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預測方法

財務預測方法

財務預測方法是指根據財務活動的歷史資料,考慮現實的要求和條件,對企業未來的財務活動和財務成果作出科學的預計和測算的一種方法。

其目的在於:①預測各項生產經營和投資方案的效益,為財務決策提供可靠的依據;②預測財務收支變化的情況,以確定經營目標;③預測各項收支定額和標準,為編制計畫和分解計畫服務。財務預測主要包括明確預測目標、蒐集相關資料、建立預測模型、確定最佳預測結果等步驟。在實際工作中,財務預測方法主要運用於企業資金需要量預測、各類成本費用預測、投資預測、營業收入和企業收益預測等方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財務預測方法
  • 類型:一種方法
  • 種類:定性預測法和定量預測法
  • 選擇:預測方法選擇存在的問題
種類,選擇,套用,

種類

財務預測是根據財務活動的歷史資料,考慮現實的要求和條件,對企業未來的財務活動和財務成果作出科學的預計和測算。財務預測方法有定性預測法定量預測法兩類。
(一)定性預測
定性預測是通過判斷事物所具有的各種因素、屬性進行預測的方法。它是建立在經驗判斷、邏輯思維和邏輯推理基礎之上的,主要特點是利用直觀的材料,依靠個人經驗的綜合分析,對事物未來狀況進行預測。經常採用的定性預測方法有專家會議法、菲爾調查、訪問、現場觀察、座談等。
(二)定量預測法
定量預測是通過分析事物各項因素、屬性的數量關係進行預測的方法。它的主要特點是根據歷史數據找出其內在規律,運用連貫性原則和類推性原則,通過數學運算對事物未來狀況進行數量預測。定量預測的方法很多,套用比較廣泛的有時間序列預測法(算術平均法加權平均法移動平均法指數平滑法和最小二乘法等)、相關因素預測法(一元線性回歸法多元線性回歸法等)、機率預測法(馬爾柯夫預測法等)等。
定性預測法定量預測法各有優缺點,在實際工作中可把兩者結合起來套用,既進行定性分析,又進行定量分析。

