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身體部位名稱)

頸(身體部位名稱)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頸是身體部位名稱,指頭部與雙肩的連線處。

基本簡介,頸部層次,功能簡介,頸椎概述,頸部保養,

基本簡介

頸是身體部位名稱,指頭部與雙肩的連線處。北方方言常稱“脖子”。英文對應詞語:neck。在古代漢語中,頭部與雙肩的連線處,前面稱“頸”,後面稱“項”。如成語“望其項背”。 在人體解剖學上,頸部的上界為頭部的下界,下界即胸骨上緣、鎖骨、肩峰和第七頸椎棘突間的連線。該局部以斜方肌前緣為界,分為前方的固有頸部和後方的項部;固有頸部以胸鎖乳突肌為界,區分為頸前區,頸外側區及胸鎖乳突肌區。頸前區亦稱頸前三角,被二腹肌及肩胛舌骨肌分為頦下三角、下頜下三角、頸動脈三角、肌三角。頸外側區亦稱頸後三角,該三角被肩胛舌骨肌分為枕三角和鎖骨上三角。
頸
物體收窄形狀的連線處也常稱“頸”,如“瓶頸”。

頸部層次

頸部由淺入深(由前向後)層次結構十分明確,分別為:皮膚、淺筋膜頸深筋膜、肌肉。深筋膜又分為淺、中、深三層,在淺、中層與深層間形成的鞘內,容納通過頸部的氣管、食管及血管。各層間有疏鬆結締組織並形成頸部間隙。
一、皮膚:皮膚薄,移動性大,皮紋橫向。
頸
二、淺筋膜:淺筋膜疏鬆,內含皮肌、皮靜脈、皮神經、淋巴結。
1、皮肌:皮肌為頸闊肌 platysma,薄且覆蓋廣泛。上至面部,下至第二肋平面,越過人體中最早骨化的二個骨即鎖骨和下頜骨淺面的全長,頸正中線和頸前三角下部未被此肌覆蓋。淺筋膜內的皮神經和皮靜脈均行於肌的深面,該肌因之成為淺筋膜這一層次的重要標誌。
2、皮靜脈與淋巴結:皮靜脈有頸前淺靜脈 anterior jugular vein 和頸外淺靜脈 externa jugularis vein,其周圍有伴行的淋巴結。在頸根部兩條靜脈均進入頸深筋膜形成的兩個間隙,即胸骨上間隙和鎖骨上間隙,並有橫行的吻合支。
3、皮神經:皮神經為頸叢皮支,有枕小神經、耳大神經、頸橫神經、鎖骨上神經。這些皮神經均由胸鎖乳突肌後緣中點向四周放射走行,其中枕小神經勾繞副神經後沿胸鎖乳突肌後緣上升,提起枕小神經即可鉤出副神經,是尋找副神經的標誌,而胸鎖乳突肌後緣又是尋找枕小神經的標誌。耳大神經垂直行向耳垂。頸橫神經垂直橫過胸鎖乳突肌中部。鎖骨上神經與副神經近似平行,但位於其下方。
三、頸深筋膜:頸深筋膜即頸部肌肉的肌外衣及其延續,由前向後分別為頸深筋膜淺層、頸深筋膜中層和頸深筋膜深層。 1、頸深筋膜淺層 lamina superficialis fasciae colli:頸深筋膜淺層亦稱封套筋膜。圍繞整個頸部形成一個封閉式的筒鞘狀結構,築成了頸部諸器官活動的基本環境,成為保護頸部諸臟器的第一道防線。該筋膜並包繞胸鎖乳突肌和斜方肌形成兩個肌鞘,包繞腮腺和頜下腺,形成兩個腺體筋膜鞘,在胸骨和鎖骨上分為二層,形成兩個間隙。
2、頸深筋膜中層 lamina media fasciae colli (頸內臟筋膜):頸內臟筋膜分兩部分,一部分包繞頸部大血管及神經,即形成頸動脈鞘 carotid sheath 。另一部分包繞氣管、食管和甲狀腺,形成一個內臟鞘總鞘即第二封套,築成保護臟器的第二道防線。並伸入氣管、食管和甲狀腺間,分別形成氣管、食管和甲狀腺鞘。
3、頸深筋膜深層 lamina profunda fasciae colli:頸深筋膜深層亦稱椎前筋膜,即頸部椎前肌的肌外衣,該筋膜由顱底一直達第三胸椎。
頸
四、頸部筋膜間隙:筋膜間隙有胸骨上間隙、鎖骨上間隙、氣管前間隙、食管後間隙、椎前間隙。
1、胸骨上間隙 suprasternal space:位於胸骨柄上緣,由封套筋膜一分為二層形成,內含頸前靜脈弓。
2、鎖骨上間隙 supraclavicular space:位於鎖骨上緣,由封套筋膜一分為二層形成,內含頸前淺靜脈和頸外靜脈。
3、氣管前間隙 pretracheal space:位於氣管前筋膜與頸深筋膜淺層之間,內含甲狀腺最下動脈、頭臂乾、左頭臂靜脈、甲狀腺下靜脈、甲狀腺奇靜脈叢、小兒胸腺,是頸部最危險局部區域。
4、咽後間隙 retropharyngeal space:位於頰咽筋膜與椎前筋膜之間,此間隙感染可蔓延至後縱隔。
5、椎前間隙 prevertebral space:位於椎前筋膜與頸、胸椎之間,上達顱底,下至第三胸椎,該間隙感染除局限於此範圍外,還可向兩側蔓延至頸外側區。
五、頸白線:由頸深筋膜的淺層於正中線形成,該局部層次簡單,是進入頸部的最佳入路。

