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陵郡

蘭陵郡

西晉惠帝元康元年(公元291年),將原屬東海郡蘭陵、氶、戚、合鄉、昌慮析置蘭陵郡,郡名來源於其下轄的蘭陵縣(今臨沂市蘭陵縣),縣郡同名,治所不同地。郡治所設在氶城(今棗莊嶧城東部)。北魏被廢,東魏武定五年(公元547年)復置,其郡治在、昌慮縣。南北朝戰亂,行政區劃也變得混亂無比,但範圍大抵仍在今山東省棗莊市中東部至臨沂市蘭陵縣一帶。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廢蘭陵郡。從此,蘭陵郡徹底消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蘭陵郡
  • 朝代:西晉至隋朝
  • 性質:古地名
  • 現今位置棗莊市中東部至臨沂市蘭陵縣
簡介,歷史由來,由來,蘭陵名之寓意,區域變遷,先秦時代,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唐朝之後,歷史採擷,大禹治水,倉頡造字,繒國故地,季孫行父,左氏春秋,壽聖高柴,楚國蘭陵,漢室太傅,蕭氏家釀,儒學經師,齊梁故里,蘭陵王曲,蘭陵公主,文元功曹,雲水清音,蘭陵奇書,蘭陵古道,鐵筆衍公,插柳學詩,傳奇將軍,猴呱噠鞭,蘭陵文化,荀子文化,美酒文化,氏族文化,運河文化,紅色文化,

簡介

西晉元康元年設蘭陵郡,轄蘭陵(今臨沂市蘭陵縣、棗莊台兒莊區)、氶(今棗莊嶧城東部)、戚(今濟寧市微山縣)、合鄉(今濟寧市鄒城)、昌慮(今棗莊市薛城區),因氶位於五縣中央,故設蘭陵郡治所於氶,蘭陵縣治所仍在蘭陵。縣郡同名,治所不同地。
北宋地理總志《太平寰宇記》載:惠帝元康元年(公元291年)“分東海之蘭陵、氶、戚、合鄉、昌慮五縣置蘭陵郡,理氶城。”歷史上始有蘭陵郡。氶,即今嶧城。蘭陵郡駐氶城,蘭陵縣仍在蘭陵鎮。

歷史由來

由來

蘭陵郡之名來源於其下轄的蘭陵縣,據考,蘭陵地名應是公元前319至前312年之間出現,距今約2320多年,名字應與楚國大夫屈原擔任楚懷王左徒期間有關。
公元前319年,屈原任楚懷王時的左徒,他“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兼管楚國內政外交事務,受到懷王的信任,權重一時。秋,為合縱連橫攻秦,屈原首次東使齊國。前314年,屈原因上官大夫之讒而見疏,被罷黜左徒,任三閭大夫。前312年,為緩和楚齊兩國因爭霸的對立,楚懷王起用屈原再次出使齊國,齊楚復交。此時楚國占有東北邊城次室邑60多年。在春秋無義戰的時代,周王室衰微,諸侯稱霸,誰占地盤誰做主。次室是和魯國公室曲阜相對應的地理名稱,帶有濃郁的魯國色彩,楚國要在魯國舊地建立行政機構,須廢除魯三桓專政遺留下來的“次室”,還要讓魯國遺民接受楚人的統治。他們認為,既要用儒家理念治理魯國舊地,還要打上楚國政治的印記。擬定一個充滿時代理想色彩的新地名,其使命義不容辭地落在政治家屈原身上。
戰國時代,烽煙四起、群雄爭霸,諸侯林立。屈原從楚都(今湖北江陵縣紀南城)東使齊國,大江東去,入邗溝達淮泗到泇水。次室邑在泇水之上,楚地東北邊城,是屈原自楚地使齊的必經之地。屈原作為主管民政外交事務的重臣,對東北邊邑密切關注,應是這個時期將次室改名蘭陵。公元前255年,荀子(死後葬於魯南某地)任蘭陵令,距楚人占據蘭陵127年,和屈原在公元前319年秋使齊亦64年間隔,蘭陵地名早已定位。

