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0年

960年

公元960年,公元十世紀六十年代的第一年。北宋建隆元年。此年正月,後周都點檢趙匡胤發動政變,建立宋朝,史稱“陳橋兵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960年
  • 外文名:960A.D
  • 中國事件:陳橋兵變  北宋建立
  • 歐洲事件神聖羅馬帝國建立
簡介,大事記,歷史紀事,宋官給河夫糧,宋廢坐議之制,宋平昭義之叛,北漢侵宋,宋作新權衡,宋平揚州之叛,清源稱藩於宋,宋始鑄錢,李筠攻宋,太祖立更戍法,雜譚逸事,

簡介

第1千年
9世紀|10世紀|11世紀
930年代|940年代|950年代|960年代|970年代|980年代|990年代
960年|961年|962年|963年|964年|965年|966年|967年|968年|969年

大事記

歐洲
中東

歷史紀事

宋官給河夫糧

宋太祖趙匡胤起於行伍,據天下後,懲於唐五代藩鎮之禍,蓄兵京師,以成強於弱支之勢。京都汴梁(今河南開封)更多地依賴漕運,以備兵食,因此河渠之務最急。建隆元年(960)正月,改每歲徵調民夫疏浚漕河,自備口糧,為官給,並為成制。

宋廢坐議之制

唐五代時期,沿襲凡遇重大事情,皇帝命宰相坐議;待賜茶,宰相退下的舊制。入宋,後周宰相范質等仍為相,但自以周室舊臣,於建隆元年(960)二月請每事具割進呈取旨,宋太祖許之。於是宰相坐議之制遂廢。

宋平昭義之叛

宋建隆元年(960)四月,後周昭義節度使(治潞州,今山西長治)李筠聞宋代周,結北漢叛。宋以石守信,高懷德,率軍討之。五月北漢劉鈞親自統兵傾國自團柏甫下,與李筠相會於太平驛,北漢以盧贊監軍。李筠留長子李守節守上黨(即長治),自統三萬兵馬南下。在長平(今山西高平西北)為宋石守信等所敗。宋太祖趙匡胤下詔親征。宋石守信、高懷德於澤州(今山西晉城)之南破李筠三萬軍,俘北漢陽節度使范守圖,殺其監軍盧贊。李筠逃入澤州,據城自守。六月,趙匡胤到澤州,督軍攻城,十餘白不在克,馬全義率敢死隊登城,趙匡胤率衛兵繼之。城破,李筠投火而死。宋免澤州當年田租,轉攻潞州,李守節以城降。宋以李守節為單州團練,免潞州附近三十里內當年田租,錄陣亡將校子孫、丁夫給復三年。昭義平。

北漢侵宋

宋建隆元年(960)四月,北漢聯合代北諸部侵掠河西,宋詔諸鎮會兵御之。定難節度使李彝興(殷)派都將李彝玉進援麟州(今陝西神木北),北漢退兵。

宋作新權衡

宋建隆元年(960)八月,宋作新權衡,頒於天下,禁私造。

宋平揚州之叛

淮南節度使李重進是周太祖郭威的外甥,年長於周世宗柴榮,少年即隨郭威征討。郭威病重,曾召其顧命,使拜周世宗以定君臣之分。周世宗嗣位,李重進北伐北漢、南征南唐,均立戰功。後周平江北,以其為淮南節度使。宋建隆元年 (960),宋遷其鎮青州,九月,李重進拘宋使,據揚州叛,又求援於南唐,南唐不敢救。宋削其官爵,以石守信、王審琦等討之。不久,宋太祖趙匡胤親征揚州。十一月十一日,趙匡胤到揚州城下,當日破城,李重進舉族自焚。李重進之兄自殺,弟及侄並遭宋戮。宋平揚州,賑揚州城中百姓,每人一斛米,十歲以下減半。

