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學武

說文學武

《說文學武》是詠春時代平台聯合多家視頻網站推出的、以武化為導向的影視清談節目,內容以漢字為基礎、充分闡述中國武術在中華五千年文明史中的起源、繁衍和變化、目前狀態等,致力於恢復中國傳統文武相結合的教化方式,引領修習者進入認識人與自然、社會客觀規律,得以能夠輕鬆應對社會乃至人生過程中的萬般變化,柔潤矯美、精進卓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說文學武》
  • 出品:詠春時代平台
  • 出品時間:2015.1
  • 播放地:中國
  • 拍攝地點:深圳市鹽田體育中心中國功夫城
  • 語言:國語
  • 線上播放:優酷
  • 主持:梁小露
  • 類型:影視清談節目
  • 主要內容:以漢子為基礎
導讀,“打”的套用,以文論武,文治武功 文韜武略,當代形式,物以使用、器以利用,中華文明的基因,中國武化,文武之道,

導讀

在伴隨著WT詠春拳回歸國內發展兩年多的時間裡,我們經歷了詠春追求者們在修習和發展的過程中,不斷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困惑和迷茫;從未入門的愛好者,到技術上已經爐火純青的高手,甚至是已經開宗立派、名振四海的大師們,依然會在不同程度上被一些問題所困擾。正是因為這些問題的存在,一直驅動著我們去尋找問題的根源。尋求解決方法……
《說文學武》——梁小露《說文學武》——梁小露
最後、我們在老祖宗們留給我們的漢字型系中,找到了圓滿的答案。
所以,我們錄製了這套《說文學武》節目,希望跟武術迷們在分享漢字的智慧中,獲得感悟、和找到解決困惑的出路。

“打”的套用

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和常規人們對的理解,在“打”的範疇,結合《修武塔》指向,有以下的套用方式:——《說文學武:修武塔》
修武塔修武塔
需求層
修武層級

生理需求

擊打。打壓。打退
安全需求

打擊。打破。打江山
社會需求

打扮,打算,打造,打發,打交道,打天下
尊重需求

打成一片,打氣
自我實現需求

打開,打消
自我提升需求

打動(動腦,動心,動念)
如果,我們能夠(願意)從現象看概念、從概念看本質、從本質看規律、再從規律中現象,那么,我們就會對當下的現象有充分的認識,從而幫助我們找到契合我們內在的本性、本質、本心,自然而然地發覺、發掘、發展自己,將“自己”發揚光大,自我超越。
文化與武化的不同,在於:文化的過程是通過很漫長的時間、才能將“知道”轉化為“得到”;而武化,則在“知道”的瞬間、就可以確認是否能夠“做到”、從而“得到”,學以致用。武化萬法,樂道自來。

以文論武

武能解決什麼問題?止戈。
武
以武止戈。不是以戈止武,也不是以武止武;武不能止武,戈也不能止武。
止戈為武。武,制止暴力、消停戰事。
武在何時出現?
1. 先有(wu),後有武,隨wu(舞)音。舞隨無(wu)音,大象無形,以舛(chuan)呈現。
2. 武,舉戈而舞,表旌旗、震懾的作用。
武的核心意義:自立、自保、自安。
止為半一腿之距
  1. 武通(wu,天干的第位。方位屬中央),居中。武居中,保半步之安。自立、自保、自安
  2. 武與戊同音通義:,wu,會意。從丿,。“丿”意為“不”。“戈”與“丿” 聯合起來表示“不動之戈”。戊位中央,與“武保半之安”一致。
  3. ,計量單位:周代以八尺骨即人體前臂骨)為一步;秦代以六尺為一步。半步,即一腿之距。