蘭陵名之寓意

楚國為何選“蘭陵”二字擬名?傳統解釋是因當年蘭陵周圍高地上開滿蘭花而得名,這一觀點毋庸置疑。黃淮流域是先秦時期經濟文化最發達地區之一,氣候溫和而滋潤,植被丰茸,簇擁在廣袤無垠的幽林之中。只因氣候生態改變,今黃淮以北蘭的蹤跡已再難尋。
楚人以“蘭陵”作區域地名,應是屈原封建治國理念的體現,極具理想色彩和浪漫王者氣息。蘭本是山隅中的一種草本植物,在先秦時期,自然界蘭花的香郁被先民推崇為王者之香。在神話傳說中,倉頡創造的“蘭”字,猶如一幅美麗的畫,門前綠草如茵,門內有請帖寓意的“柬”字中又是明月映照。孔子喻:“蘭為王者香,今乃與眾草為伍。”“與善人處,如入蕙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則與之俱化”。他把蘭比作理想人格之化身,這說明了蘭無媚素態和俗氣,“不以無人而不芳,不為困窮而改節”的優雅崇高之品德。小邾國里的聖人左丘明說“蘭有國香”,將蘭提升為君子的高尚品德,孟子又將君子德行上升為的“王道”理想,建設儒家境界中的王道樂土。屈原時楚國朝野崇尚蘭花,宮苑內廣植蘭花,楚懷王給兒子起名“子蘭”。屈原在《離騷》、《九歌》、《九章》等詩篇中,把蘭比作“美女”、“君子”、“賢人”等崇拜之物。
孟子年長屈原30多歲。屈原使齊時,孟子為齊都臨淄稷下學宮的儒學大師,桃李滿天下。屈原不遠千里來到齊國,聯齊抗秦,拜訪齊國君臣,訪問稷下學宮,向儒學大師孟子學而論道,尋求治國方略,亦在情理之中。屈原通過齊都之行,對孟子的“王道”治國理論,一定有全新的理解和詮釋,建設楚國的王道樂土,也是屈原追求的理想。 “蘭”寓意“王道”,“陵”原義為高地,引申為“樂土”。楚人以“蘭陵”命名,就是在魯南建設一片楚國的“王道樂土”。我們認為還有一個更確切的喻意,即“聖地”之義。古代稱大思想家為“君子”、“聖人”,稱封建帝王為“國君”、“聖上”。所以,“蘭”字的“王者”即“聖者”,“蘭陵”即“聖地”。荀子是儒教正宗,兩任蘭陵令,終老於斯,被稱為後聖。屈原之後800年,在南朝齊梁兩代稱帝的蕭氏後裔,更將蘭陵作為自己祖先發祥的聖地。
在中外地名中,被稱為“聖地”的地方很多,從現有國內地名詞義中含有“聖地”釋義的,我們覺得唯有“蘭陵”二字,雖“香格里拉”地名也是聖地、淨土的意思,但它是近代文學史上泊來的音譯之詞。“蘭陵”的“聖地”含義在中國古代地名文化史上是少見的。我們感謝楚人,在我們腳下創造了一個充滿王者浪漫氣息的地名蘭陵。我們也查到,屈原家鄉的後人們為紀念這位文化聖人,也把其故鄉秭歸(今湖北省秭歸縣屈原鎮)的一條河流命名為蘭陵溪,使聖地之水永遠在故土上流淌。

區域變遷

先秦時代

蘭陵作為一個縣域地名出現,是在帝國統一實行郡縣制以前的百年。《十三州志》載:“蘭陵故魯之次室邑,其後楚取之,改為蘭陵縣,漢因之。”楚國是最早設縣的國家之一,在春秋初期就把兼併得到的地方建立縣,春秋中期以後,新建的縣就逐漸多起來。縣的長官稱令,這是秦在商鞅變法時所設定的官稱。縣的長官由中央任免。《史記·春申君列傳》載:楚國春申君為令尹時,曾任命當時著名的學者荀子為蘭陵令。荀子(公元前313-前230年)是戰國時期著名的儒學大師,從公元前261年起,兩任楚蘭陵令約20年。荀子是從齊國三任稷下學宮祭酒職位15年的基礎上來到蘭陵,他任縣令時,蘭陵縣治早已設立,屬地範圍包括楚軍駐紮的襄賁(今蘭陵縣長城鎮)、開陽(今臨沂城)兩個軍事要地,是楚軍駐紮與越國對峙的邊防線。因當時“”的概念是懸在邊疆的行政區域,秦楚等國在新辟的疆土率先設立縣治。因為齊魯兩國沒有實行郡縣體制,所以蘭陵縣是今山東境內最早設立的縣治。

