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慶縣2008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及2009年財政預算草案報告

餘慶縣2008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及2009年財政預算草案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餘慶縣2008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及2009年財政預算草案報告
  • 外文名:無
  • 時間:2009年2月24日
  • 地點:餘慶縣
  • 工作任務:狠抓增收節支,更加注重提高績效
  • 類型:草案報告
報告發布,報告內容,

報告發布

(2009年2月24日在餘慶縣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
餘慶縣財政局局長 田洪明
各位代表:
我受縣人民政府委託,向大會報告2008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和2009年財政預算草案,請予審議,並請列席會議的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同志提出寶貴意見。

報告內容

2008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
2008年,面對複雜的經濟形勢,我縣財政工作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在上級財政部門的大力扶助下,同心同德、頑強拼搏、大膽創新、銳意進取、紮實工作,財政與經濟呈現良性互動的發展態勢。財政收入實現“雙增長、兩位數、二字頭”高目標,基本保證了人員經費、機構運轉、“三農”投入和“四在農家”等重點支出的需要,以確保了社會各項事業發展創“金牌”保“金牌”的財政投入,預算執行情況總體良好。
2008年財政收支平衡情況
(一)、一般預算收支平衡情況
1、一般預算收入執行情況
2008年全縣財政預算總收入(含所有上劃中央、省收入)完成20636萬元,占調整預算20600萬元的100.2%,同比增長21.68%,其中上劃中央、省級增消兩稅收入完成3453萬元,占調整預算3492萬元的98.8%,上劃中央所得稅60%完成1441萬元,占調整預算1193萬元的120.8%,其他淨上劃中央省級收入完成2723萬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3019萬元,占調整預算13002萬元的100.13%,同比增長21%。
地方財政收入分部門執行情況:國稅部門完成709萬元,占調整預算715萬元的99. 2%,同比增長17%;地稅部門完成10282萬元,占調整預算10259萬元的100.2%,同比增長22.3%;財政部門完成2028萬元,占調整預算2028萬元的100%,同比增長16.4%。
2、一般預算支出執行情況
2008年財政一般預算支出完成53462萬元(含上級專項補助支出15112萬元),占調整預算的114.41%,同比增加支出13395萬元,增長33.4%。扣除上級專項補助支出15112萬元和義務教育債務化解補助支出1616萬元後,本級完成36734萬元,比上年增加支出5542萬元,增長17.7%,其中人員及對個人和家庭補助支出22743萬元,占一般預算支出的42.54%,比上年增加支出3818萬元,增長12.35%;公用及項目經費支出完成30719萬元,占一般預算支出的57.45%,比上年增加支出18754萬元,增長156.74%。
3、地方財力構成情況
2008年我縣當年地方可用財力為54381萬元,主要是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3019萬元和上級轉移支付補助收入41362萬元構成。其中上級補助收入明細為:增消兩稅返還補助1013萬元、所得稅返還補助137萬元、專項補助收入15112萬元、農村稅費改革轉移支付補助1174萬元、中央增資補助6526萬元、取消農業稅零星特產稅停徵補助1141萬元、一般性轉移支付補助6332萬元、民族地區轉移支付補助1074萬元、緩解縣鄉財政困難補助6398萬元、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和債務化解補助2521萬元、定額結算補助-66萬元。
