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

會議

會議是指有組織、有領導、有目的的議事活動,它是在限定的時間和地點,按照一定的程式進行的。會議一般包括議論、決定、行動3 個要素。因此,必須做到會而有議、議而有決、決而有行,否則就是閒談或議論,不能成為會議。會議是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幾乎有組織的地方都會有會議,會議的主要功能包括決策、控制、協調和教育等功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會議
  • 外文名:Meeting;Conference;Congress
  • 釋義 :為了解決問題而進行的交流活動
  • 同義詞:集會、聚會
  • 拼音:huì yì
  • 要素:議論、決定、行動
詞語概念,基本信息,基本解釋,引證解釋,基本含義,概述,特點,種類,形式,電話會議,會議管理,會議準備,注意事項,會場的器材準備,禮儀工作,重要會議,會議產業,會議專業教育,會議教育的界定,會議教育的發展,

詞語概念

基本信息

詞目:會議
拼音:huì yì
注音:ㄏㄨㄟˋ ㄧˋ
同義詞:集會、聚會

基本解釋

1.[Meeting;Conference;Congress]:集合三人以上相與議事,並遵循一定的議程,所舉行的一種集會。
管理委員會會議
2.[Conference]:商討並處理重要事務的常設機構或組織。
3.[Council]:特指基督教會主教及其他領導人討論並解決教義、教會管理、教規和其他問題的一種集會。

引證解釋

1.聚會論議
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每朝會議,開陳其端,令人主自擇,不肯面折庭爭。”
蘇軾《東坡志林·勃遜之》:“與勃遜之會議於潁,或言洛人善接花,歲出新枝,而菊品尤多。”
明王在晉《三朝遼事實錄·袁可立報劉愛塔事疏》:“已會議於六月二十五夜先取復州,仍令高飛約定愛塔。”
孔尚任《桃花扇·辭院》:“這等又會議不成,如何是好?”
老舍《趙子曰》第二:“第三號里八圈麻雀叉完,開始會議關於罷課的事情。”
2.有組織有領導地商議事情的集會。
杜鵬程《在和平的日子裡》第一章:“一天中,第九工程隊的黨委委員們,坐在嘉陵江邊的草地上,舉行黨委會議。”
3.一種經常商討並處理重要事務的常設機構或組織。如: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部長會議

基本含義

概述

所謂會議,是指人們懷著各自相同或不同的目的,圍繞一個共同的主題,進行信息交流或聚會、商討的活動。一次會議的利益主體主要有主辦者、承辦者和與會者(許多時候還有演講人),其主要內容是與會者之間進行思想或信息的交流。
會議是人們為了解決某個共同的問題或出於不同的目的聚集在一起進行討論、交流的活動,它往往伴隨著一定規模的人員流動和消費。作為會展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型會議特別是國際性會議在提升城市形象、促進市政建設、創造經濟效益等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
(1)有組織有領導地商議事情的集會:全體~ㄧ廠務~ㄧ工作~。
(2)一種經常商討並處理重要事務的常設機構或組織:中國人民政治協商~ㄧ部長~。
(3)網路用語,指一種軟體,能使許多用戶參加進去,以半公開書面形式交談,這種交談可以是實時的(如在IRC頻道中)也可以是非實時的(如在Usenet新聞組中)。
現代會議早已超出了單一的政府會議的格局,正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很多都是直接帶有商業目的並能產生巨大經濟效益的,如各種高峰論壇、專家培訓會議等。會議的一般操作原理為:會議的主辦者制訂舉辦會議的計畫並委託給承辦者,承辦者(可以是專業會議組織者即PCO、公司的會議與獎勵旅行部等)將圍繞既定的主題進行精心設計,並在市場上聯繫會議的買家(即目標與會者)、相關人員(如政府官員、演講嘉賓等)及舉辦場所,最後自己接待會議,或將業務分包給會務公司。
國際會議是最重要、最有影響力的會議。國際上對國際會議認定的權威組織主要有ICCA和UIA等,由於每個組織所規定的標準有所不同,會造成認定或統計上的偏差,因此,對這些組織標準的明確劃分是研究國際會議發展趨勢的前提。
1.ICCA國際會議標準
ICCA,The International Congress & Convention Association,即國際大會及會議協會,創建於1963年,是全球國際會議最主要的機構組織之一。現有成員數目已經超過了720個,涉及近80個國家。在會議領域內,它是最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協會。
ICCA規定的國際會議標準有3個:①至少有50個參加者;②定期組織舉行會議(不包括一次性會議);③必須在至少3個國家舉行。
北京市旅遊局、北京國際會議中心、上海國際會議中心都是它的會員單位。在國內見到的有關國際會議的統計數字,大部分來源於ICCA的統計資料。
2.Un國際會議標準
UIA,Union of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s,即國際社團組織聯盟,創建於1907年,是全球國際社團組織最主要的機構組織。北京國際會議中心曾經是該組織的會員單位,由於“台灣問題”,北京國際會議中心退出了該聯盟。國內很少使用UIA的統計數據,所以這個組織在國內沒有什麼太大的影響,但在國際上,它還是一個很重要的國際會議組織。
UIA規定的國際會議標準有4個:①至少有300個參加者;②國外參加者至少占總量的40%;③參加會議的國家至少有5個;④最短會期為3天。
3.中國尚無國際會議的權威統計標準
據國家有關檔案的規定,來自3個或3個以上國家或地區(不含港、澳、台地區)的代表參加,以交流為主要目的而舉辦的研討會、報告會、交流會、論壇及國際組織的行政會議,可稱之為國際會議。

