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耳

金耳

金耳(Tremella aurantialba Bandoni et Zang),為真菌植物門真菌,又稱黃木耳、茂若色爾布(藏語)、金黃銀耳黃耳、腦耳。金耳的滋補營養價值優於銀耳、黑木耳等膠質菌類,是一種理想的高級筳宴佳肴和保健佳品。

多見於高山櫟林帶、生於高山櫟或高山剌櫟等樹幹上。並與下列韌革菌有寄生或部分共生關係,如毛韌革菌細絨韌革菌(S.pubescensBurt)和扁韌革菌(S.fasciatumSchw)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金耳
  • 拉丁學名:Tremella aurantialba Bandoni et Zang
  • 別稱:金黃銀耳、黃耳、腦耳、黃木耳、雲南黃木耳
  • :真菌界
  • :擔子菌門
  • :擔子菌綱
  • 亞綱:異擔子菌亞綱
  • :銀耳目
  • :銀耳科
  • :銀耳屬
  • :金耳
  • 拼音:Jin Er
形態特徵,主要價值,栽培技術,環境條件,栽培方式,栽培季節,管理措施,菌種製作,保存菌種,

形態特徵

子實體散生或聚生,表面較平滑;漸漸長大至成熟初期,耳基部楔形,上部凹凸不平、扭曲、肥厚,形如腦狀或不規則的裂瓣狀、內部組織充實。成熟中期後期,裂瓣有深有淺。
金耳金耳
中期,部分裂瓣充實,部分組織鬆軟;
後期,組織呈纖維狀,甚至變成空殼。子實體的顏色成鮮艷的橙色、金黃色、甚至橘紅色;藥用和美容的產品呈近白色。

主要價值

食用
金耳,因其顏色金黃,又稱黃木耳,因其形似人腦,又稱腦耳。金耳含有豐富脂肪,蛋白質和磷、硫、錳、鐵、鎂、鈣、鉀等微量元素,是一種營養滋補品,並可作為藥用。
金耳

栽培技術

環境條件

生物因子   金耳的自然生長和發生,都離不開其耳友菌粗毛硬革菌,這種菌不但一直伴隨著金耳菌絲的生長,而且還與金耳的菌絲共同組織化發育為金耳子實體。沒有粗毛硬菌,金耳就不能正常生長和發育。因此,通過子實體組織分離得到的菌種也不是金耳一種菌絲,而是金耳和粗毛硬革菌兩種菌體的混合體。
營養
金耳分解木質纖維素類的能力極弱,只能利用單糖或較簡單糖類碳源,而對木質纖維素的利用則依靠粗毛硬革菌菌絲的分解。殼斗科的樹種、桐、楮、栲都是金耳栽培的很好樹種,代料栽培中闊葉木屑中加入一定量的麥麩、米糠、玉米粉和石膏等,可獲較高的產量。
溫度
菌絲體生長適溫23~25℃,子實體為15~20℃。濕度   段木栽培的適宜含水量50%左右為宜,代料栽培的基質含水量以55%~65%為宜。子實體生長發育以大氣相對濕度85%~95%最適。子實體的抗旱能力較強,給予乾乾濕濕的濕差,可使子實體生長健壯,出乾率高。
金耳
光照和通風
菌絲生長不需要光,子實體形成必須有光誘導。子實體發育需要足夠的通風,通風不良子實體色澤暗淡,適當的通風,充足的氧氣才能使金耳形成自然的橙黃和橙紅色素。
酸鹼度(pH值) 
pH值5.8~6.2生長最好。

栽培方式

金耳有段木栽培和代料栽培兩大生產方式。
金耳金耳
段木栽培需注意的有:
① 段木含水量要求高於香菇和黑木耳,因此砍伐後要注意切勿乾燥過度,有的樹種含水量較低,砍伐剃枝後可立即接種。② 接種期以自然溫度15~20℃最適,接種期較黑木耳要晚些。
③ 採收後乾制以自然晾乾為好,切忌碳火烘熏。
代料栽培中需特別處理:
① 必須選擇有子實體的母種或原種,每袋的接種物必須帶有一定大小的子實體塊。
② 培養菌絲階段要採用控溫控濕措施,調節金耳和粗毛硬革菌之間的關係,以使金耳菌絲旺盛生長,積累足夠的養分,以利出耳。具體溫濕度的調控為:接種後置於20~23℃下培養至菌絲長至料深3/4,然後降溫至15~20℃,抑制粗毛硬革菌的生長,刺激金耳子實體原基形成。
③ 原基形成後,要乾乾濕濕管理,光照充足,以利子實體健壯、色澤鮮艷,成為優質產品。