4、預算平衡情況
全縣當年地方可用財力54381萬元,減全縣財政一般預算支出53462萬元,減上解上級支出793萬元,收支相抵當年財政結餘126萬元,加上上年財政結餘收入162萬元,財政一般預算滾存結餘288萬元。
(二)、預算外收支平衡情況
2008年全縣預算外收入完成7017萬元,同比增加885萬元,增長14.4%;預算外支出完成6628萬元,同比增加641萬元,增長10.7%;收支相抵當年預算外資金結餘389萬元,加上上年結餘620萬元,全縣預算外滾存結餘1009萬元。
(三)、基金預算收支平衡情況
1、2008年全縣基金預算收入完成4914萬元(其中:本級基金預算收入3391萬元,上級補助1523萬元),同比增加1273萬元,增長34.96%。其中縣級地方教育附加收入完成58萬元、育林基金收入完成71萬元、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收入完成2952萬元、殘疾人就業保障金收入完成31萬元、城鎮公用事業附加收入完成78萬元、農業土地開發資金收入198萬元、地方水利建設基金收入完成3萬元。
2、2008年基金預算支出完成5593萬元,同比增加支出2104萬元,增長60.3%,其中彩票公益金支出31萬元,地方教育附加支出完成107萬元、殘疾人就業保障金支出完成42萬元、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支出完成3691萬元、農業土地開發資金支出完成279萬元、城鎮公用事業附加支出完成96萬元、育林基金支出完成22萬元、森林植被恢復費支出801萬元,地方水利建設基金支出完成157萬元、大中型水庫移民後期扶持基金支出完成353萬元,其他政府基金支出14萬元。
3、2008年基金預算平衡情況:本級基金預算收入完成3391萬元,加上級補助1523萬元,減基金預算支出5593萬元,收支相抵當年基金預算結餘-679萬元。加上年基金預算結餘2016萬元,全縣基金預算滾存結餘1337萬元。
2008年財政主要工作
第一,財政收入邁上新台階。一般預算總收入首次突破2億元大關,提前40天完成了市縣下達的地方財政收入13002萬元的任務,且非稅收入比重僅為13.4%,遠低於省定合理水平20%近7個百分點,實現了“二字頭、雙增長”目標。
第二,增收節支充實新舉措。一是完善《財源建設獎勵辦法》,對節約年度財政預算包乾經費的法人單位、節約財政開支的監督管理單位等,均按一定比例給予獎勵,總計兌現各部門獎勵經費210萬餘元;二是實行預算單位壓縮20%項目經費預算,嚴禁正常的辦公經費、車輛經費和接待費等擠占項目經費,將項目經費真正用於項目上,提高了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三是推行經費預算包乾管理辦法,增強了預算剛性和部門節約經費的主動性、實效性。
第三,公共保障實現新提升。完成一般預算支出53462萬元,增支13395萬元、增長33.4%,其中:教育支出14553萬元(含義教化債1616萬元),同比增支3455萬元、增長30.9%;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3365萬元,同比增支1103萬元、增長48.7%;醫療衛生支出4515萬元,同比增支1488萬元、增長49.1%;農林水事務支出8858萬元,同比增支1613萬元、增長22.2%。四大支出均大大高於法定增長,有效地改善了民生福祉,促進了社會和諧進步。大力推進縣域財政支農資金整合改革試點,促使涉農專項資金最大限度的傾斜用於以“四在農家”創建活動為載體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極大地促進了農業基礎建設、農村經濟發展、農民增產增收。投入資金約861萬元,完成63個“四在農家”高規格示範點的村環境整治、道路硬化、改水改廁等,改善了農村生產和生活水平;兌現各項補貼政策3221萬元(糧食直補86.5萬元,種糧農民綜合補貼2397.1萬元,大中型水庫移民後期扶持資金325萬元,良種補貼250萬元,農業產業化和“四在農家”活動財政貼息95萬元);安排專項資金64萬元,支持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工程”;為農村353名獨生子女父母辦理了養老保險;安排2041萬元用於農村新型合作醫療支出,直接受益56032人,全縣農民參合率達到94.7%,極大地減輕了農民的醫療負擔。