秦漢魏晉

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建立一統,全國實行郡縣制,今縣域屬東海郡,設有蘭陵縣襄賁縣和鄫縣,是東海郡縣治所最密集的區域。
前206年西漢建立,今蘭陵鎮為東海郡蘭陵縣。蘭陵縣轄9鄉35亭,規模居東海郡第四位,東漢末年王莽改制,將東海郡改名沂平郡,蘭陵縣改名蘭東縣,東漢恢復舊縣制。
公元196年,蘭陵隸屬曹魏東海國
西晉將蘭陵郡從東海郡中析置,蘭陵縣屬蘭陵郡管轄。北宋地理總志《太平寰宇記》載:惠帝元康元年(公元291年)“分東海之蘭陵、、合鄉、昌慮五縣置蘭陵郡,理氶城。”歷史上始有蘭陵郡。氶,即今嶧城。蘭陵郡駐氶城,蘭陵縣仍在蘭陵鎮,郡縣共存,駐地不同。
不久,北方陷入戰亂,行政區劃也開始混亂不已。在“五胡十六國”年間,蘭陵依次隸屬羯族建立的後趙(319-351年)、氐族建立的前秦(351-394年)。期間,冉閔曾在蘭陵郡起家,後推翻羯趙,350年稱帝,年號永興,國號大魏,史稱冉魏,兩年後失敗。383年東晉和前秦淝水大戰,東晉大破秦軍,晉乘勝北伐,收復黃河以南地區,蘭陵回歸東晉,蘭陵縣回歸故土王朝,此後的80多年間由偏安的南方政權統治。

南北朝

北魏(386-534年)鮮卑政權於439年完成北方統一,大江南北進入對峙階段。466年北魏軍隊開始了奪取劉宋徐、兗、青、冀四州等地區的新一輪戰爭,於468年1月攻克蘭陵縣城,南朝劉宋守將投降,蘭陵歸北魏統治。《魏書》記載,公元480年(北魏太和四年,南朝齊建元二年),為回響南朝蕭齊光復故土的計畫,蘭陵人桓富率眾起義,攻破蘭陵縣城,殺死縣令,並北上與昌慮起義軍首領桓和、泰山首領張和顏等聯合建立根據地,推舉司馬朗之為領袖。這場蘭陵起義未得到南朝大力支持,北魏孝文帝政權調淮陽王元尉等領兵鎮壓。此後蘭陵先後為北魏東魏(534-550年)、北齊(550-577年)、北周(557-581)政權管轄。在近300年的紛爭中,蘭陵郡自設立後,除在北魏短時間被廢,又於東魏武定五年(公元547年)復置,其郡治在(今棗莊市嶧城東部)。其郡治曾短時設於昌慮縣。
南朝時期,蕭氏後人從南蘭陵(今常州)起家登上政治舞台,蕭道成蕭衍在建康(南京)稱帝,歷11帝。

隋唐

北宋地理總志《太平寰宇記》載: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罷蘭陵郡。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分氶縣,置繒州蘭陵縣隋煬帝大業二年(公元606年)廢繒州,省氶縣入蘭陵縣,屬彭城郡管轄。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復置繒州,治承縣(承,古作氶,《舊唐書》變作丞,《新唐書》又省作氶),轄承縣、蘭陵、繒城3縣。貞觀六年(公元632年)廢繒州,省蘭陵、繒城二縣入承縣,屬沂州臨沂)。
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這是盛唐詩人李白吟誦蘭陵美酒的絕句《客中行》。唐開元二十四年(736年),大詩人李白與夫人許氏及女兒平陽遷居任城(濟寧),開始了寄居東魯的日子。嗜酒如詩的李白遊歷蘭陵古鎮,為美酒陶醉,留下這首千古傳誦的名詩,使蘭陵美酒名揚天下。

