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龍鎮(吉林省梅河口市海龍鎮)

海龍鎮(吉林省梅河口市海龍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海龍鎮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古城。清初封禁為盛京皇家鮮圍場,清光緒五年(1879年)設總管衙門,下設兩翼,左翼朝陽鎮,右翼山城鎮。光緒六年(1880年)設通判撫民廳。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升為海龍府。府治疆域,東至蛟河60公里,南至龍崗115公里,西至威遠堡門155公里開源縣界,北至葦子溝屯102.5公里,吉林伊通州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海龍鎮
  • 外文名稱:Hailong Town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吉林省梅河口市
  • 面積:140.3平方千米
  • 人口:4.6萬
  • 氣候條件:亞寒帶大陸性氣候
基本信息,概況,沿革,地理,

基本信息

縱長217.5公里,橫寬215公里。民國二年(1912年)改為縣治,設縣屬。1945年成立中共民主政府,王大倫任第一任縣長。1956年縣屬遷至梅河口鎮。海龍鎮從總管衙門、海龍廳、海龍府、海龍縣四個不同建制時期,經歷了清代、偽滿洲國、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個歷史階段,一直是周邊各鄉鎮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

概況

海龍鎮位於梅河口市東北部。轄九龍、龍興、西關3個社區和城南、鮮紅、雙峰、雙頂、向前、先進、先鋒、興隆、裕民、利民、東吉、正義、新勝、春光、春明、八家崗、大榆樹17個行政村。鎮政府駐海龍,距市區19.5千米。瀋吉鐵路、202國道過境。

沿革

本鎮位於大柳河下游,地勢低洼,水草豐盛,生存著一種叫水獺的小動物,“海龍”是滿語水獺的漢譯。海龍為一古鎮,明代女貞哈達部駐本鎮。清朝時封禁為圍場。自圍場開放以後,一直是圍場總管衙門、海龍廳、海龍府、海龍縣的治所。1949年為城廂區,1956年建海龍鎮。1956年10月26日海龍縣縣城正式由海龍遷至梅河口鎮。1958年改原子公社,1962年復建海龍鎮。1996年,面積10.5平方千米,人口2.4萬,鎮政府駐海龍,轄春明、春光2個行政村和以序數命名的14個居委會。
1958年城南、雙峰合併改城南公社,1983年改城南鄉。1996年,面積130平方千米,人口2.3萬人,滿族占12%,鄉政府駐海龍,轄東吉、正義、雙峰、雙頂、八家崗、向前、城南、鮮紅、先進、利民、先鋒、興隆、裕民、新勝、大榆樹15個行政村。2000年6月15日,省政府批准,撤銷城南鄉,併入海龍鎮。?年,面積140.3平方千米,人口46059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1114人。
【郵編】135007【2010年代碼及城鄉分類】220581102:
~001 121九龍社區
~002 121龍興社區
~003 121西關社區
~200 122春明村
~201 122春光村
~202 220大榆樹村
~203 220新勝村
~204 220正義村
~205 220東吉村
~206 220利民村
~207 220裕民村
~208 220興隆村
~209 220先鋒村
~210 220先進村
~211 220向前村
~212 220八家崗村
~213 220雙頂村
~214 220鮮紅村
~215 220雙鋒村
~216 220城南村

地理

海龍鎮地處東經125°47′~58′,北緯42°33′~43′,位於梅河口市偏東方向20公里處,北與雙興鄉、牛心頂鎮接壤,南與新河鎮、義民鄉相連,西與灣龍鄉、李爐鄉相鄰,東與牛心頂鎮、朝陽鎮相望。總面積140平方公里,東西長17.5公里,南北寬12.5公里,有山地面積55,336畝,水域面積14,106畝,耕地面積111,463畝,合計180,905畝。山、水、田比例為3:1:6。
海龍鎮山環水抱,交通發達,瀋吉鐵路、國道202線貫穿腹地,海雙線、海福線、梅海中線、梅海南線,交織匯集於鎮內。大柳河、大沙河兩大水系交匯于海龍。灣龍河、鴨綠河等十幾條河流融匯於鎮內。占地1.6平方公里的梅河口市警官度假村點綴了海龍大地,為海龍和周邊鄉鎮人民的生活增添了新的色彩。
海龍鎮共有漢、回、滿、朝、蒙古五個民族,總人口46,185人,總戶數12,285戶,其中城鎮人口20,857人,6,239戶。下轄3個社區,14個居民委員會、17個行政村,116個農業生產組,構成了海龍鎮人民政府的管理框架。
1995年通化市政府確定海龍鎮為綜合改革試點鎮。1999年被吉林省政府確定為綜合改革試點鎮,2000年11月22日,梅河口市城南鄉與海龍鎮合併。2001年被吉林省人民政府列 "十強鎮"綜合改革試點單位,同年又被吉林省人民政府確定為"中心鎮"綜合改革試點單位。同時賦予了一系列權利和相關政策。為海龍鎮的發展和騰飛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鎮內現有聯通、移動電訊公司兩家,發射塔兩座,供電一處、變電兩處,完全可以滿足全鎮生產和生活的需要。市化肥廠、市釀酒廠、市美術印刷廠、通化市農科院、通化市第六人民醫院、精神病院、省東北煤田第二勘探公司、國家糧食儲備庫等大小單位40餘家坐落在城區。為海龍鎮的經濟發展增添了巨大的推動力。鎮區社會事業設施比較齊全,有電視台、文化館、體育場、電影院、新華書店、保險公司、銀行和1所中學、14所國小、4所醫院、2所養老院、800餘家商業網點及占地10平方公里的四季生態園,是周邊鄉鎮旅遊、度假、經商、辦企業的風水寶地。自然環境的客觀存在,為海龍鎮的經濟發展和騰飛創造了強有力的內在條件。
2006年黨委、政府帶領廣大黨員和全鎮人民奮力拚搏再創輝煌的重要歷史年份,鎮黨委在充分總結"十五"經驗教訓的同時,理清思路、高瞻遠矚,按著"三個代表"的要求,從鎮情出發,根據梅河口市十一五計畫的總體要求,研究制定了海龍鎮第十一個五年計畫基本方略。根據規劃的總體部署,具體安排了2006年的全面工作,概括起來為“三大建設”、“十一項主要任務”,為海龍鎮的飛速發展繪製了宏偉的藍圖,它必將在海龍大地上寫下光輝燦爛的一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