清源稱藩於宋

宋建隆元年(960)十二月,南唐清源節度使(治泉州,領漳州)留從效稱藩於宋。

宋始鑄錢

宋建隆元年(960)十二月,宋始鑄錢貨幣”宋通元寶”錢,禁輕小惡錢及鐵錫錢,限一個月之內送官,逾期治罪有差,私鑄者棄市。江南錢不得至江北。

李筠攻宋

建隆元年(960)正月,趙匡胤受禪的詔書頒布天下之後,後周宿將亦有不願俯首聽命者。昭義節度使李筠鎮守潞州(治今山西長冶)已達八年之久,”恃勇專恣,招集亡命”。周世宗在位時,也對他無可奈何。及此,趙匡胤遣使加其官為中書令,以示安撫。使者至,李筠竟拒之不見,經左右反覆勸說,方才備席招待。酒行數巡,李筠突然令人將周太祖郭威的畫像掛在牆上,痛哭流涕。陪臣驚恐,忙向使者解釋道:“公酒醉失態,且勿怪罪”。北漢主劉鈞暗約李筠同時起兵攻宋,李筠長子李守節則認為不可,但李筠卻暗圖舉事。為牽制李筠,趙匡胤下詔授予李守節為皇城使。李筠也想窺伺朝中形勢,即讓守節入朝。及見,趙匡胤單刀直入地對李守節說:“太子,你來乾什麼?”守節驚荒失措,連連叩頭說;“陛下出此言,想必有人從中挑撥離間。”趙匡胤說;“我聽說你已屢諫,可老賊執意不聽。回去轉告你父,我未做天子時,任其隨心所欲;如今既做了天子,難道他還不禮讓我嗎?”守節返並以實相告。李筠不思改悔,聯絡北漢,發布檄文。四月間,正式起兵反宋,首奪澤州。他樂觀地認為自己是周朝宿將,與世宗情同手足,京師禁旅也多為其舊人,一旦聞其起兵,必將倒戈相向,一舉成功。趙匡胤遣石守信、高懷德、慕容延釗等率兵分道迎擊。五月,石守信大敗李筠於長平(今山西高平東北)。六月,趙匡胤親自出征,澤州城破,李筠投火自焚。李守節見大勢已去,以潞州城降。叛亂平息。