文治武功 文韜武略

,天地萬物的信息產生出來的現象、紋路、軌跡等。
,消停戰事,安全防衛。
在世界文明當中,中華文明有很多重要的成就和貢獻。其中,以中國的四大發明為在世界科學技術史當中發揮著顯赫、引領文明導向的光芒。我們看看:
造紙是用來記錄的,印刷是用來傳揚的,屬
指南針是(確定目標)方向,火藥是殺傷力、震懾力,屬
我們的傳統教化形式,一直是貫通文武、融匯虛實,以創造更高的精神文明物質文明為導向、而展開的,就如殺傷力強大的火藥,也是以帶給人們快樂為名。此,為強國安民的立命之本。
文治,以天地萬物的信息交融、以水的特徵為法,進行的修正、疏通,是為文治;
武功,以止戈、消停戰事而沉澱積累下來的功德,是為武功。
文治武功的責任在於治,在於從(水的)最細、小處開始;的責任在於功,在於所作以勞安邦定國。
文韜:以化而治,以無為而有為,為
武略:以精進為高功,舉其要而用其精,為
打仗為例,”“的法度是:因為,打仗不是打兵馬,而是打錢糧。《孫子兵法》說:“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矣。”古代打仗,運糧是個大事。若遠征匈奴,出發時十車糧食,
孫武孫武
運到前線部隊只能給他兩車。為啥?因為有四車被運糧部隊在去的路上吃掉了,還要留四車給他們在回來的路上吃,因為還有好幾個月返程呢。若糧不夠,他們在路上餓死了。此,還有迎來送往的使者賓客、車甲器械的修繕、膠漆之材……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日費千金,十萬之師才能運轉。
軍隊,最大的消耗,在糧草供應。遊牧民族之所以經常侵襲農耕民族,因為他們有馬,邊走邊吃,直接侵入,就是。所以,農耕文明的“”,是讓軍人自己懂得耕種,邊開疆拓土、邊安防,是為略。
所以,我們既要全民習文、也要全民習武,各人擁有自給自足、和保護自己的能力,安居樂業、民富國強。
文韜武略,以天地萬物的信息規律做外形(意識的形態)以作保護、以最精要的方式來操作,是為文武雙全、大智大勇也!
文治武功,在於文韜武略。文,以無為而治;武,以精進為略。

  

當代形式

物以使用、器以利用

當代,是“物以使用、器以利用”極速膨脹的年代,我們因為近代“科技”發展落後,備受夯力衝擊,從而進行全民“學以致用”文化教育。然而,文虛以行。以文化方式執行的“學以致用”費時不菲,以致到實際套用時,卻是時移世易、所學難以為所用,也便接踵出現了對所學產生懷疑甚至顛覆的結果。此其中,只因欠缺武化教育並行,是也。
武化,就是以武教化。我族自古文武相融合。文虛以證,武實以行。虛由實生、實仗虛行。武,是在文“知道”的層面上實實在在去“做到”繼而“得到”。武化,就是讓人在身與心實實在在的修習當中,一點一滴,信、解、行、證,以實際的辯證行動,達到由內而外、心與身高度貫通、言通行達,對自己與社會的關係具備正確認識和定位。有道是:心甘情願才能理所當然、理所當然才會義無反顧。我們在進行以文教化當中,不可缺失以武教化,才能培養得出具有之才,成就強國夢。
武化體系武化體系
我們當代落後於世界的、正是我族一直(迄今)仍領先於世界的教育方式與體系,這就是我們文武兼備的教育,就是文治武功文韜武略、德才兼備的修習體系。我們不但不缺失,並且,只要我們抬眼正視,所及充盈。這是我們先祖早已為我們準備好的瑰寶。雖是無價,但人人可得。

中華文明的基因

中國文明史,是以中國文化成就的。中國文化以文、武形式相融匯而成。中國武術,是成就中國文化不可分割的主體基因:
一. 中國文明,是以“道”引領,為人生最高追求目標、而以此建立人與人之間的緊密關係的。道,辵首也,頭行走也,是務虛所為。
二. 而“道喪而後德、德喪而後、仁喪而後、義喪而後。夫禮,忠之薄,而亂之首也。”現實社會中亟需務實所為,來解決“亂之首”。這便出現了
三. 此“、仁、義、禮”皆是以中國武術的“喆(音zhe,古同)”所全然歸納把握、以此為修習目標的。喆,雙吉:,是“將兵器安放在兵器架上”,高度防衛、免受危難的意思;雙吉,是“旗鼓相當、實力相衡”的意思。
,代表了中華文明的哲學,不僅以現代哲學的“兩相對立、相互驗證而相衡”作為人的終極追求,而是以此“止戈為武”的精準明示,解決“夫禮,忠信之薄,而亂之首”的問題、建立起人與人之間緊密、和諧的關係後,能夠輕鬆孜力追求“道”的境界,以完成“土生人、人成仁以王、王成全為主”的高級進化過程。這是中華文明延衍至今、傲然屹立的實力保障。

