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寒暑濕燥熱

風寒暑濕燥熱中醫理論的病因學中外感六淫。

基本介紹

  • 別稱:風寒暑濕燥熱
  • 中醫病名:外感的六淫
  • 傳染性:無
  • 類型:中醫理論病因學
風:分為外風內風。外風是邪侵肌表,肺衛不固。內風是肝陽上亢,化火生風。
外風:輕者症狀為惡風發熱,有汗,頭痛鼻塞或流清涕,咽癢,咳嗽,脈浮。重者口眼歪斜,肢體麻木或關節疼痛。
內風:發病急驟,輕者症狀為眩暈,手足顫動,麻木。重者抽搐,昏迷,角弓反張,半身不遂,或卒熱昏仆,不省人事
寒:分為外寒內寒。
外寒:寒邪傷及肌表,特徵為惡寒、發熱。傷及經絡筋骨特徵為關節疼痛,傷及胃腸,則腹痛、吐瀉。
內寒:陽氣虛弱,寒從內生。症狀為面色蒼白,手足冰冷,畏寒喜暖,舌質胖淡,苔白滑潤,脈沉遲弱。心陽不足,則伴有心胸憋悶,甚至絞痛,面青唇紫;脾陽不足則伴有腹脹,食少,大便溏瀉;腎陽不足則伴有腰脊發涼,小便頻清,陽痿或女子帶下清稀;肺氣不足則伴有少氣,自汗,咳喘,痰涎清稀如水;肝陽不足,虛寒循經下行,則兼見寒疝,少腹或睪丸抽痛,若寒循經上行,則可見嘔吐、涎沫,頭頂作痛等症。
暑:分傷暑中暑,傷暑又有暑熱暑濕之別。
傷暑:暑熱症狀惡熱,大汗出,頭痛,身倦,唇乾,煩渴,脈洪數。暑濕因暑天感寒,症狀為發熱,惡寒,嘔吐,胸悶,汗出,氣促,身重倦怠,食少腹瀉,小便赤澀,舌苔白膩或黃膩,脈浮滑數。
中暑:突然昏倒,神志不清,發熱氣粗,出冷汗,脈洪大無力或沉伏。
濕:分為內濕外濕。外濕因久居潮濕之地,或長期涉水淋雨,加之防護不周,缺乏鍛鍊而致。內濕因過食生冷或酗酒,以致脾胃不和,濕濁內停。
外濕:頭身沉重疼痛,四肢倦怠,關節屈伸不利,舌苔白膩,脈濡緩。
內濕:濕阻上焦,則頭脹頭重,胸脘痞悶,口淡乏味而粘,有時覺有甜味,不思飲食,或渴不多飲,小便短少,舌苔白膩;濕阻中焦則腹脹飽滿,飲食不化,噯氣,四肢沉重,黃疸,大便溏,小便澀少,苔白厚膩;濕阻下焦則足腫,小便淋濁,大便溏瀉女子帶下等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