選擇

(一)預測方法選擇存在的問題
在實際工作中,有不少預測是在缺乏周密分析和科學論證基礎上作出的,這種背離客觀實際的判斷,著重體現在人們對預測方法的選擇不當方面。目前,人們在預測方法選擇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表現為:
第一,不符合預測成本和時間要求。
市場信息的時間價值非常明顯。一些企業對預測持續研究時間掌握缺乏準確性,在預測期限內對選擇長期、中長期、短期或近期的預測方法仍然沒有一個確定的依據。預測必須在相應的決策做出之前,提供預測的結果。而有的企業常常不考慮預測所需要的時間,在決策前較短的時間,如一個星期內卻採用長期的預測方法,從而延誤了企業的決策。
第二,忽略預測的質量因素。
預測質量即預測結果與未來事物發展實際情況的誤差,也即預測精確度的高低。預測精確度也都有一個極限值,它與選擇的方法有關。不少預測者往往忽略這一重要因素,不考慮預測對象本身的特點對其質量的要求,過分要求預測程度超過預測誤差的極限值,這種做法既不現實,也不科學。
第三,違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原則。
各種預測方法都有其不同的適用條件和預測的精確度,應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作出選擇。而多數企業不考慮客觀環境因素,不分析具體隋況,所選用的方法與適用條件相矛盾,導致預測誤差增大,降低預測結果的可靠性,達不到企業預測的目標。
上述問題的存在,嚴重阻礙了預測工作的順利發展。
(二)選擇財務預測方法應考慮的因素
財務預測方法的選擇是預測工作中的重要步驟,其主要內容就是選擇合適的預測方法。選擇財務預測方法時,一般應考慮預測的目的、預測對象的特徵、預測方法的特徵、可供利用的數據資料、精確度和預測費用因素。
1.預測的目的
預測的目的即將來如何使用這個預測?是為了編制長期計畫而提供依據,還是為作為控制標準的預算而提供依據。這一問題決定了預測方法應有怎樣的精確度。如決定是否從事某種經營,可能只對市場容量做一個粗略的估計,而為了制定預算而做出的預測就應精確得多,這兩個具體的不同預測目的所適用的預測方法就應有所不同。如果預測工作只是簡單地加以描述,如一家公司將來不在戰略戰術上做出重大變化,那么將來會是怎樣的結局?這樣的預測對於計畫的目的來說就做得不夠;如果管理部門想預測某一項有爭議的銷售策略對銷售量的增長有什麼影響,那么預測方法就應很精細,以便能明確考慮到這項策略要求採取的各種特殊活動和可能造成的各種事件。
2.預測對象的特徵
預測活動的主要工作是要考慮針對預測對象蒐集信息。同時,在對數據資料觀察的基礎上,認識有關預測對象的規律並在此基礎上進行預測。預測對象有多種多樣,財務預測中的預測對象主要有四類,即銷售預測成本預測資金需要量預測、利潤預測。
預測對象的特徵主要包括詳細程度、穩定性等要素。
(1)詳細程度。在大多數企業,不同的職能部門在進行決策工作時所需要資料的詳細程度不同。如公司的綜合計畫部門在做年度計畫時,往往對公司的產品類別或全部銷售額進行綜合計畫;而在這個公司的其他部門,則對產品資料所要求的詳細程度又有不同,如生產部門就可能以個別產品及其不同規格為基礎進行計畫。在為某—特定隋況選擇預測方法時,必須要弄清楚預測對決策是否有用,並根據需要確定預測對象的詳細程度,如公司綜合計畫部門對公司產品種類和個別項目的預測就覺得價值不大;同樣,生產部門的計畫人員在制定每周生產計畫時,公司全年銷售量的估計在其看來也沒有什麼意義。因此,預測作為決策的依據,必須考慮為決策部門提供有用的預測資料,因此,預測對象的詳細程度也決定了預測方法的選擇。
