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山(貴州省遵義市鳳凰山)

鳳凰山(貴州省遵義市鳳凰山)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77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鳳凰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貴州省遵義市區,分為地處紅花崗區的 鳳凰山核心景區和地處海龍鎮的海龍湖景區兩大部分.地理坐標為東 經106°45'—107°01',北緯27°36'—27°49'。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遵義市,北連重慶,南接貴陽,處於貴陽至重慶一線的中心地帶,是黔北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鳳凰山國家森林公園由鳳凰山、大龍山老鴉山、海龍湖四大景區組成,總面積為1206公頃(18090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鳳凰山
  • 地點:貴州省遵義市
  • 面積: 1206公頃
  • 年均氣溫:15.2℃
地圖位置,地質地貌,氣候,水文,土壤植被及生物資源,社會經濟概況,歷史變革,

地圖位置

遵義市鳳凰山公園

地質地貌

公園地處“黔中隆起”的主體及其南北相鄰凹陷的地質構造部位,是貴州地勢由西向東傾斜的第二台階,為大婁山余脈。公園最高主峰 鳳凰山海拔1057米,最低海拔810米,相對高差247米,屬中山丘陵地 貌類型。

氣候

公園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極端最高氣溫38.7℃,極端最低氣溫-7℃,年均氣溫15.2℃,最熱七月平均氣溫25.3℃,最冷一月平均氣溫4.2℃;無霜期280天;日照射時數11625.5小時,日照率26%;大於10℃的年積溫4500—5000℃,年均相對濕度81%,年均降水量 1098毫米,夜間雨較多;年均蒸發量1034.6毫米,晴雨溫差較大,旅 游舒適度較佳。

水文

鳳凰山國家森林公園內有八處泉水,分別是高山龍泉、雙眼鳳泉、鯉泉,勺泉、憨泉、岩泉、洗經池和僧泉.經貴州省地礦局水文二大隊三年來的監測,公園內的鳳凰山礦泉水水溫恆定為18℃,水流量穩定(0.79-0.82升/秒),水質天然純淨,各項指標長期穩定,水中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符合礦泉水的要求,到公園內取水已成為遵義市民的一種生活習慣。湘江河環繞鳳凰山穿城而過,經多年治理,河水水質明顯改善,是遵義市城區最佳的遊樂休閒去處。

土壤植被及生物資源

公園內成土母岩以砂岩、砂頁岩和碳酸岩等為主,土壤主要是黃壤和石灰土,土層厚度在20—60cm之間,宜林性較好.公園山體較小,森林植被無明顯垂直分布,園內風景林主要是森林風景林和園林風景林兩大類型.主要森林植物有66科,139屬(含人工引種栽培)。森林主要是人工林,樹種以馬尾松為主,另有光皮樺、楓香、白櫟、麻櫟、刺槐、雪松、老鼠矢、香樟、山礬等;林內下層灌木主要有柃木、杜鵑、懸鉤子,鹽膚木等;常見草本植物有五節芒,白茅、鐵芒箕、狗脊和莎草等。由於鳳凰山國家森林公園地處城市中心,園內野生動物種類較少,主要有穿山甲、刺豬、松鼠、錦雞及多種蛇類;鳥類主要有畫眉、相思,八哥、山隼及少數鷹鷂種類。

社會經濟概況

遵義市紅花崗區土地總面積624.4平方公里,現有人口64萬,是國務院1982年首批確定的24個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是黔北地區最大的經濟文化城市人均國民收入在全省處於上等水平,人民民眾具有較強的消費能力。目前,全年流動人口達6萬人,為鳳凰山森林公園的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利的社會經濟條件。

歷史變革

鳳凰山國家森林公園原為鳳凰山紀念林區,紅軍烈士陵園位於其中。1952年開始植樹造林,1957年遵義市政府將鳳凰山建設為森林公園,因1960年自然災害而停止。1976年鳳凰山紀念林區與桃溪寺果園、原地區機關農場從農業局轉屬林業局管理,從此結束了以生產水果為主,轉為以園林苗木生產為主。1982年市政府組織專業人員重新對鳳凰山公園進行了考察,1983年完成了鳳凰山公園總體規劃,提出利用自然條件,採用中國傳統園林布局,按自然景觀布置景區。1984年動工建設鳳凰山公園,1986年正式命名為遵義市鳳凰山公園。公園建造的樓台亭閣均為仿古式園林建築,到1990年5月已完成龍亭。風閣、松林堡平台、公園大門牌樓及配套工程;同時懷紅亭、牡丹亭、伴亭、水壩山梯踏步、園區游道、紀念壁、金線吊葫蘆、扇亭、紅樓茶室等園林建築基礎設施及相應的植物綠化工程也已完成。1984—1994年間,在上級有關部門的支持下,在公園內開設有餐廳、茶室、卡拉OK歌舞廳為一體的服務設施和兒童遊樂場。由於鳳凰山公園近幾年的不斷建設和開發引起了上級有關部門和領導的重視,根據貴州省林業廳黔林營復字[1994]270號檔案批覆精神,遵義市政府同意將鳳凰山公園改建為鳳凰山省級森林公園,公園隸屬林業部門森林公園管理系列。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物質精神生活的不斷提高,公園的建設和管理已不能滿足旅遊發展的需要。為此,遵義市鳳凰山國家森林公園於2001年5月提出建設國家級森林公園的可行性報告。2001年11月國家林業局批准同意建立鳳凰山國家森林公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