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高原

雲南高原

雲南高原(Yunnan Gaoyuan)是雲貴高原的組成部分,位處中國地勢第二級階梯上,是長江珠江水系的分水高地,東緣止於雲南省境,南緣抵達廣南通海峨山一線,西緣到大理麗江附近,北緣則大致以北緯28°為界。雲南省中部和東部及四川省的西南部為高原的主體。

雲南高原西北高而東南低,大部分地區海拔1500~2000米,一些山地可高於3000米,如東緣烏蒙山,西緣哀牢山等。高原內部的河流多數均從中部向南北分流,分別注入長江珠江水系,落差大,富水力資源。

雲南高原有大小湖泊近40個,湖水面積約1066平方千米,年均溫15~18℃,各地氣溫年較差在12~16℃,冬暖夏涼,有“四季如春”的美譽,年降水量1000~1200毫米,地帶性植被以殼斗科常綠闊葉林雲南松林為主。

雲南高原是雲南省的工農業重心所在,全省1400多個壩子,高原占70%以上,集中了全省大部的水田糧食油菜籽菸葉等產量,為雲南石膏非金屬有色金屬的主要分布區,故亦為雲南最大的有色金屬冶煉基地。雲南省境最大的幾座城市,如昆明曲靖箇舊均坐落於高原上。雲南高原也是雲南境內等民族的主要分布區。

基本介紹

區域範圍,位置境域,區域劃分,形成演變,地形地貌,氣候特徵,氣溫,降水,自然植被,水文情況,主要湖泊,主要河流,資源概況,土地資源,生物資源,水資源,礦產資源,發展歷史,石器時代,春秋戰國時期,秦漢時期,兩晉南北朝時期,唐南詔時期,元明時期,清朝時期,民國時期,發展現狀,環境問題,水質惡化,水土流失,生物危機,高原文化,滇文化,南詔大理文化,爨文化,民族風俗,旅遊景點,石林風景區,東川紅土地,羅平油菜花,大海草山,普者黑景區,

區域範圍

位置境域

雲南高原(Yunnan Gaoyuan)是雲貴高原的組成部分,位處中國地勢第二級階梯上,東緣止於雲南省境,南緣抵達廣南通海峨山一線,西緣到大理麗江附近,北緣則大致以北緯28°為界。其地理範圍自橫斷山脈地區南部以東,其南邊緊接雲南熱帶地區,北邊大抵以金沙江北坡為界。

區域劃分

雲南高原的主體為雲南省中部和東部及四川省的西南部,包括滇中經濟圈昆明曲靖玉溪楚雄4個州(市),滇東北昭通市,滇東南的文山州紅河州,以及滇西、滇西北大理麗江市的大部分地區等。
雲南高原地區的地理範圍雲南高原地區的地理範圍
雲南高原地區在植物區系內根據種特別是特有種的分布情況和一些自然地理特徵可劃分為3個區系小區:滇中高原小區、瀾滄紅河中游小區和滇東南小區。
省份部分代表城市
中部
東部
東南部
滇西北
西南部
資料來源:

形成演變

晉寧運動雲南一次規模較大、活動強烈、波及範圍較廣的造山運動,時間大約在八億五千萬年左右。這次運動以後,海洋收縮,出現了滇中南北向古陸地。古陸地西側仍為海水占據,滇西的麗江保山為一古陸所夾持的擊間海槽,滇東為陸表海盆地,陸海相依,一隆兩陷,為震旦紀古生代地層沉積奠定了基礎。
古生代時期,滇東海盆以碎屑岩建造為主。晚古生代時期的基性火山岩噴發,滇東南從石炭紀開始噴發,時噴時竭,分布極廣。
古生代末到整個三迭紀時期,雲南地殼發生了重大變遷,沉積海盆(槽)補償完成,康滇古陸夷平消失,在強大東西向擠壓作用下,海盆(槽)封閉,隆起成陸,古陸下陷,形成盆地。海水大部退出雲南,侏羅—白至紀以來,大量紅層碎屑建造和含鹽建造在陸盆中形成。由於受燕山運動的影響,一般沿斷裂帶沉積較厚,厚度七千至一萬四千多米。
雲南高原在中生代構造運動期上升成陸,並伴生斷裂凹陷,形成山地和山間盆地,結束了雲南高原的洋殼岩石圈演化歷史,使雲南高原進入了陸內環境演化階段。
上新世,雲南高原普遍發育一套粘土岩、亞粘土岩、粉砂岩及褐煤的湖相湖沼相沉積,大致以紅河斷裂為界,西厚東薄,內部總體構造環境較穩定,但西部盆地下沉的速度大於東部盆地。在早更新世,雲南高原的沉積相和厚度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紅河斷裂以西為洪沖積相的礫石層,厚度薄;滇西北主要為河流相的礫石層和砂層,略較滇西的厚;滇中地區為河湖相和河流相的砂質粘土層、粘土層、砂層和礫石層,厚度較大。早更新世,雲南高原隆升強度明顯加強,而且從西部向東部逐漸推進。在早更新世晚期,在青藏高原的昆黃運動的影響下,全區發生了一次顯著的構造運動-元謀運動,造成下更新統的褶皺、斷裂變形和金沙江的全線貫通。
雲南高原殘留夷平面的高度分布圖雲南高原殘留夷平面的高度分布圖
中新世-上新世時期,受喜馬拉雅運動第Ⅱ幕的強烈影響,發生強烈的差異性升降運動,並伴隨斷裂斷塊運動 ,使雲南高原抬升, 在雲南各地抬升幅度不同,總體表現為西高東低、北高南低的地勢,並在抬升過程中由於地塊的差異運動,相繼出現眾多中小型沉積盆地構造盆地,該期基本上奠定了雲南今日輪廓雛形。此時期的沉積物顏色多為灰、深灰、灰黑色,由等組成,普遍含有褐煤,局部含油頁岩及含油砂岩,岩石中的含量較高。到上新世晚期,地表起伏和緩,斷陷湖盆已具雛形,地面湖沼廣布,水流侵蝕微弱,為準平原末期轉向斷陷湖盆與輻射狀溝系的過渡時期。在這一時期形成了雲南統一夷平面(雲南高原面)。
上新世末,青藏高原開始強烈隆升,形成青藏運動的B幕,一方面帶動周圍地區作不同程度的隆,另一方面則因其向外的沖掩而在川滇黔地區形成一近SSW-NNE擠壓場,導致雲南高原面肢解破碎,位移解體。
晚新生代以來自然環境演變概況
時期新構造運動自然地理環境
共和運動
(騰梁運動)金沙江運動
(昆黃運動)
出現間歇性升降運動,湖盆逐漸消亡, 河流階地出現,大江大河形成,大部分地區轉化為亞熱帶氣候,立體氣候更為明顯,氣候類型多,生物種質資源多,人類活動影響加劇。
元謀運動
青藏運動C幕)
夷平面位移解體,出現高山峽谷地貌,騰衝等安山岩噴發, 立體氣候特徵出現,熱帶信風消失,西南季風出現,滇西雨量增大,猿人出現。
上新世晚期
雲南運動
青藏運動B幕)橫斷運動
青藏高原A幕)
地表起伏平緩,斷陷湖盆較多,湖沼沉積普遍,熱帶森林氣候,煤系沉積廣泛,水系較為發育。
資料來源:
從古地理及現代地貌演變特點分析,震旦紀到現在,經歷了8個主要演變時期。鑄成了今日之高原地殼面貌:
造山期:第一次出現古陸,伴有磨拉斯建造。
拗陷期:海盆(槽)下陷,形成大量濁積,即類復理式建造。
裂谷期:海盆(槽)張裂,基性玄武岩大量噴溢
造陸期:海陸變遷,海水逐漸退出雲南。
陸盆期:陸相盆地形成,大量碎屑岩堆積成“紅層”。
高原期:雲南高原開始上升。
湖盆期:高原不均衡運動,出現湖盆沼洋。
峽谷期:高原強烈上升,河流下切,峽谷發育。