特點

1.紀實性。會議紀要必須是會議宗旨、基本精神和所議定事項的概要紀實,不能隨意增減和更改內容,任何不真實的材料都不得寫進會議紀要。
2.概括性。會議紀要必須精其髓,概其要,以極為簡潔精煉的文字高度概括會議的內容和結論。既要反映與會者的一致意見,又可兼顧個別同志有價值的看法。有的會議紀要,還要有一定的分析說理。
3.條理性。會議紀要要對會議精神和議定事項分類別、分層次予以歸納、概括,使之眉目清晰、條理清楚。

種類

1.股東大會
決定公司的最高執行方針,選出董事、監事人選;
審議股份公司的重要報告、方案和對公司的重大業務事項進行決議;
修改股份公司章程;
每年至少一次。
2.董事會議
由股東大會選舉出來的董事監事構成,是股份公司的常設領導機構,是股東大會和股份公司章程所賦予業務的決策機構。
會議主要決定舉行股東大會的時間,代表董事的選任,新股發行等重要事項。
3.董事會常務會議
——董事長、副董事長、常任董事、常務董事、常勤董事等參加
是決定公司業務執行上最高方針的重要會議,如公司專業計畫、人員配置等具體方案的提出。
4.部長會議(部門經理會議)
5.部門類別會議
6.經營協定會議
為改善、提高使用者與勞動者的經營活動而舉行的協定會議。
7.委員會議
——機動組織“研究會組織”
為解決特定課題所產生的強力組織。
8.談判會議
9.與業務有關的會議
新產品發布會、記者招待會、顧客招待會、創立紀念會等。
10.與財界有關的會議
工商會、經濟同友會、經濟團體聯合會、工業會。
11.與社交活動有關的會議
服務社交團體活動、親善性的協會成立會議。
12.與文化活動有關的會議
各種娛樂性、聯歡會性、比賽性會議。

形式

會議形式包括室內會議和室外會議,也包括正式會議和非正式會議。

電話會議

一種經常商討並處理重要事務的常設機構或組織:中國人民政治協商~ㄧ部長~。網路用語,由於電話會議迅速興起,在各種類型的企業中被廣泛使用。打破了傳統會議的集中式會議在空間上和時間上的局限性,及時語提供全互動式會議,與會各方可同時發言,自由交談。電話會議系統的使用極大地提高企業工作效率,改善企業的管理,提升企業的競爭力。電話會議系統廣泛套用於跨國公司、IT公司、政府部門、金融證券、大中型企業等部門。
電話會議藉助多方互聯的信息手段,把分散在各地的與會者組織起來,通過電話進行業務會議的溝通形式。電話會議具備方便快捷、實用高效的特點,節約了大量的交通、場地、和時間成本,深受廣大業務繁忙、惜時如金的商務人士喜愛。利用電話線作為載體來開會的新型會議模式。與傳統會議相比較,具有會議安排迅速,沒有時間、地域限制,費用低廉等特點。與傳統點對點電話業務相比較,從功能上講,打破通話只能局限於2方的界限,可以滿足3方以上(根據不同提供商的產品,及時語實現多方同時通話)具有電話無法實現的溝通更加順暢,信息更加真實,範圍更加廣泛等特點。受到資費的限制多數套用於企業日常工作中。

會議管理

會議管理,又名活動管理,原譯為Events management、Conference management或Meeting management等,是一種由主辦方或會議活動組織者創建和管理的專門針對某一場會議的專題網站.與一般的網站不同,會議管理有詳細的會議所舉辦的日期、時間、地點、已經對參會人員的要求,並且有線上報名和購買門票等功能。通常由會議主辦方進行管理、不定期發布新的會議動態或新聞。一個典型的會議管理結合了文字、圖像、視頻、及其它與主題相關的媒體。能夠讓參會者以簡便有效的方式在網上了解本次會議的信息。會議管理是社會媒體網路和數字會務服務的一部分。會議管理的服務對象涉及複雜的品牌推廣,尋找客群目標,甚至挖掘參會人員的數據。會後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確保投資回報,這一專業流程已經成為市場活動一個重要的事件驅動。在會議和活動作為一個產業在世界各地最近的增長意味著市場行銷及客戶管理不能再像以前那樣單一。會議和活動,如全球氣候變暖峰會,亞運會等在某些情況下,已經對他們的社區甚至整個國家產生巨大的影響。會議管理的套用規模沒有明顯的界定,包括所有從奧運會規模下降至5人的商界人士早餐會。包括許多行業,慈善組織和利益集團都將舉辦各自的大小會議,以推銷自己,建立業務關係,籌集資金或慶祝。

會議準備

注意事項

1.考慮周全要成功地舉辦一次會議,尤其是大型會議,須要考慮很多方面的問題,比如開會的時間是否能保證大家都能參加,會不會遇到外賓來訪或者公司出貨;不能出席的人是否有替代人選,怎樣聯絡;會議的主席、主持、記錄人員、現場服務人員等相關人員的安排是否妥當;會議需要什麼輔助器材,由誰負責;會議進行的時間預計有多久等等。只有事先做好準備工作,才能保證會議地順利進行與圓滿結束。
選擇合適的會議場所
2.會議場所的選擇有很多種,最常用的是公司的會議室;有時公司會在周末安排員工到一個山清水秀的度假勝地,一邊開會,一邊度假;至於大型的、重要的會議則可以專門租用飯店的會場。不管採用哪種方式,對會場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即:會場應該舒適寬敞,隔音效果好,採光通風良好,沒有其他干擾,最好有窗簾,便於在放投影資料時看得清楚,安靜不嘈雜,空調良好,插座、電源、白板、麥克風等設備齊全。
3.用文字記錄會議的相關事項
在準備會議的過程中,有關會議的各個事項,如時間、地點、會議議程等等都應該用文字記錄下來,便於在後續工作中察看。有關會議的決定、通知等要列印出來發給相關人員,不能只進行口頭通知,俗話說“口說無憑”,有時候秘書已經通知了各個部門主管,可是有的人忙起來就忘記了,所以必須把工作做細緻。

