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現場審計

非現場審計通過對審計對象相關業務數據和資料的不間斷調集、整理和分析,收集、整理被審計對象業務經營管理的數據和資料,運用適當的方法和流程進行分析的遠程審計程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非現場審計
  • 概念:是指審計人
  • 定義:是現代信息處理和
  • 範圍:一是對會計信
定義,程式,意義,方法,思路,建議,問題對策,相關信息,

定義

非現場審計是指審計人員通過連續地收集、整理被審計對象業務經營管理的數據和資料,運用適當的方法和流程進行分析的遠程審計程式。
它是現代信息處理和傳遞方式下迅速發展起來的一種審計監督方式,與現場審計相比具有全面性、時效性以及審計成本低、效率高和規範性強等方面的優勢。
非現場審計通過對審計對象相關業務數據和資料的不間斷調集、整理和分析,查找經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疑點和異常,評價經營管理狀況、內部控制狀況和風險程度,為現場審計提供線索和資料,為編制審計計畫、安排審計資源提供支持。
非現場審計的範圍,一是對會計信息統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完整性進行測試和評價;二是對業務經營的遵循性和合規性進行評價;三是對經營管理的經濟性、有效性及總體狀況進行評價;四是內控評價和風險評估,即對審計對象內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進行評價,對風險狀況進行評估。

程式

1.資料調集。利用銀行各種信息系統和其他信息資源,通過計算機網路、磁介質、紙介質等信息傳輸渠道,收集各項業務經營管理數據及有關文字資料。非現場審計主要通過總賬傳輸、城綜網、櫃面業務信貸管理信息人力資源管理等系統及有關業務部門採集數據。主要數據信息包括總賬信貸資金財務存款房地產金融等數據。綜合經營計畫業務管理辦法、規章制度、業務檢查報告等是非現場審計重要的非數據信息資源
2.資料整理。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標準對調集到的信息進行加工整理,產生非現場審計分析所需的特定數據和資料。根據調集到的總賬和報表數據加工產生項目數據——計算非現場審計分析指標——形成非現場審計分析報表。
3.資料分析。根據整理得到的基礎數據和資料,採用各種方法監測業務經營管理狀況,分析、查找違規行為、潛在風險及異常情況,並進一步對經營管理狀況進行風險評估
4.問題質詢。就發現的疑點、問題及異常,採用多種方式,向審計對象提出質詢,根據反饋結果做出審計判斷。實施質詢程式,能夠突破數據來源的局限,使審計觸角延伸到全行,便於掌握細緻而直接的信息,從而做出較為準確的判斷、評價和結論。
5.審計報告。根據問題查找、風險評估、問題質詢的結果,按照現場審計和其他有關工作需要形成報告。非現場審計報告形式多樣,有綜合報告、專題報告、風險評估報告、審計線索和資料報告等。

意義

1.提高審計全面性。非現場審計依託高科技手段,通過遠程調集所屬機構的業務數據,進行持續監測,有助於全面把握分支機構和各項業務的風險程度和內控狀況,克服了傳統審計不能全面審計的弊端。
2.增強審計時效性。非現場審計藉助計算機和網路系統,連續不斷地收集數據並及時發現問題,有助於將風險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降低風險,減少損失,彌補了現場審計問題查找滯後的缺陷,填補了現場審計兩次審計間隔期間審計對象的風險得不到監控的空白。
3.提高審計效率,節約審計成本。非現場審計分析經營管理的數據和資料,找出問題、疑點和異常,提供給現場審計,使其有針對性地跟進檢查、核實。非現場審計還提供與現場審計有關的數據和資料,使其事先能夠及時了解審計對象各方面情況,有的放矢地安排工作計畫,減少現場審計次數,縮短現場審計時間。
4.促進審計管理科學化和規範化。
商業銀行大都實行了相對垂直的審計體制,客觀上要求進一步提高審計管理的科學性和規範性。運用非現場審計手段,可以綜合各方面因素,對所屬機構和各項業務進行評估,把握其風險狀況,有助於準確選擇審計重點,科學制定審計計畫,合理配置審計資源
5.非現場審計還可以利用占有業務數據資料、持續監測業務動態及掌握分析方法的優勢,對有關業務和領域進行專題分析,為相關決策提供依據和支持。