第四,爭取財力突破新進展。重點把握和對接中央財政“三獎一補”及省財政轉移支付政策要素;多次向省財政廳反映我縣財政無“銀牌”發展有“金牌”的困難和問題,專題反映構皮灘電站建成發電後實現的稅收分配等問題,繼2007年爭得“產糧大縣”後今年又添“產油大縣”銀牌,擠進“支農資金整合試點縣”門檻,千方百計爭取了更多的資金補助,緩解我縣財政收支矛盾凸顯的困難,認真指導和幫助各部門、各單位積極籌劃和申報項目,將項目做實、做細,爭取上級更多的資金支持,著力推進我縣經濟社會發展有“金牌”目標的進程。2008年爭取上級財力補助24633萬元(不含義教化債補助1616萬元)、比上年增加4087萬元、增長20%;爭取上級專項補助15112萬元,比上年增加6237萬元、增長70.2%;爭取上級資金調度39183萬元,同比增加8147萬元,增長28%, 實現了財政收支平衡,累計收支結餘288萬元,財政實力逐漸增強。
第五,財政改革漸顯新成效。一是進一步深化“收支兩條線”管理改革和部門預算改革,將預算外管理的政府非稅收入納入到政府巨觀調控範圍之內;二是不斷完善和深化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強化事前、事中監督,著力深化和完善收付制度,2008年財政國庫集中支付金額34744萬元,其中:財政直接支付資金29307萬元,占支付金額的84.35%;財政授權支付資金5437萬元,占支付金額的15.65%,直接支付比例比上年增加7個百分點;三是穩步推進“鄉財縣管”改革,出台了《關於完善“鄉財縣管”管理辦法及相關規定的通知》,進一步規範了指標管理、用款計畫管理、支付管理、會計核算、直接支付和授權支付等管理流程,規範了鄉鎮支付行為,提高了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降低了行政成本,有效地保證了資金的合理使用;四是政府採購更加規範,進一步完善政府採購協定供貨制,結合“鄉財縣管”、“校財局管”改革的要求,規範了鄉鎮和學校採購行為,強化政府採購計畫、採購資金和採購方式的審查與報批,全年總計實施政府採購項目127個,支付採購資金1017.1萬元,節約資金57.59萬元,節約率5.4%;五是強化財政性資金管理,認真審批基本建設項目,及時搞好決算批覆。全年共審批建設項目47個,計畫投資6802萬元。根據建設單位報送的決算資料,審核決算了26個項目,決算金額1210萬元,審減節約金額14萬元;六是農村綜合改革進一步深化,緊緊圍繞我縣以“四在農家”為載體的新農村建設工作,擬定了《餘慶縣探索和推進公共財政制度改革試點方案》,進一步深化義務教育經費保障體制改革,協助教育主管部門推進了“校財局管”改革,保障了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的足額到位。全面完成了農民補貼網建設工作,通過農民補貼網“一折通”兌現涉農補貼資金3221萬元。
第六,參謀助手展露新風采。按照中央和省的“制止新債、摸清舊債、明確責任、分類處理、逐步化解”的農村義務教育“普九”債務化解總體要求,與教育、審計等部門密切協作,完成了債務清理、鎖定、登記、公示、剝離等各項工作,總計籌措化債資金1800萬餘元,已償還債務1800萬元,占總債務的100%;積極參與和配合相關職能部門制定規範公務員津貼補貼實施方案及報批,根據批覆方案制定實施細則,明確規範津貼補貼的範圍,並於12月全面進行了規範,全縣總計規範2084人,年人均標準18000元,補發兌現資金970萬元。
各位代表:2008年我縣各項財政工作任務已全面完成,財政工作成效得到一定顯現,但是財政工作的複雜性和艱巨性依然長期存在,公共財政體系與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還存在一定差距;財政支出結構需要繼續最佳化,對社會發展薄弱環節的保障力度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國庫集中收付、鄉財縣管等改革需進一步完善和深化;財政資金使用績效有待進一步提高。這些問題我們在今後的工作中一定認真加以研究和解決。
2009年財政預算草案
2009年受金融危機的影響,我縣經濟運行的困難將會進一步加大,同時也具備在危機中搶抓機遇的有利條件,具備應對市場變化、抵禦經濟風險的意識和能力。因此,2009年財政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及全國、全省經濟工作會議與財政工作會議精神,以組織財政收入為中心,以爭取財力補助和政策支持為重點,以“增收節支、提高績效,保障民生、促進消費”為目標,進一步調優支出結構,切實加大對“三農”、教育、計生、社會保障、衛生、就業、生態和環境保護等方面的投入;繼續深化財政改革,強化財政管理和監督,加大財政支持經濟發展力度,提高財政工作整體水平,充分發揮積極財政政策作用,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努力完成財政收支平衡的任務。
