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

埃及

阿拉伯埃及共和國(阿拉伯語:جمهوريّة مصرالعربيّة‎ ,英語:The Arab Republic of Egypt),簡稱“埃及”。位於非洲東北部,地處歐亞非三大洲的交通要衝,是大西洋印度洋之間海上航線的捷徑。南接蘇丹,西連利比亞,東臨紅海巴勒斯坦以色列接壤,北經地中海歐洲隔海相通,東南與約旦沙烏地阿拉伯相望,埃及的官方語言是阿拉伯語。由於歷史的原因,英語法語也被廣泛使用。

古埃及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王國,他們建造了聞名世界的金字塔帝王谷。公元前3200年建立奴隸制統一國家。前525年屬波斯帝國,前30年開始被羅馬統治。公元640年遭阿拉伯入侵,1517年成為奧斯曼帝國行省。1798-1801年受法國統治,1882年成為英國殖民地。1922年獲得獨立。1952年納賽爾推翻法魯克王朝,1953年成立埃及共和國。1956年宣布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1958年曾和敘利亞組成阿拉伯聯合共和國,1971年改為現國名。如今埃及的少數民族科普特人是皈依基督教古埃及人混血後裔,科普特語古埃及語發展而來,但現在埃及的主體民族阿拉伯人卻並不是古埃及人,文化也完全不同。

埃及是中東人口最多的國家和非洲人口第二大國,在經濟科技領域方面長期處於非洲領先態勢。也是非洲大陸第三大經濟體。其各項重要產業,如旅遊業、農業、工業和服務業有著幾乎同等的發展比重。埃及也被認為是一個中等強國,在北非中東伊斯蘭信仰地區尤其有廣泛的影響力。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自然環境,區域位置,地形地貌,氣候特徵,自然資源,行政區劃,國家象徵,國名,國旗,國徽,首都,人口民族,政治,憲法,議會,政府,司法,政黨,政要,經濟,概況,工業,農業,旅遊業,外貿,社會,通訊,民生,教育,新聞出版,體育,軍事,陸軍,海軍,空軍,交通,外交,外交政策,對外關係,旅遊,國家博物館,金字塔,左塞爾陵墓,古城堡,汗.哈利里,夏宮,卡特巴城堡,珍寶館,尼羅河,法老村,“自由”號遊艇,盧克索,蘇伊士運河,

歷史沿革

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公元前3100年出現統一的奴隸制國家,古埃及連續形成了31個王朝。公元前11世紀至前1世紀,斷斷續續被亞述巴比倫波斯古代馬其頓羅馬帝國征服。
公元4—7世紀併入東羅馬帝國,古埃及文明滅亡。後被波斯薩珊王朝占據。公元7世紀中期,阿拉伯人入侵,為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
阿拉伯帝國後期,埃及出現了法蒂瑪王朝阿尤布王朝
1249年開始由馬木魯克王朝統治,1517年被奧斯曼土耳其征服,成為奧斯曼帝國埃及行省
1798年~1801年一度被拿破崙占領。1805~1840年在穆罕默德·阿里領導下進入短暫的獨立。
1882年被英國軍隊占領,1914年成為英國的保護國
1922年2月28日,英國被迫承認埃及獨立,但仍保留對埃國防、外交、少數民族等權力,埃及當局仍然是英國控制下的傀儡王朝,按英埃政府間協定英國可以隨時為了保護英國在埃及利益對埃及出兵。
1952年7月23日,以納賽爾為首的“自由軍官組織”發動軍事政變,推翻法魯克王朝,成立“革命指導委員會”,掌握國家政權,獲得真正獨立。1953年6月18日廢除帝制,成立共和國。
1954年,英國被迫同意分批從埃及撤軍,直到1956年英軍才全部撤出埃及,但仍然保持對蘇伊士運河區的事實治權。
1956年,納賽爾將蘇伊士運河收為國有,引發第二次中東戰爭,英國與法國、以色列組成聯軍,突擊控制了西奈半島與蘇伊士運河區,圍殲了多支埃及軍隊,並對埃及的多座大城市展開戰略轟炸以震懾埃及軍民。埃及被炸毀民房1萬多棟,炸死1000多人,受傷20 000多人。戰後埃及奠定它在中東的領導地位中心;英國上下也認清了現實國力,宣布“從蘇伊士運河以東撤退”,放棄對新加坡、馬來亞、科威特巴林肯亞坦尚尼亞等地的殖民統治。
1958年2月,埃及與敘利亞合併,成立阿拉伯聯合共和國。1961年9月,敘利亞脫離阿拉伯聯合共和國。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爆發,埃及失去西奈半島
1970年,納賽爾去世,由薩達特繼任總統。1971年9月,改國名為“阿拉伯埃及共和國”。
1978年,埃及與以色列簽訂和平條約。1981年,薩達特遭刺殺身亡,由穆罕默德·胡斯尼·穆巴拉克繼任總統。1982年取回西奈半島的主權。
2011年發生茉莉花革命,阿拉伯世界多國發生社會動盪,“爭民主、反獨裁、反腐敗”的反政府示威風起雲湧。埃及成為這台大戲中重要一幕,運動導致執政三十年的穆巴拉克總統黯然下台,並由軍方掌握國家過渡政權。2012年6月,民選總統穆罕默德·穆爾西上台,一年後他被軍方罷職,後引發穆兄會支持者的持續示威抗議和嚴重流血衝突事件,埃及社會也面臨著嚴重的分裂和對立局面。
2014年6月3日,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當選總統,6月8日宣誓就職。
2016年10月28日,埃及當選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成員,任期從2017年至2019年。
2018年4月2日,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在總統選舉中贏得97.08%的選票,成功獲得連任。
2018年4月14日,埃及再次宣布全國實施緊急狀態3個月,自4月14日凌晨1點鐘開始。打擊恐怖分子。
2019年4月25日,埃及政府發布公報,宣布進入“國家緊急狀態”,為期3個月,並在靠近加沙地區的西奈半島東北部實施宵禁。

自然環境

區域位置

埃及地處歐亞非三大洲的交通要衝,北部經地中海與歐洲相通,東部經阿里什直通巴勒斯坦。西連利比亞,南接蘇丹,東臨紅海並與巴勒斯坦接壤,東南與約旦、沙烏地阿拉伯相望,海岸線長2700多千米。蘇伊士運河溝通了大西洋與印度洋,戰略位置和經濟意義都十分重要。
埃及行政區劃埃及行政區劃
埃及面積為100.145萬平方公里,疆域橫跨亞、非兩洲,大部分位於非洲東北部,只有蘇伊士運河以東的西奈半島位於亞洲西南部。國土略呈不規則的四方形。東西寬1240千米,南北長1024千米,地形平緩,沒有大山,最高峰凱瑟琳山海拔2642米。

