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花崗區

紅花崗區

紅花崗區為貴州省遵義市轄區,原為縣級遵義市。地處北緯27°33′-27°48′、東經106°41′-107°33′之間,位於貴州省北部,北倚婁山,南臨烏江,位居直轄市重慶和省會貴陽之間,北距重慶323公里,南離貴陽147公里,轄12個鎮8個街道,為遵義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境內有漢族苗族仡佬族、土家族等民族,以漢族為多,總人口70萬(2015年),國土面積624平方千米。區人民政府駐新華路。

2012年,紅花崗區生產總值221.49億元。其中:第一產業9.32億元;第二產業66.08億元;第三產業146.09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93.26億元。財政總收入完成20.25億元。

紅花崗區境內著名的景點有金鼎山遵義會議會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紅花崗區
  • 外文名稱:honghuagang district
  • 行政區類別:市轄區
  • 所屬地區:遵義市
  • 下轄地區忠莊鎮長征鎮南關鎮
  • 政府駐地:遵義市紅花崗區新華路
  • 電話區號:0852
  • 郵政區碼:563000
  • 地理位置:貴州省北部
  • 面積:624平方千米
  • 人口:70萬(2013年)
  • 方言:西南官話
  • 氣候條件:中亞帶濕潤季風氣候區
  • 著名景點:遵義會議會址,紅軍山
  • 機場:遵義新舟機場
  • 車牌代碼:貴C
  • 行政代碼:520302
建置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土壤,自然資源,人口民族,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教育,科技,醫療衛生,文化,社會保障,交通,歷史文化,旅遊,地方特產,著名人物,

