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預算

資本預算

資本預算是根據已確定的投資方案所編制的分年度的長期資金收支計畫。編制資本預算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預先規定某投資項目所需資金總額及其需要期,預先規定該投資項目的具體內容,如應購置設備的種類、型號,投資規模,資金需要量及其來源等,預先規定該投資項目可容許支付的資金限額。資本預算同企業一定期間 (年) 的總預算,特別是現金預算和預計資產負債表有密切聯繫。

它是綜合反映建設資金來源與運用的預算,其支出主要用於經濟建設,其收入主要是債務收入。資本預算是複式預算的組成部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資本預算
  • 外文名:Capital Budgeting
  • 特點1資金量
  • 特點2:風險大
  • 本質:長期資金收支計畫
過程,特點,評價方法,現金流量,風險調整,案例分析,功能定位,經濟背景,

過程

確定決策目標;提出各種可能的投資方案;
估算各種投資方案預期現金流量;
估計預期現金流量的風險程度,並據此對現金流量進行風險調整;
根據選擇方法對各種投資方案進行比較選優。

特點

1、資金量
資本預算資本預算
2、周期長
3、風險大
4、時效性強

評價方法

一、回收期間法(Payback Period)
現金淨流量相等時
例1年現金淨流量100000 35000
資本預算資本預算
年序原始投資總額第1年現金淨流量第2年現金淨流量第3年現金淨流量第4年現金淨流量第5年現金淨流量
投資回收期=原始投資總額/年現金淨流量
=100000/35000=2.86(年)
二、平均會計收益率法(Accounting Rate of Return,簡稱ARR)
ARR=(年平均稅後利潤/年平均投資額)*100%
例3:原始投資=20萬,項目期限=4年,每年的會計稅後利潤分別為3萬,4萬,5萬,6萬,直線折舊
ARR=[(3+4+5+6)/4]/[(20+0)/2]=45%
當ARR≥企業目標收益率時,項目可行。
三、淨現值法(Net Present Value,簡稱NPV)
決策方法:
NPV>0接受
NPV<0不接受
四、獲利能力指數法(Profitability Index,簡稱PI)
判別準則:
在獨立的項目中,當PI≥1時,項目可以接受;反之,項目應該拒絕。在兩個相斥的項目選擇中,當兩者的PI≥1,則PI越大的項目越好。
五、內含報酬率法(Internal Rate of Return,簡稱IRR)
資本預算資本預算
定義:投資項目的淨現值等於0時的貼現率
六、內含報酬率套用中存在的問題
問題1:多重內含報酬率
問題2:互斥的項目

現金流量

現金流量的概念
現金淨流量=現金流入量-現金流出量
現金淨流量=稅後淨利潤+折舊
資本預算資本預算
二、資本預算中採用現金流量的原因
有利於考慮貨幣的時間價值
能搞清每一筆預期收入、支出的具體時間;利潤計算沒有考慮資金的收付時間(權責發生制)
2、現金流量使資本預算更具有客觀性會計利潤一定程度上受存貨計價、費用攤派和折舊計提方式影響;折舊不是當期真正的現金支出。
3、現金流量考慮了投資的實際效果會計利潤僅反映某一會計期間的“應計現金流量”(權責發生制),而不是實際的現金流量。
應該注意的問題:
所有的現金流量都需要轉換成稅後現金流量
資本預算的現金流量應該是增量現金流量
現金流量的構成
原始投資經營現金流量
資本預算資本預算
期末回收現金流量

風險調整

貼現率風險調整
(2)按項目類別調整貼現率
現金流量風險調整
Ki=KRF+βi(Km?KRF)三、通貨膨脹對資本預算的影響
資本預算資本預算
1)利率和通貨膨脹
2)名義利率與真實利率
3)費雪效應(FisherEffect)
1+名義利率=(1+真實利率)×(1+通貨膨脹率)
真實利率=(1+名義利率)/(1+通貨膨脹率)-1
Or:真實利率=名義利率-通貨膨脹率

案例分析

擴建項目分析及決策
例: 華新公司擬擴建新車間,旨在生產一種新產品投放市場。當產品定價為2000元/台時,正式投產後,第一年可以售出20000台,預計以後每年增加 1000; 公司打算利用廠里一塊前三年以100萬元的租金租給他人的土地,契約一年一定;新廠房建設需要投資1200萬元,建設期為2年,第一年投入600萬元,其餘在第二年投入;第三年初購買和安裝設備要800萬元,並開始投產;投產時需墊付營運資本600萬元,以後每年增加50萬元; 固定資產折舊年限:廠房20年,機器設備8年,直線折舊,項目期末資產殘值為0,土地不計提折舊; 投產後項目經營壽命期為5年,經營變動成本為銷售額的60%,除折舊外固定成本每年600萬元;公司所得稅33%,資本成本12%;項目壽命結束時,期末廠房市場價格為700萬元,機器設備市場價格120萬元,土地留待公司處置,墊付的全部營運成本按投資額全部收回。 假定原始投資發生在年初,其餘現金流量均發生在每年末。
資產更新分析及決策
例: 舊工具機:前10年以7500元購入,期望壽命15年,15年後殘值為0,直線折舊,每年折舊費500元,賬面價值2500元,市場價值1000元。新工具機:價格12000元。在以後5年中,年經營成本從7000元減至4000元,5年後新機器市場價值2000元,公司稅率33%。在重置階段,營運資本增加1000元,新機器以8年直線折舊,期末殘值0,資本成本12%。