(2)穩定性。穩定性是指預測對象自身的發展趨勢是否穩定,如在情況非常穩定時所做的預測與在情況波動時所做的預測就完全不同。在穩定的情況下或新發生的變化不會在短期內造成預測對象全貌的改變,則可以沿用原有預測方法,並且定期檢驗以鑑定其適應性;在不穩定的情況下,則需要採用不斷地適應於最近發展隋況和最新信息的預測方法。
3.預測方法的特徵
經驗表明,任何一種方法都有其特殊性。在對預測對象的特性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掌握常用的各種方法的特徵是預測者必須具備的能力之一。
預測方法的特徵主要有預測時問、模型的類型等要素。
(1)預測時間。預測時間的長短,即預測是屬於短期、中期還是長期預測。決定預測方法必須要考慮預測的時間。一般來說,定性預測更加適合於長期預測,而定量預測則較適合用於中期和短期預測。在定量預測中,移動平均法指數平滑法適合用於短期預測,回歸預測法則適合用於中、長期預測。由於不同的預測方法適應於不同類型的預測,所以,要使預測的時間長短與預測方法進行適當的配合。
(2)模型的類型。預測方法在定性和定量劃分的基礎上,還可以根據被預測對象的具體情況,將定量預測方法再分為三類,即分為:因果分析預測法、時間數列分析預測法以及其他的財務預測方法。因果分析預測法一般具有精確度高,但工作量大的特點;時間序列預測方法則具有簡單、容易掌握的特點,但預測精確度難保證;其他的財務預測方法則是建立在變數間具有確定關係的基礎上。不同的預測方法,其主要區別在於模型不同。
正確運用模型的關鍵在於把握以下四點:
①要明確模型的重要性問題。模型的重要性並不在於預測者必須了解每個模型的數學公式,而是必須了解各種模型所具有的不同假定。因此,在不同的決策情況下,不同模型的功效也不同。如時間序列模型,可以用於根據時問的過去變化特徵來預測其將來的變化特徵這種簡單外推方法,雖然預測精度有時難以保證,但在財務預測中卻有一定的套用。在有些場合下,該類方法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其原因在於:
第一,時間序列預測法具有簡單、明確的特點。
第二,時間序列預測法所需要的數據容易獲取。在實際工作中,由於時問、精力和條件等方面的限制,很難同時取得多方面的數據,而運用時間序列預測法,所需要的數據的獲取相對要容易得多。如要預測商場的總銷售額,採用時間序列預測方法比選用因果預測法要容易一些,因為商場的銷售額可以說每月、每天都有記錄。然而,要通過分析銷售總額與各種分類商品分類的關係,來預測未來的銷售情況卻不太容易。
②按全部數據還是按後期數據建立模型問題。當蒐集到的數據比較有規律時,應充分利用整個樣本建立模型;當前期的數據分布有一定的規律,而後期的數據分布遵循另一規律,並且能解釋其原因時,由於後期數據資料更能反映將來的變化規律,則應根據後期的數據資料建立模型。
多元回歸建模問題。對多元回歸建模的關鍵問題是影響因素的篩選問題,當找不到最主要的影響因素或者雖然找到最主要的因素,但沒有數據資料可供使用時,可以採用多元回歸模型進行預測。
④模型適用性問題。模型適用性是指進行預測時所選用的方法要符合原有的假定條件。所有的預測方法都假定存在某些模式或關係,這些模式和關係是認定和用作進行預測的基礎。對定性預測方法來說,這些模式或關係實際上可以採取任何一種形式,並不需要明確地加以認定。但在定量預測方法中,每一種方法對模式的類型卻都作了明確的假定。如算術平均數預測模型,假設時間序列是平穩的,即僅僅受到偶然因素的影響;而一元線性回歸模型則假設兩個變數之間有密切的關係,也即如果自變數因變數對應的散點圖大致呈直線型,或者計算出來的相關係數具有顯著的相關關係。所以,某一種方法的預測能力在特定條件下是否有效,在很大程度上有賴於某種情況下的模式與能處理這種模式的方法這兩者之間的配合。
4.可供利用的數據資料
一般情況下,定量分析方法都需要有比較完備的歷史數據,如直線趨勢法回歸預測法等,需要較多的、連續的歷史數據;如果沒有可以利用的歷史資料,或者在主要因素難以定量分析的條件下,則只能採用定性預測的方法。因此,在進行方法選擇時需要考慮以下問題:
第一,手中現存多少資料?這些資料包括了什麼樣的信息?
第二,蒐集補充資料還需要多少費用?
定量分析方法與定性分析方法並不是相互排斥,而是可以相互補充,要注意把二者正確地結合起來使用。也即在具有比較完備的統計資料的條件下,應先採用一定的數學方法進行加工處理,找出有關變數之間規律性的聯繫,將其作為預測未來的一個重要依據。任何數學方法的套用都是以過去資料賴以產生的條件作為基礎來預測未來,如果在預測期發生有較大影響的因素,如政府或企業的政策、方針有重大改變,市場上出現強大的競爭對手或者過去資料中沒有反映的其他重要情況,則根據數學計算所得出的結果,還要根據這些因素進行修正。依靠熟悉情況和業務的專家進行分析判斷,提出修正意見,在這種情況下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可見,只有把定量分析方法與定性分析方法正確地結合起來,相互補充,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定量分析方法的套用雖然比較科學,但計算複雜。隨著計算機套用的普及,定量分析方法可以藉助計算機來實現。在財務預測系統中,可以先藉助計算機進行定量分析,然後再根據實際情況,採用定性分析方法做出相應的修正。
5.精確度
選擇預測方法時,要考慮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對預測的精確度要求。對預測的精確度要求主要取決於預測的目的。如果預測的目的是為計畫服務,則預測的精確度相對可以低一些;相反,如果預測是為制定預算提供服務,預測的精確度則要求高一些。
對於預測的精確度,要求明確以下兩點:
第一,準確性並不是模型選擇的唯一標準。正如在考慮管理問題時一樣,在進行決策時需要加以權衡的通常有好幾個標準,對預測來說同樣是如此。當把準確性作為評價該方法的唯一基礎時,也可能得出錯誤的結論。
第二,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要選擇預測準確性較高的方法。
6.預測費用
選擇預測方法時,還要考慮選用某種方法所需要的預測費用。預測費用是在預測過程中人力、物力消耗的總和,主要有調研經費、預測人員工資及計算機使用過程中發生的運轉費、存儲費、折舊費等。
一般來講,對預測的精確度要求高,相應的數據量就大,所需要的調研費及存儲費用就會相對多一些。但如果這時採用對數據量要求不大的預測方法,預測費用雖然少了,但由於預測精確度低而引起的預測損失就會更大。因此,預測費用是進行預測方法選擇的因素之一。然而對預測費用加以考慮時決不能認為,預測方法越複雜,預測所需要的數據量越多,預測就越準確。顯然,採用較低的花費得到所要求的精確度是一種理想的結果。
由以上分析可知,選擇預測方法應考慮的因素並不是惟一的,多個因素中誰重誰輕,很難具體回答,但在進行預測方法選擇時,一般要符合以下幾點要求:
第一,重視蒐集資料。對獲取的資料要繼續反覆比較、核對和綜合,選用完整可靠的資料並對資料進行整理,剔除異常影響因素,力求提高預測的精確度
第二,使用預測方法前要進行試驗。因為預測方法很多,哪種方法對這項預測最適當方便,費用較省,效果又好,需要經過試算,加以比較。
第三,預測必須估計可能的誤差。誤差是不可避免的,預測中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的干擾在所難免,所以,在進行預測時應保留一定的寬裕度,以求誤差最小。
第四,選擇適當的預測期是預測工作的重要一環。預測期沒有代表性,預測工作也就沒有成效。
財務預測方法很多,每種方法都有自身的特點、用途與適用範圍,各有千秋,又各有缺陷,必須綜合多種因素加以考慮、分析比較,進行選擇。