建置沿革

春秋戰國時期屬鄨國,附屬於夜郎。
紅花崗區風光-婁山關紅花崗區風光-婁山關
統一中國後,推行郡縣制,秦始皇二十七年(公元前220年),置鄨縣。直至南北朝時均在境內,先後屬犍為郡、牂牁郡、平夷郡、平蠻郡。
貞觀十三年(公元639年),置播州,屬江南道。唐貞觀十六年(642年),播州所轄羅蒙縣改名遵義縣。今地在播州所轄帶水縣境內,五代時期先後屬前蜀、後蜀、楚、後周等國。唐乾符三年(876年),楊端率部在今城南10千米白錦堡建立世襲統治。
北宋大觀二年(1108年),楊氏家族內訌,楊光榮、楊文獻叔侄獻地歸順朝廷,宋廷令建播州與遵義軍,今地屬播州。宣和三年(1121年),廢播州,置播州城,隸屬南平軍;六年(1124年),改播州城為播川縣。
南宋淳熙三年(1176年),楊氏第十二代統治者楊軫將其治所從白錦堡遷穆家川(今老城),開始修建遵義老城,為今紅花崗區建城之始。南宋嘉熙三年(1239年),設播州沿邊安撫司,屬夔州路,今地駐安撫司治所。
至元十八年(1281年),播州安撫司升為播州宣慰司。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改隸湖廣行省順元路宣撫司。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升為播南路,不久,恢復軍民安撫司。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播州改隸四川行省。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中書省奏準,播州仍隸湖廣行省。
洪武五年(1372年),播州歸順明廷,隸四川。第二年由宣慰司升為宣慰使司,下轄安撫司、長官司,今地屬播州長官司。明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明廷派兵剿滅楊氏土司政權,實行“改土歸流”,恢復中央朝廷直接委派官員的流官制度。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設定遵義軍民府,隸四川布政司,下轄播州長官司改置遵義縣。萬曆三十九年(1611年),置威遠衛指揮使司,隸四川都指揮使司。今地屬遵義縣,為府、縣治所駐地。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裁去威遠衛,改遵義軍民府為遵義府。雍正六年(1728年),遵義縣隨遵義府由四川省改隸貴州省。民國三年(1914年),廢府存縣,隸黔中道。
民國九年(1920年),廢黔中道,遵義縣直屬省。民國十六年(1927年),改縣公署為縣政府。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貴州省建立十一個行政督察區,遵義縣屬第五行政督察區。
1949年11月25日遵義解放後,於遵義縣城區建立遵義市。
1951年,撤銷遵義市,原轄地改為遵義縣城關區。
1952年,恢復遵義市。
1955年,專區轄市改為省轄市。
1958年,遵義市劃歸遵義專區管理;撤銷遵義縣,併入遵義市。
1961年,併入遵義市的遵義縣分出,恢復市、縣分置。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97年6月10日,經國務院批准,撤市設區更名為紅花崗區。
紅花崗區紀念碑紅花崗區紀念碑
1998年,高橋鎮、董公寺鎮劃歸遵義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4月,遵義縣新蒲、深溪、金鼎山鎮劃歸紅花崗區。
2003年12月26日,經國務院批准,將董公寺、高橋2個鎮,上海路、洗馬路、北京路3個街道辦事處及長征鎮的坪豐居委會、坪豐村劃歸匯川區人民政府管轄。同年12月28日,經貴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將長征鎮、禮儀鎮合併,更名為長征鎮,劃沿江、河溪兩村入經濟技術開發區。
2009年,新蒲鎮劃入新蒲新區。
至2012年,下轄7個鎮45個村,7個街道76個社區。
2016年3月,國務院撤銷遵義縣,設立遵義市播州區,以原遵義縣(不含山盆鎮、芝麻鎮、沙灣鎮、毛石鎮、松林鎮、新舟鎮、蝦子鎮、三渡鎮、永樂鎮、喇叭鎮)的行政區域為播州區的行政區域。
將原遵義縣的新舟鎮、蝦子鎮、三渡鎮、永樂鎮、喇叭鎮和遵義市匯川區的北京路街道劃歸遵義市紅花崗區管轄。
新蒲鎮撤鎮設辦工作動員大會召開,標誌著新蒲鎮在24年的歷史傳承後正式劃分為新蒲街道辦事處、新中街道辦事處,兩個街道辦事處新的管理運行體制於2017年1月1日正式運行。
會議分別傳達了《遵義市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關於撤銷新蒲鎮設立街道辦事處和新設禮儀街道辦事處有關機構編制事項的批覆》、《關於新蒲鎮撤鎮設辦人員劃轉方案的批覆》以及《新蒲鎮撤鎮設辦工作方案》,新蒲鎮撤鎮設立新蒲、新中兩個街道辦事處,既是統籌城鄉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進一步完善社會管理體制的迫切需要,更是實現新蒲跨越發展的必然選擇。撤鎮設辦,有利於加快城市建設步伐,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提升基層服務質量,是社會進步的大勢所趨。據了解,新蒲撤鎮設辦後,原屬新蒲鎮的新華社區、新蒲村、三壩村、中橋村歸新蒲街道辦事處管轄,三合村、湘江村、大山村、新中村和文武村歸新中辦事處管轄。
區劃詳情
截至2016年,下轄12個鎮:忠莊鎮長征鎮南關鎮海龍鎮深溪鎮巷口鎮金鼎山鎮新舟鎮、蝦子鎮、三渡鎮永樂鎮喇叭鎮。8個街道:老城街道、萬里路街道、中華路街道、南門關街道、延安路街道、舟水橋街道、中山路街道、北京路街道。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紅花崗區是歷史文化名城遵義的主城區,位於直轄市重慶和省會貴陽之間,北距重慶市251千米,南離貴陽市147千米,北緯27°33′-27°48′、東經106°41′-107°33′,處於黔北山原向黔中丘陵過渡地帶。全區總面積624平方千米。
紅花崗區

地形地貌

地質基礎複雜,地貌類型多樣,境內有綿延起伏的中山和低中山山地、壟狀起伏的丘陵、狹長的谷地、群山環抱的山間盆地、切割不深的河谷階地。地勢西北高、東南低,略呈階梯狀下降,湘江及其支流洛江灌流其間。海拔最高點為1400米,最低點為790米,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區中心丁字口海拔820米。

氣候

紅花崗區屬中亞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受季風影響特別顯著。年平均氣溫15.2℃,年平均降水量1094.2毫米。