栽培季節

金耳現有多採用熟料袋栽和塑膠營養罐栽培,在室內多層架床培育,具體如下。
(1)菇房條件金耳與其他菌類不同,子實體必須是金黃色,白色的不成金耳,也就沒有商品價值。所以,長耳房要有充足的光線,方便人為調控適合子實體生長的溫度、濕度、空氣等條件。栽培房內設定5-6層培養架,房間四周要有通風孔和窗戶,以利於吸收新鮮空氣,排出廢氣。門窗要用細孔紗窗封閉。窗戶宜多,以便引進更多的光線,有利於子實體色素的形成。
(2)栽培季節栽培季節為春、秋兩季,通常從10月開始至翌年4月份止,每年安排2-3個生產周期,每個生產周期50-70天。海拔500米以上的地區,第一季安排在9月中旬至12月中旬,第二季安排12月下旬至翌年3月中旬。海拔500米以下地區,第一季在安排10月上旬至翌年1月中旬,第二季安排在1月下旬至3月下旬。
5.金耳人工栽培原料怎樣配製?
(1)培養料配方金耳栽培原料比較廣泛,常用配方有以下幾種,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選擇。
配方1:闊葉樹木屑78%,麥麩18%,玉米粉2%,石膏粉1%,蔗糖1%。
配方2:闊葉樹木屑55%,棉籽殼25%,麥麩18%,石膏粉1%,蔗糖1%。
配方3:棉籽殼97%,過磷酸鈣2%,石膏粉1%。
配方4:玉米蕊40%,雜木屑40%,麥麩16%,玉米粉2%,石膏粉2%。
配方5:甘蔗渣78%,麥戴18%,黃豆粉2%,石膏粉1%,碳酸鈣1%。
棉籽殼應提前1天用清水浸泡充分吸水,第二天拌料前撈出濾去多餘水分,待乾料拌好後再加人糖液等拌,含水量60%~65%,pH 6~7。
(2)裝袋滅菌栽培袋分為短袋和長袋兩種規格:短袋14厘米*28厘米或15厘米* 30厘米的低壓聚乙烯塑膠袋,每袋裝乾料量250-300克;長袋12厘米* 55厘米。罐栽的採用塑膠營養罐,高18厘米,直徑8.5厘米,罐中間螺紋旋合;下半部裝料160克,上半部高9厘米,罐頂中心設通氣口,高1厘米,口徑3.5厘米,配有海綿過濾,裝料後罐口加蓋。

管理措施

金耳菌絲滿袋後表面開始形成白色菌絲扭結狀,子實體原基出現時,就可進人長菇管理,具體分為不同的三個階段進行。
(1)原基形成期 接種後24-26天進人子實體形成和分化期,對氧氣的需求急劇增加。長袋的應及時撕開穴口膠布,並在菌袋上面鋪蓋整張紙,噴水紙上保濕並遮光;短袋的解開袋口,讓新鮮空氣充分進人。塑膠罐的揭開罐蓋,換上罩罐,並旋緊螺紋。長耳階段菌袋的排放方式:長袋臥式橫擺於培養架上,短袋和罐栽的採取立放。無論直立或臥放,袋間距2-3厘米。擺好後均須在表面覆蓋一層紙,並噴水至濕。這階段白天溫度控制在20℃~22℃,要有一定的溫差刺激,晝夜溫差應大於10℃。空氣相對濕度85%以上,要經常往牆壁和地上噴霧狀水。菌袋內出現積水,及時排除,以免引起感染而損害子實體原基。每次噴水時,要打開門窗,讓水的壓力推動室內空氣對流,使室內空氣新鮮。每次往紙上噴水時,要掀動幾下紙,讓空氣進入袋內,此工序選擇早、晚進行,中午風大不宜通氣。
(2)幼耳生長期 接種後27-28天,一般幼耳長2厘米左右時,長袋的可用消毒過的刀片,在長耳穴周圍環割去1厘米的袋膜,使穴口直徑擴大4厘米,讓空氣透進穴口。短袋的把袋口薄膜拉直,增加袋內空間,加速菌絲新陳代謝,促進幼耳加快長大。一般在22℃-23℃適溫和空氣相對濕度85%-90%的條件下,子實體迅速長至直徑6厘米,正常呈自色或淺黃色。
(3)子實體轉色期 金耳只有是金黃色或橙黃色,商品價值才高,顏色轉變與光照有很大關係,一般接種後50天左石耳瓣伸展,每天上午噴水時,可將覆蓋袋面和袋口的紙揭2-3小時,讓菌袋接受一定的光照。散射光線越強越好,但不得讓陽光直接照射。耳片大量伸展時,室溫22℃-24℃為宜,每天噴霧2-3次,忌噴大水,空氣相對濕度90%-95%。經過增光、加氧、增濕管理後,3-5天子實體即轉為鮮艷的橙黃色。
營養罐栽培的靠罐內空間自然生長,中間不噴水,不打藥,屬於綠色、有機栽培,管理上只要控制好室內溫度和光照即可。
(4)出耳程控 為便於菇農對照,特將金耳子實體生長與特色管理列於表21-2。
(5)子實體成熟期 金耳從接種至採收一般53-60天。當耳瓣充分展開,形似腦狀,顏色呈金黃,具有彈性,表面開始產生霜狀擔孢子。此時就要採收,若逾期採收耳瓣將變薄,失去彈性,曬乾後無光澤,影響品質。適時採收的鮮耳,每6千克左右可曬成1千克乾耳,過熟的金耳需要10千克鮮耳,才可曬成1千克乾耳。采後留耳基,再蓋紙,停止噴水2-3天,耳基傷口癒合恢復生長後,再行噴水管理,一般15天左右可再收一茬金耳。
(6)要求勤觀察、勤記錄,有問題早處理,對污染袋要選擇蔭涼乾燥、避光、通風、清潔處隔離培養。對栽培袋一般15天左右倒垛一次,要求上下、內外、前後大交換,不能倒垛過勤。整個養菌過程要求避光、通風,濕度60-65%左右。
金耳金耳