地形地貌

主詞條:壩子喀斯特地貌
雲南高原西北高而東南低,大部分地區海拔1500~2000米,一些山地可高於3000米,如東緣烏蒙山,西緣哀牢山等。新構造運動中部上升幅度略大於南北兩部。山脈主要有烏蒙山、五蓮峰山、拱王山梁王山藥山等,走向大致呈東北一一西南。
雲南高原總的地勢由北向南呈階梯式下降。其西北部為雲貴高原地勢最高帶,海拔一般在3000-4000米,有許多終年積雪的高山,如玉龍雪山、梅里雪山哈巴雪山等,境內的最高點就位於雲南西藏自治區交界的德欽縣梅里雪山的主峰卡格博峰,海拔6740米,而最低點則位於雲南省東南部紅河南溪河交匯處,海拔僅為76米,整個高原地勢由北向南大致可分為3個梯層,第一級梯層為西北部德欽中甸一帶,海拔一般在3000米-4000米之間,許多山峰海拔還可達到5000米以上,第二梯層為中部高原主體,海拔一般在2300-2600米之間,有3000-3500米的高海拔山峰,也有1700米-2000米的低海拔盆地,第三梯層則為西南部、南部和東南部邊緣地區,分布著海拔1200-1400米的山地、丘陵和海拔小於1000米的盆地和河谷。元江河谷和雲嶺山脈東側寬谷盆地一線為界,東部高原綿延、西部山川縱橫,地貌形態善異很大。這裡的山脈河流主要呈現出南北走向,自西向東由高黎貢山怒山雲嶺無量山牢山等南北走向的山脈和怒江元江等南北走向的河流相間排列,自北向南,山脈的高度逐漸降低,山脈及河流間的間距在拉大,峽谷深度也在加大,形成了著名的縱向峰谷區。
在高原山地之中,斷陷盆地星羅棋布。雲南這些盆地又稱“壩子”,地勢較為平坦,有河流通過,土壤層較厚,多為經濟發達區。面積最大的有滇池壩、陸良壩、洱海壩、昭魯壩、曲靖壩等等。雲南高原上的壩子,土地較平坦、土質肥沃、可耕地面積大、水利條件好、農業較發達,是古代農業民族經濟發展較好的地區。在歷史發展過程中,這些壩子大多形成為當地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雲南高原壩子雲南高原壩子
由於岩性和構造的不同,表現出不同的特徵:①滇中由紫色砂頁岩組成,又稱紅色高原。②滇東由碳酸鹽岩類組成,喀斯特地貌發育,又稱為滇東喀斯特高原,地表多峰林峰叢石林漏斗溶洞溶蝕窪地地下暗河等較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觀,其中路南石林是著名的遊覽勝地。雲南省北起普渡河谷地,經昆明玉溪峨山石屏紅河谷地一線為界,分為東、西二區,東部的岩溶地貌發育十分典型,西部岩溶區以滇西北麗江地區、迪慶藏族自治州,以及滇西南保山地區、臨滄地區和滇南思茅地區較為集中。這些地區石灰岩分布面積廣,但不成片,沒有東部岩溶區典型,其石灰岩總分布面積約占雲南省面積的50%以上。

氣候特徵

氣溫

雲南高原年均溫15~18℃,各地氣溫年較差在12~16℃,冬暖夏涼,有“四季如春”的美譽。另方面日較差通常在12~20℃,局部地方可高達25℃。同時,氣溫的垂直變化明顯,故又有“一天有四季”,“一山有四季”之稱。
雲南高原雲南高原

降水

雲南高原年降水量1000~1200毫米。西南和東南較多,自此向東北遞減。5~10月為濕季,降水量占全年的80%~90%,空氣濕度大,日照少;11月至翌年4月為乾季,降水量占全年的10%~20%,空氣乾燥,日照多,天空晴煦。

自然植被

雲南高原地帶性植被以殼斗科常綠闊葉林和雲南松林為主。主要成分有滇青岡黃毛青岡高山栲元江栲等,並伴生有少量的落葉和其他櫟類或冬青屬等成分。因長期人類活動的影響,多被雲南松華山松滇油杉所取代。在石灰岩風化較厚地區,常由沖天柏刺柏組成疏林;在石灰岩風化土層較薄的乾旱地區,由鐵仔、金花檗組成多刺小灌叢。
植被垂直分布是:海拔1200~1900米由扭黃茅香茅為主的旱、中生禾草群落,其中散生有木棉山黃麻蝦子花等,共同組成稀樹灌木草叢。1900~2500米以殼斗科栲屬青岡屬為主組成常綠闊葉林,現狀植被以雲南松林為主。2500~2900米為濕性常綠闊葉林,森林上層喬木以殼斗科石櫟屬樹種占優勢,林下則以箭竹占優勢,樹幹附生苔蘚地衣、生境潮濕。2900~3200米為雲南鐵杉林及常綠針闊葉混交林帶。從海拔2300~2400米開始,雲南鐵杉出現於濕性常綠闊葉林群落中,隨著海拔的升高,雲南鐵杉與常綠闊葉樹混交,至海拔2800~2900米才見雲南鐵杉純林。海拔3100~4100米分布由雲杉林和冷杉林組成的寒溫性針葉林。高山灌叢和高山草甸分布在4000~4700米,前者以杜鵑屬的植物占優勢,後者則以狐茅草甸和嵩草草甸為主。
高原栽培植物種類豐富,農作物以水稻小麥為主,一年兩熟。此外還以花卉多而聞名。土壤以紅壤為主。