地形地貌

埃及全境大部分是海拔100-700米的低高原,紅海沿岸和西奈半島有丘陵山地。沙漠與半沙漠占全國的95%。西部利比亞沙漠,占全國面積三分之二,大部為流沙,間有哈里傑、錫瓦等綠洲;東部阿拉伯沙漠,多礫漠和裸露岩丘。
埃及地圖-最新erlinyou版埃及地圖-最新erlinyou版
世界第一長河尼羅河從南到北流貫全境,埃及段長1350公里,兩岸形成寬約3—16公里的狹長河谷,並在首都開羅以北形成2.4萬平方公里的三角洲。在尼羅河的影響下,兩岸谷地形成了面積為1.6萬平方公里的綠洲帶。
主要湖泊有大苦湖和提姆薩赫湖,以及亞斯文高壩形成的非洲最大的人工湖——納賽爾水庫(5000平方公里)。

氣候特徵

全國乾燥少雨,氣候乾熱。埃及南部屬熱帶沙漠氣候,夏季氣溫較高,晝夜溫差較大。尼羅河三角洲和北部沿海地區,屬亞熱帶地中海氣候,氣候相對溫和,其餘大部地區屬熱帶沙漠氣候。白尼羅河發源於南半球的熱帶草原氣候區,青尼羅河發源於北半球的熱帶草原氣候區,兩河汛期不同。1月平均氣溫12℃,7月26℃;全境乾燥少雨,年均降水量50~200毫米。余大部地區屬熱帶沙漠氣候,炎熱乾燥,氣溫可達40℃。每年4~5月間常有“五旬風”,夾帶沙石,損壞農作物。

自然資源

主要資源是石油、天然氣、磷酸鹽、鐵等。已探明的儲量為:石油44.5億桶(2013年1月),天然氣2.186萬億立方米(2012年1月),磷酸鹽約70億噸,鐵礦6000萬噸。此外還有錳、煤、金、鋅、鉻、銀、鉬、銅和滑石等。2015年,埃及近海海域發現迄今地中海範圍內最大天然氣田,潛在天然氣蘊藏量為8500億立方米。埃及的石油和天然氣探明儲量分別位居非洲國家第五位和第四位,是非洲最重要的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國。平均原油日產量達71.15萬桶,天然氣日產量達1.68億立方米,國內消耗的天然氣數量占天然氣總產量的70%,其餘30%供出口。埃及電力供應以火電為主,占86.9%。全國電網覆蓋率達99.3%,世界排名第28位。亞斯文水壩是世界七大水壩之一,全年發電量超過100億度。2008年,埃及斥資16億埃鎊改進亞斯文大壩發電機組,並斥資150億埃鎊改進全國電網。2007年埃及正式啟動核電站計畫,2010年宣布將於2025年前建立4個核電站。2016年5月,埃政府表示在2018年前斥資139億美元,為國家電網新增2.19萬兆瓦發電能力,並重點發展可再生能源。2007年,埃及正式啟動核電站計畫,2010年宣布將於2025年前建立4個核電站。

行政區劃

2008年4月,埃及有兩個新省成立,分別是十月六日省赫勒萬省
2009年12月,盧克索省成立,省的數目增至29個。
2011年4月,十月六日省赫勒萬省分別被併入吉薩省及開羅省,省的數目減至27個。
埃及各省
名稱人口
(2006-11-11)
人口
(2012-01-01)
首府
1
4,123,869
4,509,000
2
1,186,482
1,323,000
3
3,444,967
3,888,000
4
4,747,283
5,327,000
5
2,291,618
2,597,000
6
8,471,859
8,762,000
7
4,989,997
5,559,000
8
1,097,339
1,240,000
9
2,511,027
2,882,000
10
4,011,320
4,439,000
11
5,724,545
6,979,000
12
953,006
1,077,000
13
2,620,208
2,940,000
14
323,381
389,000
15
4,166,299
4,701,000
16
3,270,431
3,657,000
17
187,263
208,000
哈里傑
18
343,681
395,000
19
570,603
628,000
20
4,251,672
4,754,000
21
3,001,681
2,801,000
22
288,661
321,000
23
5,354,041
6,010,000
24
3,747,289
4,211,000
25
150,088
159,000
26
512,135
576,000
27
457,286
1,064,000

國家象徵

國名

通常認為,英語中“埃及”一詞是從古希臘語演變而來的。阿拉伯人則將“埃及”稱作米斯爾,在阿拉伯語中意為“遼闊的國家”。埃及又稱為金字塔之國,棉花之國。

國旗

埃及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自上而下由紅、白、黑三個平行相等的橫長方形組成,白色部分中間有國徽圖案。紅色象徵革命,白色象徵純潔和光明前途,黑色象徵埃及過去的黑暗歲月。

國徽

埃及國徽為一隻金色的鷹,稱薩拉丁雄鷹。金鷹昂首挺立、舒展雙翼,象徵勝利、勇敢和忠誠,它是埃及人民不畏烈日風暴、在高空自由飛翔的化身。鷹胸前為盾形的紅、白、黑三色國旗圖案,底部座基飾帶上用阿拉伯文寫著“阿拉伯埃及共和國”。
埃及國徽埃及國徽

首都

開羅(Cairo),面積約3085平方公里,人口800萬(2012年1月)。是阿拉伯和非洲國家人口最多的城市。夏季平均氣溫最高34. 2℃,最低20. 8℃;冬季最高19. 9℃,最低9. 7℃。

人口民族

94,550,000(截至2013年)。伊斯蘭教為國教,信徒主要是遜尼派,占總人口的84%。科普特基督徒和其他信徒約占16%。
據埃及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12年8月底,埃及人口已經達到9100萬人。除移居在國外的數百萬人,生活在埃及這塊古老土地的人口高達8300多萬,在西亞北非地區高居首位,據埃及政府估計,在2025年前,這一數字將突破一億。
近幾年,埃及人口呈爆炸性增長。2006年埃及總人口還只有7650萬,在此後不到6年時間裡猛增18%以上,淨增約1450萬人。此外,埃及人口居住高度集中。埃及國土只有100多萬平方公里,在中東和非洲地區來說本來就不算大,而且大約95%的國土面積為無法居住的荒漠,能夠居住的國土面積只有5萬多平方公里。因此,埃及人口近一半集中在面積約2.4萬平方公里,也是埃及最富庶的尼羅河三角洲地區。此外,首都大開羅地區一地的人口就高達近2000萬,約占全國人口的近四分之一。
埃及人口劇增帶來嚴重的貧困問題。據埃及政府的數據顯示,2010/2011財政年度里,埃及的貧困率為25.2%,比2008/2009財年的21.6%上升了3.6個百分點。農村的貧困率更高達51.4%。而按照聯合國每天生活費低於2美元的標準計算,埃及的貧困人口比例則高達40%。大約有1500萬人棲身於貧民窟或棚戶區內。
為了滿足龐大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長期以來埃及政府實施食品和能源補貼政策,即政府以正常價格採購食品和能源,以極低價格向居民提供。2012年度,埃及政府用於能源和食品兩項補貼的開支至少占財政總開支的28%,成為政府財政赤字連年快速上升的主要原因。如何控制人口增長過快增長、找出適合埃及的經濟發展道路、減少貧困,是埃及政府面臨的重大課題。