會場的器材準備

現代化的會議離不開各種輔助器材,在召開會議之前,就應該把各種輔助器材準備妥當。
1.桌椅、名牌(現代高檔會議室用桌面智慧型終端取代傳統名牌)、茶水。
桌椅是最基本的設備,可以根據會議的需要擺成圓桌型或報告型,如果參加會議的人數較多,一般應採用報告型,不需要準備座位牌,如果參加會議的人比較少,一般採用圓桌型,並且要製作座位牌,即名牌,讓與會人員方便就座。但是為了提高會議的檔次及滿足現代會議的需要,一般採用能重複使用的桌面智慧型終端,推進無紙化的進程,真正體現綠色會議,智慧型會議的需要。
會議上的茶水飲料最好準備礦泉水,因為每個人的口味不一樣,有的人喜歡喝茶,有的人喜歡喝飲料,還有的人喜歡喝咖啡,所以如果沒有特別的要求,礦泉水是最能讓每個人都接受的選擇。
2.簽到簿、名冊會議議程
簽到簿的作用是幫助了解到會人員的多少,分別是誰,一方面使會議組織者能夠查明是否有人缺席,另一方面能夠使會議組織者根據簽到簿安排下一步的工作,比如就餐、住宿等。印刷名冊可以方便會議的主席和與會人員儘快地掌握各位參加會議的人員的相關資料,加深了解,彼此熟悉。
3.黑板、白板、筆
在有的場合,與會人員需要在黑板或者白板上寫字或畫圖,從而說明問題,雖然視聽設備發展得很快,但是傳統的表達方式依然受到很多人的喜愛,而且在黑板或白板上表述具有即興、方便的特點。此外,粉筆、萬能筆、板擦等配套的工具也必不可少。
4.各種視聽器材
現代科技的發展帶來了投影儀、幻燈機、錄像機、鐳射指示筆或指示棒等視聽設備,給人們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在召開會議前,必須先檢查各種設備是否能正常使用,如果要用幻燈機,則需要提前做好幻燈片。錄音機和攝像機能夠把會議的過程和內容完整記錄下來,有時需要立即把會議的結論或建議列印出來,這時就需要準備一台小型的影印機或印表機。
5.資料、樣品
如果會議屬於業務匯報或者產品介紹,那么有關的資料和樣品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在介紹一種新產品時,單憑口頭泛泛而談是不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如果給大家展示一個具體的樣品,結合樣品一一介紹它的特點和優點,那么給大家留下的印象就會深刻得多。
6.會標、背景板、展板
會標一般指會議名稱和會議標語橫幅。
為強化會議效果,許多會議將會標美化、渲染為會議背景板(採用噴繪畫面),特別是一些特殊的如黨代會等,採用噴繪背景板,可將黨徽、旗幟等噴繪在畫面上,從而節約會議成本和準備時間。但採用噴繪寫真畫面時,一定要注意採用環保材料,否則噴繪寫真畫面散發的刺鼻氣味不僅影響會議分為,對與會者,尤其是主席台就坐人員身體健康不利。
為渲染會議或活動,會場內外放置展板是有效方法。

禮儀工作

會議禮儀--會議前
請你回顧一下自己的工作狀態,除了在自己工位上的時間、電話溝通的時間會多一些,還有哪種溝通方式多一些?這就是會議溝通。下面我們就來談在會議當中應該注意哪些禮儀。
按參會人員來分類,會議基本上可以簡單地分成公司外部會議和公司內部會議。公司外部會議,可以分成產品發布會、研討會、座談會等。
內部會議包括定期的工作周例會、月例會、年終的總結會、表彰會,以及計畫會等等。
我們以外部會議為例,講一講商務禮儀中需要關注的一些細節。我們將會議分成會議前、會議中、會議後。
會議前
在會議前的準備工作中,我們需要注意以下這幾方面:
·WHEN-會議開始時間、持續時間;
·WHERE-會議地點確認;
·WHO-會議出席人;
·WHAT-會議議題;
·OTHERS-接送服務、會議設備及資料、公司紀念品等。
WHEN-時間,你要告訴所有的參會人員,會議開始的時間和要進行多長時間。這樣能夠讓參加會議的人員很好地安排自己的工作。
WHERE-地點,是指會議在什麼地點進行,要注意會議室的布局是不是適合這個會議的進行。
WHO-人物,以外部客戶參加的公司外部會議為例,會議有哪些人物來參加,公司這邊誰來出席,是不是已經請到了適合外部的嘉賓來出席這個會議。
WHAT-會議的議題,就是要討論哪些問題。
OTHERS-會議物品的準備,就是根據這次會議的類型、目的,需要哪些物品。比如紙、筆、筆記本、投影儀等等是不是需要用咖啡、小點心等。
會議禮儀--會議中
在會議進行當中,我們需要注意以下這幾方面:
(1)會議主持人
主持會議要注意·介紹參會人員·控制會議進程·避免離題或議而不決·控制會議時間
(2)會議座次的安排
一般情況下,會議座次的安排分成兩類:方桌會議和圓桌會議。
一般情況下會議室中是長方形的桌子,包括橢圓形,就是所謂的方桌會議,方桌可以體現主次。
在方桌會議中,特別要注意座次的安排。如果只有一位領導,那么他一般坐在這個長方形的短邊的這邊,或者是比較靠里的位置。就是說以會議室的門為基準點,在里側是主賓的位置。如果是由主客雙方來參加的會議,一般分兩側來就坐,主人坐在會議桌的右邊,而客人坐在會議桌的左邊。
還有一種是為了儘量避免這種主次的安排,而以圓形桌為布局,就是圓桌會議。在圓桌會議中,則可以不用拘泥這么多的禮節,主要記住以門作為基準點,比較靠裡面的位置是比較主要的座位,就可以了。
會議禮儀--會議後
在會議完畢之後,我們應該注意以下細節,才能夠體現出良好的商務禮儀。主要包括:
·會談要形成文字結果,哪怕沒有文字結果,也要形成階段性的決議,落實到紙面上,還應該有專人負責相關事物的跟進;
·贈送公司的紀念品;
·參觀,如參觀公司,或廠房等;
·如果必要,合影留念。