方法

1.核對法。即對數據之間應有的關係進行核對。包括不同科目之間、科目與報表之間、不同報表之間、上下級機構之間數據的核定。如經核對,發現違背應有的數據關係,則作為疑點。
2.對比分析。將分析對象的數據指標與標準數據指標對比,或不同對象之間的數據指標對比,找出差異點。
3.變動分析。將某一項目或指標在不同時點上的數據進行對比,發現其變動有無異常。
4.比率分析。通過分析各種比率,評價盈利能力償債能力資產質量等。
5.差異分析。通過分析實際數據與理論數據或預算數據的差異,查找經營中存在的控制問題。
6.趨勢分析。對一個較長時期的某些指標數據的變動趨勢進行分析,觀察其波動的合理性。
7.相關分析。某些數據指標與另一些數據指標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關係,可以通過建立數學模型,分析、發現其間的異常。如不良貸款率與利息實收率之間存在很強的負相關關係,如果出現兩者同時上升現象,則明顯違背這一規律,很可能存在問題。
8.聚類分析。所謂聚類,就是按照類別來歸聚。將某個分行的數據指標放在全行範圍內進行比較顯不出太大異常,但與其情況類似的分行相比較,則可以看出明顯差別,以此為切入點,查找可能存在的問題。
9.結構分析。如對資產質量分析時,可按貸種分組,考察不同貸種及其變化對貸款總體質量的影響,找出各貸種與資產質量之間的關係,並分析其影響程度。
10.因素分析。將影響某一數據指標的眾多因素分別加以考慮,分析各因素及其變化對該數據指標的影響,發現不利因素或因素的不利變化,提出改進措施,找到努力方向。

思路

要實現真正的非現場審計,應該利用計算機技術、網路技術對被審計單位的數據進行實時採集、加工、存儲、分析和傳輸,從而得到及時、科學和完善的審計數據和審計分析結果,使審計工作從事後審計轉變為事後審計與事中審計相結合,從靜態審計轉變為靜態審計與動態審計相結合。
非現場審計在技術實現上主要分成以下四個階段:
(一)數據採集
要實現非現場審計,必須研究如何採集被審計單位的電子數據。另外,如果不能採集到真正的審計數據,則會得出錯誤的審計結果,正所謂“垃圾進,垃圾出”。由於電子數據的採集是非現場審計的關鍵步驟,本文將在第三部分重點研究。
(二)數據傳輸
在非現場審計中,對數據傳輸的保障性要求較高,必須具有較高容錯性,任何一個通信的斷線不能影響整個數據採集子系統,系統必須具有自動檢測斷線功能,在通信線路正常後能自動再聯接,並能實現斷點續傳。
(三)數據存儲
對於採集到的電子數據,需要採取一定的方式來存儲這些數據。一般採用以下兩種方式進行存儲:
對於數據量大,訪問和分析要求比較高的數據,可以考慮採用數據倉庫技術進行存儲;對於具有一定的數據量,但數量級別上遠不如集中存儲的數據,可以考慮傳統的資料庫存儲技術,或者建立數據集市
(四)數據處理
在非現場審計環境下,可以有充足的時間去處理採集來的電子數據。所以,可以採用在線上分析處理(on-1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OLAP)以及數據挖掘(data mining)等技術來對數據進行分析,本文將在第四部分研究。