水文情況

主要湖泊

雲南高原有大小湖泊近40個,湖水面積約1066平方千米,集水面積約9000多平方千米,總蓄水量約為291.75萬立方米。湖泊多由構造斷裂形成。此外,石灰岩地區有喀斯特湖,如石林長湖等。
雲南高原湖泊分布在滇中、滇南、滇西和滇西北,分屬昆明市玉溪市、大理州、麗江地區和紅河州;其中滇池程海瀘沽湖長江水系撫仙湖杞麓湖異龍湖星雲湖陽宗海珠江水系洱海屬瀾滄江水系。
簡介圖片
滇池是中國西南地區最大的湖泊。湖泊面積300平方公里,流域面積292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4.4米,最深處為10米,蓄水量為12.9億立方米。平均水資源量5.7億立方米。
滇池滇池
洱海是湖泊面積250平方公里,流域面積2565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0.5米,蓄水量28.8億立方米,多年平均水資源量8.25億立方米,大小入湖河流117條,洱海流域主要包括大理市洱源縣18個鄉鎮。
洱海洱海
撫仙湖是中國第二深水湖泊,是雲南省蓄水量最大的湖泊。湖泊面積212平方公里,流域面積674.69平方公里,最大水深157.3米,平均水深87.0米,蓄水量189.3億立方米,其中大的河道有27條,湖水經海口河流入南盤江
撫仙湖撫仙湖
程海又稱為黑烏海,是一個內陸封閉型高原深水湖泊,位於雲南省永勝縣中部,位於永勝縣城以南46公里處;程海南北長而東西窄,湖水面積77.2平方千米,海拔1503米,平均水深25.9米,最深36.7,蓄水量19.87億立方米;南北長20千米,東西平均寬4千米,湖岸線長45.1千米。
程海程海
瀘沽湖位於雲南省西北部和四川省西南部的兩省交界處,是中國第三大深水湖泊。湖面面積50.1km2,其中雲南境內30.3km2。流域面積247.6平方公里,雲南部分107平方公里。最大水深93.5米,平均水深40.3米,蓄水量22.52億立方米。
瀘沽湖瀘沽湖
資料來源:

主要河流

雲南高原的河流多數均從中部向南北分流,分別注入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
簡介圖片
金沙江,是中國長江的上游。長江江源水系匯成通天河後,到青海玉樹縣境進入橫斷山區,開始稱為金沙江。金沙江流經雲貴高原西北部、川西南山地,到四川盆地西南部的宜賓接納岷江為止,全長2316千米,流域面積34萬平方千米。
金沙江金沙江
元江發源於雲南省西部哀牢山東麓。上源稱禮社江,東南流,與左岸支流綠汁江匯合後稱元江,流經河口瑤族自治縣進入越南後稱紅河。元江為紅河上游主幹,位於中國境內,紅河主要支流黑水河明江均發源於中國境內,這部分位於中國境內的河流通稱為元江水系
元江元江
珠江,是中國的第二大河流。發源於雲貴高原烏蒙山馬雄山,年徑流量3300多億立方米,居全國江河水系的第2位,僅次於長江,是黃河年徑流量的7倍,淮河的10倍。其長度及流域面積均居全國第4位。
珠江源珠江源
南盤江,古代稱溫水或盤江,發源於雲南省曲靖市烏蒙山余脈馬雄山東麓。南盤江紅水河共同構成西江上游。全長914千米,河道平均坡降為1.74‰,流域面積為56809平方千米。
南盤江南盤江
北盤江珠江流域西江上源紅水河的大支流,發源於雲南省霑益縣烏蒙山馬雄山西北麓,流經雲南貴州兩省,多處為滇黔界河,至雙江口注入紅水河左岸。北盤江全長449公里,總落差1985米,平均比降4.42 ‰,河口多年平均流量390立方米每秒,流域面積26557平方公里,在滇境河段稱革香河,習慣上稱北盤江上源。
北盤江北盤江

資源概況

土地資源

雲南高原因氣候、生物、地質、地形等相互作用,形成了多種多樣土壤類型,土壤垂直分布特點明顯。紅壤面積占全省土地面積的50%, 是省內分布最廣、最重要的土壤資源, 故雲南有“紅土高原” “紅土地” 之稱。山區旱地土壤約占全省的64%,主要為紅土黃土

生物資源

雲南高原地區種子植物據初步統計有429科,1491屬,5545種,其中裸子植物9科,17屬,28種。野生花卉資源有2000多種,是世界茶樹的發源地,古茶樹分布面積200多萬畝,有地方茶樹品種266個,已查明的藥用植物4758種,共有水果45科、80屬、200餘種,野生和半野生果樹種類40多科100餘種,居全國首位。
雲南高原湖泊有土著魚類94種,其特點為物種區域分化強烈、形態多樣;特有魚類多,是中國重要的魚類種質資源寶庫。淡水魚種類達629種,其中土著魚種594種,占全國淡水魚類的41.2%。