重要會議

1920年夏至1921年春,隨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中國工人運動的蓬勃興起,作為兩者結合產物的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在上海、北京、武漢、長沙、濟南、廣州以及赴日、旅歐留學生中相繼成立,建黨條件基本成熟,召開全國代表大會也在建黨骨幹中開始醞釀。
6月3日,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取道歐洲來到上海,與從西伯利亞南下的另一位國際代表尼科爾斯基會合。他們很快與陳獨秀離滬期間主持上海黨組織工作的李達、李漢俊取得聯繫,並交換了情況。共產國際代表建議及早召開黨的代表大會,宣告中國共產黨的正式成立。
李達、李漢俊在徵詢陳獨秀、李大釗的意見並獲得同意後,分別寫信給各地黨組織,要求每個地區派出兩位代表到上海出席黨的全國代表大會
7月中下旬,設在法租界白爾路389號(今太倉路127號)的博文女校,陸續住進了一批教師、學生模樣的青年人,以北京大學師生暑期考察團的名義,來上海參加這次歷史性的聚會。代表們到齊以後,就便在住處開了預備會。
7月23日晚,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號(今興業路76號)正式開幕。會址設在李書城、李漢俊兄弟住宅,大家圍坐在客廳長餐桌四周,室內沒有特別布置,陳設簡單,氣氛莊重。出席者有上海的李漢俊、李達;北京的張國燾、劉仁靜;長沙的毛澤東、何叔衡;武漢的董必武、陳潭秋;濟南的王盡美、鄧恩銘;廣州的陳公博;留日學生周佛海以及陳獨秀委派的包惠僧。陳獨秀和李大釗因公務在身未出席會議,而在代表們心目中他們仍是黨的主要創始人和領袖。
兩位共產國際代表出席了一大開幕會議,並發表熱情的講話。馬林首先指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具有重大的世界意義,第三國際增加了一個東方支部,蘇俄布爾什維克又多了一個親密戰友,並對中共提出了建議和希望。尼科爾斯基介紹了共產國際遠東局的情況,要求中共把工作進程及時報告遠東局。
接著,代表們商討了會議的任務和議題,一致確定先由各地代表報告本地工作,再討論並通過黨的綱領和今後工作計畫,最後選舉中央領導機構。
7月24舉行第二次會議,各地代表報告該地區黨團組織的狀況和工作進程,並交流了經驗體會。25、26日休會,用於起草黨的綱領和今後工作計畫。27、28和29日三天,分別舉行三次會議,集中議論此前起草的綱領和決議。討論認真熱烈,大家各抒己見,既有統一的認識,又在某些問題引起爭論,會議未作出決定。
一大舉行第六次會議,原定議題是通過黨的綱領和決議,選舉中央機構。會議剛開始幾分鐘,法租界巡捕房密探突然闖入,這次會議被迫中斷。
一大第六次會議剛開始,就遭受法租界巡捕房的侵擾。首先闖入會場的叫程子卿,他是黃金榮的把兄弟,利用這層關係進入巡捕房,任華人探長。原來馬林由莫斯科途經歐洲來華,曾在維也納被警察局拘捕,雖經營救獲釋,但其行動一直作為“赤色分子”被嚴密監視。具有豐富秘密工作經驗的馬林,警覺地說這人一定是“包打聽”,建議立即停會,大家分頭離開。
果然,十幾分鐘後兩輛警車包圍了一大會址,法籍警官親自帶人進入室內詢問搜查,沒有找到多少證據,威脅警告一番後撤走了。這次衝擊雖然沒有帶來重大損失,畢竟一大不能再在原址進行了。轉移出來的一大代表當晚集中於李達寓所商討,大家一致認為會議不能在上海舉行了,有人提議到杭州開會,又有的提出杭州過於繁華,容易暴露目標。當時在場的李達夫人王會悟提出:不如到我的家鄉嘉興南湖開會,離上海很近,又易於隱蔽。大家都贊成,覺得這個安排很妥當。
第二天清晨,代表們分兩批乘火車前往嘉興。兩位國際代表目標太大,李漢俊、陳公博也因經歷一場虛驚,都未去嘉興。10時左右,代表們先後到達嘉興車站,在鴛湖旅館稍事休息後,登上事先租好的南湖畫舫。
這是一個陰天,下起了濛濛細雨,遊人漸漸離去,秀麗的南湖顯得格外清靜優雅。11時許,一大會議在緩緩划行的畫舫上開始了。
南湖會議繼續著上海30日未能進行的議題,先討論並通過《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綱領》,這份15條約700字的簡短綱領,確定了黨的名稱、奮鬥目標、基本政策、提出了發展黨員、建立地方和中央機構等組織制度,兼有黨綱和黨章的內容,是黨的第一個正式文獻。
接著討論並通過《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決議》,對今後黨的工作作出安排部署,鑒於黨的力量還弱小,決定以主要精力建立工會組織,指導工人運動和做好宣傳工作,並要求與其他政黨關係上保持獨立政策,強調與第三國際建立緊密關係。
下午5時,天氣轉晴,湖面上一艘汽艇向畫舫急馳而來。大家因有上海的經歷而提高了警惕,立即藏起檔案,桌上擺出麻將牌,裝扮成遊客。後來打聽到這是當地士紳的私人遊艇,大家才鬆了一口氣,會議仍繼續進行。
最後,一大選舉中央領導機構,代表們認為黨員人數少、地方組織尚不健全,暫不成立中央委員會,先建立三人組成的中央局,並選舉陳獨秀任書記,張國燾為組織主任,李達為宣傳主任。黨的第一個中央機關由此產生。會議在齊呼“第三國際萬歲”、“中國共產黨萬歲”聲中閉幕。
一大召開標誌著中國共產黨的正式成立,猶如一輪紅日在東方冉冉升起,照亮了中國革命的前程。這是近代中國社會進步和革命發展的客觀要求,是開天闢地的大事變。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目就煥然一新了。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南成都路輔德里625號召開。出席會議的代表共12名(有一名代表姓名不詳),代表全國195名黨員。這些代表是:中央局委員陳獨秀、張國燾、李達,上海的楊明齋,北京的羅章龍,山東的王盡美,湖北的許白昊,湖南的蔡和森,廣州的譚平山,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代表李震瀛,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臨時中央局代表施存統
大會根據世界革命形勢和中國政治經濟狀況,制定了黨的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大會宣言指出,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無產階級政黨,它的目的是要組織無產階級,用階級鬥爭的手段,建立勞農專政的政治,剷除私有財產制度,漸次達到一個共產主義的社會。這是黨的最終奮鬥目標,是黨的最高綱領。為了實現黨的最高綱領,大會提出在目前歷史條件下的最低綱領,這就是:消除內亂,打倒軍閥,建設國內和平;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達到中華民族完全獨立;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
中共二大正確地分析了中國的社會性質,中國革命的性質、對象、動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國革命要分兩步走,在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確地提出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為中國各民族人民的革命鬥爭指明了方向,對中國革命具有重大的深遠的意義。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東山恤孤院31號(現恤孤院路3號)召開。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蔡和森、陳潭秋、惲代英、瞿秋白、張國燾、李立三、項英等來自全國各地及莫斯科的代表近40人出席大會,他們代表了全國420名黨員。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參加了會議。陳獨秀主持會議並代表第二屆中央執行委員會作報告。
大會的主要議程有三項:一、討論黨綱草案;二、討論同國民黨建立革命統一戰線問題;三、選舉黨的中央執行委員會。
黨的三大根據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策略原則和共產國際的指示,結合中國革命的具體情況,充分發揚民主,在分析中國社會矛盾和明確中國革命性質的基礎上,正確解決了建黨初期黨內在國共合作問題上存在的重大分歧,統一了全黨的認識,正式確定了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與國民党進行黨內合作的策略方針,使黨能夠團結一切可能聯合的力量,共同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務。