政治

憲法

原憲法於1971年9月經全民投票通過,1980、2005和2007年三次修訂,2011年穆巴拉克下台後被廢止。2012年12月,埃及全民公投以63.8%的支持率通過新憲法(以下稱2012年憲法)。2013年7月3日,埃及軍方宣布中止2012年憲法。2014年1月,新憲法草案以98.1%的支持率(投票率38.6%)通過全民公投。
埃及最高憲法法院埃及最高憲法法院

議會

埃及議會實行一院制,設有596個席位,任期五年。本屆議會選舉於2015年10月、11月分兩階段進行。2016年1月,埃及新議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在埃及議會大廈舉行,議員宣誓就職,並選舉阿里·阿卜杜勒阿勒(Ali Abdel-Aal)為議長。
埃及議會議場埃及議會議場

政府

2013年6月底7月初,埃及政局再度發生劇變。7月9日,曼蘇爾總統頒布法令,任命哈茲姆·貝卜拉維(Hazem Al-Beblawi)為過渡期臨時政府總理。2014年2月25日,曼蘇爾總統接受貝卜拉維政府內閣辭呈,並任命易卜拉欣·馬哈拉卜(Ibrahim Mahlab)為臨時政府總理。3月1日,臨時政府內閣成員宣誓就職。2014年6月,塞西當選總統後成立新一屆政府,馬哈拉卜留任總理。2015年9月,埃及政府改組,謝里夫·伊斯梅爾(Sheref Ismail)出任總理。2016年3月,埃政府再次改組,謝里夫·伊斯梅爾留任總理。2018年6月,新一屆政府成立,穆斯塔法·馬德布利出任總理。

司法

法院包括最高法院、抗訴法院、中央法院和初級法院以及行政法院,開羅還設有最高憲法法院。檢察機構包括總檢察院和地方檢察分院。2016年6月,埃新一屆最高憲法法院院長哈桑、最高抗訴法院院長沙菲克、行政法院院長馬斯歐德、行政檢察院院長拉奇格宣誓就職。

政黨

1952年革命後,曾禁止政黨活動。阿拉伯社會主義联盟於1962年10月成立,為埃及唯一合法政黨,納賽爾任主席。1977年開始實行多黨制。2011年頒布新政黨法,現有政黨及政治組織近百個,其中經國家政黨委員會批准成立的政黨約60個。主要政黨有:
(1)自由埃及人黨(Free Egyptians Party):2011年7月3日成立。主張建立世俗國家,實現司法獨立,保持原有的社會價值觀和習俗,全體公民擁有信仰自由及民主、自由權利,婦女應發揮社會作用和參與各領域建設。主席艾哈邁德·哈桑·賽義德(Ahmed Hassan Said)。
(2)祖國未來黨(Nation’s Future Party):2015年8月成立,前身是組織並參與“1·25革命”和“6·30革命”的祖國未來運動。自稱為埃及青年的政黨,宗旨是以政黨政治替代街頭政治,以合法、和平方式使青年參與國家政治生活。主席艾什拉夫·拉沙德(Ashraf Rashad)。
(3)新華夫脫黨(New Wafd Party):1978年2月成立,前身是華夫脫黨,是穆巴拉克時期主要反對黨。要求加快政治、經濟和社會改革,保障基本自由和人權,密切同阿拉伯和伊斯蘭國家的關係,重點發展與非洲國家關係。主席賽義德·拜達維(Al-Sayyid Al-Badawi)。

政要

總統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全名阿卜杜勒-法塔赫·賽義德·海珊·哈利勒·塞西,1954年11月出生,1969年開始在埃及陸軍步兵部隊服役,曾先後在埃及、英國美國的軍事院校學習。2008年,塞西升任埃及北方軍區司令。2011年,穆巴拉克政權被推翻後,塞西被任命為軍事情報局局長,並成為暫時執掌國家政權的武裝部隊最高委員會成員。2012年8月,塞西被時任總統穆爾西任命為國防部長兼武裝部隊最高委員會主席。2013年7月,塞西宣布解除穆爾西的總統職務並公布過渡時期路線圖。塞西在過渡政府中擔任國防部長、第一副總理,並繼續擔任武裝部隊最高委員會主席。2014年1月,臨時總統曼蘇爾授予塞西“元帥”這一埃及最高軍銜。
埃及總統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元帥埃及總統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元帥
塞西把阿拉伯民族主義倡導者、埃及前總統納賽爾作為偶像。納賽爾一生致力於阿拉伯民族的解放和統一事業,他對塞西有很大影響。2014年6月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致電祝賀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當選埃及總統
總理穆斯塔法·馬德布利,1966年出生。獲開羅大學工程學院博士學位。2000年起在住房部任職,歷任城市規劃總局技術部長、副局長、局長,2012年任聯合國人類住區規劃署阿拉伯地區署長,2014年3月起擔任埃及住房部長,2017年11月起擔任埃及代理總理,2018年6月起擔任埃及總理。
議長阿里·阿卜杜勒阿勒,1948年出生。獲得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學法律學士學位、巴黎第一大學法學博士學位。歷任艾因·夏姆斯大學法學院公法系講師、埃及駐法國使館文化參贊、艾因·夏姆斯大學法學院公法系副教授、人民議會憲法專家、科威特國埃米爾王宮憲法顧問、艾因·夏姆斯大學法學院公法系專職教授等職務。2013年和2014年,兩次擔任制憲10人憲法專家委員會成員。2014年,擔任憲法最終起草委員會成員。曾經擔任現行《議會法》、《行使政治權利法》、《議會選區劃分法》起草委員會成員。2016年1月10日,當選埃及議會議長。