功能簡介

頸部的作用就是把頭部和軀幹部聯繫起來。而所謂砍頭就是在頸部將頭部和軀幹部分開。 由於頸部的聯繫作用,腦發出的各種指令得以傳輸到軀幹和四肢,身體感受到的各種刺激以神經衝動的方式也可以傳送到腦。在頸部,神經活動的傳輸通道是脊髓。
頸部對於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也起著通道作用。其通道分別為食道、氣管和血管。

頸椎概述

頸椎(cervical vertebrae):一般形態:2~6頸椎棘突末端分叉;橫突上具有橫突孔,有椎動脈穿行;關節突近於水平位。特殊形態寰椎:由前,後弓和側塊組成;樞椎:椎體上有齒突,與寰椎的齒突凹相關節;隆椎:即第7頸椎,棘突長,不分叉,作為記數椎骨的標誌。
頸椎位於頭部、胸部與上肢之間,從齒狀突上緣至第7頸椎椎體下緣(齒狀突是上頸椎關節重要的骨性聯結結構,位於脊柱的最頂端)。頸椎又是脊柱椎骨中體積最小,但靈活性最大、活動頻率最高、負重較大的節段。

頸部保養

頸部皮膚保養的重要性
1、頸部皮脂和汗腺的數量只有面部的1/3,油脂分泌較少,平時活動較為頻繁,難以保持水分,所以極易乾燥,產生皺紋。不僅如此,頸部經常包裹在衣服里,更容易失水、乾燥。化纖衣物的靜電還容易使頸部皮膚起雞皮疙瘩,皮膚鬆弛,皺紋增多。
頸
2、頸部皮膚護理的目的,主要是預防和延緩皮膚衰老,減輕皮膚皺紋、保濕、增強皮膚彈性、加速血液循環。
3、頸部衰老,將直接影響胸部曲線。 美容院操作程式與方法
(1)清潔皮膚(2)調理補水(3)根據顧客皮膚狀況去角質(4)熱敷:溫水中加入2~3滴玫瑰精油(5)按摩:以輕揉的安撫法為主(6)敷膜(7)調理補水(8)塗抹美頸霜。
按摩用柔和按摩乳或精油按摩
1、雙手四指在頸中心向兩側交替打圈。
2、兩拇指在頸側打圈。
3、四指交替從大椎向風府拉抹。
4、指壓天突穴,順時針、逆時針各8圈。
5、先左後右,沿翳風向缺盆抹3~5遍。
6、四指併攏輕壓甲狀腺,再輕敲。
7、雙手搓熱捂頸部。
8、安撫整個頸部。
頸部皺紋產生的原因
1、受紫外線的影響:除了日曬,電腦輻射也是禍首之一。
2、重複抬頭與低頭:抬頭與低頭等習慣性動作總在人們不經意中無數次重複,頸部表皮很容易因擠壓而出現痕跡,時間一長,皮層較薄的頸部就有了皺紋。
3、頸部缺水:頸部前面的皮膚的皮脂腺和汗腺的數量只有面部的三分之一,與面部皮膚相比,頸部組織結構較為薄弱,油脂分泌較少,難以保持水分,容易乾燥,所以很易產生皺紋。
4、外界環境影響:秋冬季節,氣候乾燥,風沙較大,也容易使頸部乾燥起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