功能定位

加強國有資本財務監管,重要措施之一是構建國有資本預算制度,那么,國有資本預算制度所體現出來的財務監管功能主要在以下方面:
(一)確立與突出了國有資本經營目標:國有資本保值增值
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資源配置要求,各級政府為了加快國有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和國有企業資產重組,迫切要求建立國有資本預算。而建立國有資本預算確立與突出了國有資本經營目標,有利於加強國有資產的監督和管理,避免國有資產不應有的流失,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因為國有資本預算將國有資本經營的收入和支出納入預算管理,可充分發揮預算的分配和監督職能,維護國家作為國有資產所有者的權益。同時,建立國有資本預算,便於對國有資本經營活動進行統籌規劃,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道德風險”,確保國有資本的保值增值。
(二)加強國有資本經營過程控制
國有資本經營亦稱國有資本營運,指國有資本營運主體以國有資本為基礎,通過採用企業重組資本擴張資本收縮等運營方式,對資本存量資本增量資本配置資本收益進行籌劃與謀略,提高國有資本營運效益,以實現國有資本增值最大化。加強國有資本經營過程的控制,一是巨觀層面上,通過國有資本預算,可以有效控制、引導國有資本增量和存量變現的投資方向,進一步推動國有資本的有序流動和最佳化組合,實現國有經濟布局和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二是微觀層面上,通過國有資本預算,重點考核企業財務效益狀況、資本運營情況、償債能力和企業發展能力及方向等,通過加強國有資本經營過程的控制保證國有資本的安全運作,實現國資委對國有企業的有效監督管理。
(三)完善國有資本經營業績評價與激勵
國有資本預算是國有企業制定經營計畫的依據,編制國有資本預算為激勵、約束國有資產經營者提供操作平台,有利於對國有資產經營管理行為的監督和考核。出資人的所有者權益主要包括資產收益、重大決策和選擇管理者等三項重要權利。國有資本預算是對國有資本管理和運營進行評價考核的重要手段,有利於出資人以國有資本所有者代表的身份,以國有資本預算為標準,客觀、公正地對國有資本營運績效進行考核,評價國有資本授權或委託經營者的業績,約束與控制國有資本授權或委託經營者的行為,評價國有資本投資方向的正確性,並為未來資本預算的準確性奠定基礎。

經濟背景

資本預算首先出現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資本主義經濟是以生產資料私有制為基礎的商品經濟。生產社會化與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決定了資本主義社會必然要爆發周期性的經濟危機。1825年,英國爆發了資本主義世界第一次經濟危機,以後在1836年、1847-1848年、1857年、1866年、1873年、1882年和1890年又相繼爆發了世界性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這一階段,資本主義國家奉行自由競爭自由放任的社會經濟原則,主張政府不干預經濟。各個資本主義國家主要通過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內在的調節來擺脫危機。
19世紀末20世紀初。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先後進入了帝國主義階段,壟斷成為資本主義全部經濟生活的基礎。生產社會化的巨大發展與生產資料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更加突出,也為更深刻、更嚴重的危機打下了基礎。進入20世紀以後,資本主義國家發生經濟危機的頻率加快。僅在20世紀前3o年,資本主義國家就發生了五次經濟危機。其中1929~1933年的大危機是資本主義發展史上最深刻、最持久的一次經濟危機。從美國開始,迅速席捲了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在這次危機中,資本主義經濟受到了嚴重打擊,工業生產下降了44%,失業率高達20%以上。失業人數達3000多萬人 面對失業、通貨膨脹和周期性的經濟危機,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普遍認為,原來自由競爭、政府不干預經濟的政策已經不適用了,需要加強政府對經濟生活的干預和調控作用,擴大政府在國民經濟中的活動範圍。
在新的經濟政策的指導下,政府財政收支的規模有很大增長,收支內容發生較大變化,用於生產性項目投資支出不斷增加,國有經濟的比重日益上升。在這種背景之下,傳統的單式預算已不能反映政府日益豐富的全部財政收支活動,不利於國家巨觀經濟分析,不能作為政府干預經濟的有效工具。於是,複式預算應運而生。1927年,丹麥首先將國家預算分成經常預算和資本(投資)預算。為配合羅斯福“新政”的需要,美國聯邦政府從1933年7月1日起實行複式預算制度,將預算分成“正常”和“非正常”兩部分。此後,1938年,瑞典政府開始實行複式預算。瑞典著名財政學家A.塞納在闡述其資本預算產生的歷史背景時指出: “1911年起瑞典設立了很多‘資本性基金’,依靠這些基金積累了一些‘生產性資本’歸國家所有。生產性資本是指能產生直接貨幣收益的資本,例如鐵路、通訊、水利電力工程和森林等公有資產”。當時瑞典政府將國家預算收入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由經常性收入組成,另一部分是借貸。預算支出也同樣包括兩部分,一部分為經常性支出,另一部分為資本積累,也就是給資本性基金的撥款。在這種條件下。1937年瑞典預算政策改革中,正式引用了資本預算,並於1938年開始實行。
概括而言,西方國家先後採納資本預算的歷史原因主要在於:
(1)政府財政支出用於經濟建設方面的比重增加,這部分支出與過去的政府行政經費的性質不同,管理要求也不同,需要單獨反映。
(2)公營經濟擴大,公營資產經營管理成為政府活動的一個重要方面,國有資產的投入、運行和收益越來越占有重要地位。
(3)強調政府干預,實行赤字財政政策,並通過發行國債來彌補財政赤字,由於債務收入不僅要償還,而且要支付利息,因此用債務收入安排的支出應該是有收益的項目,這樣就有必要將政府的支出劃分為一般性支出和有收益的資本性支出,並在預算的制定和執行中分別加以反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