經濟

概況

屬開放型市場經濟,擁有相對完整的工業、農業和服務業體系。服務業約占國內生產總值50%。工業以紡織、食品加工等輕工業為主。農村人口占總人口55%,農業占國內生產總值14%。石油天然氣、旅遊、僑匯和蘇伊士運河是四大外匯收入來源。
2011年初以來的埃及動盪局勢對國民經濟造成嚴重衝擊。埃及政府採取措施恢復生產,增收節支,吸引外資,改善民生,多方尋求國際支持與援助,以渡過經濟困難,但收效有限。2013年7月臨時政府上台後,經濟面臨較大困難,在海灣阿拉伯國家的大量財政支持下,經濟情況較前有所好轉。2014年6月新政府成立後,大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主要經濟數據如下:
國內生產總值(2017/18財年):44374億埃鎊。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017/18財年):45699埃鎊。
經濟成長率(2017年):5.3%。
通貨膨脹率(2018年):20.3%。
失業率(2018):9.9%。
外匯儲備:445億美元
貨幣名稱:埃及鎊。
官方匯率:1美元≈17.8埃及鎊

工業

工業以紡織和食品加工等輕工業為主。工業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6%,工業產品出口約占商品出口總額的60%,工業從業人員274萬人,占全國勞動力總數的14%。埃及工業企業過去一直以國營為主體,自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埃及開始積極推行私有化改革,出售企業上百家。

農業

埃及是傳統農業國,農村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55%,農業從業人員約550萬人,占全國勞動力總數的31%。埃及政府重視擴大耕地面積,鼓勵青年務農。全國可耕地面積為310萬公頃,約占國土總面積的3.7%。近年來,隨著埃及經濟的發展,農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有所下降。主要農作物有小麥、大麥、棉花、水稻、馬鈴薯、蠶豆、苜蓿、玉米、甘蔗、水果、蔬菜等。主要出口棉花、大米、馬鈴薯、柑橘等。棉花是埃及最重要的經濟作物,主要為中長絨棉(35mm以下)和超長絨棉(36mm以上),因其絨長、光潔、韌性好,被稱為“國寶”。經過近幾年的改革,農業生產實現了穩定增長,是經濟開放首當其衝和見效最快的部門。但隨著人口增長,埃及仍需進口糧食,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進口國之一。為擴大耕地面積,增加農業產出,2015年塞西總統提出“百萬費丹”土地改良計畫。

旅遊業

埃及歷史悠久,名勝古蹟很多,具有發展旅遊業的良好條件。政府非常重視發展旅遊業。主要旅遊景點有金字塔、獅身人面像、盧克索神廟、亞斯文高壩、沙姆沙伊赫等。2011年以來的動盪局勢對旅遊業影響較大,赴埃旅遊人數、飯店房間價格、旅遊投資均明顯下降。2012年接待遊客1050萬人次,收入約100億美元。2013年6月底埃及局勢再次動盪後,多國政府頒布赴埃旅行警告。2014年,埃及旅遊收入為75億美元,同比增長27%,赴埃及遊客數量為1000萬人次。2015年,埃及旅遊收入約61億美元,赴埃及遊客數量為930萬人。2016年,埃及旅遊收入約34億美元,赴埃及遊客數量為450萬人。2017年,埃及旅遊收入約53億美元,赴埃及遊客數量為830萬人。2018年,旅遊收入98億美元。

外貿

埃及同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有貿易關係,主要貿易夥伴是美國、法國、德國、義大利、英國、日本、沙特、阿聯等。由於出口商品少,外貿連年逆差。為擴大對外出口,減少貿易逆差,埃及政府採取了以下措施:發展民族工業,爭取生產更多的進口替代商品;限制進口,特別是消費性製成品的進口;爭取擴大出口,特別是原油、原棉以外的非傳統性商品的出口。
埃及主要進口商品是機械設備、穀物、電器設備、礦物燃料、塑膠及其製品、鋼鐵及其製品、木及木製品、車輛、動物飼料等。主要出口產品是礦物燃料(原油及其製品)、棉花、陶瓷、紡織服裝、鋁及其製品、鋼鐵、穀物和蔬菜。埃及出口商品主要銷往阿拉伯國家。

社會

通訊

新世紀以來,埃及大力發展電信和信息產業。1981年,全國僅有固定電話線路51萬條,截止至2013年,固定電話用戶達1041.6萬戶。截至2013年,行動電話用戶8862.1萬人;網際網路用戶從2000年的53.5萬人增加到2011年2月的2310萬人。埃電信業實現了較快增長,已成為埃經濟成長的重要推動力量。

民生

為改善人民生活,埃及政府長期實行家庭補貼,並對大米、麵包、麵粉、食油、糖和能源等基本生活物資實行物價補貼。2010年,埃及人民議會通過新社會保障養老金法,規定養老金金額為最終工資的80%,並可根據物價進行調整。2011年初埃及政局變化後,政府宣布為600萬公務員加薪15%,退伍軍人和公私部門員工的退休金同比例增加。2014年6月新政府成立後,致力減少財政開支,並於2017年先後宣布削減對麵粉、燃油等物資的政府補貼,並開始實施新的階梯電價。同時,埃政府大力推進保障住房工程,提高養老金標準,確保基本生活物資供應並積極平抑物價。

教育

實行普及國小義務教育制度。全國共有基礎教育(含國小、國中、高中和中等技術教育)學校42184所,其中公立學校37218所,私立學校4966所。共有大學34所,其中公立大學18所,私立大學16所。著名的有開羅大學、亞歷山大大學、艾因·夏姆斯大學、愛資哈爾大學等。大學高等教育平均入學率達32%。

新聞出版

埃及報刊500餘種,其中報紙180餘種,雜誌300餘種。埃及主要官方阿拉伯文報刊有:《金字塔報》、《訊息報》、《共和國報》、《金字塔晚報》、《圖畫》周刊、《魯茲·尤素福》周刊等。主要英文報刊有《埃及公報》。主要私營報刊有:《七日報》、《今日埃及人報》、《日出報》等。主要入口網站有:《七日網》、《國家回聲》等。

體育

埃及體育有悠久的歷史,體育水平在非洲是較高的。數千年前,埃及人就主要在開羅亞歷山大兩大城市進行賽船摔跤狩獵等30餘種體育活動,最普及的項目有足球籃球排球游泳舉重摔跤拳擊等。埃及最高青年委員會,是主管體育運動的官方機構;埃及奧委會,是負責體育事務的非政府機構,下設27個單項協會,具體負責組織各項運動;體育俱樂部是開展體育活動和訓練運動員的主要場所。它是由一些私人團體或個人在國家資助下建立的。各俱樂部有自己的體育代表隊,教練員大部分是業餘的,也有少數教練員是專職的。埃及的主要體育設施有開羅納賽爾體育場、亞歷山大體育場等。