菌種製作

金耳菌種是由金耳菌絲和毛韌革菌絲兩種組合構成,它與銀耳菌種相似都是二型菌絲結合體,因此金耳菌種製作技術要求有其特殊操作技術。
(1)母種分離金耳作為母種分離的種耳,以幼耳子實體為佳,其組織充實,生活力強。金耳子實體的外表層黃色部分為金耳菌絲,內層淺黃白色部分為毛韌革菌絲,其交接處為兩種菌絲穿插共生部位。分離時將種耳清洗、晾乾後,撕開或切開,在子實體內外層交接處,鉤取黃豆粒大小的組織塊,接人斜面培養基的中央,置於180℃-25℃下,培養10天后菌絲長滿試管斜面即為母種。
(2)原種製作金耳原種培養基配方為:雜木屑78%、麥麩20%、石膏粉1%、蔗糖1%、含水量60%,PH6。裝瓶、滅菌、冷卻按常規。原種接種時,其母種最好選擇含有已形成膠質化的金耳原基,在無菌操作條件下,接種在原種培養基上;然後置於200℃ -250℃下培養,20天后長滿菌絲。當培養基表面出現白色顆粒菌絲團,分化膠質物時,應將培養溫度降至20℃-15℃,經35-45天培養,膠質顆粒增大,形成腦狀膠質子實體時,即為原種。
(3)栽培種製作栽培種培養基與原種同。接種時將原種培養基長出的幼耳子實體,切成1-1.5厘米的組織塊,接種在瓶裝的栽培種培養基上,置於15℃~20℃下培養,當長成幼耳時,即可用於栽培生產金耳。

保存菌種

菌種是重要的食用菌生產資料。必須很好保藏。做到不死亡,不衰退,不被雜菌污染,保存菌種的基本原理是使菌絲的生理代謝活動儘量降低。通常採用的手段是:低溫、乾燥和減少氧氣供應。(1)母種的低溫保存:這是一種常用的而且是最簡單的保存方法。首先是將要保存的菌種移接到適宜的斜面培養基上。為減少培養基水分蒸發,延長保存時間.可將瓊脂用量加到2.5%,再加入0.2%磷酸二氫鉀磷酸氫二鉀、碳酸鈣等緩衝劑。將要保存的菌种放人4℃的冰櫃內保存,每隔3~4個月轉管一次。
(2)原種和栽培種的短期保存:原種和栽培種一般應按計畫生產,長好後及時使用,不宜長期保存,只能作短期保存。栽培種體積大。數量多不可能在冰櫃內大量保存。要保存的原種必須菌絲粗壯,活力強,封口嚴密.無雜菌感染,要保存的栽培種必須菌絲粗壯,沒有污染或出黃水現象。把挑出的符合保存標準的原種和栽培種,放人保存室內,保存室應該乾淨、涼爽、乾燥、黑暗,以降低其生命活動,減少變異退化,溫度以5~10℃為宜,不要超過15℃,這樣的條件下栽培種可保存l~2個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