2009年財政一般預算收支編制情況
(一)預算收入草案編制情況
2009年全縣一般預算總收入安排23317萬元,比上年完成數20636(下同)萬元增加2681萬元,增長13%。其中上劃中央及省級收入安排8602萬元,增加985萬元,增長12.9%;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安排14715萬元,增加1696萬元,增長13%。
分部門計畫為:國稅部門地方收入安排901萬元,增加92萬元,增長13%;地稅部門地方收入安排12248萬元,增加1412萬元,增長13%;財政部門收入安排1666萬元,增加192萬元,增長13%。
(二)一般預算支出草案編制情況
2009年財政一般預算支出安排54096萬元,比上年完成數增加630萬元。其構成情況是:人員支出22320萬元(其中:鄉鎮4470萬元、縣級15350萬元、預留調資支出2500萬元),占財政一般預算支出的41.3%;公用及專項支出安排31776萬元,占財政一般預算支出的58.7%。
(三)地方可用財力及預算平衡情況
當年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4715萬元,上級補助收入38007萬元(其中:專項補助收入15500萬元、增消兩稅返還收入1013萬元、所得稅基數返還收入137萬元、增資補助收入6526萬元、農村稅費改革轉移支付補助收入2315萬元、一般性轉移支付補助5783萬元、緩解縣鄉財政困難補助5388萬元、農村義務教育補助收入905萬元、民族地區轉移支付補助505萬元、結算補助-66萬元),當年全縣地方可安排總財力為52722萬元,全年財政一般預算支出54096萬元,上解上級支出347萬元,收支相抵當年財政赤字1721萬元,加上上年結餘288萬元,財政滾存結餘-1433萬元。
2009年工作任務
排難爭先,開拓創新,紮實工作,確保完成2009年工作任務
(一)狠抓增收節支,更加注重提高績效
由於經濟形勢對財政收入的影響具有滯後效應,2009年財政收入的增幅將進一步下降,同時為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財政面臨減收增支壓力。面對複雜的經濟形勢,一方面要依法治稅,加強征管,做到應收盡收,提高稅收征管的質量和效率,確保第一季度實現“開門紅”,盡力提高菸葉產量、質量和擔均價,確保年終目標任務的全面完成。另一方面政府各部門必須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嚴格控制行政成本,提高財政資金績效,對部門預算實行公用經費和專項經費“零增長”,對項目支出預算繼續堅持壓縮20%執行,將節約的資金用於民生事業和建設配套,拉動內需,促進餘慶經濟發展。
(二)加大財政強農惠農投入,著力支持解決“三農”問題
一是大力支持發展現代農業,積極向上爭取列入全省支農資金整合試點縣,重點發展現代規模農業、特色農業和高效農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著力發展壯大優質大米基地、茶葉加工等一批農業加工型龍頭企業, 加大產業化貼息補助、農機購置補貼力度,積極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促進現代農業發展。二是繼續抓好支農補貼政策落實,做好涉農補貼發放工作, 確保良種補貼、退耕還林補貼、油菜補貼、能繁母豬補貼、農機購置補貼等各項惠農補貼不折不扣兌現到農民手中,促進農業加快發展、農民持續增收。三是改善農村公共服務設施,重點支持通鄉通村公路建設、水利設施建設、沼氣池建設、人畜飲水解困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三)繼續調整支出結構,增強公共服務能力