黨的三大之後,在中國共產黨的推動下,孫中山先生對國民党進行了改組,確定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召開了國共合作的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建立,全國掀起了聲勢浩大、轟轟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民眾運動,勝利地舉行了北伐戰爭,促進了中國革命的高漲。但是,大會對於無產階級領導權問題、農民問題和軍隊問題沒有給以應有的重視。
黨的三大結束的當天,代表們來到黃花崗烈士墓前,在瞿秋白同志的指揮下高唱國際歌。中國共產黨第三次代表大會,就在雄壯有力的國際歌聲中勝利閉幕了。
國民黨一大的召開,標誌著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正式形成。此後,工人運動逐漸恢復,農民運動日益興起,全國革命形勢迅速高漲,形成了以廣州為中心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的革命新局面。
但是,國共合作並非一帆風順,在波瀾壯闊的大革命洪流中也潛伏著令人不安的暗流。1924年6月,國民黨內的右派分子鄧澤如、張繼、謝持向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提出《彈劾共產黨案》,聲稱共產黨員加入國民黨“於本黨之生存發展,有重大妨害”,“絕對不宜黨中有黨”。8月,張繼等又拋出所謂《護黨宣言》,誣衊共產黨員加入國民黨的目的是消滅國民黨。
面對國民黨右派的進攻,中共中央於發出黨內通告,要求各級黨組織堅決揭露國民黨右派的反動活動。陳獨秀、惲代英、瞿秋白、蔡和森等連續發表文章,痛斥國民黨右派違背國民黨一大政綱、破壞革命隊伍內部團結的反動言行。此刻,擺在共產黨人面前的重要問題是:在這場日益高漲的大革命浪潮中,共產黨人是應當在國民黨的旗幟下為了國民革命運動去組織中國工人、農民以及青年,還是應當由共產黨直接去組織民眾?
為了總結國共合作來的經驗,加強對革命運動的領導,回答黨所面臨的許多新問題,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國共產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出席大會的有陳獨秀、蔡和森、瞿秋白、譚平山、周恩來、彭述之、張太雷、陳潭秋、李維漢、李立三、王荷波、項英、向警予等20人,代表著全國994名黨員。共產國際代表維經斯基參加了大會。陳獨秀代表第三屆中央執行委員會作了工作報告。
黨的四大最重要的貢獻是第一次明確提出了無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領導權和工農聯盟問題。《對於民族革命運動之議決案》明確指出:“無產階級的政黨應該知道無產階級參加民族運動,不是附屬資產階級而參加,乃以自己階級獨立的地位與目的參加”。“無產階級是最有革命性的階級”。所以,民主革命“必須最革命的無產階級有力的參加,並且取得領導的地位,才能夠得到勝利”。關於工農聯盟,《對於農民運動的議決案》闡明了農民是無產階級同盟軍的原理,強調了農民在中國民族革命中的重要地位,指出:如果不發動農民起來鬥爭,無產階級的領導地位和中國革命的成功是不可能取得的。此外,大會對中國民主革命的內容作了較完整的規定,指出在“反對國際帝國主義”的同時,既要“反對封建的軍閥政治”,又要“反對封建的經濟關係”,這表明,此時黨已把新民主主義革命基本思想的要點提出來了。
黨的四大作出的各項正確決策,為大革命高潮的到來作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組織上的準備。此後,全國的革命形勢迅速發展,工人運動風起雲湧,農民運動轟轟烈烈,大革命的高潮來臨了。
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大肆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民眾,大革命遭到了局部的嚴重失敗。此後,全國形成了三個政權,即原來的北洋軍閥政府,上海、南京的蔣介石反革命政權和武漢國民政府。面對錯綜複雜的矛盾和尖銳激烈的鬥爭,需要中國共產黨對形勢有清醒的認識並採取果斷行動,才能挽救革命。黨的五大就是在這種非常狀態下召開的。全體黨員期望這次大會能正確判斷當前局勢,回答大家最為關注的如何從危急中挽救革命的問題。
大會通過了《政治形勢與黨的任務議決案》《土地問題議決案》等,選出了由31名正式委員和14名候補委員組成的黨的中央委員會。隨後舉行的五屆一中全會選舉陳獨秀、蔡和森、李維漢、瞿秋白、張國燾、譚平山、李立三、周恩來為中央政治局委員,蘇兆征、張太雷等為候補委員;選舉陳獨秀、張國燾、蔡和森為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委員,陳獨秀為總書記。大會第一次選舉產生了中央監察委員會,由正式委員7人、候補委員3人組成。
黨的五大雖然批評了陳獨秀的錯誤,但對無產階級如何爭取領導權,如何領導農民進行土地革命,如何對待武漢國民政府和國民黨,特別是如何建立黨的革命武裝等迫在眉睫的重大問題,都未能作出切實可行的回答,因此,難以承擔在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挽救大革命的重任。而真正結束中央所犯的右傾機會主義錯誤,制定正確的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方針,是在3個月後的八七會議上完成的。
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中國共產黨開始走上了獨立領導中國革命的道路。在關於中國社會性質以及革命性質、對象、動力、前途等關係革命成敗的重大問題上,迫切需要召開一次黨的全國代表大會認真加以解決。由於國內當時正處在極為嚴重的白色恐怖中,很難找到一個安全的開會地點,加上1928年春夏間將相繼在莫斯科召開赤色職工第四次大會、共產國際第六次大會和少共國際第五次大會,考慮到屆時中國共產黨都將派代表出席這幾個大會,而且中共中央也迫切希望能夠得到共產國際的及時指導,遂決定黨的六大在莫斯科召開。
黨的六大是在特定歷史時期和歷史條件下召開的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會議。六大認真地總結了大革命失敗以來的經驗教訓,對有關中國革命的一系列存在嚴重爭論的根本問題,作出了基本正確的回答。它集中解決了當時困擾黨的兩大問題:一是在中國社會性質和革命性質問題上,指出現階段的中國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引起中國革命的基本矛盾一個也沒有解決,現階段的中國革命依然是資產階級性質的民主主義革命。二是在革命形勢和黨的任務問題上,明確了革命處於低潮,黨的總路線是爭取民眾,黨的中心工作不是千方百計地組織暴動,而是做艱苦的民眾工作,積蓄力量。這兩個重要問題的解決,基本上統一了全黨思想,對克服黨記憶體在的“左”傾情緒,實現工作的轉變,起了積極的作用。
由於歷史發展的局限性,黨的六大對中國革命的特點、中國革命的中心問題、中國革命的敵人、黨的工作重心等問題認識不足,但這仍然不能掩蓋黨的六大本身主要方面和路線的正確性。
在抗日戰爭即將取得勝利的前夜,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延安召開。出席七大的代表共755名,其中正式代表547名,候補代表208名,代表全黨121萬黨員,分為中直(包括軍直系統)、西北、晉綏、晉察冀、晉冀魯豫、山東、華中和大後方8個代表團。在七大代表中,年齡最大的近70歲,最小的才20歲左右。
在延安楊家嶺中央大禮堂,七大開幕式的主席台上,懸掛著毛澤東和朱德的巨幅畫像,鮮艷的黨旗掛在兩邊。會場後面的牆上,掛著“同心同德”四個大字。兩側牆上張貼著“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等標語,靠牆邊插著24面紅旗,象徵著中國共產黨24年奮鬥的歷程。插紅旗的“V”字型木座是革命勝利的標誌。在主席台的正上方,懸掛著一條引人注目的橫幅:“在毛澤東的旗幟下勝利前進!”
當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等人出現在主席台上的時候,全體代表起立,熱烈鼓掌。在莊嚴的《國際歌》聲中,大會秘書長任弼時宣布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毛澤東致《兩個中國之命運》的開幕詞。他說:在中國人民面前擺著兩條道路,光明的路和黑暗的路;有兩種中國之命運,光明的中國之命運和黑暗的中國之命運。我們的任務不是別的,就是放手發動民眾,壯大人民力量,團結全國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在我們黨領導之下,為著打敗日本侵略者,建設一個光明的新中國,建設一個獨立的、自由的、民主的、統一的、富強的新中國而奮鬥。我們應當用全力去爭取光明的前途和光明的命運。
