高帝四年,《史記》原文,原文翻譯,有關記載,

戰役介紹

濰水之戰是楚漢時期重要的一場轉折性戰役,此戰漢韓信不但消滅了齊楚僅餘的一隻有生力量,斬斷西楚之右臂,並且占領三齊之地,實現迂迴到西楚後方並對其戰略包圍的有利局勢。可以說此戰扭轉了楚漢之間的根本局勢,使楚漢之爭逐漸明朗化,形成一面倒的局勢。項羽再無能力滅漢,已經到了完全被動的防禦狀態;而劉邦則進入全面戰略大反攻的時刻。

內容

中國楚漢之戰中漢軍在濰水(今山東濰河)殲滅楚齊聯軍的一次進攻作戰。
韓信韓信
漢三年(公元前 204)九月,韓信率軍東擊齊王田廣,以完成對楚軍的翼側迂 回,支援成皋戰場。
次月,漢軍破齊軍,進占齊都臨淄(今山東淄博東北)。
田廣敗走高密(今山東高密西南),向楚求救。
項羽派將軍龍且率軍救援。十一月,楚齊聯軍與漢軍對峙於濰水兩岸。
十一月,韓信擊破楚軍,殺楚將龍且,追至城陽,虜齊王廣。
齊相田橫自立為齊王,奔彭越。漢立張耳為趙王。

始末

漢高帝三年

劉邦拜韓信為相國,收取了韓信在趙國的精兵,同時命令韓信帶領剩下的兵馬前去攻打齊國。
韓信領兵東來,尚未從平原渡口渡過黃河,就聽說酈食其已經勸說得齊國歸降了,便想停止前進。
辨士蒯通勸韓信說:“您受漢王詔命攻打齊國,而漢王只不過是另派密使去勸降齊國,難道又發出了詔令命將軍您停止進攻了嗎?您為什麼不繼續前進呢?況且酈食其這個人,不過是個說客,俯身在車前的橫木上,駛入齊國去鼓弄他的三寸不爛之舌,憑此便降服了齊國七十多個城池;而您統率著幾萬人馬,歷時一年多才攻下趙國的五十餘座城池。這樣看來,您作大將軍幾年,反倒不如一個書呆子的功勞大了!”
韓信因此同意了蒯通的意見,即率軍渡過黃河。

漢高帝四年

冬季,十月,韓信打敗了齊國的歷下守軍,隨後直打到齊國的都城臨淄。齊王田廣認為酈食其出賣了自己,就煮殺了他。然後領兵向東逃往高密,派使者到楚國去請求救援。田橫這時逃奔博陽,守相田光逃奔城陽,將軍田既駐紮在膠東。 韓信已經平定了臨淄,即向東追趕齊王田廣。項羽派龍且領兵,號稱二十萬大軍,前來援救齊國,在高密與齊王的軍隊會師。 賓客中有人勸龍且說:“漢軍遠離本土,拚死戰鬥,它的鋒芒銳不可當。而齊、楚兩軍在自己的家門口作戰.士兵容易逃散。因此不如修築深溝高壘固守,讓齊王派遣他的心腹大臣去招撫已經丟失的城邑。已喪漢軍之手的城邑聽說自己的君王還健在,楚軍前來救援時,必定都會反叛漢軍。雙軍容居在遠離本土二千里的齊地,如果齊國的城邑全起來反叛它,漢軍勢必無處取得糧草,這樣即可以不戰就使他們投降了。”龍且說:“我一向了解韓信的為人,容易對付得很!況且現在援救齊國,不打一仗使由漢軍主動投降,我還有什麼功勞可談啊!如今與他交鋒而戰勝了他,半個齊國就可以歸我了。” 十一月,齊、楚兩國軍隊隔濰水擺開陣勢。韓信命人連夜趕做了一萬多個袋子,裝滿沙土,投堵濰水的上游,然後率領一半部隊渡河去襲擊龍且,隨即假裝戰敗,往回奔逃。龍且果然高興地說:“我本來就知道韓信膽小如鼠嘛! ”於是渡濰水追擊韓信。韓信即派人挖開堵塞在濰水上游的沙袋,大水立刻奔瀉而下,龍且的軍隊因此大部分沒能渡過河去。韓信迅速組織反擊,殺了龍且,阻留在濰水東岸的楚軍四散奔逃,齊王田廣也逃走了。韓信隨即追逐敗兵到了城陽,俘獲了田廣。漢軍將領灌嬰這時追擊捉住了齊國守相田光,進軍到博陽。田橫聽說齊王田廣已死,就自立為齊王,回頭迎擊灌嬰的隊伍,灌嬰在贏城下打敗了田橫的軍隊。田橫逃往梁地,歸順了彭越。灌嬰接著又進軍到乾乘攻打齊將田吸,曹參則在膠東進攻田既,將田吸、田既都殺掉了,全部平定了齊地。

