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頭蜂

虎頭蜂

虎頭蜂(學名:Vespa)又稱胡蜂屬,膜翅目胡蜂科的一個屬。體色鮮明通常黃黑相間,大顎發達,腹部末端的螫針和毒腺相連。身體長有虎斑紋,故被稱為“虎頭蜂”。

它們以各類昆蟲為食,因此對控制自然界病蟲害有很大的作用。虎頭蜂的生活區域不廣,主要分布國家為巴基斯坦、中國南部及印尼。在我國主要分布在福建、廣東兩省海拔1300米以下的丘陵、低山地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胡蜂屬
  • 拉丁學名:Vespa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 亞門:六足亞門
  • :昆蟲綱 Insecta
  • 亞綱:有翅亞綱
  • :膜翅目 Hymenoptera
  • 亞目:細腰亞目 Apocrita
  • :胡蜂科 Vespidae
  • 亞科:胡蜂亞科 Vespinae
  • :胡蜂屬 Vespa
基本概述,外形特徵,棲息環境,生長繁殖,生活習性,分布範圍,預防注意,

基本概述

“虎頭蜂”這個名字,只是民間的俗稱,並不是正式的學名,在昆蟲中應屬胡蜂類,因為它的頭大的像老虎,性情也兇猛像老虎,身體長有虎斑紋,所以人們就叫它們“虎頭蜂”;又因為虎頭蜂窩巢形狀很大像雞籠一樣,所以又叫“雞籠蜂”。
虎頭蜂築巢虎頭蜂築巢

外形特徵

虎頭蜂體色鮮明通常黃黑相間,大顎發達,腹部末端的螫針和毒腺相連,蜂毒是由許多胺基酸組成的毒蛋白,會使人出現中毒現象,如紅腫、奇、刺痛等過敏現象,嚴重時引起患者休剋死亡。虎頭蜂屬於社會性昆虫部落,成員包括一隻產卵的雌蟲,即蜂后,還有大量的工蜂,大多數是雌蟲。雄蜂僅占少數。

棲息環境

虎頭蜂棲息處都不在高山,而都是在平地至大約千五百公尺以下的山區,有的築巢在樹枝上,有的築巢在地窟內,小的巢中有數千隻虎頭蜂,大的巢中多達數萬隻蜂。

生長繁殖

每年在四,五月間開始產卵,六,七月間形成成蜂,十月以後向外覓食,遇到食物缺乏時,同類中也會發生大欺小,強凌弱的現象,冬季遇到寒流過境以後,虎頭蜂就都不見了。
成群的虎頭蜂成群的虎頭蜂

生活習性

虎頭蜂在山地與野外最常見。黑腹虎頭蜂屬於日行性的昆蟲,是雜食類的昆蟲。它們的幼蟲以毛毛蟲等昆蟲幼蟲為主食,成蜂吃成熟果實或樹木的汁液。

分布範圍

在台灣虎頭蜂主要分布於中海拔1,000-2,000公尺山區,少數分布於高低海拔地區。常築巢於喬木的樹頂(離地約10公尺以上),蜂群的數量最多、攻擊性最強,螫人致死的紀錄最多。其他主要分布的國家為巴基斯坦、中國的南部及印尼。

預防注意

虎頭蜂(wasp)由於在秋天的時候,為了準備冬眠所需要的食物,常在秋天大舉出動,而容易誤傷人類.虎頭蜂本身不會主動攻擊,
所以避免虎頭蜂叮咬攻擊,要注意下列原則:
第一個原則就是遠離不要主動攻擊虎頭蜂:這樣就不會遭到攻擊.
第二個原則郊遊不穿顏色鮮艷的衣服:虎頭蜂喜歡那顏色鮮明且具有芳香味的花卉植物;所以夏末秋初我們到山上去玩不穿顏色鮮艷的衣服;否則常常會吸引虎頭蜂到我們身體周圍;很容易就遭到攻擊,所以上山儘量能夠穿上顏色灰暗的衣服。
第三個原則不可以擦香水:使用含有芳香味的洗髮精或除汗劑,可別上山,也不要擦有防體臭的香水;就可避免虎頭蜂的攻擊。
第四個原則儘量能夠穿長袖長褲的衣服上山:可以保護身體,儘量不要穿短裙穿短褲,應該戴帽子,以避免虎頭蜂攻擊,帽子有時候也可以避免洗髮精的芳香味道吸引虎頭蜂,所以上山前要特別注意。
虎頭蜂的毒性可以區分兩種
第一種是蜂毒,必須要受虎頭蜂到二百次以上的叮咬,才會使一個人有生命危險,叮咬最好的治療方法就是用冰敷即可解決大部份的疼痛。另外虎頭蜂的刺不可直接的往後拉,如此會是毒液更進一步的注入身體,引起更大的傷害。
另外一種虎頭蜂蛋白質,會引起身體的過敏反應而造成血壓下降休克,生命危險,一般而言過敏體質的人比較容易會有過敏而休克,所以在國外某些醫師甚至建議,過敏體質的人應該上山前,先隨身攜帶腎上腺皮質是和抗過敏抗消炎的藥物或類固醇,一旦被叮可以馬上注射以救命。因此大家能注意到這幾點,將可保護著我們避免虎頭蜂的攻擊,使傷害降到最低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