水資源

雲南高原的水資源總量偏少,僅占全省水資源總量的1/3,2011年滇中重要經濟區的人均水資源量僅700立方米左右,雲南高原降水變率較大,每年5~10月為濕季,降水量占全年的80%~90%,1月~ 翌年4月為乾季,降水量占全年的10%~20%,極易形成旱澇災害。
2015 年雲南省水資源分區水資源總量2015 年雲南省水資源分區水資源總量
2015年,長江流域入省境水量782.9億立方米,珠江流域32.77億立方米,長江流域出省境水量1137億立方米,珠江流域267.2億立方米,九大高原湖泊年末容水量292.9億立方米。

礦產資源

雲南高原地質現象種類繁多,成礦條件優越,礦產資源極為豐富,尤以有色金屬磷礦著稱,被譽為“有色金屬王國”,是得天獨厚的礦產資源寶地,為雲南石膏非金屬有色金屬的主要分布區,故亦為雲南最大的有色金屬冶煉基地。滇西是中國鉛鋅礦的重要儲區,錫礦主要分布在滇東南及滇西,儲量分別占全省的84%與16%。其中箇舊錫礦具特大型礦床規模,該地區的錫礦等多種金屬礦伴生。鉛鋅礦主要分布在蘭坪縣、滇東南及滇東北,儲量分別占全省的60%、23%和10%。銅礦76.5%的儲量集中在滇中富銅礦帶,尤其以東川的儲量最大,其次為大紅山易門

發展歷史

石器時代

雲南具有悠久的歷史,是人類文明最重要的發祥地之一。生活在距今約萬年到萬年之間的臘瑪古猿,在中國被稱為祿豐古猿開遠古猿等。
舊石器時代,元謀人、昭通人、西疇人、麗江人、昆明人等古人類。
雲南高原雲南高原

春秋戰國時期

春秋戰國及至、晉時期,氏系民族的南遷進入了高潮階段。載熊通自立為楚武王後,江漢濮人中的部分遷往川、滇西南地區。
雲南高原雲南高原

秦漢時期

之際,中央王朝在雲南推行郡縣制,漢族人口開始進入當地。公元前221年,秦朝統一中國,在據有四川盆地後,官吏常頦開通五尺道,此外,還在當地進行了直接的統治,秦漢時期,入遷雲南的氐羌系民族還有僰人。
西漢漢武帝時,在擊退匈奴後,相繼開鑿了三條通道:南夷道、西夷道及博南道,部分修路民夫進入雲南。漢王朝經營“西南夷”地區,除修築道路外,先後設定犍(治今四川宜賓)、益州(治今雲南晉寧)、越塵(治今四川西昌)、胖柯(治今貴州福泉)、永昌(治今雲南保山)、朱提(治今雲南昭通)諸郡,並置官遣戍以加強統治。內地漢族地主、商人、農民等到西南夷地區屯田星殖,是為漢代雲南漢族移民的大宗,也是古代西南地區最早的移民屯田。
東漢末三國時期,劉焉劉輯父子及劉備先後據蜀,重點以巴蜀為中心進行經營,並對西南夷地區(時稱“南中”)派遣官吏進行統治。在平定南中後,諸葛亮集中力量恢復郡縣制度,在兩漢統治的基礎上,改益州郡為建寧郡,分建寧、永昌郡為雲南郡,又分建寧、胖將郡為興古郡,把南中四郡調整為七郡,並置庚降都督總攝各郡。在南中建立封建秩序的同時還遣將派兵鎮守,對反抗者堅決實行鎮壓。因此,官吏及將士成為此時期漢民族入滇的主要方式。
雲南高原雲南高原

兩晉南北朝時期

兩晉南北朝時期,因為蜀地動亂,蜀地居民被迫入遷寧州,即今雲南。巴蜀戰事紛起後,大量的漢族四川進入今越南北方及雲南的西部、南部地區。到南北朝時,雲南為大姓爨氏割據,中央王朝只是名義上的遙領,大規模的漢族移民停止。
開皇十年(589年),隋朝直接設定了南寧州總管府駐今曲靖,統兵駐鎮雲南。駐鎮征戰的官兵便成為隋代漢族進入雲南的主要部分。
雲南高原雲南高原