中國武化

中國文化,是中國軟實力;中國武化,是中國實力,是貫通公權(政府)、私權(市場)和共權(社會),以平衡整體文明發展的高等敎化方式。我們身為中國人,攜華夏高等文明基因,將會在修習詠春拳及武道、法、理中,融匯滲透,圓融通達、自立自強;崛起於國際,佼佼於凡塵。由此,聖人以始得安然入道、精英以始得平衡相融合、凡夫以始得不受侵害,成就中華文明史,至今。《說文學武》——梁小露
詠春時代詠春時代

  

  

文武之道

文武,就是文與武兩種、文虛武實、虛實並融的修習方式。
這裡指的道,是以能自我提升的方向;是迄今得以流、存之道。
我們當下,因為是處在一個業已有進程記錄的生命狀態中,所以,我們往往容易因為所受的教育、習慣、見識、觀念等,影響了我們對事物本質的理解和認識。譬如,,我們對“性”的認識,就很容易以詞語的概念去理解“性”,如性別、性格、性感、性交、性情、性能、性質、性愛性命、性病、性學性急、性關係……善良善行善變善舉善事善用善解人意、善罷甘休、善惡不分……以導致,當我們要理解“性善”時,便出現很多不同的概念。
我們回到本質,來看看“性”:性,也:
一、性的本質:心生為性:
1. 心。作為哺乳動物,心臟是從受精卵發育出來的第一個器官,是伴隨著生命開始和結束整個過程的唯一器官;同時,心臟是一個接收外界信息、並形成同步(促進與傷害)判斷、繼而做出相應的意識調整的最重要器官。心,是引領人獲得生命高度提升的器官。
性
如果,說人體是一整個“機器”、人腦就是(今生)的信息處理器。我們可以看看,我們的字,就是是有同時作用的“信息處理”方式。我們的腦(囟),是負責知識、記憶、邏輯、計算、分析、辨別判斷等功能,這是屬於“智力”的範疇,而不自帶對善惡的判別反應的;而我們的心,是可以超越有限的幾十年教育、習慣等常識性指令,以自己獨立的能力、對從外界接收到的信息產生各種處理,包括感知理解、聯想、情感、權衡包容決定等,屬於(包括了智力範疇以外的)“智慧”的範疇。這就是人的意識的等級,或者說,屬於靈性的等級。用時髦的話,這屬於基因記憶;按各種宗教的話,這是人輪迴的證據:我們的“心”,其實一直沒死,直在使用不同的“身體”去完成一個生命一個目標。
2.。我們因為父母愛的力量、父母的欲望,而合成了我們這塊肉肉。我們典籍《禮運》中有記載:人以縱生,貴於橫生。我們“人”這塊肉肉,是以縱向降生於世的(不包括手術型的剖腹產),以此區別於橫向降生的動物。“……按、木皆天地所生,而不得為天地之心;惟人為天地之心。故天地之生此為極貴。天地之心謂之人,能與天地合德……”這是我們人與生俱來已具備靈性、具備高等意識的明顯特徵。
3. 。是具備創造力()的、生命力()的,向上提升能力的。這是我們得以留存於今、生生不息的本質。我們的創造力與生命力,往縱向發展,創造出人類文明;往橫向發展,誕生出泱泱族群,繁衍不息。
二、的本質:為善:
1. 羊,象形字,上面是兩個羊角,取“人人”、平均之意;羊言為(mi),上出之氣。羊言為善,人人上出之氣。
2. 羊是奉獻、提升、善良的代表。那是不是說,我們人就要象羊一樣,任人宰割也不吭聲、不抵抗、逆來順受(兩腳羊),才是善良呢?當我們有這個想法時,代表我們已有不接受傷害的本性意識,也就不以羊的行為作為我們人的行為準則了:既不接受別人傷害自己,也不會去傷害別人。此,是我們高於動物的意識等級的特徵。羊的意識等級比我們低,羊以完全奉獻自己為完成此生目標,那是羊的性。我們人的本性的善,是不傷害,是提升。
善
我們人的性善,是人人本性所具有的、向上提升的本質本性本能
我們人類文明沉澱下來的文武之道,是發揮這個我們人本身的性善本質,去達成提升生命進化的目標。此為我們生命之源、生存之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