建議

(一)建立、完善相關的內部控制制度
為了保證非現場審計的實施,需要制訂相關的內部控制制度,比如,對審計部門開展非現場審計的許可權、職責、內容、範圍等要做出明確的規定;對非現場審計的程式、方法,電子數據的取得要有可操作性的強制性規定;制訂對審計部門和被審計單位具有約束力的非現場審計處罰規定。從管理制度上做好非現場審計的開展工作,有利於更好地發揮非現場審計的作用。
(二)建立、完善非現場審計條件
1.完善非現場審計網路
在已有網路的基礎上,通過“防火牆”及相關的網路安全技術,建立完善的非現場審計網路,從而保證非現場審計的實施。
2. 豐富、完善分析模型
通過建立分析模型,將科學的分析技術和優秀審計人員的寶貴經驗固化到系統中,使之在全系統範圍內共享,可有效統一作業標準,切實保證審計質量。通常使用的分析方法包括趨勢分析、對比分析聚類分析、相關分析、結構分析與因素分析。概括地說,成功的分析模型,應當是數理統計定性分析及風險控制原理的有效結合,一旦脫離這個前提,推斷的精度及確切性就難以保證,甚至陷入沒有經濟內涵的純粹數理計算之中。西方國家所運用的非現場審計分析模型,有不少已經相當成熟,如:經營風險的識別、衡量與評估方法體系、數理統計和系統分析方法體系、審計風險控制技術方法體系等,都很值得我們借鑑與參考。
3.加速非現場審計軟體研發
如果說,分析模型為非現場審計提供了核心技術與作業標準,那么審計軟體則擔負著技術實現與標準執行的雙重任務。藉助審計軟體,不但能輕鬆完成數據調集、整理、勾稽關係審核等繁重的基礎工作,還能深入進行實質性的分析與評價,從而成功實現計算機海量存儲、高速處理與審計分析模型的有機融合。為此,二者必須協同運作、緊密結合。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還應注意借鑑國外同業的先進成果,如西方國家廣泛使用的模組化、嵌入式審計軟體包,成功實現了與業務系統的無縫集成和同步運行,使對審計對象的持續、實時、動態監測成為現實,在防範和發現計算機舞弊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
(三)統一規劃,分步推進
應本著統一規劃,分步推進的戰略思路,首先在某一範圍建立非現場審計的試點。在此基礎上,擴大非現場審計的範圍,並進一步完善非現場審計的某些環節。
(四)採用集中分析、分散核實的計算機審計模式
現場審計和非現場審計互為條件,互為補充。在非現場審計階段,集中力量對採集的數據進行分析;通過非現場審計,選擇進一步審計對象,並在現場審計中證實情況或具體了解問題的原因,提出整改意見。
(五)加強對審計人員的培訓
開展非現場審計要求審計人員具有複合型的知識結構,不僅要掌握財會、審計知識,還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術知識。雖然審計人員都接受了一些計算機知識培訓,但一般多是初級程度的培訓,如文字處理、電子表格、會計軟體的操作等。大部分審計人員並不知道計算機處理與網路技術的運用有什麼風險、怎樣控制才能有效降低這些風險,也不知道如何利用計算機和網路技術進行審計,更不用說如何採用在線上分析處理以及數據挖掘等技術來分析審計數據了。計算機技術人員雖然對計算機和網路技術比較熟悉,但他們又不熟悉會計和審計知識,不知道需要審什麼、應該怎么審。因此,在實施非現場審計時,需要對審計人員做進一步的培訓,以適應非現場審計的需要。
(六)高層領導重視,審計人員積極參與
實施非現場審計是一項投入大、風險大、實施難度大的系統工程,是審計模式、審計思想、審計方式的一場變革,高層領導要樹立起正確的信息化理念,必須下決心,投入較大的人力、物力和資金,並監督這些資金的合理使用。沒有高層領導對這一巨大工程的認識:支持與直接參與就沒有成功的可能。大量的實踐表明:高層領導的重視是成功實施非現場審計的關鍵。同時,提高審計人員素質、覺悟,促使他們積極參與,也是成功實現非現場審計的關鍵條件之一。