軍事

埃及實行義務兵和志願兵相結合的兵役制度,義務兵服役期三年。武裝部隊總兵力45萬,預備役部隊25.4萬,其中陸軍32萬、海軍2萬、空軍3萬、防空軍8萬。另有國民警衛隊6萬人、邊防軍1.4萬人、公安部隊6萬人、海岸警衛隊7000人。

陸軍

埃及陸軍兵力32萬人。編有4個軍區、2個軍團司令部、4個裝甲師、8個機械化步兵師、1個共和國警衛裝甲旅、4個獨立裝甲旅、1個空運旅、2個獨立步兵旅、1個傘兵旅、4個獨立機械化旅、15個獨立炮兵旅、2個地地飛彈旅、6個突擊大隊。
坦克:T-54/-55型840輛、“朗塞”-Ⅱ型260輛、T-62型500輛、M-60A1型400輛、M-60A3型1300輛、M1A1型400輛。
裝甲偵察車:БРДМ-2型300輛、“突擊偵察”式112輛。
步兵戰車:БMП-1型220輛、BMR-600P型260輛、YPR-765型310輛。
裝甲輸送車:“瓦利德”式650輛、“法赫德”30型165輛、БTР-50/OT-62型1075輛、M-113A2型1994輛、YPR-765型70輛。
牽引炮:122毫米551門、130毫米420門。
自行炮:122毫米76門、155毫米200門。
火箭炮:122毫米296門。
迫擊炮:82毫米500門(其中50門為自行)、107毫米(自行)100餘門、120毫米1800門、160毫米60門。
地地飛彈:“蛙”7型12部,“天鷹”80型若干部, “飛毛腿”B型9部。
反坦克飛彈:“耐火箱”1400具,“米蘭”220具, “旋火”式200具,“陶”式840具。
無坐力炮:107毫米若干門。
高炮(高射機槍):14.5毫米475挺、23毫米721門,37毫米150門,57毫米340門。
地空飛彈:SA-7型2000部、SA-9型20部、 “小懈樹”(自行)26部。

海軍

埃及海軍兵力約2萬人(包括2000名海岸警衛隊)。
潛艇:“R”級8艘。
驅逐艦:“法塔赫”級1艘。
護衛艦:“穆巴拉克”級2艘,“蘇伊士”級2艘, “勝利者”級2艘,“達米亞特”(美式“諾克斯”)級2艘。
飛彈艇:“拉馬丹”級6艘,“黃蜂”Ⅰ級5艘,“十月”級6艘,“蚊子”級8艘。
巡邏艇:18艘。
掃雷艦艇:11艘。
兩棲艦艇:12艘。
支援與雜務艦船:10艘。
海軍航空兵:裝備有武裝直升機24架,其中“海王”式5架,SA-342型9架,SH-2G型10架。
岸防部隊:裝備有130毫米火炮若干門,“奧托馬特”型岸艦飛彈若干部。

空軍

截止2014年,埃及空軍兵力規模為5萬人(現役人員3萬,預備役人員2萬),共裝備1100架固定翼飛機和290架直升機。空軍司令部設在開羅,現任空軍司令是尤尼斯·哈邁德中將。
埃及空軍的主要作戰裝備是475架戰鬥機和100餘架武裝直升機,戰鬥機中包括228架F-16C/D、34架F-4E、18架幻影-2000EM/EM、82架幻影-5、113架米格-21,武裝直升機包括46架AH-64D和84架“小羚羊”。
值得一提的是,埃及是裝備F-16戰機數量第四多的國家,僅次於美國以色列土耳其。從機型來看,埃及空軍目前的228架F-16中有224架是F-16C/D Block40,4架是最新的F-16C/D Block52,共編成8個戰鬥機中隊。 埃及空軍的46架AH-64D武裝直升機中有36架是由較早時候的AH-64A升級而來,10架是2014年11月才接收的AH-64D Block2。
埃及現在擁有26個軍用機場、7個軍民兩用機場、20處二線機場、1處高速公路機場、4個能起降軍用飛機的民用機場。總的來看,埃及空軍在戰時可以使用的機場數量達到58個。

交通

交通運輸便利,近幾年海、陸、空運輸能力增長較快。
鐵路:由28條線路組成,總長10008公里,共有796個客運站,日客運量200萬人次。開羅目前共有兩條捷運線路,總長64公里,共耗資120億埃鎊。捷運三號線分兩段修建,第一段全長4.3公里,第二段全長7.12公里,總成本約64億埃鎊。
公路:總長約49000公里。
水運:有7條國際海運航線;內河航線總長約3500公里。現有亞歷山大、塞得港、杜米亞特、蘇伊士等62個港口,年吞吐總量為800萬貨櫃,海港貿易量為1.01億噸。蘇伊士運河是溝通亞、非、歐的主要國際航道。近年來,運河進行了大規模擴建,使過運河船隻載重量達24萬噸,可容納第四代貨櫃船通過。2015年蘇伊士運河收入51.7億美元,2016年為50.05億美元,2017年為53億美元。
空運:有民航飛機55架。全國共有機場30個,其中國際機場11個,開羅機場是重要國際航空站。2008年,埃及航空公司正式加入星空聯盟。

外交

外交政策

埃及奉行獨立自主、不結盟政策,主張在相互尊重和不干涉內政的基礎上建立國際政治和經濟新秩序,加強南北對話和南南合作。突出阿拉伯和伊斯蘭屬性,積極開展和平外交,致力於加強阿拉伯國家團結合作,推動中東和平進程,關注敘利亞等地區熱點問題。反對國際恐怖主義。倡議在中東和非洲地區建立無核武器和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區。重視大國外交,鞏固同美國關係,加強同歐盟、俄羅斯等大國關係,積極發展同新興國家關係。在阿盟、非盟、伊斯蘭合作組織等國際組織中較為活躍。截止2018年3月,埃及已與165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埃及擔任聯合國安理會2016年至2017年非常任理事國。