毛澤東向大會提交了《論聯合政府》的書面政治報告,並就報告中的一些問題以及其他問題作了長篇口頭報告。朱德作《論解放區戰場》的軍事報告和關於討論軍事問題的結論,劉少奇作《關於修改黨章的報告》和關於討論組織問題的結論,周恩來作《論統一戰線》的重要講話。大會充分發揚民主,對重要報告進行了認真深入的討論,尤其對毛澤東的政治報告,先後討論修改達9次之多。七大原定會期較短,大會開始後,代表們紛紛要求延長,大會發言人數也突破了原定人數,先後在大會上發言的還有陳雲、彭德懷、張聞天、李富春、陳毅,葉劍英、楊尚昆、劉伯承、彭真、聶榮臻、陸定一、烏蘭夫、博古、高崗等,他們的發言受到大會的普遍歡迎。大會經過深入討論,一致通過了關於政治、軍事、組織方面的報告,通過了政治決議案、軍事決議案和新的黨章。
七大的一個重大歷史功績是確定了黨的政治路線,即“放手發動民眾,壯大人民力量,在我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這條政治路線闡明了全黨全國人民的奮鬥目標是打敗日本侵略者,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闡明了為實現這一奮鬥目標,就要放手發動民眾,壯大人民力量;闡明了加強黨的領導是革命取得勝利的關鍵。
毛澤東指出:“沒有中國共產黨的努力,沒有中國共產黨人做中國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國的獨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國的工業化和農業近代化也是不可能的。”為加強黨的領導,毛澤東號召全黨要發揚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作風,和人民民眾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的作風,自我批評的作風。這是黨的優良傳統,也是區別於其他非無產階級政黨的顯著標誌。
大會選舉產生了新的中央委員會和中央領導機構。其中,中央委員44人,中央候補委員33人。隨後召開的七屆一中全會,選舉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陳雲、康生、高崗、彭真、董必武、林伯渠、張聞天、彭德懷為中央政治局委員;選舉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為中央書記處書記;選舉毛澤東為中央委員會、中央政治局主席。選舉任弼時為中央秘書長,李富春為副秘書長。這是一個具有很高威信的、能夠團結全黨的堅強的領導集體。
1945年6月11日,大會舉行隆重的閉幕式。毛澤東致閉幕詞。他說:“我們開了一個很好的大會”,“我們開了一個勝利的大會,一個團結的大會。”他在閉幕詞中向全黨發出了鼓舞人心的號召:“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毛澤東的這篇閉幕詞,會後經整理修改後,以《愚公移山》為題,收入《毛澤東選集》第3卷,成為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經典之作。
七大是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極其重要的一次、也是最後一次代表大會。它總結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20多年曲折發展的歷史經驗,制定了正確的路線、綱領和策略,克服了黨內的錯誤思想,使全黨特別是黨的高級幹部對於中國民主革命的發展規律有了比較明確的認識,從而使全黨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礎上達到了空前的團結。這次大會作為“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而載入史冊。它為黨領導人民去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組織上的深厚基礎。
黨的七大另一個重大歷史性貢獻是將毛澤東思想寫在了黨的旗幟上,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並寫入黨章。
七大通過的新黨章指出:“毛澤東思想,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實踐之統一的思想,就是中國的共產主義,中國的馬克思主義。”黨章規定: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實踐之統一的思想——毛澤東思想,作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導方針,反對任何教條主義的或經驗主義的偏向。
劉少奇在七大《關於修改黨章的報告》中深入論述了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在中國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對毛澤東思想作了較為全面、系統和科學的概括,揭示了毛澤東思想的豐富內涵和本質特徵,使全黨對毛澤東思想有了比較完整的認識和深刻的理解。
七大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是近代中國歷史和人民革命鬥爭發展的必然選擇。中國共產黨成立後,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根據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經過20多年的艱苦探索,把中國革命實踐中的一系列獨創性經驗進行理論概括,創造性地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形成了適合中國情況的科學指導思想。
毛澤東思想這一科學概念的形成,經歷了一個過程。1941年3月,黨的理論工作者張如心用了“毛澤東同志的思想”的提法。同年6月,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軍野戰政治部指示:要宣傳“我黨領袖毛澤東同志發展了馬列主義的關於中國革命的各項學說和主張”。9月,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進一步肯定了毛澤東關於中國革命的理論。1943年7月5日,王稼祥在《中國共產黨與中國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中,首先使用了“毛澤東思想”這個概念,明確提出:“毛澤東思想就是中國的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這一科學概念提出後,很快被全黨同志所接受。在此前後,朱德、劉少奇、周恩來、陳毅、鄧小平等同志紛紛發表文章或演說,論述毛澤東同志的思想。1945年4月,黨的擴大的六屆七中全會通過了《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了毛澤東的理論貢獻,指出:“中國共產黨自1921年產生以來,就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針,毛澤東同志關於中國革命的理論和實踐便是此種結合的代表。”
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於中國革命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毛澤東同志是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創立者,黨的許多卓越領導人對它的形成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毛澤東的科學著作是它的集中概括。
七大之後,全黨同志在毛澤東思想的指引下,團結一致,為推進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努力奮鬥,終於在1949年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歷史勝利。
一種有目的有組織有領導的商量討論的集會,這種集會是一種針對某個事件而展開的一種頭腦風暴的集會。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舉行。因八大確定實行黨代會常任制,所以這次大會又成為八大第一次會議。出席大會的代表1026人,候補代表107人,代表全國1073萬名黨員。毛澤東致開幕詞,劉少奇作政治報告,鄧小平作《關於修改黨的章程的報告》,周恩來作《關於發展國民經濟第二個五年計畫的建議的報告》。大會對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後國內的主要矛盾作出了科學的判斷;確定了政治、經濟、文化和外交工作的一系列方針;提出了執政黨建設的問題,強調要堅持民主集中制和集體領導制度,反對個人崇拜,發展黨內民主,加強黨和民眾的聯繫。大會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體現了執政黨的特點,強調貫徹執行黨的民主集中制原則和民眾路線,規定全國、省、縣級代表大會實行常任制。大會通過了《關於政治報告的決議》和《關於發展國民經濟第二個五年計畫的建議》。大會選舉了由97名委員和73名候補委員組成的中央委員會。隨後召開的八屆一中全會選舉了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務委員會,選舉毛澤東為中央委員會主席,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陳云為副主席,鄧小平為總書記;選舉了由17名委員和4名候補委員組成的中央監察委員會。