問題對策

商業銀行在開展非現場審計工作中遇到的主要難點有以下幾個方面:
1、認識不到位。由於受傳統審計觀念的影響,一些人對非現場審計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未能形成現場審計應建立在非現場審計基礎上的現代審計理念,思想上存在畏難情緒,工作上消極觀望,給開展非現場審計工作帶來很大的負面效應,直接影響到非現場數據信息的採集。審計涵蓋面窄,手段單一,很難通過恰當的方式全面監測並及時發現經營管理中的薄弱環節。
2、人員不足。隨著銀行業務處理電子化進程的加快,非現場審計將成為審計監督的主要方式和手段。由於種種原因,在銀行內審部門既懂銀行業務又懂計算機的非現場審計人員較少,多數人員業務技能單一,缺乏綜合分析能力,有的只是臨時“客串”,對一些非現場審計項目常常疲於應付,直接影響到非現場審計工作質量。
3、水平相對落後。近年來,隨著銀行各項業務電子化、網路化程度的不斷提高,現代化的計算機套用技術理應成為非現場審計數據採集、處理、分析的主要手段。但從實際情況看,有相當一部分銀行內審部門存在計算機配置較低、硬體設施落後、接口不全、缺乏適用的審計業務套用軟體等問題,以致大量的信息不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共享和利用,風險監測分析技術水平較低。
4、非現場審計業務培訓交流較少。非現場審計工作要求審計人員既要對銀行業務比較精通,具備一定的綜合分析能力,又能夠熟練使用計算機這一重要的工具,同時還能夠會使用一些通用審計軟體。但多數行還達不到這一要求,非現場審計人員的業務素質的提高主要靠個人的自學和摸索,而系統規範地學習、培訓和交流較少,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非現場審計人員業務水平的提高。
5、尚未建立完善的工作機制。一些商業銀行尚未建立起一套完整、科學、合理的非現場審計管理辦法和操作規程,因此不能從制度上明確非現場審計監督的對象、方法、範圍和相關責任界定,對相關業務及高風險領域缺乏規範的監控,業務操作隨意性較大,影響到非現場審計工作水平的提高。
商業銀行應如何有效地開展非現場審計工作,最大限度地監控和防範經營風險,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完善:
1、提高對非現場審計工作的認識。與傳統的審計方式相比,非現場審計是一種新的審計方式,容易被人們忽視。因此,銀行各級領導和相關部門要轉變觀念和認識,充分認識到非現場審計工作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切實關心和支持非現場審計工作,參與審計電子化建設,整體規劃,統籌協調,加速電子化進程,促進非現場審計工作的健康發展。
2、進一步最佳化非現場審計的人員結構。應根據非現場審計工作需要,培養一批既精通銀行業務,又熟悉計算機技術的高素質、複合型審計人才,定人、定崗、定責,以滿足非現場審計監測和數據處理業務的需要。
3、加大非現場審計的科技投入。根據總行要求和非現場審計發展趨勢,儘快搭建非現場審計數據平台,充分利用現有數據資源,建立起一套業務覆蓋面廣、審計周期短、查詢效率高、分析準確的非現場審計系統。同時要加強計算機硬體建設,根據需要配置存儲量大、運轉速度快的計算機設備。
4、加強非現場審計業務的培訓和交流。對非現場審計人員進行現代審計理念和計算機輔助審計方法的培訓,造就一批精通銀行業務和計算機技術的複合型人才;經常開展非現場審計工作研討和經驗交流,並成立專家小組,及時分析和處理非現場審計中發現的問題,不斷提高非現場審計人員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水平。
5、建立一套科學完整的非現場審計工作保障機制。要建立制度保證機制,將非現場審計的要求、程式、報告制度等,以法規的形式確定下來。建立與之相適應的工作制度和管理方法,使非現場審計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各級機構都能自覺接受非現場審計和質詢,並提供真實的基礎數據和審計資料。建立工作程式保證機制,通過制定規範的非現場審計操作程式,並嚴格按照程式辦事,保證審計數據的收集、加工、分析、報告和處理等做到有條不紊,統籌安排。建立技術保證機制,相關部門協調溝通,建立資源共享數據平台,充分發揮非現場審計風險預警功能,逐步實現非現場審計自動化。同時,統一開發和推廣非現場審計業務套用軟體,拓寬審計範圍、加快審計頻率、提高審計層次。