套用

財務預測的內容很多,主要包括銷售收入預測、資金需求預測和利潤預測等。這裡主要以資金需求量預測為例進行說明。
資金需求量預測是籌集資金的數量依據,是財務計畫的基礎,必須科學合理地進行預測,其預測常用的定量方法有銷售百分比法和線性回歸法。這兩種方法也可以結合使用。
一般而言,資金需求量的財務預測往往是藉助於財務報表預測來進行的。所以,這裡結合銷售百分比法進行基本報表——利潤表資產負債表的預測。
1.銷售百分比法
財務是一個公司計畫活動的中心。模擬財務報表是公司計畫意義最為廣泛的一類計畫,它並不像生產計畫和人事計畫那樣,只著重於公司某一特有的方面,模擬財務報表是對公司在預測期結束時其財務報表看起來是什麼樣的預計。這些預計也許是高度集中、極其詳盡的經營計畫和預算,也可能是粗製濫造的。但無論如何,模擬財務報表預測法的主要用途是估計未來的外部資金需要量。
要想知道公司未來的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會如何,首先要進行銷售的預測,然後是進行成本、費用的估計以及對公司各資產、權益具體內容趨勢走向的預計。預測總是相當困難的,尤其是對未來的預測。一種簡單而有效的方法是將資產負債表中大量的數據與未來的銷售聯繫起來,這就是銷售百分比法。其依據是:所有變動成本和大部分流動資產都存在隨銷售而變動的趨勢,雖然這對公司財務報表的所有項目並不適用,但這提供了解決問題的簡單而又富於邏輯的思路。
(1)進行銷售百分比法預測的基本步驟
第一步,對歷史數據進行審核以判定哪些財務報表項目與銷售是成比例變化的。這可以使預測者能夠判定哪些項目作為一個銷售比例的估計是有把握的,哪些是必須根據其他信息來預測的。
第二步,根據趨勢或需要估算出與銷售收入成比例變化的各項目的比例,如測算出未來現金餘額將是未來銷售額的6%。
第三步,預測銷售額。如果根據預測的銷售額完成了模擬財務報表,最好是對銷售預測的合理變動進行敏感性檢驗。
第四步,藉助最新估計的銷售額推斷出歷史模式,用來估計單個財務報表項目的金額。例如,歷史庫存為銷售額的20%,預計下一年度的銷售額為1000萬元,則可以推斷下一年的庫存為200萬元。其他與銷售相關的項目也可以據此進行測算出來。
第五步,根據模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項目的計算,估算出預計的外部資金需求量。
(2)銷售百分比法預測的套用
【例1】ABC公司是一家經營電子器材的零售商,為一家銀行的老客戶。該公司平均保持約30萬元的存款,3年來一直使用一筆數額為4萬元的短期可展期貸款。2006年底,該公司的財務經理請求該銀行在2007年將該筆短期貸款增至50萬元。理由是:儘管公司銷售額一直在增長,但應收賬款也在不斷增加,現金餘額已經減少,並面臨供貨商的收款壓力。但他只是憑感覺認為應當借這筆款項。銀行在沒有進行詳細財務預測的情況下,不會批准這樣大筆的短期貸款。於是雙方就根據該公司以往的財務報表和銷售預測數據來進行貸款量的預測。表1是ABC公司的從2003年到2006年的利潤表資產負債表。請預計該公司2007年的銷售收入。
利潤表

