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纓丹(植物)

馬纓丹(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馬纓丹(學名:Lantana camara L.)是馬鞭草科馬纓丹屬植物。直立或蔓性的灌木,高1-2米,有時藤狀,長達4米;莖枝均呈四方形。單葉對生,揉爛後有強烈的氣味,葉片卵形至卵狀長圓形。花序直徑1.5-2.5厘米;花序梗粗壯,長於葉柄;苞片披針形,長為花萼的1-3倍,外部有粗毛。果圓球形,直徑約4毫米,成熟時紫黑色。全年開花。

原產於美洲熱帶地區,世界熱帶地區均有分布。中國台灣、福建、浙江、雲南、四川、廣東和廣西見有逸生。常生長於海拔80-1500米的海邊沙灘和空曠地區。

馬纓丹根、葉、花可作藥用,具有清熱解毒散解止痛等功效;是葉花兩用觀賞植物;又是綠地、荒山、草地、亂石碓、山溝、山坡,特別是護坎、護坡、護堤的優良灌木樹種。在工業方面,馬纓丹的根含橡膠類似物,可製造橡膠,莖幹是造紙原料。葉加入菸絲可增加香味,也可代替砂紙用於磨光。葉有殺蟲作用,可用於製造生物殺蟲劑。但是馬纓丹葉及未成熟果實具有毒性,人畜誤食會中毒。

馬纓丹被列為Ⅱ級危害程度的外來入侵植物,也被視為世界10種最有害的雜草之一。於2010年1月7日被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列為:中國第二批外來入侵物種名單。

(概述圖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繁殖方法,栽培技術,主要價值,藥用,觀賞,生態,經濟,物種危害,防治措施,植物毒性,

形態特徵

直立或蔓性的灌木,高1-2米,有時藤狀,長達4米;莖枝均呈四方形,有短柔毛,通常有短而倒鉤狀刺。單葉對生,揉爛後有強烈的氣味,葉片卵形至卵狀長圓形,長3-8.5厘米,寬1.5-5厘米,頂端急尖或漸尖,基部心形或楔形,邊緣有鈍齒,表面有粗糙的皺紋和短柔毛,背面有小剛毛,側脈約5對;葉柄長約1厘米。
花序直徑1.5-2.5厘米;花序梗粗壯,長於葉柄;苞片披針形,長為花萼的1-3倍,外部有粗毛;花萼管狀,膜質,長約1.5毫米,頂端有極短的齒;花冠黃色或橙黃色,開花後不久轉為深紅色,花冠管長約1厘米,兩面有細短毛,直徑4-6毫米;子房無毛。果圓球形,直徑約4毫米,成熟時紫黑色。全年開花。

生長環境

馬纓丹常生長於海拔80-1500米的海邊沙灘和空曠地區。性喜溫暖、濕潤、向陽之地,耐乾旱,稍耐陰,不耐寒。對土質要求不嚴,以肥沃、疏鬆的砂質土壤為佳。生性強健,在熱帶地區全年可生長,冬季不休眠。
馬纓丹馬纓丹

分布範圍

原產於美洲熱帶地區,世界熱帶地區均有分布。中國台灣、福建、浙江、雲南、四川、廣東和廣西見有逸生。
馬纓丹馬纓丹

繁殖方法

播種:3-4月室溫在16-20℃即可播種,以25-28℃發芽最快,約10-15天發芽。種子細小多汁,地播不宜過深,當年即可開花,此法生產上較少採用。
扦插:在中國廈門地區全年均可進行。插穗選擇,春季以嫩枝成活率高,其他季節選擇半木質化枝條枝條長5厘米左右,帶節。一般20-30天髮根。長至7-8厘米即可定植,定植成活後即形成花蕾,陸續開花。

栽培技術

馬纓丹抗性強,基本上無病蟲害發生。因其生性強健,長勢快,養護上主要是防止生長過快或徒長,因此在生長旺季,應定期進行修枝,原則上是花後重剪,但一般在枝葉過密過長(高出地面40厘米以上),花葉互相遮蓋,露出枝幹時及時修枝。修枝後20-25天為盛花期,使鋪地花卉在節日期間達到表面平整均勻,花色純艷的最佳觀賞效果。

主要價值

藥用

根、葉、花可作藥用,具有清熱解毒散解止痛、祛風止癢之功效。能治感冒高熱、久熱不退、痢疾、肺結核、哮喘性支氣管擴張、高血壓等病症。莖葉煎湯洗治濕疹、疥癩毒瘡、皮炎、皮膚癢、臃腫,搗爛敷患處能治跌打筋傷。

