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山(河南省新鄉市鳳凰山)

鳳凰山(河南省新鄉市鳳凰山)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77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鳳凰山,明萬利以前叫“萬虎山”,傳說虎害成災。後因為藩王朱翊鏐取名“鳳凰山”,後世均叫鳳凰山了。因為山川秀麗,現已為附近的休閒景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鳳凰山
  • 地理位置:新鄉市鳳泉區
  • 面積:20.36
  • 級別:國家級
  • 地理區域:太行山與華北平原的結合部
  • 植被類型:林木類型
  • 管理單位:AAA級風景區
  • 批准時間:2005年12月
河南省新鄉市鳳凰山位於新鄉市鳳泉區,離新鄉市中心10公里,太行山與華北平原的接合部,是連線山區和平原的過渡地帶。區內中間高,四周低,地貌屬太行山區的低山丘陵區,次級地貌單元可劃分為山嶺,再次級地貌單元可劃分為採礦坑和殘山。
新鄉鳳凰山是新鄉市城區範圍內唯一的一座山,位於新鄉市北部鳳泉區境內,距市中心15公里,系太行山余脈丘陵向平原過渡地帶,呈東西轉西南走向,主峰海拔292.7米,面積20.36平方公里,其中鳳泉區境內面積8.2平方公里為鳳凰山核心區。山不算高但名氣卻很大,國家級文保單位——明潞王陵就坐落於山前。鳳凰山地質構造以石灰岩、泥灰岩為主。
鳳凰山下的潞王陵是是明神宗萬曆皇帝朱翊鈞唯一同母兄弟、潞王朱翊鏐的陵墓,由神道、潞王墓和次妃趙氏墓組成,總面積達400餘畝。潞王陵的主要建築布局與北京明皇陵基本相同,以宏偉的規模、精美的石刻著稱,對於研究明代後期地方藩王的陵寢形制以及當時的建築藝術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鳳凰山又名“萬虎山”、“望虎山”,中間連綿三個小山嶺,居高臨下,稱為鳳凰的頭和身軀,左右兩旁山嶺較低,綿延飄然而逝猶如鳳凰的翅膀,整個山狀如神話中的鳳凰引頸昂首西眺,揚尾逶迤向東。
鳳凰山的傳說:相傳,這片山林常有猛虎出沒,傷害人畜,當地百姓深受其害。人們為了生存,與猛虎展開了鬥爭。幾個村莊的獵戶聯合起來,圍山狩獵,以滅虎害。誰知這山上的老虎越打越多,故此稱為萬虎山,又因望而生畏,所以也稱望虎山。
明朝萬曆年間,藩王朱翊鏐派人到處尋訪,看風水,找塋地。當所派之人來到萬虎山南麓時,看到這一帶北有峰巒競秀的高山,南臨碧波蕩漾的河水,地勢北高南低,東西敞闊,且東有金燈寺,西有峙兒山,真箇氣勢非凡。同時,他還發現萬虎山的三個山峰,中峰高如鳳頭,左右峰猶如鳳翅,整體形如鳳凰,故認為這裡是塊風水寶地,便將此情況奏明潞王。潞王聽了欣喜若狂,親臨察看。環顧原野如碧毯,仰望太行似翠屏。畫意繪不盡,詩情詠不窮。潞王連聲叫道:“妙哉寶地也!寶地妙哉矣!”跟隨中一位官員湊上來獻媚道:“王爺福氣,王爺福氣,微臣聞聽此寶山古時曾有鳳凰起飛。”潞王聽了哈哈大笑,當即拍板定案,決定在此築陵,並更改山名“萬虎山”為“鳳凰山”。
鳳凰山景區人文景觀主要有大佛寺、彌駝村、牧野觀、佛母洞、南天門、戰備洞等。自然景觀主要有鳳凰山大佛、絕壁長廊、龍山醒獅、鎧甲將軍、讀經台、天狗望月、佛母洞、龜背山、猴頭山、火鳳凰、乾瀑、六牙白象、聖誕柱、“公”字、雄獅夕陽、蒼龍出海、大法船、仰天大佛、觀音壁等。礦山地質遺蹟主要有新近系三趾馬動物群化石潞王墳組典型剖面、新鄉建材廠石灰窯遺址、採石場遺址、採石作業炮台、石灰岩地質剖面、泥灰岩地質剖面、角礫岩地質剖面、溶洞、石幔、鐘乳石、波痕、斷層、沉積迴旋、節理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