唐南詔時期

唐朝建立後,從武德貞觀年間,唐朝先後在今雲南境內設定了南寧州(駐今曲靖)、黎州(駐今華寧)、褒州(駐今姚安縣北)、曲州(駐今昭通)等104個羈縻州,每個羈糜州下又設數量不等的羈縻縣。為了抑制吐蕃高宗麟德元年(664年)五月,唐朝姚州(今雲南姚安)設定了姚州都督府。內地失業邊民、流民等集結逃入雲南。
在唐朝的扶持下,南詔崛起,在統一滇西洱海地區以及兼併東部爨區後,四川地區先進的紡織手工業技術進入雲南,南詔的絲織業有了顯著進步,其他技術工業,亦多受影響。大理國時期,大理宋朝處於相對隔絕的狀態,雲南與內地的關係總體較少。南詔大理國時期進入雲南的漢族移民,主要分布在滇西洱海周圍地區,其移民入遷類型主要有逃亡戌兵、戰爭俘掠以及邊民逃難而入等。
雲南高原雲南高原

元明時期

蒙古憲宗三年(1253年),雲南被平定,元朝在雲南建立行省,不斷有大量蒙古人回回契丹西番等由於隨軍征戰、鎮戍、行政安置,以及自然流徙等原因進入雲南,其中的部分逐漸融合入漢族或其他少數民族中,部分成為蒙古族回族普米族等。明清兩代繼續有回回迀入雲南,雲南遂成為中國回族的主要聚居區之一。
洪武十五年(1382年)雲南初定,次年春三月明太祖朱元璋傅友德藍玉率征南大軍班師,而留其養子西平侯沐英鎮守雲南。為解決駐軍的給養,同時基於雲南地區有大量適合耕種的土地,明朝在雲南各地推廣包括軍屯民屯在內的屯田。推行土司制度。發展交通,發展農業徵收農業稅等等。明朝中期前後,在雲南靠內地區的一些地方進行了改土歸流,但靠內地區的土司並沒有完全廢除;邊疆以傣族為主的廣大地區,土司權力也不曾動搖。弘治十五年(1502年)雲南布政司田土,計3631頃35畝。至萬曆六年(1578年),雲南布政司田土共17993頃58畝8分。
朝以前雲南高原維持著良好的生態環境,但隨著明清改土歸流政策的實施及漢族移民的大量進入,作為內地傳統農業命脈所在的水利技術、先進的農耕技術及明清後傳入的山地高產作物在雲南迅速推廣,促進了各民族農業經濟的發展,但在內地早就出現了的生態破壞及災難性後果也隨之延伸到了這些地區。
雲南高原雲南高原

清朝時期

順治十五年(1658年),清朝遣大軍進攻雲南。清朝在雲南的一些地區繼續實行元、明以來的土司制度。清朝統治者對內地移民進入邊疆地區墾荒種地事實上持默許態度,從而造成了向雲南等地的規模空前的百姓移民墾荒運動。雍正二年(1724年),雲南田土達 64114頃95畝,至乾隆元年(1736年),雲南實有田地 89903頃62畝余。
明清時期,玉米馬鈴薯在雲南高原得到廣泛的種植,並成為山區、半山區各少數民族主要的生活來源。
雲南高原雲南高原

民國時期

民國元年(1912 年),雲南省政府頒布實施了《墾荒規則》,主要目的是鼓勵人民墾荒,升科納糧。《墾荒規則》要求各地切實查清荒蕪田地情況,限一年至一年半內墾種。公田逾期,地方官負責;民田逾期,由地方官查收招墾。新墾土地十年後升科納糧,優於清政府開墾兩三年不起課的舊例及南京臨時政府五年不升科的優待。土地墾殖區域向邊遠、山區進一步擴大,導致原生植被遭受破壞,森林面積不斷縮小,動植物資源的分布範圍發生嚴重退縮。至20世紀中葉,雲南森林覆蓋率下降至50%,伴隨著森林覆蓋率的降低,水土流失加劇,山體滑坡、土石流地質災害不斷加深。
雲南高原雲南高原

發展現狀

  • 概況
雲南高原面積約為全省的1/2,人口和耕地約占全省的2/3,是雲南省的工農業重心所在,為雲南石膏非金屬有色金屬的主要分布區,為雲南最大的有色金屬冶煉基地。
  • 滇中
滇中地區包括昆明曲靖玉溪紅河大理楚雄麗江等地(州)市,涉及約五十個縣(市)區,國土面積約十萬平方公里。人口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國內生產總值占全省的二分之一,工農業總產值占三分之二,工業總產值占五分之四,糧食產量占三分之一。滇中地區多盆地,集中了雲南全省近一半的山間平地壩子
滇中地區滇中地區
  • 瀾滄紅河中游
瀾滄紅河中游地區鐵礦儲量達21.8億噸,占雲南省鐵礦儲量的50%以上,紅河地區是雲南省第四大經濟體,經濟總量和部分社會經濟指標居全國30個少數民族自治州之首。
  • 滇東南
滇東南指雲南省境內元江(紅河)河谷以東、昆明以南的地區,其東、南分別與中國廣西和越南河內毗鄰,2015年),滇東南城鎮群總人口數為850萬人,國內生產總值約1800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約2.12萬元;城鎮居民可自由支配收入為200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為6800元。