1969年4月1日至24日在北京舉行。出席大會的代表1512人。當時全國有2200萬名黨員。毛澤東致開幕詞,林彪作政治報告。政治報告的核心內容是所謂“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大會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對八大黨章作了錯誤修改。大會選舉了由170名委員和109名候補委員組成的中央委員會。隨後召開的九屆一中全會選舉了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務委員會,選舉毛澤東為中央委員會主席,林彪為副主席。九大使“文化大革命”的錯誤理論和實踐合法化,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的指導方針都是錯誤的.
1973年8月24日至28日在北京舉行。出席大會的代表1249人。當時全國有2800萬名黨員。周恩來作政治報告,王洪文作《關於修改黨章的報告》。大會通過了政治報告和經修改的黨章,選舉了由195名委員和124名候補委員組成的中央委員會。隨後召開的十屆一中全會選舉了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務委員會,選舉毛澤東為中央委員會主席,周恩來、王洪文、康生、葉劍英、李德生為副主席。十大繼續了九大的“左”傾錯誤。
1977年8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出席大會的代表1510人,代表全國3500多萬名黨員。華國鋒作政治報告,葉劍英作《關於修改黨的章程的報告》,鄧小平致閉幕詞。大會宣告歷時10年的“文化大革命”已經結束,重申建設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強國的任務,但沒有能糾正“文化大革命”的“左”傾錯誤理論、政策和口號。大會通過了經過修改的《中國共產黨章程》和《關於政治報告的決議》、《關於修改黨的章程報告的決議》。大會選舉了由201名委員和132名候補委員組成的中央委員會。隨後召開的十一屆一中全會選舉了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務委員會,選舉華國鋒為中央委員會主席,葉劍英、鄧小平、李先念、汪東興為副主席。
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舉行。出席大會的正式代表1600人,候補代表149人,代表全國3900多萬名黨員。鄧小平致開幕詞,胡耀邦作《全面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的報告。鄧小平在開幕詞中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重要思想。大會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適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對黨的民主集中制和各項組織制度、黨的紀律作了更充分、更具體的規定。大會通過了《關於十一屆中央委員會報告的決議》、《關於〈中國共產黨章程〉的決議》和《關於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工作報告的決議》。大會選舉了由210名委員和138名候補委員組成的中央委員會,選舉了由172名委員組成的中央顧問委員會和由132名委員組成的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隨後召開的十二屆一中全會選舉了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務委員會;選舉胡耀邦為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決定鄧小平為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批准鄧小平為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陳云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一書記。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舉行。出席大會的代表1936人,特邀代表61人,代表全國4600多萬名黨員。趙紫陽作《沿著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的報告。大會提出並系統闡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制定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制定了“三步走”發展戰略和各項改革任務。大會通過了《關於十二屆中央委員會報告的決議》、《關於〈中國共產黨章程部分條文修正案〉的決議》、《關於中央顧問委員會工作報告的決議》和《關於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工作報告的決議》。大會選舉了由175名委員和110名候補委員組成的中央委員會,選舉了由200名委員組成的中央顧問委員會和由69名委員組成的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隨後召開的十三屆一中全會選舉了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務委員會;選舉趙紫陽為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決定鄧小平為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批准陳云為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喬石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
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出席大會的代表1989人,特邀代表46人,代表全國5100多萬名黨員。江澤民作《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奪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更大勝利》的報告。大會確立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概括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主要內容,明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要求全黨抓住機遇,加快發展,集中精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大會通過了《關於十三屆中央委員會報告的決議》、《關於中央顧問委員會工作報告的決議》、《關於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工作報告的決議》和《關於〈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的決議》。大會選舉了由189名委員和130名候補委員組成的中央委員會,選舉了由108名委員組成的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隨後召開的十四屆一中全會選舉了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務委員會;選舉江澤民為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決定江澤民為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批准尉健行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