進一步最佳化支出結構,重點支持經濟發展、城鄉建設、民生工程、社會事業等重點領域建設。一是加強就業與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加大對就業再就業的補助力度,統籌做好下崗失業人員、高校畢業生等就業工作;推進以失地農民養老保險為重點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加快廉租住房建設,推進棚戶區改造,逐步解決低收入民眾住房困難。二是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在全面實施免費義務教育的基礎上,調整和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相關配套政策,落實“兩免一補”,進一步提高農村義務教育生均公用經費標準和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補助標準。繼續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快職業中學新校區建設,提高職業教育水平。三是加快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鄉鎮衛生院所、縣中醫院綜合樓建設,繼續完善政府購買社區公共衛生服務,有效改善城鄉醫療條件;深入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改革工作,不斷提高農民參合率;健全城鄉醫療救助制度,研究制定城鄉特困群體參加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的補助辦法努力實現全市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四是積極支持人口與計畫生育事業發展,健全利益導向機制,完善計畫生育獎勵扶助政策。五是積極支持文化體育事業發展,扶持公益性文化事業,支持鄉鎮社區文化站建設,支持城鄉體育設施建設。六是切實加大對公共安全的保障力度,維護社會穩定,構建和諧餘慶。七是認真理順收入分配關係和秩序,建立規範化的津補貼發放制度和監督制約束機制,促進幹部隊伍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
(四)認真研究和吃透上級政策,對接爭取項目落戶餘慶,壯大財政實力
認真學習和研究中央、省出台的各項巨觀經濟政策,把握好轉移支付政策要素,嚴格執行《餘慶縣財源建設獎勵辦法》,適時兌現財源建設獎勵資金,充分發揮全縣各級各部門的職能作用。抓住國家擴大內需政策,結合我縣實際,著力項目對接,重點研究農村公益事業“一事一議”、支農資金整合等獎補政策,力爭擠入農村公益事業“一事一議”獎補、支農資金整合試點縣行列,積極爭取財政各項轉移支付補助和政策支持,促進餘慶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五)深化財政體制改革創新,進一步提升科學理財能力
一是繼續完善和深化財政國庫管理制度、部門預算、政府採購、收支兩條線管理、鄉財縣管等改革工作,針對改革進程中出現的新問題,進一步完善措施和辦法。科學界定和嚴格控制財政授權支付業務的類別和標準,減少現金支付業務,擴大財政直接支付範圍;認真清理和界定納入財政代管專戶管理的各種往來資金的類別和性質,擴大部門綜合預算的資金範圍,防止體外循環和亂支濫用;認真研究和合理制定適合縣情的政府集中採購目錄和限額,擴大協定供貨制範圍和標準,減少單位採購成本,防止採購單位逃離監管和規避政府採購;積極開展會計信息質量和財經紀律專項檢查,切實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二是加快金財工程建設步伐,建立與公共財政體制框架相適應的先進信息管理系統,加快實現財政上與省市財政、下與鎮鄉財政、橫與縣直部門、銀行、國稅、地稅、金庫聯網運行,實現財政管理信息化、科學化,提高依法理財、科學管財、高效用財的水平。三是繼續完善縣鄉政府債務償還機制,促進政府債務管理的規範化和制度化,建立規範的政府債務償債準備金制度,逐步消化存量債務,控制新增債務,努力防範和化解財政風險。四是積極推進“陽光財政”建設。實現理財全過程的公開、透明,依法接受人大監督,自覺接受審計和社會公眾的監督,加快政府理財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進程。
各位代表:2009年我縣的財稅工作任務十分艱巨,財政預算綜合平衡的壓力繼續增大,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一如既往地在縣委的領導下,在縣人大的監督指導下,排難爭先,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紮實工作,努力完成全年財稅工作任務,為構建“和諧餘慶”實現“富民興余”目標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