環境問題

水質惡化

作為雲南省人口密集區和工農業生產的中心區,生產生活不達標污水排放量過多,尤其是工礦企業不達標污水的排放,已造成雲南高原水資源的嚴重污染,河流、湖泊、水庫的水質趨差。長江流域珠江流域水質達地表水水質Ⅰ—Ⅲ類標準的約占總評價河長的70%,30%的水體嚴重污染。雲南高原水庫水質總體趨向惡化,從2001、2006、2011年水資源公報數據顯示,除魚洞、獨木、松華壩水庫水污染得到遏制,水質略有回升外,雲龍水庫水質趨差,柴石灘水庫水質很差。
滇池綠藻爆發滇池綠藻爆發
雲南高原九大湖泊水質總體污染嚴重。據2016年10月雲南省水環境監測中心的監測評價顯示,全省九大湖泊各站點水質達Ⅲ類率僅為46.7%。從 2001、2006、2011 年雲南高原九大湖泊水質比較來看,瀘沽湖水質保持Ⅰ類優質水質,撫仙湖、洱海水質在Ⅰ ~ Ⅲ類之間,基本保持穩定,陽宗海星雲湖杞麓湖異龍湖水質趨差,陽宗海已經污染到Ⅳ類,異龍湖杞麓湖星雲湖為劣Ⅴ,滇池程海水質一直為劣Ⅴ,未有好轉。異龍湖杞麓湖星雲湖程海滇池外海和草海常年處於中度、重度污染狀態,近一半的湖泊達不到水環境功能要求。從污染物分析,程海主要超標項目為氟化物、pH值外,其餘劣於Ⅴ類湖泊主要超標項目為總氮、總磷、高錳酸鹽指數等。

水土流失

雲南高原自古就是開發水利、發展農業的重點區域,但直到明朝前,雲南高原除湖周平原得到較好開發外,其餘山區覆蓋著原始森林和茂密的草山草坡。明代,大量移民入滇,內地化帶來了清代雲南經濟的快速發展,但經濟開發對生態造成的破壞及其災難性後果也日益普遍地凸顯。
20世紀50年代以來,經過合作社、“大躍進”時期的水利建設和農田開墾,又經過80年代以來的水利綜合開發,雲南高原生態環境惡化問題趨向嚴重,雲南省森林覆蓋率現為52.、9%,雲南高原的紅河昆明曲靖文山州市的森林覆蓋率在40%~50%之間,昭通市的森林覆蓋率僅為32%,較低的森林覆蓋率,使這些地區的土地土層變薄,土壤失去水源涵養,水土流失嚴重。
水土流失水土流失
根據云南省2004年土壤侵蝕現狀遙感調查數據,金沙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積達4.08×106hm2,占流域總面積的37.24%,占全省水土流失面積的30.41%。金沙江流經的楚雄州(水土流失面積1.26×106hm2,占全州的 44.34%)、昆明市(水土流失面積達 8.53×106hm2,占全市的40.58%)、曲靖市(水土流失面積達 1.28×106hm2,占全市的44.37%)、昭通市(水土流失面積達1.06×106hm2,占全州的 47.11%)成為雲南省內水土流失最為嚴重的區域。金沙江流域內年土壤侵蝕量為1.7億t,平均侵蝕模數達15.76t/hm2·a-1。其中東川小江流域的蔣家溝最為突出,侵蝕模數高達1.05t/hm2·a-1,年均輸沙量為10612×104t,占全省河流輸沙量總和的32.6%。而雲南高原上南盤江流域的文山州水土流失面積1.44×106hm2,占全州總面積的45.73%,紅河流域的紅河州水土流失面積1.33×106hm2,占全州總面積的41.47%,也遠高於雲南省平均水土流失水平。

