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

步(拼音:bù)是現代漢語常用字,最早字形見於商代甲骨文。步是會意字,字上面的“止”是左腳。下面反寫的“止”是右腳。“步”字的本義就是行走,如徒步行走的士兵稱為步兵。“步”字的字形是兩隻腳一前一後,所以又引申為跟隨的意思。用腳走路,就會有一長段的距離,“步”就引申為階段,如:初步。用腳走路總要走到一個目的地,這樣“步”字又有了地步、境地的意思。“步”字在古代是一種長度單位。古人以舉足一次為一跬,舉足兩次為一步。現在人們在估量距離時,也常說走了多少步。

(基本信息欄主要參考資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步
  • 拼音 :bù
  • 注音 : ㄅㄨˋ
  • 部首 :止
  • 總筆畫:4+3
  •  筆順:丨一丨一丨丶ノ
  • 五筆:HIR(86);HHR(98)
  • 倉頡:YLMH
  • 統一碼:6B65
  • 鄭碼:IIKO
  • 異體:歨歩埠𡵯𣥶𩣝𣥕𣥗
  • 四角號碼:21201
  • 字級:常用字;一級字(0710) 
  • 平水韻:去聲七遇 
字源演變,詳細解釋,古籍解釋,說文解字,說文解字注,康熙字典,廣韻,字形書法,字形對比,書寫提示,書法欣賞,韻書集成,

字源演變

字形演變流程圖字形演變流程圖
會意字。最早字形見於商代甲骨文。甲骨文字形(圖2)由一個“”和一個反寫的“止(𣥂 讀作tà)”構成,一像左足,一像右足,“步”字像左右二足前後相承之形。甲骨文或從“行”旁(圖1),示在道路上行走之義。其本義就是行走。甲骨文的“步”是線條狀的。金文的“步”是色塊狀的(圖3、4)。無論是甲骨文還是金文,這兩隻腳形狀相反,就像一個人的左腳和右腳。小篆(圖7)繼承金文,也是一正一反的兩個“止”字。隸書、楷書整齊化,寫作步。
《說文·足部》有“踄”,訓“蹈也”,蹈、行同義,“踄”與“步”當為一字,“步”為象形字,“踄”疊加義旁“足”字。《中山王兆域圖》“步”字兩止左右並列,形意略有訛變(圖11)。

詳細解釋

詞性釋義英譯例句例詞
動詞
步行,用腳行走。
walk
步入會場。
《尚書·召誥》:王朝步自周,則至於豐。
步行;漫步;閒庭信步;安步當車
〈方言〉以腳步測量遠近。
measure
王彪之《井賦》:步土脈,測水泉,方欄結,轆轤懸。
古時指天文、曆法方面的測量計算。
陸機《演連珠》之四七:是以儀天步晷,而脩短可量。
步天步晷;步歷
〈文言〉踩;踏。
step on
孟浩然《白雲先生王迥見訪》詩:手持白羽扇,腳步青芒履。
追隨前人的步子走;跟隨。
follow
歐陽予倩《李秀成》第五幕:我的的確確認識李秀成,我步著他,的的確確上了這個山。
〈文言〉尋覓。
《後漢書·郅惲傳》:敬曰:“吾足矣。初從生步重華於南野,謂來歸為松子,今幸得全軀樹類……吾年耄矣,安得從子?”李賢註:“步猶尋也。”
名詞
〈文言〉一次舉足為跬,兩次舉足為步。
pace
《孟子·梁惠王上寡人之於國也》: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
泛指腳步。行走時兩腳之間的距離。
step
寸步難移。
張衡《東京賦》:行不變玉,駕不亂步。
跑步;步調;步步高升
用同“埠”。水邊停船處。現多用於地名。
dock
酈道元《水經注·贛水》:又東北逕王步。
鹽步(在廣東南海市)
〈文言〉時運,命運。
luck
《詩經·大雅·桑柔》:於乎有哀,國步斯頻。
國步
〈文言〉階段;境地。
不幸落到這一步。
張天翼《清明時節》:第二步就討論那天該找誰來幫忙。
初步;地步。
〈文言〉指步兵。
infantry
《後漢書·段熲傳》:今若以騎五千,步萬人,車三千兩,三冬二夏,足以破定。
〈文言〉通“”(pú)。災害之神名。
《周禮·夏官·校人》:冬祭馬步,獻馬講馭夫。鄭玄註:“馬步,神為災害馬者。”
(Bù)姓氏用字
步騭(三國吳重臣)
量詞
舊制長度單位。歷代定製的實際長度不一。周代以八尺為步,秦代以六尺為步,舊制以營造尺五尺為步。舊時1步等於5尺。
參考資料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卷二】【步部】薄故切(bù)
行也。從止𣥂相背。凡步之屬皆從步。