對外關係

埃及總統訪問法國埃及總統訪問法國
同中國關係
中埃自1956年5月30日建交以來,兩國關係一直發展順利。1999年4月,兩國建立戰略合作關係。2006年5月,兩國外交部建立戰略對話機制。2006年6月,兩國簽署關於深化戰略合作關係的實施綱要。2007年5月,中國全國人大和埃及人民議會建立定期交流機制。自2007年1月27日起,中埃兩國互免持中國外交和公務護照、埃及外交和特別護照人員簽證。2014年12月,中埃兩國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2016年1月,兩國簽署關於加強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五年實施綱要。
2006年11月,埃及宣布承認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近年來,兩國政府積極鼓勵和推動雙方企業擴大經貿合作,雙邊貿易持續發展。2013年,中埃貿易額首次突破百億美元,達102.13億美元。2017年,雙邊貿易額108.28億美元,同比下降1.4%,其中我國出口額94.88億美元、同比下降9.1%,我國進口額13.40億美元、同比上升142.1%。我國向埃主要出口機電產品和紡織服裝等,自埃主要進口原油、液化石油氣和農產品等。
中埃兩國於1956年簽署文化合作協定,此後雙方共簽署10個文化合作執行計畫。2002年我國在開羅設立中國文化中心。2015年8月,雙方簽署了《中埃兩國文化部關於2016年互辦文化年的諒解備忘錄》。2016年1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埃及總統塞西共同在盧克索出席中埃建交60周年暨中埃文化年開幕式活動。同年3月,劉延東副總理出席在開羅舉辦的“絲路新韻”展演活動。2017年1月,埃及文化部長納姆納姆率團訪華,與中國文化部長雒樹剛共同出席在廣州舉辦的中埃文化年閉幕式。中埃文化年共執行項目100個,其中在埃及舉辦56個,在中國舉辦44個。
同非洲國家關係
非洲國家與埃及歷史、文化淵源深厚,而且對埃國家安全特別是水資源安全具有戰略意義,非洲國家在埃及對外政策中占據突出位置。穆巴拉克總統執政後更加強調埃的非洲屬性,重視同非洲國家的友好合作。埃及積極參與非洲事務,致力於非洲聯盟建設。
2011年,加彭總統、非盟主席等分別訪埃。
2012年7月,穆爾西總統出席在衣索比亞召開的非盟首腦會議。
2014年6月8日,赤道幾內亞總統、厄利垂亞總統、查德總統、馬里總統、索馬里總統、吉布地總統出席塞西總統就職典禮。6月17日,非盟和平與安全理事會決定恢復埃及參加非盟活動的資格。6月下旬,塞西總統出席在赤道幾內亞召開的非盟峰會,並訪問阿爾及利亞、蘇丹。埃及同衣索比亞等國存在尼羅河水資源爭端,2015年3月,埃及、蘇丹、衣索比亞三國元首在蘇丹喀土穆共同簽署《埃塞復興大壩原則宣言協定》,為三國在復興大壩問題上確定了政治原則和合作框架。
同美國關係
納賽爾總統時期,埃美關係比較緊張。1967年“六·五”戰爭後,埃及宣布同美斷交。1973年“十月戰爭”以後,埃美關係明顯改善和發展。1974年2月兩國復交。穆巴拉克總統執政後兩國關係日趨密切,與美有“特殊戰略夥伴”關係。美國自1979年起每年向埃及提供21億美元的援助,其中軍援13億美元。1998年,美埃簽署協定,商定美在未來10年內每年減少5%對埃及政府經援,至2008年減至4.07億美元。但美採取其他方式彌補,美經援總額並未大幅減少。2004年埃美簽訂“合格工業園區”協定後,雙方經濟關係進一步加強。2011年,美國宣布向埃及提供1.5億美元額外經濟援助,幫助埃及恢復經濟和完成民主過渡。2012年7月,美國國務卿希拉蕊訪埃及,會見穆爾西、坦塔維等埃及領導人,宣布免除埃及10億美元債務,向埃方提供2.5億美元貿易信貸擔保,並建立6000萬美元投資基金。9月,埃及爆發抗議侮辱伊斯蘭教先知影片的大規模示威活動。同月,穆爾西總統赴紐約出席聯合國會議期間會見美國務卿柯林頓。11月21日,美總統歐巴馬與穆爾西總統通電話,讚賞埃方為促成以色列與加沙巴勒斯坦各武裝派別達成停火協定所付出的努力。2013年1月,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麥凱恩訪埃。3月,國務卿克里訪埃,宣布向埃方提供1.9億美元財政援助。4月,美國國防部長哈格爾訪埃。5月,埃及外長阿姆魯訪美。在2013年7月初埃及政局再度劇變後,美國對埃及軍方強力鎮壓穆兄會持批評態度,並暫停對埃及部分軍事援助和經濟援助。2014年6月塞西就任總統後,歐巴馬總統向其致電祝賀。美國國務卿克里於2014年6月、7月兩次訪埃,並恢復對埃及部分援助,美埃關係有所緩和。8月,埃及總理馬哈拉卜赴華盛頓出席美非峰會。9月,塞西總統赴美國參加第69屆聯合國大會。2015年3月,美國國務卿克里率團出席“埃及經濟發展大會”。3月,歐巴馬總統在同塞西總統通話時宣布,美將繼續向埃及交付F-16戰鬥機、“魚叉”式飛彈、M1A1主戰坦克等裝備。2016年,美中央情報局局長、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美國會代表團、美中央司令部司令、美國務卿克里先後訪埃。12月,外長舒克里訪美,會見美國務卿克里和候任副總統彭斯。2017年1月,美國總統特朗普就任後同塞西總統通電話,就加強雙邊關係和支持埃及反恐交換意見。4月,塞西總統訪美,同特朗普舉行會談。2018年1月,美國副總統彭斯訪問埃及。3月,塞西總統同特朗普總統通電話,就雙邊關係和地區熱點問題交換看法。9月,塞西總統在紐約與美總統特朗普舉行會晤。
同歐盟國家關係
納賽爾執政時期,埃及同主要西歐國家關係冷淡。薩達特上台後開始注意改善同西歐國家關係。1973年“十月戰爭”後,埃及同西歐國家關係有較大發展。穆巴拉克執政後,頻繁出訪歐盟國家,雙方往來密切。2013年7月初埃政局再次劇變後,歐盟積極斡旋調解埃危機,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阿什頓多次赴埃斡旋。2014年,時任埃及外長法赫米先後出訪義大利、德國和荷蘭,出席歐洲—非盟峰會,埃及與義大利、法國等關係回暖。11月,塞西先後訪問義大利、法國。2015年2月,埃及與法國簽訂契約,購買24架“陣風”戰機和一艘護衛艦,契約總額達52億歐元。9月,法國同意向埃及轉售2艘“西北風”級直升機航母,契約總額為9.5億歐元。2016年2月,埃意關係因一名義大利留學生在埃遇害遭受影響,4月意召回駐埃大使,7月意議會決定暫停對埃軍事援助。2016年3月,埃及和法國在亞歷山大舉行海陸空聯合軍演。4月,法國總統奧朗德訪問埃及。11月,塞西總統訪問葡萄牙。2017年3月,德國總理默克爾訪問埃及。2017年7月,塞西總統訪問匈牙利,出席維謝格拉德集團峰會。9月,義大利駐埃大使重返埃及,結束長達1年多的缺位。10月,塞西總統訪問法國。11月,塞西總統訪問賽普勒斯。2018年3月,塞西總統同法國總統馬克龍通話,討論加強雙邊各領域合作。4月,塞西總統會見來訪的葡萄牙總統馬塞洛·德索薩。10月,塞西總統赴希臘參加與希臘、賽普勒斯領導人共同舉行的第六輪三方峰會。同月,塞西總統訪問德國並出席二十國集團非洲峰會。
同俄羅斯關係
1943年,埃及與前蘇聯建立了公使級外交關係,1954年升為大使級關係。納賽爾時期,埃蘇關係密切。薩達特執政時期,埃蘇關係惡化。穆巴拉克總統執政後兩國關係逐步改善,1983年雙方簽署了貿易、文化、漁業合作協定。1984年埃蘇恢復互派大使。1991年蘇聯解體後,埃及承認各國獨立,並與大多數獨立國協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2013年4月,穆爾西總統訪問俄羅斯。9月,埃及外長法赫米訪問俄羅斯。2013年11月和2014年2月,埃及與俄羅斯先後在開羅和莫斯科舉行兩次國防部長和外長“2+2”對話會。2014年8月,埃及總統塞西訪俄。2015年2月,俄羅斯總統普京訪問埃及。5月,塞西總統出席俄羅斯衛國戰爭勝利70周年慶典。2015年10月一架俄羅斯客機在西奈半島墜毀後,赴埃度假俄羅斯遊客數量銳減。11月,埃俄簽署首座核電站建設協定。2016年1月,俄羅斯杜馬主席納雷什金訪埃。7月,埃及議長阿里訪問俄羅斯。12月,塞西總統同俄羅斯總統普京通電話,對俄駐土耳其大使遇刺身亡表達慰問。2017年12月,俄羅斯總統普京訪問埃及。2018年10月,塞西總統訪問俄羅斯。
同卡達關係
2017年6月5日,埃及外交部說,鑒於卡達支持恐怖主義活動,宣布與卡達斷絕外交關係。

