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風虞世南

詠風虞世南

太宗的第四子李泰,封為魏王,他作了一首詠風的詩,請陪同的大臣也作一首,所以題作“應魏王教”。風本無形,詩人通過“舞”、“歌”、“枝”、“花”在風吹動下各種動態的描寫,使人看見、聽到、聞到,生動形象。應制之作,情感常不由境發,除非正好觸動心弦。又多為酒肉之宴,頌揚之歌,因而難以看出詩人獨特性情。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詠風虞世南
  • 創作年代:唐代
  • 文學體裁:五言絕句
  • 作者:虞世南
原文,譯文,作者簡介,試題,答案,

原文

詠風
逐舞飄輕袖,
傳歌共繞樑。
動枝生亂影,

譯文

長袖輕飄,大家起舞蹁躚,共歌一曲,歌聲繞樑,經久不息。風吹動樹枝,影子隨之搖動,和風將花香吹送到遠方

作者簡介

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漢族,越州餘姚(今浙江省慈谿市觀海衛鎮鳴鶴場)人。南北朝隋唐時期書法家、文學家、詩人、政治家,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陳朝太子中庶子虞荔之子、隋朝內史侍郎虞世基之弟。[1]
虞世南生性沉靜寡慾,執著且向學。歷仕陳、隋二代,官拜秘書郎起居舍人隋朝滅亡後,被竇建德任命為黃門侍郎李世民滅竇建德後,引虞世南為秦王府參軍、記室參軍、弘文館學士,與房玄齡等共掌文翰,為“十八學士”之一。貞觀年間,歷任著作郎秘書少監秘書監等職,先後封永興縣子、永興縣公,故世稱“虞永興、虞秘監”。他雖容貌怯懦、弱不勝衣,但性情剛烈,直言敢諫,深得李世民敬重,被稱為“德行、忠直、博學、文詞、書翰”五絕。貞觀十二年(638年),虞世南去世,年八十一。獲贈禮部尚書諡號“文懿”[2],配葬昭陵。貞觀十七年(643年),繪像凌煙閣。[3]
虞世南善書法,與歐陽詢褚遂良薛稷合稱“初唐四大家”。日本學界稱歐陽詢、褚遂良、虞世南為“初唐三大家”。其所編的《北堂書鈔》被譽為唐代四大類書之一,是中國現存最早的類書之一。原有詩文集三十卷,但已散失不全。民國張壽鏞輯成《虞秘監集》 四卷。

試題

閱讀下面兩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詠 風 (李嶠
剪落三秋葉,催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詠 風 (虞世南
逐舞飄輕袖,傳歌共繞樑。 動枝生亂影,吹花送遠香。
1、李嶠的《風》中“剪”“催”二字用的極妙,請任選其一加以分析。《剪》秋天來了和風把樹葉吹掉了
2、請分析這兩首詠風詩在描寫手法上的異同。相同是關於花的不同是季節

答案

1、“剪”字巧用比喻,把風喻為剪刀,象剪刀一樣掃落秋葉,形象生動地表現出秋風之迅疾。“催”字為“催促”之意,運用擬人手法,風促花開,暗示春風使萬物生長,促發生機。
2、同:均用側面描寫,句句寫風而不見“風”字,均藉助外在事物表現風,使之具體形象,生動自然。
異:①李詩:白描,虞詩:渲染。②李詩:巧妙地從兩方面構思:季節方面,秋風能使樹葉飄落,春風能使二月花開。草木榮枯,隨風變化,道理平常,寫來自然;風形成的奇景方面,風吹過江上,掀起巨浪,蔚為壯觀;風吹進竹林,使萬竿搖曳,幽韻無窮。另外,“三一二—千—萬”幾個數字巧妙入題:飄動人們的衣袖,傳來美妙的歌聲,吹得枝影搖曳,送來陣陣花香,把無形的風寫得神態可親,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聞得著,令人遐想不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