土壤

土壤類型以黃壤土類、水稻土類、紫色土類為主。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紅花崗區境內有木本植物109科,407種,其中國家級保護樹木18種,尤其以小板水景區天然南方紅豆杉群落聞名。
動物資源
紅花崗區境內有野生動物108種,其中國家級保護動物21種。
礦藏資源
紅花崗區有儲藏量豐富的錳、鐵、鋁、硫、鉬等資源,其中錳礦儲量及品質位居中國前列。截至2012年,探明的錳礦儲量1億噸左右;鎂礦儲量8000萬噸;鋁土礦儲量3億噸;煤礦儲量1.2億噸左右,屬優質無煙煤;鉬鎳礦儲量500萬噸;石灰石儲量30億噸,各鎮均有分布;白雲石礦儲量2億噸;矽石儲量3000萬噸以上。

人口民族

紅花崗區人民政府紅花崗區人民政府
人口
截至2015年,紅花崗區總人口70餘萬。
民族
境內有彝族、白族、傣族、壯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瑤族、藏族、景頗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錫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諾族德昂族水族、滿族、獨龍族等民族分布。

經濟

綜述

2012年,紅花崗區生產總值221.49億元,比2011年同期增長17.4%。其中:第一產業9.32億元;第二產業66.08億元;第三產業146.09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93.26億元。財政總收入完成20.25億元。公共財政收入完成14.03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20100元、8106元。三次產業結構比重調整為4.2∶29.8∶66。

第一產業

2012年,紅花崗區農林牧漁總產值實現14.61億元,與2011年相比,增長10.42%。封山育林、天然林保護、石漠化綜合治理、農村飲水安全、“五小”水利等工程紮實推進,解決15000餘人飲水安全問題。流轉土地1.85萬畝,新增蔬菜種植面積1萬餘畝、果園種植面積5400畝。

第二產業

2012年,紅花崗區爭取省市對原材料等基礎工業企業補貼資金3338萬元,區級財政投入補貼資金728萬元,提高企業開工率20%。規模工業總產值、增加值分別實現143億元、28億元。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6億元,增長55.6%。董酒公司年產8000噸擴能技改、玉隆鋁業年產10萬噸擴能技改、天蘊紡織異地搬遷擴能技改等項目如期完成,天磁錳業年產6萬噸電解金屬錳技改、赤天化大興複合肥50萬噸生產線建設等項目有序推進。引進科技含量較高的企業117家,其中在建企業48家、投產企業36家。
紅花崗區風光2紅花崗區風光2

第三產業

2012年,紅花崗區招商引資新簽約項目47個,招商引資到位資金290.5億元。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8.38億元,金鼎山鎮銀江村生態農莊等一批鄉村旅遊接待點建成投入使用。共接待遊客1076.7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112億元。

社會事業

教育

截至2014年,紅花崗有中國小103所(其中:普通中國小100所,特殊學校3所)。在校小學生48182人,國中生27289人,普通高中學生16560人,總計普通中小學生92031人;特殊教育學生260人。全區有留守兒童共2278名。城區內有幼稚園91所(其中:公辦11所,企業辦2所,民辦78所),在園幼兒14368名。
遵義市第一高級中學遵義市第一高級中學
紅花崗區有中等職業學校5所(其中:公辦1所,即紅花崗區中等職業學校),學生5790人。全區教育系統現有公辦在職教職工6369人(含在職教職工4252人,退休教師2117人),其中幼稚園94人,中國小4031人,特殊教育22人,中等職業學校57人。全區民辦教職工2352人(其中幼稚園1308人,中國小789人,中等職業學校255人)。

科技

2012年,紅花崗區“國家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正在申報驗收,區生產力促進中心被認定為國家級示範中心,區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被認定為全省中小企業服務示範平台,紅花崗區被列入全省第三輪縣域經濟智慧財產權試點。申請專利360件,獲得上級科技項目立項27個,獲得科技項目支持資金1000多萬元。

醫療衛生

截至2012年,紅花崗區有遵義湘江醫院、遵義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等6家醫院。紅花崗區人民醫院通過“二甲”醫院評審,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路進一步健全。人口出生率為9.21‰,自增率為5.13‰,符合政策生育率為98.06%。

