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山(湖北省武漢市鳳凰山)

鳳凰山(湖北省武漢市鳳凰山)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77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鳳凰山位於武昌解放路北端東側,東起得勝橋,西接解放路,南抵湖北省實驗中學,北鄰中山路,面積20000平方米,海拔44.9米。

鳳凰山作為武昌古城的門戶,歷來有“欲制武昌,先制蛇山,欲制蛇山,先制鳳凰山”之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鳳凰山
  • 起源:三國時代
  • 地址:武昌解放路北端東側
  • 面積:20000平方米
  • 海拔:44.9米
簡介,現狀,

簡介

鳳凰山得名始於三國時代:“吳主孫權黃龍元年(229年)四月,武昌有黃龍鳳凰現。”後人分析稱,大概是孫權想做皇帝,把傳說中的百鳥之王“鳳凰”與“稱帝”聯繫在一起,擅造的吉兆。不過,從那以後這座山便有了這樣一個富有祥瑞之義的名稱——鳳凰山,至今已經有1700多年了。
有些中年大媽、大爺把鳳凰社區直接指為“就是鳳凰山”。因為從曇華林街向北拾級而上的台階邊上,正立著“鳳凰山界碑”的石樁。當下的鳳凰山,從概念上,似乎已經被擴大化了。中山路鳳凰社區的公交站、鳳凰社區、鳳凰大廈……似乎都將鳳凰山東移了。83歲的何中秋從小出生在山腳下,他爺爺小時候從青山搬到今天的西城壕社區,他就是在這裡長大的。據他所說,這裡當年在武昌城的城牆外。
很多人一般將古籍中記載的鳳凰山比作是“鳳頭”,即鳳凰山山頭,從得勝橋一直延伸至中山路向南拐彎的地方,稱為“鳳尾”。“武漢通”劉謙定,就鳳凰山的地理位置問題,曾做過和古籍記載一樣的糾正,但世人似乎不大在意。以“鳳凰”命名的很多建築,在中山路以南、以西的地方,層出不窮地出現著。
武昌古城牆內,素有“三台八井九湖十三山”之說,城內山多,本是一大特色。武昌城北城牆,就是傍螃蟹岬和鳳凰山建的。而螃蟹岬,原來也是一座山。
相傳元末時,朱元璋曾駐師沙湖邊的紫金山,指揮將士在螃蟹岬架設大炮,炮打陳友諒之子陳里據守的鄂州城(武昌時稱鄂州),此山便有了炮架山的別名。又因“城堞倚以為重,今呼北城山”而有了“城山”之稱,西起得勝橋,東至中山路。但現實中,很多人已將它與鳳凰山混為一體了,不知螃蟹岬是山,不知積玉橋是橋。

現狀

得勝橋西面的家屬樓走去,穿過三棟修建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老樓,傍著山人工堆砌磚石,掩埋了的防空洞洞口,還有緊貼著山建立的樓房,都像天然屏障一樣,嚴格地區分了山上和山下,以及原本連在一體的省實驗高中和家屬樓。
83歲的胡水森老人1956年來到實驗高中。當時鳳凰山下的教學區和家屬區並沒有嚴格區分,住宅區也沒有這么擁擠,大片空著的地,不是種了菜,就是花草, “當年清爽得很”。
社區的老人說,從西城壕社區可以看到鳳凰山山頂。早年,這裡是護橋部隊駐紮的地方,後來護橋部隊撤下山後,變成了一個療養院。1974年前後,被醫療機械工程公司買下,建成家屬區。
走過那些低矮的平房,還有近半個世紀的梧桐樹,會看到一條盤旋而上、足夠一輛車通行的水泥路,左邊則是一條拾級可上山的台階路。山上住的大多都是機械廠的家屬。67歲的榮爹爹早年是醫療機械廠的司機,據他說,“起初這裡周邊都是平房,視線好,環境也好。”
在鬧市區,這樣一片被山林掩護的小區,讓這裡的人總有一種自然的優越感。住了四五十年的爹爹婆婆們,雖然會抱怨爬台階“一不小心會犯心臟病”,但毫不掩飾對這塊地方的喜愛。他們說,樹木茂盛時,下雨天上下山根本不用打傘,也不用擔心毒太陽。
住在這裡的人,儼然習慣了這種“歸隱山林”式的生活。多數上了年紀的人,有意選擇來這裡養老。老人們說,這裡上八十歲的老年人就有十幾位。年輕人說,這裡好像一個天然的養老院。山和山上的一切,為他們提供了天然的鍛鍊環境。只是,這裡幾乎沒人主動提及鳳凰山,也沒有任何可見“鳳凰”的標誌,人們似乎有一種悄悄享受鳳凰山,“不足為外人道也”的感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