旅遊

國家博物館

埃及博物館坐落在開羅市中心的解放廣場,1902年建成開館,是世界上最著名、規模最大的古埃及文物博物館。該館收藏了5000年前古埃及法老時代至公元六世紀的歷史文物25萬件,其中大多數展品年代超過3000年。博物館分為二層,展品按年代順序分別陳列在幾十間展室中。該館中的許多文物,如巨大的法老王石象、純金製作的宮廷御用珍品,大量的木乃伊、及重242磅的圖坦卡蒙純金面具和棺槨,其做工之精細令人讚嘆。
埃及

金字塔

埃及共發現金字塔96座,最大的是開羅郊區吉薩的三座金字塔。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為自己修建的陵墓。大金字塔是第四王朝第二個國王胡夫的陵墓,建於公元前2690年左右,原高146.5米,因年久風化,頂端剝落10米,現高136.5米;底座每邊長230多米,三角面斜度51度,塔底面積5.29萬平方米;塔身由230萬塊石頭砌成,每塊石頭平均重2.5噸。據說,10萬人用了20年的時間才得以建成。該金字塔內部的通道對外開放,該通道設計精巧,計算精密,令人讚嘆。
胡夫金字塔胡夫金字塔
第二座金字塔是胡夫的兒子哈夫拉國王的陵墓,建於公元前2650年,比前者低3米,但建築形式更加完美壯觀,塔前建有廟宇等附屬建築和著名的的獅身人面像
獅身人面像的面部參照哈夫拉,身體為獅子,高22米,長57米,雕象的一個耳朵就有2米高。整個雕象除獅爪外,全部由一塊天然岩石雕成。由於石質疏鬆,且經歷了4000多年的歲月,整個雕象風化嚴重。另外面部嚴重破損,有人說是馬姆魯克把它當作靶子練習射擊所致,也有人說是18世紀拿破崙入侵埃及時炮擊留下的痕跡。
第三座金字塔屬胡夫的孫子門卡烏拉國王,建於公元前2600年左右。當時正是第四王朝衰落時期,金字塔的建築也開始衰落。門卡烏拉金字塔的高度突然降低到66米,內部結構紛亂。

左塞爾陵墓

薩卡拉金字塔位於開羅南郊30公里,尼羅河西河谷綠洲邊緣外的沙漠上,由多個金字塔組成。其中最著名的是階梯金字塔,為古埃及第三王朝國王左塞爾的陵墓,約建於公元前2700年。該金字塔是埃及現有金字塔中年代最早的,也是世界上最早用石塊修建的陵墓。該金字塔呈6層階梯塔狀,高約60米。在該金字塔附近還分布著許多貴族和大臣陵墓,其中大量的精美浮雕壁畫,栩栩如生的描繪了古代埃及人工作和生活的情景。另外,附近的神牛墓也非常有名。
西奈半島西奈半島

古城堡

建於1176年,為阿尤布王朝國王薩拉丁為抵禦十字軍的侵略保護開羅而建。城內建有穆罕默德·阿里清真寺
穆罕默德·阿里清真寺穆罕默德·阿里清真寺
古城堡內有埃及軍事博物館,展示埃及各歷史時期軍隊的武器、裝備、服裝、著名戰例、工事和城堡的實物、仿製品、模型、圖畫等。
穆罕默德·阿里清真寺建於1830年,伊歷1246年。整個建築具有奧斯曼帝國的建築風格。穆罕默德·阿里(1769-1849),阿爾巴尼亞人,1805年成為埃及統治者。
巍峨的阿里清真寺建在開羅以北的山頂上,禮拜殿呈正方形,上有高聳的圓頂為殿中心,四面環有四個半圓殿與正殿相應,還有四根高柱居其中。清真寺西側正中有一盥洗室,是供穆斯林禮拜時做小淨用的。盥洗室四面有四根鐵鏈環繞。清真寺正中盥洗室內,外牆壁是用雪花石瓷磚鑲嵌的,所以又被稱為雪花石清真寺。

