鴿腺病毒病

[br/] 鴿的傳染病-鴿腺病毒病,又稱幼鴿下痢症,是在世界範圍內流行的一種由I、n型腺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以病鴿發生嘔吐、脫水和排出黃色稀薄糞便為主要特徵的急性傳染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鴿腺病毒病
  • 又稱:幼鴿下痢症
  • 詞性:名詞
  • 類型:急性傳染病
病原,流行特點,臨床症狀,剖檢病變,診斷,防治措施,

病原

鴿I型腺病毒。

流行特點

本病可通過種蛋作垂直傳遞,也可通過直接或間接接觸(如鴿與鴿接觸、接觸飼料、飲水、糞便、病鴿嘔出物及其他污染物等)而水平傳播。發病率約30%,但也可高達100%。被糞便污染的巢盆、巢箱、地面及鴿籠傳播作用最強、最快、最明顯。

臨床症狀

本病潛伏期較短,為24~48小時。平時呈隱性/不顯性感染。發病時,按病狀病變的不同,有I型和n型之分。
①I型腺病毒感染:常發生於6月齡內的鴿子,每年的6月份發病達高峰,常伴發大腸桿菌病、沙門桿菌病。病鴿表現為以水瀉失重為特徵,常突然嗉囊積食,或僅少量食粒,呈乾嘔樣嘔吐,嘔出嗉囊內整粒經浸泡不久的食粒,也可伴有少許白色或綠色黏稠消化液,排黃色或黃綠色水樣糞便或綠色黏便,無糞汁濃綠黏便、肛口掛糞,少數鴿發病嚴重者可在一夜間失水,胸肌乾癟,體重減輕,站立不穩,跌跌撞撞,最後因脫水而死亡。
②鴿n型腺病毒感染:常發生各年齡段的鴿子,全年發病,不分季節,一般不伴發大腸桿菌病、沙門桿菌病。病鴿臨床症狀很少,常常突然死亡,僅有嘔吐,糞便黃色稀薄。死亡鴿多是1年內的鴿子,鴿群死亡率在30%,有時可達100%。

剖檢病變

鴿i型腺病毒感染以腸炎為主,肝臟無病變。n型腺病毒感染的病鴿見肝臟黃色、蒼白、腫脹,顯紅色光澤,肝臟廣泛存在灶性或瀰漫性壞死,在肝細胞內可以發現嗜伊紅性或兩性核內包涵體;骨骼肌或可見有出血斑點。

診斷

根據流行病學、臨床症狀和剖檢病變可作出初步診斷,但要與念珠菌病、磺胺類藥物及黃麴黴毒素引起的中毒相區別。確診本病需進行病毒的分離,也可用血清學檢測確診。

防治措施

本病目前既無特效藥可治療,也無現成疫苗可預防,只能針對本病進行對症治療。
如鴿群發生本病,可用患鴿的臟器製成組織滅活苗1毫升皮下注射,進行緊急接種,試用病毒靈、病毒唑及多種維生素,再結合投抗菌藥預防伴發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