生物危機

雲南高原複雜的地形、多變的氣候雖造就了當地生物的獨特性和多樣性,但也導致種群稀、數量少、分布區域小的生態脆弱性,在大量水庫大壩建設、過度墾荒種植、大規模引進外來物種和城市的迅速擴張中,動植物生境“島嶼化”“破碎化”,對生物生存和繁衍構成了嚴重威脅,許多土著生物物種陷入瀕危境地甚至滅絕。
滇池洱海陽宗海杞麓湖星雲湖五個湖泊土著魚類的種數下降率均達到或超過50%。滇池土著魚類由60年代的26種減少到11種;洱海魚類區系從20世紀50年代至今發生了很多變化,土著魚類由18種減少到14種,其中6種常見種,8種偶見種。

高原文化

滇文化

滇文化是戰國中後期至西漢末,以滇池為中心,東達曲靖,西對祿豐,北迤東川,南抵通海華寧這一大致範圍分布著一支高度發達的青銅文化滇文化以其造型精美奇特、紋飾細膩豐富的青銅器聞名於世,並具有較強的寫實性和極高的藝術價值,故又稱為“滇青銅文化”。

南詔大理文化

南詔大理國是唐宋時期中國西南地區產生重大影響的民族地方政權,以白族為主導創造了輝煌的南詔大理文化。南詔大理文化既具備中國傳統政治文化的共同屬性, 又呈現出鮮明獨特的民族個性,主要表現在下述五個方面:與地理環境相適應的開放性和包容性突出;功利主義價值取向明顯;政治認同的二元性;儒釋二教與政治文化和諧共存;貴族式教育、宗教寺廟和本主文化是白族政治社會化的主要媒介。

爨文化

爨[cuàn]文化是雲南重要的歷史文化,為始於公元三四世紀魏晉時代而終於八世紀中葉天寶年間的滇東民族地域文化,是雲南地方文化史的三大高峰之一。與滇文化中原文化巴蜀文化夜郎文化楚文化有著極深的關係。是中原漢文化與土著文化相互融合的結晶。

民族風俗

雲南高原處於相對封閉的環境中,從而保留了大量的特有民族,是雲南境內等民族的主要分布區。大量外地民族流入雲南高原如氐羌民族,百越民族,普米族、孟高棉族等,特別的統治方式保留了大量的民族和隨北方統治進入雲南高原的民族(蒙古族回族普米族)等是眾多的雲南高原民族形成的條件,同時也是豐富多彩的雲南高原民族文化形成的條件。
雲南高原民族的文字從文字性質上分有表形、表意合表音3種類型。除回族水族滿族3個民族使用漢語文外,其他22個少數民族使用26種語言,14個民族使用22種文字。

旅遊景點

石林風景區

昆明石林風景區位於雲南省石林彝族自治縣境內,距昆明市100公里,景區由大、小石林、乃古石林、大疊水、長湖、月湖、芝雲洞、奇風洞7個風景片區組成。石林地區不僅有大量的古脊椎動物化石,被列為中國古脊椎動物化石保護區,還是雲南距今80萬年前舊石器新石器遺蹟遺址最豐富的地點之一。2004年,石林世界地質公園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首批世界地質公園;2007年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審,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石林風景區石林風景區

東川紅土地

東川紅土地地處烏蒙山區,屬昆明市東川區下轄的紅土地鎮,海拔在1800米至2600米之間。這裡的土壤含鐵、鋁成分較多,土壤里的鐵經過氧化慢慢沉積下來,逐漸形成了炫目的色彩。東川紅土地方圓近百里,是雲南紅土高原上比較集中也頗具特色的紅土地。
東川紅土地東川紅土地

羅平油菜花

羅平是中國的油菜生產基地縣,也是蜜蜂春繁和蜂產品加工基地。每年2、3月份,20萬畝油菜花在羅平壩子開放,是一片一望無際的金黃。周邊有九龍瀑布風景區、多依河、魯布革小三峽風景區等景點。
羅平油菜花羅平油菜花

大海草山

大海草山位於雲南省曲靖市會澤縣大海鄉東南部,屬烏蒙山系主峰段,海拔在3570--4017米之間,其最高峰牯牛寨(即絳雲弄山)海拔4017.3米,是烏蒙山系的最高峰。總面積18萬餘畝,於2009年被《國家人文地理》雜誌推薦為全國108個絕美地標之一。2014年7月,獲批國家4A級旅遊景區。
大海草山大海草山

普者黑景區

文山州丘北普者黑景區,位於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丘北縣境內,距縣城13公里,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景區總面積388平方公里,核心景區165平方公里,屬於滇東南岩溶區,是發育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以“水上田園、湖泊峰林、彝家水鄉、岩溶濕地、荷花世界、候鳥天堂”六大景觀而著稱。
文山州丘北普者黑景區文山州丘北普者黑景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