2003
2004
2005
2006
1119
1376
1610
2062
940
1170
1368
1773
179
206
242
289
102
124
161
227
1O
11
12
9
三、營業利潤
67
71
69
53
減:所得稅
30
32
31
24
四、淨利潤
37
39
38
29
資產




流動資產




現金及短期投資
67
55
64
41
應收賬款
144
189
219
298
存貨
117
143
198
232
1
1
1
2
流動資產小計
329
388
482
573
13
12
29
29
總資產
342
400
511
602
負債與所有者權益




流動負債




4
4
4
4
102
144
242
321
長期負債到期部分
6
5
5
10
0
1
1
2
流動負債小計
112
154
252
337
長期債務
96
92
86
77
30
30
30
30
104
124
143
158
總債務與所有者權益
342
400
511
602
(1)分析:第一步,查看該公司從2003年到2006年的歷年財務報表(見表2),從中尋找出固定的模式,比率分析結果見表2。該公司的利潤表項目中的“主營業務成本”、“管理費用營業費用”與銷售額成比例變化,負債表中的“現金及短期投資”、“應收賬款”、“存貨”、“應付賬款”項目與銷售額成比例變化。
表2 ABC公司2002—2005年所選擇財務報表項目與銷售額的百分比(%)
年份
1998
1999
2000
2001 *
2002 +
銷售增加

23
17.5
28
25
銷售百分比





84
85
85
86
86
9
9
10
11
12
現金和短期投資
6
4
4
2
5
應收賬款
13
14
14
14
15
存貨
10
10
12
11
10
9
10
15
16
14
所得稅/營業利潤
O.45
0.45
0.45
0.45
0.45
股利/淨利潤
O.50
O.50
0.50
O.50
O.50
*估計;+預測。
第二步,估計出與銷售成比例變化項目的百分比,估計結果如表2,並根據趨勢測算出各個項目未來可能的百分比。
從表2中很容易看出資金流動性正在下降,購貨應付款在增加;現金和短期投資由占銷售額的6%,下降到2%,同時應付賬款由9%上升到16%。應付款期,是應付賬款額/每天的銷售成本,則應付賬款已經由39天[9%/(84%/365)]上升到了68天[16%/(86%/365)]。另一個趨勢是銷售成本和一般管理費用在上漲的同時,利潤與銷售額沒有保持同步。
表2中的最後一欄是ABC公司的財務經理與銀行共同達成的預測。根據近幾年的經驗(定性預測,也可以用趨勢分析法),預計2007年的銷售額將比2006年增長25%。由於公司存在管理費用繼續上升的問題,財務經理相信現金和證券將上升到至少占銷售額的5%[或相當於18天的銷售收入(5%×365天)]。ABC公司相信在給定應付賬款周轉天數為59天的條件下[14%/(86%×365),應付賬款/每天的銷售成本],應付賬款將下降為不超過銷售額的14%。稅率和股利的支付率預計將保持不變。
第三步,預測銷售額。銷售額的預測方法可以有很多,這裡按照趨勢和公司的實際情況預測其未來年度的銷售額將比上年增長25%,由於估計2006年的銷售額為2062萬元,那么2007年的銷售額將為2578萬元。
第四步,先根據銷售額計算出各表中與銷售額成比例變化項目的數額,可用Excel電子表格系統進行,結果見表3。
表3 ABC公司2007年12月31日模擬財務預測 單位:萬元
項目
A
B
C
D
1




