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漢字)

頸(漢字)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頸,漢字,讀音通常為jǐng(也讀作gěng,組詞為脖頸兒),是人體的重要部位。頸部的上界為下頜骨下緣、下頜支後緣、乳突和枕外隆突的連線,下界即胸骨上緣、鎖骨、肩峰和第七頸椎棘突間的連線。該局部以斜方肌前緣為界,分為前方的固有頸部和後方的項部;固有頸部以胸鎖乳突肌為界,區分為頸前區,頸外側區及胸鎖乳突肌區。頸前區亦稱頸前三角,被二腹肌及肩胛舌骨肌分為頦下三角、下頜下三角、頸動脈三角、肌三角。頸外側區亦稱頸後三角,該三角被肩胛舌骨肌分為枕三角和鎖骨上三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頸
  • 外文名:neck
  • 讀音:jǐnggěng
  • 筆畫數:11
基本信息,基本解釋,詳細解釋,常用詞語,古籍解釋,康熙字典,說文解字,說文解字注,音韻集匯,上古音系,廣韻,蒙古字韻,中原音韻,洪武正韻牋,分韻撮要,

基本信息

拼音:gěng,jǐng
宋體“頸”字宋體“頸”字
部首:頁
筆畫數:11
五筆輸入法:cadm

基本解釋

頸(jǐng)
頭和軀幹相連線的部分(亦稱“脖子”),亦指事物像頸的部分:頸項。頭頸。頸聯(指律詩的第三聯,即第五、六兩句)。長頸鹿。曲頸甑。至今在漢語方言中常用,如贛語就常用這個詞。
頸(gěng)
(脖頸子)口語指脖子。亦稱“脖頸兒”。

詳細解釋

頸(gěng)
【名】
1、脖子。用於“脖頸兒”。
2、另見jǐng。
頸(jǐng)
【名】
1、形聲。字從巠從頁,巠亦聲。“頁”指人頭。“巠”意為“繃直”。“頁”與“巠”聯合起來表示“人頭向上伸直”。本義:人頭向上伸直時候看到的位於下巴和鎖骨之間的組織。
2、頸項。
頸,頭莖也。——《說文
小人莫不延頸舉踵而願曰。——《荀子·榮辱》
譬之是猶欲壽而歾頸也。——《荀子·彊國》
喜則交頸相靡。——《莊子·馬蹄》
折頸而死。——《韓非子·五蠹》
頸血濺大王。——《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伸頸,側目。——《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撫其頸曰。——清·梁啓超《譚嗣同傳
又如:頸血(刎頸時流出的血。比喻不惜一死)。
3、器物像頸或部位相當於頸的部分。如:瓶頸;鶴頸;頸長如鵝。
4、脖子的前面部分。
頸在前,項在後。——《廣韻
5、一星名。
七星:頸,為員官,主急事。——《史記
6、另見gěng。

常用詞語

頸部、頸項、引頸、眼紅頸赤、咽頸、伸頭縮頸、長頸鹿、吊頸、宮頸。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戌集下】【頁字部】頸
《唐韻》居郢切《集韻》《韻會》經郢切《正韻》居影切,𠀤音景。《說文》頭莖也。《釋名》頸,徑也,徑挺而長也。《廣韻》頸在前,項在後。《禮·玉藻》頭頸必中。
又凡物之領皆曰頸。《禮·玉藻》韠其頸五寸。《注》頸,中央也。
又《史記·天官書》七星頸為員官,主急事。《正義》七星為頸,一名天都,以明為吉,暗為凶。宋均云:頸,朱鳥頸也。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輈人》參分其兔圍,去一以為頸圍。五分其頸圍,去一以為踵圍。《注》頸,前持衡者。踵,後承軫者也。
又《廣韻》巨成切,音𩷏。義同。

說文解字

【卷九】【頁部】頸
頭莖也。從頁巠聲。居郢切

說文解字注

(頸)頭莖也。從𩑋。巠聲。居郢切。十一部。

音韻集匯

上古音系

字頭聲符韻部對應廣韻小韻擬音註解
keŋʔ
ɡeŋ

廣韻

字頭小韻反切聲母韻母韻目調韻系韻攝廣韻目次高本漢王力李榮邵榮芬鄭張尚芳潘悟雲蒲立本推導現代漢語古韻羅馬字有女羅馬字註解
巨成
清開
平聲
三等
開口
下平十四清
gi̯ɛŋ
ɡĭɛŋ
ɡiɛŋ
ɡiæŋ
ɡiᴇŋ
ɡiɛŋ
giajŋ
qing2
gjeng
gieng
項也,頸在前,項在後。巨成切,又居郢切。四
古靈
青開
平聲
四等
開口
下平十五青
kieŋ
kieŋ
keŋ
kɛŋ
keŋ
keŋ
kɛjŋ
jing1
keng
keng
鸒鵛鷋也
居郢
清開
上聲
三等
開口
上四十靜
ki̯ɛŋ
kĭɛŋ
kiɛŋ
kiæŋ
kiᴇŋ
kiɛŋ
kiajŋ
jing3
kjengx
kienk
項也居郢切又巨成切一

蒙古字韻

字頭八思巴字八思巴字(修正)八思巴字(其他形式)音譯音譯(修正)音譯(其他形式)擬音聲調註解
ꡂꡦꡞꡃ
gÿing
kjiŋ
上聲

中原音韻

字頭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四呼寧繼福註解
庚青齊
庚青
上聲
齊齒呼
kiəŋ

洪武正韻牋

字頭小韻反切韻目韻部聲調
居影
十八梗
上聲

分韻撮要

字頭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註解
第七英影應益
陰上
頭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