唐朝之後

五代十國(公元907—960年)時,蘭陵古城屬沂州承縣管轄,先後經歷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短暫朝代。
北宋時,蘭陵仍屬沂州承縣管轄。
金(1115—1234年)統治初期,蘭陵曾屬邳州承縣。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改承縣為蘭陵縣,治所在承城金貞佑四年(1216年)三月,蘭陵縣治所移至土婁村(見《金史·志第六》),共49年。金興定中(1217—1222年)在承縣舊地設定嶧州
元代(1206—1368年),據《新元史·志第十三》載:“金蘭陵縣,屬邳州。元初,於縣置嶧州。至元二年,又省縣入州。李璮為益都路行省,以其姻親胡甲知沂州,嶧州畏其逼,盡割州東二十里外與之,後遂因而不改。”(李璮是反叛蒙元的山東軍閥,1262年初舉兵反元,7月兵敗濟南,被忽必烈處死)1265年,元朝撤蘭陵縣併入嶧州。
明朝、清朝及民國時期
傳承元代蘭陵縣撤銷併入嶧州(後改為嶧縣)的歷史。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後
1948年2月,中共魯南區黨委決定恢復蘭陵縣,治所在(今棗莊市台兒莊城區內)。
1953年7月,蘭陵縣撤銷,原轄區一分為三,分別劃歸老嶧縣(現棗莊市嶧城區)及於1947年中共魯南區黨委在卞莊新設立的蒼山縣,原屬江蘇省及山東省突出部分地區劃歸江蘇省。蘭陵遺址(因以泇河為界,位於河邊東沿的蘭陵舊址)劃歸蒼山縣,編為第十六區。1957年改區為鄉。1959年改為人民公社,1984年置蘭陵鎮
2014年1月8日蒼山縣更名為蘭陵縣(現屬今臨沂市)。

歷史採擷

大禹治水

傳說五千年前夏代,黃淮洪患,大禹引谷入海,淮其治,蒙羽其藝。蘭陵地區成為一方沃土。

倉頡造字

相傳軒轅黃帝史官倉頡造字,荀子弟子李斯在此地作《倉頡篇》,後輔佐秦王嬴政建立秦朝,任丞相,將小篆體定為秦帝國統一文字。【蘭陵鎮北8千米,作字溝村有倉頡廟遺址。】

繒國故地

夏代少康傳位長子杼,將次子曲烈封於盛產絲織品的“”地。周代封鄫子國,公元前567年滅於莒,鄫太子巫歸附魯國,以“曾”為姓氏。前553年,延續1600年的鄫國正式歸屬魯國。【鎮內有劉堡子商周文化遺址,鎮北17千米有鄫國故城遺址。】

季孫行父

季孫行父(?-前568年),諡號季文子,春秋時魯國正卿,輔佐魯三代君主33年。在此地建次室亭,開墾湖田,推行“初稅畝”。凡事三思而後行,家無私積,以節儉著稱。【蘭陵鎮北17.5千米文峰山有魯大夫季文子墓。】

左氏春秋

左丘明(前502-前422年),曾任魯國太史,被譽為 “百家文字之宗、萬世古文之祖 ”。為解孔子春秋》作《左傳》,亦稱《左氏春秋》。元朝方誌《齊乘》載:嶧州東北七十里有邱明墓。【蘭陵鎮東北12千米,興明鄉左家官莊有左丘明墓。】

壽聖高柴

高柴(前521-前393年) ,字子羔。孔子門下弟子,曾在魯國、衛國做官,後教書蘭陵,創辦書院,著有《子羔》等書,定居終老蘭陵,高壽128歲,被後人尊為壽聖。【蘭陵鎮東北5千米,劉堡後村有高柴子羔墓。】

楚國蘭陵

公元前319年,楚國著名政治家、愛國主義詩人屈原任楚懷王左徒期間,將楚國東北邊城次室更名蘭陵,取王者香蘭美名,寄託王道樂土理念,蘊涵聖地之意。【蘭陵鎮東泇河為古代蘭陵衢通淮徐水運通道】