相關信息

非現場審計有明顯的優勢,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由於非現場審計主要依據經營管理數據和資料來發現存在的問題,並未去實地查證,證據不夠充分,判斷有時是基於經驗推理或推測,發現的問題可能確實存在,也可能只是疑點和異常。另外,受業務條件和電子化手段的限制,非現場審計無法取得相關明細數據,致使對問題的判斷難以進一步具體、深人和明確。
彌補非現場審計局限的途徑有三條:
一是提高非現場審計人員素質與業務水平;
二是拓寬非現場審計信息渠道;
三是做好非現場審計問題質詢工作。
非現場審計與現場審計監督方式不同,二者各有優勢,各有局限。彌補局限的有效辦法就是將二者有機結合、互為補充,統一於完整的審計監督體系之中。非現場審計幫助制定科學的審計計畫,提供審計線索;現場審計保證審計計畫的有效執行。非現場審計廣泛的覆蓋面與現場審計有針對性的審計點相結合,形成完整的審計監督網路,共同促進審計監督職能的有效實現。
非現場審計是提高審計效率、節約審計成本、彌補現場審計不足的有效方法。本文針對銀行開展非現場審計存在的問題,指出了銀行有效開展非現場審計的思路和方法。
非現場審計是審計部門按照一定審計程式連續收集、整理分析被審機構和業務經營數據及相關資料,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檢測被審機構經營狀況及其發展趨勢的一種監督方式。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金融電子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審計對象審計環境等已發生了較大變化,要求審計方式必須與時俱進,以信息化的審計對應信息化的審計對象,非現場審計與現場審計方式相結合、非現場審計技術與審計經驗相結合必將成為銀行內部審計方式的發展方向。
銀行如何有效開展非現場審計
一、開展非現場審計的意義
非現場審計是以計算機最新技術為手段,通過對審計對象相關業務數據和資料的連續調集、整理和分析,可以對銀行所有分支機構和業務進行持續的、不間斷的監測,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和疑點,擴大了審計的機構和業務覆蓋範圍,提高了審計的實效性,可以彌補現場審計的不足。而且,非現場審計通過銀行風險評估所提供的機構和業務的風險狀況,可以幫助現場審計更加科學準確地選擇審計樣本,通過問題查找發現的疑點能夠幫助現場審計有針對性地跟進檢查、核實,為制定審計計畫、安排審計資源提供支持,從而提高現場審計的效率,節約審計成本。
(一)銀行開展非現場審計能夠及時發現被審計單位經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由於非現場審計實施不間斷監控,而且非現場審計的監測頻率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定為一個季度、一個月,甚至五天、一天,對風險變化的反應幾乎是同步的,可以及早發現風險苗頭,實現對風險的早期控制,為管理層提供預警信號。同時,非現場審計是通過對審計對象的經營狀況進行風險檢測,確定審計工作重點監控對象和區域,這樣就可以為現場審計提供資料和線索,最大限度地提高審計工作的效率和質量,為領導決策提供支持。
(二)銀行開展非現場審計可以減少人為因素,提高審計效果
非現場審計利用計算機技術直接對整個業務系統進行連續的或突擊的審計,無須事先準備資料,這種非現場適時突擊審計可以將人為因素減少到最低的限度,甚至可以在被審計單位不知不覺的情況下完成審計工作,這將為提高審計工作效率和質量、嚴肅查處各類違規違紀問題,充分發揮審計的監督和評價作用創造以極為有利的條件。
(三)銀行開展非現場審計可以有效地降低審計成本
運用這種審計方式,審計人員在實施非現場審計的過程中不需要到達被審計現場,減少或隔絕了審計人員與被審計人員的交往,既減少了審計工作的感情因素和主觀因素,同時也降低了審計成本,從根本上解決了審計人員少與任務重的矛盾,審計人員能真正做到堅持客觀公正的原則,實事求是地做出審計評價和結論;可以節省審計人員翻查報表、調閱傳票的大量時間,杜絕被查人提供虛假憑證報表的作弊行為,從而實現即時審計、快速查弊,確保審計結果高效、真實;可以減少審計人員的主觀臆斷,有利於客觀反映和科學評價被查行的經營管理狀況。
二、銀行開展非現場審計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隨著銀行經營機制的轉變,內部審計的地位日益凸顯,內部審計工作得到進一步加強。然而,銀行內部審計方式仍然是以現場審計為主,而非現場審計的手段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電腦審計程式的開發還處於初始階段,遠遠不能滿足業務發展的需要。
(一)非現場審計計算機網路等數據報送渠道不健全
銀行在組織審計項目時,著重強調全過程質量控制和管理,推廣套用先進審計技術,非現場審計首先遭遇的一個問題就是基層行內控合規部門計算機嚴重不足,辦公自動化程度低。
(二)非現場審計系統缺乏及時的數據資料