太祖立更戍法

建隆元年(960),太祖懲唐五代藩鎮割據弊制,採納趙普建議,立更戌法,分遣禁旅戍守邊城,使兵旅往來道路,習勤苦,均勞逸。自此將不得專兵,兵旅不至於驕惰。

雜譚逸事

馮延巳卒
宋建隆元年(960)五月,南唐詞人馮延巳卒。馮延巳(903-960),字正中,一名延嗣,廣陵(今江蘇揚州)人。仕於南唐,中主時歷官諫議大夫、戶部侍郎、翰林學士承旨、中書侍郎、同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與弟馮延魯、陳覺、魏岑、查文徽相交結,侵損朝政,人稱”五鬼”。馮延巳工書法,善辨說,尤工詩詞,雖貴且老而不廢,以文見用於中主。其詞約有百首流傳至今。
宋太祖加強禁軍
宋建隆元年(960)七月,詔殿前、侍衛二司各閱所掌之兵,檢驍勇者升為上軍,老弱怯懦置剩員處之。命諸州長吏選所部兵送至都下,以補禁軍之缺,又選強壯卒定為兵樣,分送諸道,委長吏、都監召募教習,待精練,送闕下。於是強悍之士均隸禁軍之籍。又鑒於唐代藩鎮之弊,立更戍法,分遣禁軍戍守邊城,使其經來於道路,以習勤苦、均勞逸。從此宋代將不得專兵,士卒也不至於驕惰。
高保融卒
宋建隆元年(960)八月,荊南節度使、太傅兼中書令、南平王高保融病卒,年四十一。因子幼弱,以弟高保勖總判府事。主贈太尉,謚員懿。高保融性情迂緩,御軍治民皆無法,荊南高氏始衰。
遼耶律壽遠等謀反
遼應歷十年(960)七月,遼政事令耶律壽遠、太保庫阿布等謀反,伏誅。至十月,遼穆宗從弟趙王耶律喜隱謀反,其父耶律李胡受其牽連,囚死獄中。
韓通遇難
韓通,并州太原人。弱冠從軍,仕後漢,累遷至奉國指揮使。仕後周,累遷至檢校太殿、同平章事,充侍衛親軍馬步軍副都指揮使。恭帝二年 (960),聞趙匡胤陳橋兵變,兵逼京師,慌忙而歸,適逢入城前鋒散員都指揮使王彥升,彥升令其迎駕,韓通不聽,急馳回府,彥升策馬追至府第,將其全家斬殺於府。趙匡胤即位後,追贈中書令,以禮收葬。
太祖論翊戴功
建隆元年(960),趙匡胤黃袍加身後,大封功臣,以後周義成節度使、殿前都指揮使石守信為歸德節度使、侍衛馬步軍副都指揮使,以寧江節度使、馬步軍都指揮使高懷德為義成節度使、殿前副都點檢,以武信節度使、步軍都指揮使張令鐸為鎮安節度使、馬步軍都虞侯,以殿前都虞侯、睦州防禦使王審琦為泰寧節度使、殿前都指揮使,以虎捷左廂都指揮使、嘉州防禦使張岩翰為寧江節度使,以岳州防禦使趙彥徽為武信節度使、步軍都指揮使,以侍衛馬步軍都虞侯韓令坤為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天平節度使、同平章事,以慕容延釗為殿前都點檢、昭仕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二品,以趙普為右諫議大夫、樞密直學士,以劉熙古為左諫議大夫,呂餘慶為給事中、端明殿學士,沈義倫為戶部郎中,趙匡義加睦州防禦使,賜名光義,宰相范質、王溥、魏仁浦分別加侍中、司空、右僕射。
坐論之禮廢
唐五代舊制,每逢國家大事,皇帝必召宰臣坐議,賜茶之後方退殿。建隆元年(960),趙匡胤代周建宋,宰相范質、王溥、魏仁浦等自認後周舊臣,難免受猜忌,加上太祖素有英名,於是請改舊制,遇有國事,宰相具札進呈,立聽聖旨。此後,坐論之禮廢。
李谷卒
李谷字惟珍,穎州汝陰(安徽阜陽)人。二十七歲中舉,連辟華、泰二州從事。後晉天福中,擢監察御史。石重貴領開封尹,闢為太常丞,充推官。石重貴即位,拜吏部郎中,後被罷免。天福九年 (944),石重貴徵契丹,召為樞密直學士,加給事中,後改三司副使,權判留司三司事。開運二年(945),出為磁州刺史、北面水陸轉運使。後為契丹所俘;署為給事中。拜左散騎常侍,後遷工部郎中。周太祖西征,為西南面行營水陸轉運使。太祖率兵入汴梁,權判三司。廣順元年(951),加產部侍郎,不久,擢拜中書侍郎、平章事、判三司。顯德元年(954)加右僕射、集賢殿大學士,從世宗伐太原,班師後,進位司空、門下侍郎,監修國史。次年,召為準南道行營前軍都部署,兼知盧、壽等州行府事率軍伐南唐。四年(954),以年老罷相,守司空,恭帝即位,加開府儀同三司,進封趙國公。建隆元年(960)卒,享年五十八歲,贈侍中。
李筠投火自盡
李筠,原名李榮,并州太原人。仕後唐官至控鶴指揮使。任後漢時,官至博州刺史。任後周時,授義成軍節度使,歷鎮彰德,昭義。恭帝時,加檢校大尉。宋太祖即位後,加兼中書令。建隆元年(960)四月,同北漢後主劉鈞連兵反宋,太祖遣石守信、高懷德率前軍進討,五月,太祖親征,督軍攻城,在大澤州(山西晉城)大敗李筠;李筠兵敗,投火自盡。
高保融卒
高保融字德長,陝州峽石(陝西陝縣)人。長興年初,以蔭補太子金人。後晉天福中,授檢校司空、判內外諸軍,不久遷節度副使。開運末,預峽州刺吏,累加至檢校太傅。後漢初,歷任權知軍府事、檢校太尉、同平章事、江陵尹,荊甫節度及荊,歸、峽觀察使。乾祐二年(949),加檢校太師兼侍中。廣順三年(953),加兼中書令,封勃海郡王。顯德元年 (954),進封南平王。世宗即位,加守中書令。世宗征淮南,派水軍援助。恭帝即位,加守太保。建隆元年 (960),守太傅,同年八月卒。贈太尉、謚正懿。
荊罕儒遇難
荊罕儒,冀州信都(河北冀縣)人。少為強盜。後晉天福年間從軍。開運未年,署為密州刺史。漢初,拜山南東道行軍司馬。廣順元年 (951),遷率府率。顯德元年(954),世宗召為招收都指揮使。隨世宗征太原,以功攉為控鶴、弩手,大劍直都指揮使。隨軍開淮南,領光州刺史。四年(957),改泰州刺史兼海陵、鹽城兩監屯田使。五年三月,改本州團練使。建隆元年(960),遷鄭州防禦使,改晉州兵馬鈐轄。同年冬,率千騎侵入漢境,至汾州焚其糧草而歸。至京土原被漢將郝貴超追及。荊罕儒遣副將閻彥進率兵抵禦。閻彥進敗退,乃親率兵沖入敵陣,手殺數十人,後死於敵人亂槍之下。太祖聞訊痛惜,擢其於荊守勛為西京武德副使。
陳橋兵變
建隆元年(960)正月,趙匡胤在陳橋驛發動兵變,奪取(後)周政權,建立了宋朝。(後)周世宗病逝後,年僅七歲的周恭帝無法管理政事,國家政局動盪不安。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與禁軍高級將領石守信、王審琦等曾經結拜為義兄弟,在軍隊中握有實權。次年元旦,風聞遼國和北漢發兵南下,後周宰相范質等人匆忙派遣趙匡胤統率諸軍北上抵禦。大軍行至陳橋驛(今河南封丘東南陳橋鎮),趙匡胤弟匡義(即宋太宗趙炅)和歸德軍掌書記趙普,授意將士把黃袍加在趙匡胤身上,擁立他為皇帝。正月初四,趙匡胤率軍回師開封,逼使恭帝禪位,輕易地奪取了後周政權,改國號為“宋”,建立了趙宋王朝。
趙匡胤
宋太祖趙匡胤(927~976),涿州(今河北省涿州)人,原為後周禁軍最高將領——殿前都點檢。960年,他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宋朝。定都汴梁。為消除軍閥割據的局面,他平滅南唐、荊南、後蜀、南漢,削藩鎮兵權,務農興學,慎刑薄斂。在位17年,廟號太祖。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