漢室太傅

蕭望之(前106--前47年),字長倩。西漢宣帝重臣,官至三公。《齊詩》、《魯論語學派》傳人,經學大師。以儒學傳家,子蕭良、蕭鹹蕭由通曉五經,孫蕭紹任御史中丞,曾孫蕭閎任光祿勛,孝廉、博士輩出,數代不輟。【蘭陵鎮北2千米小仲村有蕭望之墓園。】

蕭氏家釀

蕭氏家釀即蘭陵美酒。4000年前,殷商甲骨文記載“其酒”。漢代蕭氏精釀製造,亦稱“蕭王美酒”。蕭家重臣,朝覲漢宮,貢酒侍賓,君臣御宴,香郁美酒,久負盛名,世代傳承。【蘭陵鎮中蘭陵美酒廠內有美酒車間有釀造工藝流程】

儒學經師

漢家獨尊儒術,蘭陵經師輩出。王臧、繆生研究《詩經》;褚大深精《公羊春秋》經史兵學;孟卿精通《》《春秋》,授后蒼疏廣。其子孟喜以卦言《》,孟氏易學派創始人;疏廣疏受叔侄精研《春秋》,分任太子太傅少傅王良精熟《小夏侯尚書》,弟子千人。

齊梁故里

永嘉之亂匈奴占據中原,蕭整率族人離蘭陵故土南渡,江南僑置蘭陵,後人蕭道成蕭衍建康(南京)稱帝,分別建立南朝(479—502)(502—557)兩代皇朝,歷十一帝。

蘭陵王曲

高長恭(543—573),北齊名將,被封為徐州蘭陵郡王。因其貌美,為陣前震懾敵人,做兇惡面具戴之,戰無不勝。齊人作歌舞《蘭陵王入陣曲》,展現蘭陵王指麾擊刺英姿。後東傳日本,今屬日本雅樂。【鎮中心蘭陵美酒廠迎壁《蘭陵春秋》有蘭陵王入陣曲浮雕】

蘭陵公主

古代冊封蘭陵公主,著名者有北魏宣武帝二姊、隋文帝五女楊阿五唐太宗十九女李淑等。遼代後族蕭氏入主中原,以蘭陵為郡望冊封加爵,蕭朴蕭恆德、蕭阿魯、蕭繼先等十數人封為蘭陵郡王、蘭陵縣公、蘭陵郡公稱號。

文元功曹

蕭穎士(708—759),字茂挺,蘭陵人,唐代古文運動先驅,散文家,詩人。開元舉進士,曾任秘書正字、集賢校理、揚州功曹參軍等職。因高才博學,恃才傲物,格不近俗,門下溢為文元先生。留有《蕭茂挺文集》。

雲水清音

賈仲明(1343~1422後),元末明初雜劇作家。亦作賈仲名。自號雲水散人。淄川人,徙居蘭陵。精於詞曲、隱語。曾侍明成祖朱棣,甚得寵愛,所作傳奇戲曲、樂府極多,駢麗工巧。著有《雲水清音》等。

蘭陵奇書

明代長篇小說《金瓶梅》,蘭陵笑笑生著。假託對北宋中葉市儈勢力西門慶及其家庭腐朽生活的自然描述,展現了晚明政治社會面相,是古代現實主義文學題材中里程碑式的奇書巨著。

蘭陵古道

蘭陵古道一天晴,山色青青馬首迎。美酒臨觴懷李白,雄文佩筆訪荀卿。村村雞犬同豳國,戶戶弦歌近武城。停轡觀風民物好,與農閒話勸春耕。 ——七律 《入蘭陵》【作者:邵士,浙江蕭山人,清順治十五年進士,康熙十二年(1674年)任沂州知州。】

鐵筆衍公

王思衍(1866-1938),字仲蕃,清光緒戊戌科進士,官至刑部主事。著名書法家、詩人。諸體皆精,行草自成一家。有《亦囂詩集》《嚼雪齋印譜》傳世。日軍攻蘭陵,飲恨自縊。【蘭陵鎮西1.5千米插柳口村有衍公進士第遺址】

插柳學詩

王鼎鈞,又名王冠才,1925年生,蘭陵西南隅人,當代華文著名作家。1942年離家求學,後移居台灣、美國。著有散文集《人生三書》等40餘種,回憶錄《昨天的雲》等4部。【鎮西1.5千米插柳口村為王鼎鈞少年插柳學詩之地。】