觀賞

馬纓丹為葉花兩用觀賞植物,花期長,全年均能開花,最適期為春末至秋季。花雖較小,但多數積聚在一起,似彩色小絨球鑲嵌或點綴在綠葉之中,且花色美麗多彩,每朵花從花蕾期到花謝期可變換多種顏色,故又有五色梅、七變化花之稱。此外,還有花冠金黃色的黃馬纓丹、花冠橙紅色或橙黃色的橙紅馬纓丹、花冠粉紅色的粉紅馬纓丹、花冠乳黃色的乳黃馬綏丹等多個栽培種類。馬纓丹既可集中成片在街道、花園、庭院、花壇、牆邊、路邊等處和菜地、果園周圍種植用作綠籬,也可單獨種植花缽、大盆內作為優美別致的盆栽花,用於布置裝飾和美化廳堂、會場、房室或點綴花壇、假山、石隙、屋角、院落等環境。

生態

馬纓丹具有繁殖力強、生長快、適應性廣、不擇土壤、耐高溫、抗乾旱、病蟲害少、根系發達、莖枝萌發力強、冠幅覆蓋面大等優點,既能單生、群生,又能和其他喬木、灌木、草本植物混生,對減少風吹雨沖地表,固土截流、涵養水源、改良土壤、提高肥力、改善生態環境的作用明顯,故是綠地、荒山、草地、亂石碓、山溝、山坡,特別是護坎、護坡、護堤的優良灌木樹種。

經濟

在工業方面,馬纓丹的根含橡膠類似物,可製造橡膠,莖幹是造紙原料。葉加入菸絲可增加香味,也可代替砂紙用於磨光。從馬纓丹莖幹樹皮葉和花提取的香精油含量雖較低(0.15%),但它酷似薄荷油,香味頗佳,且具有類似保幼激素的活勝。馬纓丹種子和全抹特別是葉釋出的異抹克生物質,可用於製造生物除草捐。葉有殺蟲作用,可用於製造生物殺蟲劑。

物種危害

馬纓丹被列為Ⅱ級危害程度的外來入侵植物,也被視為世界10種最有害的雜草之一。於2010年1月7日被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列為:中國第二批外來入侵物種名單。
馬纓丹具有強烈的化感作用,如揮髮油、酚酸類和黃酮類物質不僅能抑制一些雜草的生長,也會對其周圍的其他植物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使其成為侵犯牧場、林場、茶園和橘園的惡性雜草,一旦入侵將嚴重破壞森林資源和環境生態系統。馬纓丹作為一種外來入侵植物,其生物安全性尚未開展研究,如果盲目引種栽培,其可能造成的生態風險必須引起重視。
馬纓丹的生活力和適應性極強。其種子可因鳥類,猴類和羊群攝食果實,通過空投或排糞而迅速傳播。同時,其全株或殘體可產生強烈的植物間抑制或異株克生物質。因此,馬纓丹已成為侵犯牧場、林場、茶園和桔園的惡性雜“草”,也嚴重破壞了森林資源和環境生態系統。馬纓丹也是農場、牧場和林場中鼠類、野豬和有害昆蟲采采蠅等的藏身之處。

防治措施

化學防治可採用除草劑,生物除治可利用天敵。也可趁雨季土壤鬆軟時連根拔除。但各法均有其缺點,例如化學除草劑有殘毒,可造成環境公害等,故應採用包括機械、 栽培、化學和生物方法在內的綜合措施。

植物毒性

馬纓丹全株及根有毒。有毒成分主要有三萜酸類的馬纓丹酸、馬纓丹諾酸、馬纓丹烯A、B及馬纓丹鹼等。家畜例如牛、馬、綿羊和狗等,以及人類,若攝食其葉均可中毒。澳大利亞、印度、紐西蘭、南非和美洲均有報導。
中毒體徵和症狀包括:便秘,厭食,急腹痛,感光過敏,皮炎,面頰、舌和牙齦潰痔,角膜混濁,膽囊麻痹,膽小管閉塞和膽汁鬱積,黃疸,肝腎功能衰竭,血尿,腸出血,吐血和心肌損害等。曾發現體重181千克的動物在食用400克左右馬纓丹葉的1至4天內中毒死亡。中毒家畜的存活率極低,倖存者也無繼續飼養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