2
年份
2006年實際
2007
2008
3
2062


4
銷售淨額增長率

25%

5
主營業務成本/銷售淨額

86%

6

12%

7
76
66

8
長期負債的到期部分
10
10

9
利率

5%

10
稅率

45%

1l
股利/稅後利潤

50%

12
與銷售額成比例的流動資產/銷售淨額

30%

13

2

14
29
28

15
與銷售額成比例的流動負債/銷售淨額

14%

16

2

17
所有者權益
188


18



19

2007年公式
2007年預測值
2008年預測值
20
=B3+B3+C4
2578

21
=C5*C20
2217

22
=C20-C21
361

23
=C6*C20
309

24
=C9*(B7+B8+C40)
13

25
=C22-C33-C24
39

26
所得稅
=C10*C25
18

27
=C25-C26
21

28
支付股利
=C11*C27
11

29
=C27-C28
11

30



3l
流動資產
=C12*C20+C13
775

32
=C14*C27
28

33
總資產
=C31+C32
803

34




35
流動負債
=C15*C20+C16+C8
373

36
=C7
66

37
所有者權益
=B17+C29
199

38
總負債與所有者權益
=C35+C36+C37
638

39




40
外部資金需要量
=C33-C38
166

註:表3中的上半部分是假設數,是根據自己的需要給定的假設或已知的數據,下半部分的表格是預測值,要計算出預測值,關鍵是要知道各個計算值的計算公式,將公式在B欄中定義。其實,在電子表格中如果輸入這種公式,出來的一般是C欄的數值。當計算外部資金需求量時,外部資金需求是利息的函式,而利息本身又是外部資金需要量的函式,因此,在表中會出現死循環。這可利用excel表中的循環計算工具來解決,基本操作為:把游標移到計算利息費用的公式欄,按excel的“工具”、“選項”、“重新計算”中點擊“人工重算”方框,再點擊“反覆操作”方框,把“最多疊代次數”設定為需要的次數,如果這裡為100次,再按一下鍵盤的F9,計算機就會計算出利息費用和外部資金需要量的值,以後如果修改了哪個數據可以再按一次F9鍵便可得到新的外部融資需要量
然後,根據其他信息預測出表3中其他與銷售額沒有固定比例項目的數額。ABC公司中的待攤費用項目與應付工資一樣,是一個小數目,大致估計(如修理費的發生,低值易耗品的領用等)是2萬元,應付工資也為2萬元;該公司已經通過了一項用於2007年的金額為4萬元的資本預算,而且因本年度的折舊費為5萬元,所以2007年固定資產淨額將減少1萬元,變為28萬元(29+4-5);由於要重新貸款,所以假設短期借款為零。“一年內到期的長期負債”僅指於2007年到期的應還本金,從貸款契約中可知為10萬元,這種負債屬於流動負債。
第五步,根據以上項目預計利潤表資產負債表,並估算出預計的外部資金需要量。
通過計算可知,由於銷售的增長,2007年總資產將達到803萬元,比上年度增加了201萬元,通過增加應付賬款留存收益,使得2007年在未對外籌資時的權益總額達到638萬元,這時還有166萬元的資金缺口需要從外部籌集。因為該公司沒有其他籌資途徑,只能通過借款來籌集這部分資金。顯然與原來要貸款50萬元的預想相差太大。由於該公司的存貨和應收賬款較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為貸款的保證,但無論如何銀行不太可能會同意166萬元的貸款額。以上的模擬財務報表所展示的僅僅是公司經營計畫中的財務方面內容,只是財務計畫的初步。公司若是要編制財務計畫,就必須複審前面作的預測,如考慮是否要修改生產經營計畫。在對各種情形進行充分估計的情況下,才能夠進行財務計畫的編制。
(2)對預測數據進行調整。顯然要滿足雙方需求,需要對公司的經營計畫和其他項目進行重新調整。
例如,ABC公司要想降低對外部資金的依賴,它可能就下述的生產經營計畫修改對公司外部資金需要量的影響進行檢驗:
①減緩流動性增長,以使現金和證券由原來占銷售額的5%變為4%。
②加緊催收應收賬款,使應收賬款變為占銷售額的12%,而不是14%。
③讓存貨降低1%,使其由占銷售額的10%降低到9.5%。
④要求賒購應付賬款略作改進,使應付賬款由占銷售額的14%上升到15%。
上述結果使資產減少,負債增加,兩者的結合將使ABC公司的外部資金需要量恰好降低116萬元[(減少資產4.5%+負債增加1%)×銷售額=116萬元]。
儘管上述每項措施都將影響ABC公司對外部資金的需求,但是每一項措施都具有與之相抵消的缺點,如流動性增長減緩,將會面臨許多支付不力的局面;應收賬款政策的強硬將會影響銷售量,失去客戶;應付賬款的延緩將會招來供應商的壓力,甚至其收款政策的變嚴等。所以,修改後的計畫不一定就優於原來的計畫,但無論如何,模擬財務報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為可以評價兩相替代的經營戰略。
(3)敏感性分析。所謂敏感性分析是指具有“假若……會怎樣”的問題,它包括有規律地改變模擬財務報表依據的某個假設來觀察預測值的變化。這種分析方法至少有兩個用途:
第一,它提供可能結果範圍的信息。例如敏感性分析可能揭示:依據未來可達到的銷售量,公司對外部資金的需求大致在160萬元到190萬元之間。這就等於告訴管理者其計畫最好有足夠的靈活性,以便隨著未來的發展能夠增加一筆40萬元的額外新債。
第二,敏感性分析鼓勵管理層保留不同的意見。它能夠使管理者判斷出哪些假設對預測的影響最大,哪些次之,從而促使管理者把他們收集數據和預測的努力都集中到那些關鍵的假設上。以後,在財務計畫實施的過程中,同樣的信息使管理者將注意力集中到那些有利於成功的關鍵力量上。
另外,為了使分析結果與現實一致,還必須對敏感性分析進行修正。需要進一步進行場景分析,主要是要考慮一個假設時,對另一個假設產生的影響。例如,假設銷售額比預期下跌,事實可能是存貨會首先增加,隨著銷售跌過預期水平,為維持銷售量,公司要大削價,利潤率隨之下降。
如果沒有包括這些相互補充的影響在內,將導致對外部融資的過低估計。
2.銷售百分比法預測總結
如果根據銷售總額來確定融資需求則可採用以下步驟:
(1)確定銷售百分比。找出以前年度各項目與銷售額之間的關係,一般而言,現金、應收賬款等流動資產與銷售額之間存在固定的比例關係,流動負債也往往存在固定的比例關係。其他則往往不存在固定的比例關係,即銷售額之間存在一定的百分比關係。從而尋找預測年度各項目與預測年度銷售額之間的關係。
(2)預計銷售額下的資產和負債。
(3)預計留存收益增加額。
(4)計算外部融資需求。其計算公式為
外部融資需求=預計總資產-預計總負債-預計股東權益
如果根據銷售增加量來確定外部融資需求則:
融資需求=資產增加-負債增加-留存收益增加=[資產銷售百分比×新增銷售額-(負債銷售百分比×新增銷售額)-(計畫銷售淨利率×銷售額)×(1-股利支付率)]
新增銷售額=銷售增長率×基期銷售額
由於通過模擬財務報表預測的外部資金需要量是根據公司的生產經營計畫來確定的,而且公司的銷售不是全部收現,所以財務報表模擬預測有局限性,其實公司還應該根據現金的收支狀況進行覡金的預算。這種預算甚至可以細分到按月度進行,以便具有可操作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