傳奇將軍

羅炳輝(1897-1946)將軍,雲南彝良人。由奴隸當兵,加入紅軍,身經百戰,抗戰勝利任新四軍副軍長兼山東軍區副司令員,1946年6月21日魯南部署自衛作戰,因病在蘭陵逝世。【羅炳輝墓在臨沂華東烈士陵園】

猴呱噠鞭

猴呱噠鞭舞又稱雙鞭洛陽,全國獨有的蘭陵民間樂舞。男女演員以竹板、花棍為道具,演唱民歌民謠小調,間奏處配以行進打擊樂,富有魯南濃郁鄉土氣息,已申報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鎮西北2千米西橫溝崖村,張學法先生為藝術傳人。】

蘭陵文化

荀子文化

戰國時期兩任蘭陵縣令的荀子,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孟之後的儒學大師。公元前255年,先後兩次任蘭陵縣令近二十年,後居於蘭陵著書立說,死後葬於蘭陵,其墓地陵園猶存,為儒家所景仰。荀子的治國理念奠定了秦漢封建帝國統一發展的局面,治縣政績為蘭陵地區世代傳頌。荀子學術思想源於儒家而又有創新發展,在中國文化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以荀子文化為代表,蘭陵地區人才輩出,法家學派代表韓非與秦朝開國丞相李斯“俱事荀卿”,從其“學帝王之術”;漢代學者劉向曾雲“蘭陵多善為學,蓋以荀卿也。”在我國文化發展史上,傳說中造字的倉頡、造律條的邱營均出自蘭陵。歷代著名學者有:秦漢時期的疏廣疏受孟喜蕭望之匡衡王良等人,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繆襲何承天鮑照鮑令暉徐勉何遜顏之推,隋唐以後的顏師古蕭穎士賈仲明蘭陵笑笑生等。

美酒文化

蘭陵是美酒文化的發祥地,自古以來釀酒業發達,以蘭陵美酒而著稱,釀製歷史可上溯到春秋時代, 距今有2000多年。1995年,徐州漢墓出土了兩壇印有“蘭陵承印”的陶質器皿裝有蘭陵酒,酒香依舊。唐朝詩人李白為蘭陵美酒留下了一首《客中行》絕句,“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使蘭陵美酒香冠天下,名揚古今,定格了蘭陵古城特有的酒文化。1915年,在美國舊金山召開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蘭陵美酒榮獲金質獎章,更使這一傳統名酒名播海外,躋身於國家名酒之列。隨著釀造技術的不斷進步,至今蘭陵美酒系列產品以其品牌化、產業化優勢,不斷占領國內外市場,在整個地區經濟發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氏族文化

蕭望之蕭何六世孫,字長倩,宣帝時,歷任大鴻臚御史大夫太子太傅、前將軍光祿勛等職,為官剛正不阿,後遭宦官陷害,被迫自殺。其墓在今蘭陵鎮小仲村(實為蕭冢村)。其後裔在南北朝時期建立的蕭齊蕭梁政權統治江南78年,出了11位皇帝,在中國封建文化歷史發展中有著重要的一章。蘭陵是蕭氏郡望尋根之地,如今已有大批海內外蕭氏後裔前來祭祖,吸引越來越多的歷史愛好者慕名前往探究。

運河文化

明朝萬曆二十二至三十二年(1594~1604),明政府徵召民力歷時10年,在蘭陵西泇河下游開掘泇河運道,長260餘里,避開黃河的險要河段330里,沿泇河運道可直達京杭。此工程使蘭陵古鎮有了通航之利,成為經濟戰略重鎮,蘭陵古城牌坊高懸的“逵達鄒魯”、“衢通淮徐”匾額,見證了蘭陵明清時期的繁榮和輝煌。

紅色文化

在近現代革命鬥爭中,蘭陵地區留下了許多英雄史詩。上世紀初新文化運動的先驅王思玷,被茅盾先生譽為文壇上的一顆彗星;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蘭陵紅槍會起義;抗戰初期中國軍隊與日軍在臨沂台兒莊大戰時重創日軍的阻擊戰場;解放戰爭初期陳毅粟裕在這裡指揮華東野戰軍取得了魯南戰役的勝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