會議產業

隨著我國第三產業發展的日趨成熟,會議產業作為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已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新的增長點,並以每年20%的速度遞增,迅速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新亮點,在短短20年成長中日益成熟,但是與國際上會議已開發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
會議產業在我國已取得了快速發展,但與會議產業的發展現狀相比,會議產業標準化建設的工作則略顯滯後,由此引發的產業發展不規範、會議統計缺位、政策法規及理論研究滯後等問題逐漸顯現,並成為制約會議產業發展的瓶頸。

會議專業教育

會議教育的界定

會議產業的大發展,許多高校加入到會展教育的行列中,培養學生具備能勝任會展領域各項工作的理論、知識和技能。我國已形成涵蓋職業培訓、中等職業教育、高等職業教育、本科教育、碩士生教育的教育體系。

會議教育的發展

會議教育的現狀
會議教育是會展教育一部分,而我國本科高校會展專業教育,最早由一些相關專業派生而來。
如1991年,中國美術學院設展示設計方向,2000年浙江城市學院設立會展管理方向,2003年教育部正式批准上海師範大學和上海對外貿易大學設立會展經濟與管理本科專業。我國會展專業邁出歷史性一步。從2003年到2010年,經教育部備案或批准設定會展經濟與管理、會展藝術與技術的學校分別達47所和8所。
在現行的《中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設定目錄》中,與會展教育相關的專業是會展經濟與管理(110311S管理學學位)與會展藝術與技術(050427S 文學學位)屬於少數高等院校試點目錄外專業,學科地位相對較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