說文解字注

行也。
行部曰:人之步趨也。步徐,趨疾。《釋名》曰:徐行曰步。
從止𣥂相背。
止、𣥂相竝(並)者,上登之象。止、𣥂相隨者,行步之象。相背猶相隨也。薄故切。五部。

康熙字典

【辰集下】【止字部】步 ·康熙筆畫:7 ·部外筆畫:3
《唐韻》《正韻》薄故切。《集韻》《韻會》蒲故切,竝(並)音捕。《說文》:行也。《書·武成》:王朝步自周。傳:步,行也。《正義》曰:《爾雅·釋宮》云:堂上謂之行,堂下謂之步。彼相對為名耳,散則可以通,故步為行也。《楚辭·招魂》:步騎羅些。註:乘馬為騎,徒行為步。
又《小爾雅》:跬,一舉足也。倍跬謂之步。《白虎通》:人踐三尺法天地人,再舉足步備隂陽也。《周禮·夏官》射人以貍步張三侯。註:鄭司農云:貍步,謂一舉足為步,於今為半步。
又《司馬法》六尺為步,步百為畝。《禮·王制》:古者以周尺八尺為步,今以周尺六尺四寸為步。正義曰:古者八寸為尺,周尺八尺為步,則一步六尺四寸。《史記·秦始皇紀》數以六為紀,六尺為步。註:索隱曰:《管子》《司馬法》皆雲六尺為步,非獨秦制。
又王制八尺為步,今以六尺四寸為步,步之尺數亦不同。
又輦行曰步。《韻會》:世稱輦車曰步輦,謂人荷而行,不駕馬也。
又徐行曰步。《屈原·離騷》:步余馬於蘭臯兮。《說苑·建本篇》:走者之速,步者之遲。
又促行曰趨,闊行曰步。《莊子·田子方》:步亦步,趨亦趨。
又任昉《述異記》:水際謂之步。上虞縣有石駞步,吳中有瓜步,吳江中有魚步、龜步,湘中有靈妃步。按吳楚閒謂浦為步,語之訛耳。《水經注》:贛水逕豫章郡北為津步,步卽水渚也。《青箱雜記》嶺南謂村市為墟,水津為步。
又《柳宗元·鐵爐步志》:江之滸,凡舟可縻而上下者曰步。韓愈《孔戣墓誌》:蕃舶至泊步,有下碇之稅。通作埠。今人呼船儈曰埠頭。埠音如步。
又《爾雅·釋樂》:徒擊鼓謂之步。疏:凡八音備作曰樂。一音獨作不得以樂名也。
又人才特出謂之獨步。《晉書·王坦之傳》:江東獨步王文度。
又馬步,謂神為災害馬者。一曰行神。《周禮·夏官·校人》:冬祭馬步。
又人物烖害之神皆曰步。《周禮·夏官·校人疏》:玄冥之步,人鬼之步是也。
又《地官·族師·祭酺注》:酺者,為人物烖害之神。故書酺為步,蓋步與酺字異而音義同也。
又習馬曰步馬。《左傳·襄二十六年》:左師見夫人之步馬者。
又牽行也。《禮·曲禮》:步路馬必中道。
又行師曰步師。《左傳·僖三十三年》:寡君聞吾子將步師出於敝邑。
又行爵曰步爵。《禮·少儀》:未步爵,不嘗羞。
又推歷曰步歷。《左傳·文元年疏》:日月轉運於天,猶如人之行步,故推歷謂之步歷。《後漢·楊厚傳》就同郡鄭伯山,受河洛書及天文推步之術。陸機《演連珠》:儀天步晷,而修短可量。
又《律歷》,書名,五星為五步。見《漢制考》。
又運也,國運曰國步,天運曰天步。《詩·小雅》:國步蔑資。又:天步艱難。
又陟大位曰改步。《周語》:改玉改步。
又步驟。《後漢·曹褒傳》:三五步驟,優劣殊軌。註:《孝經鉤命決》曰:三皇步,五帝驟,三王馳。宋均注云:步謂德𨺚道用,日月為步,時事彌順,日月亦驟,勤思不已,日月乃馳,是優劣也。
又姓。《廣韻》:晉有步場,食采於步,後因氏焉。孔子弟子有步叔乗,三國吳丞相步騭。
又三字姓。《後魏書》:有步六孤氏,後改為陸氏。
又西方步鹿根氏,後改為步氏。
又《北齊書》有步大汗氏。
又百步,溪名。《廣輿記》:在台州臨海縣,一呼惡溪。
又千步,香名。任昉《述異記》:南海山出千步香,佩之香聞千步。今海嵎有千步草,是其種也。《雜貢籍》曰:南郡貢千步香。
又步光,劍名,見《越絕書》。
又步搖,婦人首飾名。見《采蘭雜誌》。《俗書正訛》:從𣥂,反止也。從少,非。

廣韻

行步。《爾雅》曰:“堂下謂之步。”《白虎通》曰:“人踐三尺,法天地人,再舉足步,備陰陽也。”又姓,《左傳》晉有步揚,食采於步,後因氏焉。又虜三字姓,三氏。《後魏書》步六孤氏,後改為陸氏。又西方步鹿根氏,後改為步氏。《北齊書》有步大汗氏。
校釋:步揚,原作“步場”,據巾箱本、景宋本、四庫全書本等及《左傳·僖公十五年》文改。
《說文解字》書影《說文解字》書影
《說文解字注》書影《說文解字注》書影
《康熙字典》書影
《說文解字》書影
《說文解字注》書影
《康熙字典》書影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字形對比

書寫提示

❶“止”寬、扁,“𣥂”窄、長。
書寫演示動畫書寫演示動畫
❷止首筆豎在豎中線,長橫在橫中線上方。
❸“𣥂”,豎在豎中線,左點在左下格橫中線下側,撇從右半格橫中線上側起筆,撇至左下格。

書法欣賞

(以上參考資料)

韻書集成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韻目韻部聲調四呼韻系韻攝
上古音
廣韻
薄故
去十一暮
去聲
一等
開口
中原音韻
魚模合
魚模
去聲
合口呼
洪武正韻
薄故
五暮
去聲
分韻撮要
第十二孤古故
陽去
(以上參考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