文化

2012年,紅花崗區安裝農村廣播電視“村村通”設備4416套,建成“數位化農家書屋”39個,成功舉(承)辦西南片區越野腳踏車挑戰賽、“天蘊·南加州杯”龍舟賽等民眾文體活動。

社會保障

2012年,紅花崗區發放2044萬元助推350戶小微型企業發展,幫助高校畢業生、返鄉農民工、下崗職工等群體創業,並爭取小額貸款2104萬元。新增城鎮就業3.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23%。發放助學金606萬元、醫療救助金532.1萬元、社會優撫金1270萬元。完成539套廉租房建設分配工作,改造農村危房596戶,發放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住房租賃補貼569.05萬元。建成4個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資助城市參保、農村參合2.11萬人,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95%,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6.37%。

交通

1949年至1985年,遵義幹道公路發展緩慢,僅建成道路4條,總長19.4公里。鄉村公路發展得到較快發展,上世紀50年代末和70年代中期為兩個修路高峰期,共築路59條,鄉村公路從原來的馬道、驛道進步為可以通農用車的機耕道。
截至2010年,紅花崗區形成了以川黔公路縱貫南北,遵銅、遵松公路連線東西,東北、東南和西南公路延伸外埠,構成輻射狀公路骨架,其餘縣、鄉公路、鄉村公路和專用公路深入鄉村和企、事業單位,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全市公路網路雛形。以“兩縱兩橫四連一環線”公路和渝黔鐵路為主骨架的交通網路基本形成。全區8個建制鄉、鎮、辦事處全部通油路或水泥路,52個行政村全部通公路,在全市率先實現了“鄉鄉通油(砼)路、村村通公路”目標。
2011年,紅花崗區在中華南路、子尹路、碧雲路、民主路、解放路、新華路、中山路等路段道路兩側安裝人行道護欄11600米。外環路、北京路、中華北路待電網工程改造結束後,也將安裝人行道護欄。

歷史文化

海龍薅秧歌
海龍薅秧歌堪稱黔北漢族民歌中的“瑰寶”。它歷史悠久,歌腔豐富、風格濃郁,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獨特的藝術魅力。一個能勞動、能歌唱的“村寨部落”式的歌唱群體,傳唱著老一輩留傳的數十首薅秧歌,原原本本地保留了漢族民歌的精華。黔北自古就有地方民歌、山歌、打鬧歌、薅秧歌、花燈、儺戲、陽戲等民間文化。薅秧歌在長期的演唱實踐中,逐漸形成了以單聲部為主體的無伴奏演唱形態和自身特有的演唱風格。
紅花崗區紅花崗區
踩山節
苗族的“踩山節”,又叫踩花山,是苗族同胞憑弔祖先的節日,一般是每年的正月初一至初三為節日。踩山節期間,苗族人民在山頂豎起花竿,每年換一根。男女青年圍著“花竿”翩翩起舞,小伙子們個個穿著嶄新的繡著大花邊的藍衫,手捧蘆笙,邊吹邊跳,姑娘們穿著各種圖案的百褶裙,手持彩色花傘,邊舞邊唱,除舞蹈外,男女青年還常常即興對歌。
踩山節,又是未婚青年尋求伴侶的好時光,通過舞蹈和對歌活動,如果男女雙方情投意合,便可互相交換繡花腰帶,男的送小刀,作為訂情的憑證。
花燈戲
黔北花燈戲是數百年來流傳遵義全境的民間歌舞,是年節時重要的民間藝術活動。演出時花燈簇擁燈燭輝映,表演者唐二么妹主演主唱,詼諧幽默,眾人幫腔伴舞,氣氛熱烈。近百餘年來,花燈接近世俗願望,具有了酬神祈願的功能,派生出“春燈”、“壽燈”、“喜燈”、“願燈”、“孝燈”、“瘟燈”等專項燈事活動,以滿足人們節慶賀歲、祝賀壽誕、祝福賀喜、悼念亡故、驅災避難的世俗要求。黔北花燈音樂、舞蹈、服裝、道具均系統完備,表演程式化。貴州省人民政府2007年5月29日公布為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文琴戲
遵義文琴戲起源於清末明初,起初只是敲擊揚琴坐唱,是士紳雅聚時的玩藝,隨參與人的相互切磋研討和時日積累,逐漸改坐唱為表演,形成了唱腔、器樂、角色都相對完備的文琴戲。士紳的流動,使文琴戲在貴陽、安順都有愛好者並搭有班子,三地之間常有往來,互通有無取長補短、促進了貴州文琴戲的進步。1953年經文化館和專業人士的指導,成立了遵義業餘文琴劇團,試演了《英台別家》《三難新郎》等劇目。1960年,省政府將文琴戲定名為黔劇,作為貴州的地方劇。1961年遵義地區黔劇團成立,業餘文琴劇團的大多數成員都進入劇團工作。貴州省人民政府2007年5月29日公布為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旅遊