儘管銀行各級業務部門規定:各級業務部門制定各項計畫同級指標口徑下達各類經營指標計畫,要及時、完整地抄送本級稽核監督部門,各類反映經營活動與成果的報表和說明及分析材料應及時、完整、真實地抄送本級稽核監督部門。各部門應自覺接受稽核部門的監督,配合稽核部門做好對外部監管部門的非現場稽核資料報送工作。在工作中,這些規定的執行卻差強人意,比如:信貸部門在報送的數據資料中基本上是貸款的投向、投量、貸款方式、形態等靜態指標,對業務發生的業務品種、業務狀態、業務進展和業務前景等指標根本沒有涉及,而且半年報送也不及時。同時,在資料中只是作了陳述性說明、闡述和簡單的原因分析,而在內容上主、客觀進行深度分析的較少。這對開展非現場審計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三)非現場審計軟體開發滯後
為了很好地開展銀行內部非現場審計,已經開發了一代非現場審計的計算機軟體程式。但是隨著銀行業務的不斷推陳出新和管理系統的升級,非現場審計的計算機軟體程式、系統的後續維修和升級卻沒有及時更新,這也是導致非現場審計進展遲緩和質量、效率不高的原因。  三、銀行有效開展現場審計的思路和方法
在我國,針對銀行非現場審計存在的問題,審計人員首先要在學習和借鑑國外非現場審計的先進技術和經驗的基礎上,將非現場審計技術和審計經驗相結合,具體套用有效的非現場審計方法,做到非現場審計和現場審計的有機結合,才能真正發揮非現場審計的作用。
(一)學習和借鑑國外非現場審計的先進技術及經驗
利用計算機技術開展非現場審計是國際上通行的一種金融審計監督方式,在國外銀行業已被廣泛採用。如,美國、日本等國家已有多年的非現場審計監督經驗,他們已經形成較為成熟的非現場審計方法,且效果明顯。我國應該學習和借鑑已開發國家非現場審計的模式,建立銀行的非現場審計的路徑和規則。世界上一些國家如美國從20世紀70年代就開始探索非現場審計方式,經過多年的努力,成功地開發了早期報警系統和國民銀行監測系統,利用這些系統可以將收集來的數據輸入計算機,然後由計算機自動匯總、分類、排隊,並生成和輸出《銀行統一經營報表》(共有11張表組成)及分析報告。審計部門利用“早期預警系統”軟體,對數據檔案設定的指標體系進行計算分析,對各分支機構經營狀況及風險程度按正常、可能出現問題、已經出現問題、有較嚴重問題進行分類處理,形成了專門的監控報告。
(二)非現場審計和現場審計要有機結合
就整個審計體系而言,非現場審計和現場審計都是審計監督和評價的方式,二者各有優勢,也各有局限。非現場審計幫助制定科學的審計計畫,提供審計線索;現場審計保證審計計畫的有效執行。非現場審計廣泛的覆蓋面與現場審計有針對性的審計點相結合,形成審計監督網,可以共同促進審計監督和評價職能的有效實現。應將現場審計與非現場審計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在實施現場審計前,非現場審計部門應提供被審計單位的最新信息,以利於現場審計將非現場審計發現的問題進行重點檢查,使現場審計發揮最大的審計效果,現場審計在完成某項審計任務後,也應主動將所發現的問題向非現場審計部門通報和溝通,以利於其對分析結果進行修正,現場審計與非現場審計相互結合是內部審計方式的發展趨勢。
(三)非現場審計技術與審計經驗相結合
審計經驗是審計工作者總結長期的工作實踐並與理論相結合形成的、對以後的審計工作具有指導意義的成果。非現場審計技術為由審計經驗的審計工作者提供技術支持,能夠增強審計的廣度、深度和針對性,提高審計效率;審計經驗為非現場審計技術提出更高的需求,非現場審計技術為滿足這種要求必須持續改進,開發出能夠滿足現場審計要求的最新技術。因此,非現場審計技術與審計經驗兩者相互結合,將是審計工作螺旋式上升不斷提高的過程,必將對審計工作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四)銀行開展有效的非現場審計的具體方法
1.應利用現有的資源創新技術內容,為審計辦事處安裝和開通BO系統
BO系統是一個強有力的分析和監測工具。通過計算機網路等數據報送渠道,按照適當的頻率,調集相應的總賬明細賬以及其它數據信息,連續收集審計對象的會計財務數據,各業務部門的統計數據、報表、報告以及非現場審計中認為有必要的其它資料,根據具體審計事項的特點,綜合利用非現場審計系統、城綜網數據查詢系統、總賬傳輸系統、CMS系統和個貸系統等計算機系統數據,並結合文字性資料進行監測和分析,發現數據之間的關係和數據變動過程的異常,查找經營管理存在的違規行為、潛在風險和異常情況。
2.應嚴格執行非現場審計的程式
具體做法是:(1)要求做好非現場審計工具在審計準備階段的套用;(2)對分析階段發現的疑點和異常情況進行充分討論;(3)運用審計經驗進行判斷,確定異常數據對應的具體業務、交易背景,分析產生異常的可能原因;(4)評估其結果和影響;(5)進一步篩選出值得重點關注的內容,對發現的問題疑點做好審計日誌《審計工作底稿——工作記錄》,並導入《非現場審計項目疑點庫》。
3.對於非現場審計系統缺少支行的明細賬數據, 如果發現的問題只針對於二級分行,不能將疑點問題細分到縣區支行
對於上述情況,審計人員應積極探索彌補非現場審計系統的不足之處,首先將各縣區支行的月總賬數據導入Visual Foxpro資料庫, 利用計算機資料庫語言本身強大的數據查詢、計算和匯總功能,對非現場審計系統所發現的疑點問題進行細化分析,準確定位疑點問題的發生源——縣區支行;然後,利用“分行光碟刻錄系統”所採集的每日分錄流水賬,查詢具體的交易流水賬,從而得到疑點問題發生的具體時間、金額以及記賬員、覆核員等詳細信息。利用這種方法, 可以為現場審計提供比較明確的審計線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