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禽戲(中醫術語)

華佗所創造的效仿動物(虎、鹿、熊、猿、鳥(鶴))的活動進行的體操健身運動,對軀體及五臟都有良好的鍛鍊效果,所傳頗廣,後世版本亦較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禽戲
  • 出處:《黃帝內經》
  • 類別:中醫基礎術語
概念,解讀,中醫套用,

概念

古人仿效動物的活動進行的體操健身運動。

解讀

正式記載見於《後漢書·華佗傳》:“華佗曰:古之仙者,為導引之事,以求難老。吾有一術名五禽之戲。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鳥。”後代流派很多,也較複雜。《雲笈七韱·導引按摩》有簡單的動作記述。現行流派各有不同的風格和特點,有的以模仿五禽動作為主,有的著重練“內”,有的著重練“外”,有的著重練“動”,有的著重練“靜”,有的著重練“剛勁”,有的著重練“柔勁”等。在鍛鍊目的上,有的以治病養生為主,有的以壯力強身為主。五禽戲是一種外動內靜,動中求靜的功法,習練時應做到外動內靜,動中求靜,剛柔並舉;練內練外,內外兼備;有動有靜,動靜相兼。可單練一禽之戲,也可選練一兩個動作。五禽戲有五種類型的動作,各類典型動作有:(1)虎尋食;(2)鹿長跑;(3)熊撼運;(4)猿摘果;(5)鶴飛翔。練時要求模仿得逼真,不僅形似,而且神似,如虎有威猛撲動,鹿的伸頸回首,猿的機靈敏捷,熊的深厚沉穩,鳥的展翅翹立。還應逐步做到心靜體松,動靜相兼,剛柔並濟,以意引氣,氣貫全身,以氣養神,精足氣通,氣足生精。