金鼎山
金鼎山海拔1608米,削立千仞,遙接摩天,《遵義府志》謂:“可望大定城(今畢節市大方縣)”,此為言其高。作為千年古剎享有“小峨嵋”的別號,擁有厚重的佛禪文化積澱,諸如建築、石刻、雕塑、碑帖、書畫、茶藝、佛事等。其佛教道場的開闢,約唐貞觀年間(公元630年左右),隨著禪宗特別是臨濟法派的興盛,金鼎山在元代成為了黔北有名的佛教聖地。金鼎山一度香火旺盛,遊客商貿如織。金鼎山有雄偉的寺廟建築群和厚重的文化。有法緣寺、普賢殿、報恩寺、財神廟、觀音殿、藥王殿、萬佛寺、大廟等8座廟宇。各大寺廟中,均有石刻,繪有人物、雲龍、鳥獸、花卉等圖案。碑林24塊石碑。
金鼎山報恩寺金鼎山報恩寺
深溪生態濕地公園
深溪生態濕地公園位於深溪河上游段,緊鄰深溪古鎮。面積約3000餘畝,其中濕地面積將達到2000餘畝。設定了溪湖荷香、五彩花谷、濕地體驗區等14個主要景觀節點和相應配套設施,有200多種植物可供觀賞,其中濕地水生植物有80多種。
大板水國家級森林公園
大板水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歷史文化名城遵義市西北13公里處,面積3132公頃。公園由四大景區組成:包括大板水森林遊覽區、聚仙洞地質景觀區、瑪瑙湖山水景區、金鼎山宗教文化觀光區。公園自然景觀資源有林海、雄峰、石林、溶洞、珍稀動植物、山溪、瀑布、溫泉、水庫、天象等10種類型,人文景觀資源有龐大的寺廟群、古山遺址、土司遺蹟、長征遺蹟、苗族風情、田園風光、民間傳說等7種類型,總計有17種景觀類型,68處景點,是貴州森林公園中景觀類型最多的公園之一。
大板水國家級森林公園大板水國家級森林公園
桃溪寺
桃溪寺位於遵義市西郊5公里,明代以後,播州楊氏土司置有莊園,遂稱桃溪莊。崇禎末,佛事漸盛,於此興建延禧禪院,清代重修並易今名。現存建築分正殿、前殿、左右廂房,聯成一四合院。山門外另闢荷池半畝,寺院後面是大片叢林,竹卉雜生,古樹參天,有楊氏,宗元墓葬分布其間。聯結叢林的廣大丘陵地帶,原為荒山,建國後置千畝果園。
遵義會議紀念景區
紅軍遵義警備司令部舊址紅軍遵義警備司令部舊址
1935年1月,中國共產黨在長征途中召開的政治局擴大會議,史稱“遵義會議”,在危難時刻挽救了黨和紅軍,成為中國革命生死攸關的轉折點,從此,遵義蜚聲中外,成為著名的革命聖地。遵義會議紀念景區包括:遵義會議會址、紅軍總政治部蘇維埃銀行、遵義會址陳列館、毛主席住居、紅軍警備司令部、紅軍街、紅軍烈士陵園等景點。