《史記》原文

齊王廣、龍且並軍與信戰,未合。人或說龍且曰:“漢兵遠斗窮戰,其鋒不可當。齊、楚自居其地戰,兵易敗散。不如深壁,令齊王使其信臣招所亡城,亡城聞其王在,楚來救,必反漢。漢兵二千里客居,齊城皆反之,其勢無所得食,可無戰而降也。”龍且曰:“吾平生知韓信為人,易與耳。且夫救齊不戰而降之,吾何功?今戰而勝之,齊之半可得,何為止!”遂戰,與信夾濰水陳。韓信乃夜令人為萬餘囊,滿盛沙,壅水上流,引軍半渡,擊龍且,詳不勝,還走。龍且果喜曰:“固知信怯也。”遂追信渡水。信使人決壅囊,水大至。龍且軍大半不得渡,即急擊,殺龍且。龍且水東軍散走,齊王廣亡去。信遂追北至城陽,皆虜楚卒。

原文翻譯

齊王田廣和司馬龍且兩支部隊合兵一起與韓信作戰,還沒交鋒,有人規勸龍且說:"漢軍遠離國土,拚死作戰,其鋒芒銳不可擋。齊楚兩軍在本鄉本土作戰,士兵容易逃散。不如深溝高壘,堅守不出。讓齊王派他親信大臣,去安撫已經淪陷的城邑,這些城邑的官吏和百姓知道他們的國王還在,楚軍又來援救,一定會反叛漢軍。漢軍客居兩千里之外,齊國城邑的人都紛紛起來反叛他們,那勢必得不到糧食,這就可以迫使他們不戰而降。"龍且說:"我一向了解韓信的為人,容易對付他。而且援救齊國,不戰而使韓信投降,我還有什麼功勞?如今戰勝他,齊國一半土地可以分封給我,為什麼不打?"於是決定開戰,與韓信隔著濰水擺開陣勢。韓信下令連夜趕做一萬多口袋,裝滿沙土,堵住濰水上游,帶領一半軍隊渡過河去,攻擊龍且,假裝戰敗,往回跑。龍且果然高興地說:"本來我就知道韓信膽小害怕。"於是就渡過濰水追趕韓信。韓信下令挖開堵塞濰水的沙袋,河水洶湧而來,龍且的軍隊一多半還沒渡過河去,韓信立即回師猛烈反擊,殺死了龍且。龍且在濰水東岸尚未渡河的部隊,見勢四散逃跑,齊王田廣也逃跑了。韓信追趕敗兵直到城陽,把楚軍士兵全部俘虜了。

有關記載

濰河的記載,最早見於戰國時期的《尚書·禹貢》:“濰淄其道”,它只簡單記載了濰河和淄河兩條河的名字,發源和流經均沒有記載。濰河南源發源於著名文學理論家、《文心雕龍》作者劉勰的家鄉山東莒縣大沈莊北部的屋山(又稱武山、五山等)腳下,這裡早在新石器時代便有先人居住;漢代為箕縣城。《水經》云:“水出琅琊箕縣(今山東莒縣)之濰山。”因此而得名(濰河)。《淮南子》中對濰山的山名也做了詳盡的說明:“濰山,曰箕屋山,曰復舟山,蓋一山三名也。”《漢書》中則將濰寫作淮,俗稱淮河。東漢許慎《說文》云:“濰水出琅邪箕屋山”。《太平寰宇記》云:“濰水源出(莒)縣東北濰山,去縣八十三里,東北流入諸城縣境”,沿襲了《水經》說。元代的《齊乘》載:“箕縣濰山,今清風山,在莒州北百里”。清乾隆《山東通志》載:“濰水自莒州西北箕屋山發源,東北流經古箕城又東北。”清乾隆年間的《萊州府志》記載:“淮河即濰水。”由此,濰河之名便最終確定了下來。以上記載,先有箕屋山之說,後有濰山說,後又記為箕屋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