中醫套用

五禽戲的創始人、東漢名醫華倫說:“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爾。動搖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譬猶戶樞不朽是也。足以古之仙者(長壽者),為導引之事,熊頸鴟顧,引挽腰體,動諸關節,以求難老。”這段簡短的話,扼要地說明了運動對人的健康、長壽有著多么重要的作用,以及為什麼會起這樣的作用。
五禽戲是怎樣達到這個目的的呢?概括地論就是疏通經絡,調和氣血,活動筋骨,滑利關節。一句話:“扶正祛邪”,即改善身體素質,增強抗病能力。
1、五禽戲鍛鍊腰部
人的肢體活動,以腰為中軸,任何用力氣的勞動,如扛、抬、推、拉.都得腰部用力。即使是手提、腳蹬的工作,腰間無力也是不能勝任的。可見腰對於人的勞動功能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有人講“命意源頭在腰膝”,雖說誇大了腰的作用,但腰部確實是人體力量的源泉。因此,五禽戲主張:形於四肢,主宰於腰。這種說法很合乎力學原理。我國各種傳統的功法也都注重腰的鍛鍊,說“練拳不練腰,終生藝難高”。
練腰怎樣練法,各種功法都有不同的要求和特點。這套五禽戲,則是通過松腰、直腰、偏彎、側彎、扭腰,來進行腰部鍛鍊。整套五禽戲,雖說都是用肢體動作進行,但自始至終要求全身放鬆不要使勁,腰部放鬆尤為重要。當然,放鬆只是相對而盲,要完成一定動作,擺出一個姿勢必然要有部分肌群緊張而用不著的肌群則要求保持鬆弛的狀態。
人的腰椎有個自然彎曲,是向前凸的。直腰的鍛鍊則是減少這個前凸度。這是通過上體前傾、垂臀(也說斂臀、垂尾閭、屈胯等)和屈膝來完成的。例如上山虎就有這樣一句口訣:“上山虎,向前撲,不向前撲不是虎”。類似這樣直腰的功夫,還有縮脖鹿、長跑鹿、平飛鶴。仰脖鹿、旋飛鶴、翔飛鶴則要求腰部前凸,從相反的方向進行腰部的鍛鍊。偏彎腰的有單臂熊、尋食虎、望月猿、伸腳鹿。側彎腰的有雙臂熊、晃背熊。扭腰的有雙臂猿、回頭虎。這些運動,可以直接促進腰腹部的血液循環,滑利腰椎和髖關節,增強腰腹肌力量,對防治脊柱畸形、腰肌勞損、骨質增生、調理脾胃、養精補腎,都有良好作用。
2、五禽戲鍛鍊胸背部
胸背部由後背的胸椎,前胸的胸骨以及肋骨構成,保護著心肺等內臟器官。胸椎下部直接連著腰椎,所以腰部運動,也連帶了胸背部鍛鍊。同時,胸背部又緊密地和肩連線著。肩是上肢的重要關節。三角肌把上臂肩胛骨和鎖骨連線在一起,背闊肌把胸椎、腰椎和肋骨連線在一起,胸大肌又把肋骨、胸骨和鎖骨連線起來。所以做全臂部的活動,同時也是胸背部的運動。但是,除腰部運動、臂部運動同時也進行胸背部運動外,胸背部還有它自己的特點。
胸椎由十二塊椎骨連線而成,它向後凸彎。曲度過大,就形成駝背。胸則是由胸骨連線肋骨構成。每條肋骨之間,由肋間肌連線。肋間肌(和膈肌)是呼吸肌,全靠它們的伸展和收縮來改變胸廓的大小,使肺部進呼吸。因此胸背部運動,不僅是胸背部骨路、肌肉的鍛鍊,也是呼吸功能的鍛鍊。
根據上述情況,五禽戲運動,不但要求含胸拔背,有脊柱收縮和伸展的活動,有時還要做擴胸、挺背(減低胸椎的後凸度),以及隨同腰部進行側彎、偏彎、螺旋式旋轉等活動。含胸拔背、脊柱伸縮活動,有下山虎、單臂熊、雙臂熊、搖臂熊、晃背熊、長跑鹿、摘果猿、望月猿。擴胸挺背有仰脖鹿、旋飛鶴、翔飛鶴。側彎、偏彎,有尋食虎、伸腳鹿、望月猿、雙臂熊、晃背熊。左右旋轉運動,有上山虎(拽臂搖脊)、回頭虎、雙臂猿(扭腰轉臉)、搖臂熊。
胸背部運動,能夠改善血液循環,活躍全身生理機能,增強肌力,活動筋骨,滑利關節,增進脊柱的穩定性和靈活性,防治脊柱畸形和其他病變,亦可鍛鍊心肺,提高心臟射血功能和肺的呼吸功能。
3、五禽戲鍛鍊頭頸部
五禽戲對頭頸部的基本要求是頭正頸直,即下頜微收,百會朝天,保持松靜狀態。除對頭頸部有特殊要求者外,頭不要側歪或過分前俯後仰。頭頸部的運動有:縮脖鹿的縮脖顫頸,仰脖鹿的挺脖,長跑鹿的伸脖,伸腳鹿的梗脖,尋食虎的扭轉側歪,下山虎的轉頭顱,望月猿的歪頭側腦,斜飛鶴、平飛鶴的扭頸轉臉、翔飛鶴的挺胸抬頭。此外,還有眼法的五視和回頭虎的呲牙咧嘴、張口吐舌。這些運動的作用,在於提高大腦神經中樞的靈活性,協調指揮整個肢體活動的能力。同時由於做功時心靜神凝,以一念代萬念,使大腦皮層處於保護性抑制狀態,得到很好的休息。頸椎的屈伸旋轉,直接作用於頸部肌肉、關節,對防治頸椎病、氣管病具有明顯效果。