地方特產

遵義董酒
董酒採用優質高粱為原料,以廠區西面八公里的水口寺地下泉水為釀造用水,小曲小窖製取酒醅,大曲大窖製取香醅,酒醅香醅串蒸而成。其工藝簡稱為“兩小,兩大,雙醅串蒸”。
紅花崗區
董酒有別於醬、濃、清、米香型酒,因舒適藥香和爽口微酸而別具一格,根據國家評審意見,2008年8月25日董酒開創董香型白酒地方標準,列為“董香型”白酒的代表。
延壽牌雞蛋糕
遵義“延壽牌”雞蛋糕用料精良,以上等土雞蛋、精麵粉、白糖、好香油為主要原料,在傳統配方的基礎上加入現代工藝研究而成,不僅蛋香飄逸、口感純正、外觀誘人;而且採用了現代化保鮮防腐措施。其特點是外表油潤,質地松泡,細膩酥軟有彈性(指壓起窩,指松復平),口感香甜清爽,色澤淺黃,小巧玲瓏,每500克約40隻,斷面金黃,蛋香濃郁,容易消化,滋潤,不腥不膩,半月不減其新鮮顏色。
遵義朝天椒
遵義朝天椒又名遵義小辣椒、蝦子朝天小辣椒(因蝦子辣椒市場而得名)。成熟後色澤鮮艷、油潤紅亮、果型美觀、肉厚質細、辣素適中、風味濃香;因品種而異,呈圓錐形、長指形、櫻桃形或子彈頭形,單生或簇生,果實朝天。遵義小辣椒營養豐富,具有“消宿食、解結氣、開胃口、辟邪惡、殺腥氣諸毒”的功能。現代醫學亦證明,辣椒所含的辣椒素確有增進食慾、幫助消化、興奮神經、增溫禦寒、促進血液循環和殺蟲敗毒作用。
遵義朝天椒遵義朝天椒
薑糖
薑糖,產品獨具匠心,工藝獨特,口味不凡。其系列產品酥而不膩,不粘牙,入口化渣,綿甜入口,具有解毒,溫胃去寒,止咳化痰,舒筋活血,預防感冒之特點。據最新科學研究證實,姜還有軟化心腦血管之功效,所以,常吃薑,多吃薑,吃薑糖有益身體健康。產品曾榮獲“中國名優品牌”稱號。

著名人物

漢代就有舍人出外擔任犍為郡文學卒史,是最早為《爾雅》作注的文人賢士;牂柯名士盛賢出走成都,隨司馬相如學賦作《合組歌》、《劉錦賦》,尹珍師從許慎、應奉學習漢學,回鄉教塾,成為貴州教育第一人,三人被尊為“漢三賢”。
南宋嘉熙二年(1238年)遵義人冉從周考中進士,是貴州省第一個進士。唐廉考中進士在山西任官,《山西省志》稱他為“國(清)朝第一循吏”。
遵義沙灘位於新舟鎮禹門,因樂安江流經此處堆積一片沙灘而命名。明萬曆年間,黎氏祖先遷居於此,淦樵耕讀,詩禮傳家,培養出王青蓮黎恂等進士,清鹹同年間,鄭珍莫友芝合編的《遵義府志》被梁啓超譽為“天下府志第一”。黎庶昌是著名外交家和散文家,在擔任日本公使期間,收購帶回中國散失的大量珍貴典籍,編成《古逸叢書》。
歷朝遵義共考中進士59人,舉人363人。另有武進士13人,武舉人76人,遵義人修造鄭莫祠,命名子尹路,祭奠鄉賢,美德長傳,自成一景。
民國時期,遵義女作家盧葆華的小說《抗爭》被推選為20世紀貴州最佳文學作品。蹇先艾被魯迅稱為“鄉土文學”作家。宦鄉是中國著名外交家,為《文匯報》和多家刊物撰寫進步稿件,陳沂肖之亮積極活躍在左聯文壇上,以遵義文化產生積極的影響。1949年後,有軍旅作家傅澤,小說家石果,詩人廖公弦李發模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