汗.哈利里

位於開羅市中心地帶(老城區),由分布在幾十條小街巷裡的幾千家個體小店組成,許多店鋪可追溯到公元14世紀。市場道路狹窄,街道兩旁擠滿了小店鋪,主要出售金銀首飾、銅盤、石雕、皮貨及其他埃及傳統手工藝品,素以店面古樸、貨物齊全深受外國遊客喜愛。
汗.哈利里市場汗.哈利里市場
這塊地方原是法特梅三朝後裔的墓地,公元14世紀,當時埃及的統治者汗·哈利里以法特梅是叛教者無權建墓地為由下令拆毀墓地,並出資在此建起一個市場,即汗·哈利里市場。它已成為開羅古老文化和東方伊斯蘭色彩的一個象徵,吸引世界各地的遊客。
市場旁邊有著名的愛資哈爾清真寺海珊清真寺

夏宮

蒙塔扎宮,坐落在市東部,占地155.4公頃,密林環繞,是一個獨具特色的花園。1952年前一直是皇室家族的消夏避暑地,現海濱向遊人和垂釣者開放。園內有法魯克國王行宮(現為埃及國賓館)。赫迪夫·阿拔斯二世在世紀之交所建的這座土耳其-佛羅倫斯式的建築物,是王室避暑地。王宮不對公眾開放,看其外觀一定要注意頻頻出現的主題字母F。
蒙塔扎宮蒙塔扎宮
據說一個報喜人告訴福阿德王,字母F將給他的家庭帶來好運,從此他和他的兒子法魯克給他們的子孫命名都以F開頭。1951年法魯克與娜瑞曼結婚,卻沒有更改她的名字,1952年1月他們的兒子誕生,他為他取名阿赫邁德·福阿德,字母F被放在第二位,6個月後法魯克被廢黜。

卡特巴城堡

前身為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亞歷山大燈塔。燈塔建於公元前280年,塔高約135米,經數次地震,於1435年完全毀壞。1480年用其石塊在原址修築城堡,以國王卡特巴的名字命名。1966年改為埃及航海博物館,展出模型、壁畫、油畫等,介紹自一萬年前從草船開始的埃及造船和航海史。與開羅古城堡並稱為埃及兩大中世紀古城堡。
卡特巴城堡卡特巴城堡

珍寶館

原為古代法特梅公主住宅,1986年改為穆罕默德·阿里王朝珍寶館,展出王冠珠寶首飾等。
埃及皇家珍寶館埃及皇家珍寶館

尼羅河

尼羅河發源於衣索比亞高原,流經蒲隆地、盧安達、坦尚尼亞、烏干達、肯亞、薩伊、蘇丹和埃及九國,全長6700公里,是非洲第一大河,也是世界上第一條最長的河流,可航行水道長約3000公里。尼羅河有兩條上源河流,西源出自蒲隆地群山,經非洲最大的湖--維多利亞湖(南半球)北流,被稱為白尼羅河;東源出自衣索比亞高原的塔納湖,稱為青尼羅河。青、白尼羅河在蘇丹的喀土穆匯合,然後流入埃及。
尼羅河風景尼羅河風景
”埃及是尼羅河的贈禮“。尼羅河谷和三角洲是埃及文化的搖籃,也是世界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尼羅河在埃及境內長度為1530公里,兩岸形成3-16公里寬的河谷,到開羅後分成兩條支流,注入地中海。這兩條支流沖積形成尼羅河三角洲,面積2.4萬平方公里,是埃及人口最稠密、最富饒的地區,人口占全國總數的96%,可耕地占全國耕地面積的三分之二。埃及水源幾乎全部來自尼羅河。根據尼羅河流域九國簽訂的協定,埃及享有河水的份額為每年555億立方米。

法老村

位於開羅市內尼羅河的一個小島上,占地約200畝,是埃及首任駐華大使哈桑·拉賈布博士在發現失傳一千年的紙草造紙工藝後於1984年集資修建的。村內種植了大量的紙莎草,有以傳統方法製造紙草紙和繪製草紙畫的作坊。法老村內建有模擬法老時代的神廟、莊園、農戶等建築,有專人著古裝演示當時生產、家居及舉行宗教儀式的場景,展現幾千年前古埃及人的經濟和社會生活畫面。村中有著名的法老圖坦阿蒙墓的模型和金字塔建築方法的模型展示,還有照相館、餐廳和商店。

“自由”號遊艇

是21世紀初世界上仍能使用的最古老皇家遊艇,由英國造船公司1865年修建,艇長411英尺,寬42英尺,排水量3417噸,以燃煤蒸汽機為動力,航速16海里。該艇原為埃及王室私用,1868年曾到歐洲接載歐洲國家元首來參加蘇伊士運河國際通航典禮,是第一艘從北面進入蘇伊士運河的船隻。1952年更名“自由號”,現為埃及海軍擁有,埃海軍以此展示其艦船維修保養水平。
埃及“自由”號遊艇埃及“自由”號遊艇

盧克索

位於尼羅河上游,距開羅670公里。古埃及時代稱為TABE,是古埃及帝國首都底比斯的一部分。公元前1570年左右,底比斯人趕走了西克索人(HIKUSOS),以此為中心重新統一了埃及,建立了一個更加強大的帝國,領土南接蘇丹,北達敘利亞。這個帝國維持了1500多年,在此建造了眾多宏偉壯觀的神殿及王家陵墓,因此成為古埃及遺蹟的寶庫,是探訪埃及古文明不可不到的地方。主要參觀景點有:
馬木留克王朝的騎兵馬木留克王朝的騎兵
在亞歷山大城市中心的考古遺址中,發現了一座羅馬歌劇院(用於音樂表演的劇院)和一套大型的3世紀羅馬浴室。托勒密時代的街道和商店逐步發掘出土,石柱和拱門露出地面。遺址使人認識到古代城市所覆蓋的範圍--若全部發掘,現代城市只好拆除了。

蘇伊士運河

位於埃及東北部,扼歐、亞、非三洲交通要衝,溝通紅海和地中海、大西洋和印度洋,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和經濟意義。1859-1869年由法國人投資開挖,埃及有10萬民工因此喪生。後英國收買了運河公司40%的股票,英法共同掌握運河經營權,掠走巨額收益。1956年,埃納賽爾總統宣布運河國有化,隨即爆發了英、法、以三國侵埃戰爭。1967-1975年因阿以戰爭,運河封閉停航達8年之久。1976-1985年,埃政府耗資約20億美元進行大規模運河擴建工程,使運河的通航能力顯著增加。擴建後運河長度為195公里,最大寬度為365米,水深11米以下為160~190米,最大吃水深度16米,能通過28萬噸的滿載油輪。通過蘇伊士運河的船隻日平均約60艘,運河年收入近20億美元。
蘇伊士運河蘇伊士運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