4、五禽戲鍛鍊四肢
上肢包括肩胛骨、鎖骨、肋骨、尺骨、橈骨和手骨,有肩、肘、腕主要關節,其中尤以肩關節最為重要。下肢有髖骨、股骨、小腿骨、髕骨和足骨,包括髖、膝、踝的重要關節。手三陰經、手三陽經和足三陰經、足三陽經分別通過上下肢而及臟腑。
四肢是人體經常活動的部位,但是由於日常生活和勞動中所動用的肌肉、關節有一定的局限,就必然產生勞逸不均或過勞過逸的現象,其結果都會發生功能障礙。而四肢運動則利於疏通經脈,改善血液循環,強壯肌肉筋骨,滑利關節。五禽戲的每一節都含有四肢的活動,全面而周到,包括了日常生活中活動不到的部位和不常見的活動方式。上肢有各種屈、伸、收、展、旋轉等,如兩臂的前後環轉(上山虎、回頭虎、搖臂熊),外旋內旋(旋飛鶴、獻果猿),前下舉和側平舉(雙臂猿、平飛鶴)。肘、腕的屈伸運動更是普遍存在,而且方式變換多端,特別是臂部的迴旋轉動,如仰脖鹿、縮脖鹿,都有翻掌轉腕,五指順鼻而下,整個臀部作一迴旋式轉動,肘、腕、掌、指關節都受到了牽動。像這樣翻掌轉臂的還有斜飛鶴、下山虎等。掌指的運動,貫穿於拳、掌、爪、蹄、翅、膀等手形變換之中。下肢運動,主要體現在各種步法及其變換中。無論哪種步法,無例外地都對髖、膝、踝三個主要關節起著活躍的作用。步法不同,作用方式又各不一樣。在運動中,腿又經常為一虛一實,長跑鹿和翔飛鶴則是單腿獨立;這些都鍛鍊了腿的支撐力和穩定性。此外。雙臂熊的甩胯、曲直步的斂臀,以及馬步、歇步對胯和膝關節的鍛鍊,伸腳鹿、平飛鶴、旋飛鶴、回頭虎等踝關節的屈伸運動,都是日常生活中少有的活動。
5、五禽戲對臟腑的影響
五臟包括心、肝、脾、肺、腎,六腑包括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我們已經知道,五禽戲活動全面而周到,從四肢百骸到五官九竅,一動百動,從而也帶動著臟腑進行活動。五禽戲中,涉及臟腑的活動也是全面而周到的,包括伸展(仰脖鹿、獻果猿、旋飛鶴),擠壓(縮脖鹿、晃背熊),抻吊(長跑鹿、翔飛鶴),伸壓(一例伸一側壓,有尋食虎、回頭虎、雙臂熊、搖臂熊、晃背熊、望月猿、伸腳鹿),迴旋式扭轉(上山虎、尋食虎、回頭虎、單臂熊、雙臂猿、斜飛鶴)。這些運動,對疏通經絡、輸布氣血、增強肌肉力量、活躍生理機能,均起著良好的作用。運動提高了新陳代謝水平,全身各組織需要更多的養料和氧氣,這就加重了心肺的負擔,它們必須加緊工作,來滿足身體的需要。心肺負擔加重,其結果必然是提高它的功能。所以不是壞事,而是好事。
肺要吸入大量的氧氣,而五禽戲是在松靜自然的前提下進行運功,所以主要不是靠增加呼吸頻率,而是靠深呼吸,特別是要有意識地鍛鍊腹式呼吸,使每一次呼吸吸入的氧氣和呼出的二氧化碳量都有增加。肢體運動和呼吸運動密切配合,使胸廓骨骼更加強壯,呼吸肌逐漸發達。呼吸有力,肺活量提高,又進一步使身體能夠攝入更多的氧氣,排出更多的二氧化碳。這樣可以使更多的肺泡發揮作用,使肺泡的彈性和通透性提高,而利於氣體交換。
人體所需要的氧氣和養料,靠血液循環來輸送。心臟是推動血液周流全身的動力器官,耍把更多的血液輸送出去,它就要加緊工作,一是心搏率增加,二是每搏射血量增加。長期進行五禽戲鍛鍊,主要是提高后一種功能,即提高心肌功能,使心房、心室的壁不斷增厚,心臟容量加大,血管彈性提高,造血器官的功能也會得到加強,從而使心臟搏動有力,射血量增加。人體所需的養料,主要由胃腸攝取。為了補充能量物質,胃腸也必須提高工作效率。這一事實本身就是對胃腸的鍛鍊。五禽戲特別注意增加腹肌的力量,而腹式深呼吸又使膈肌的活動幅度加大,對胃、腸、肝等會起到良好的按摩作用,對增進這些消化器官的功能亦大有助益。所以,經過五禽戲鍛鍊,普遍感到食慾旺盛,食量增加。雙臂熊的甩臂、晃背熊的側彎腰,更是直接作用於胃腸,活躍脾、胃、腸的功能性活動。
隨著心肺、胃腸功能活動的加強,其他內臟器官的活動也都要進行必要的調整,因而也都得到了相應的鍛鍊,進一步改善其生理機能和配合協調的能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