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歸縣(秭歸)

秭歸縣(湖北省下轄縣)

秭歸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秭歸縣,隸屬於湖北省宜昌市。位於湖北省西部,東經110°18'~111°0',北緯30°38'~31°11'。東與夷陵區三斗坪、太平溪、鄧村交界,南同長陽土家族自治縣的榔坪、賀家坪接壤,西臨巴東縣的信陵、平陽壩、茶店子,北接興山縣的峽口、高橋;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全縣總面積2427平方公里,下轄7鎮、5鄉;

2017年末全縣共有戶籍戶數144966戶,戶籍總人口372841人。

秭歸,商朝時期為歸國所在地,西周朝為夔子國,戰國後期稱歸鄉,漢朝置秭歸縣;南北朝北周建德六年置秭歸郡。1949年~1991年,先後隸屬宜昌行政區專員公署、宜都工業區行政公署、宜昌專員公署、宜昌地區革命委員會、宜昌地區行政公署。

秭歸是三峽庫區首縣,屈原故里。秭歸縣名來源《 水經注》“屈原有賢姊,聞原放逐,亦來歸,因名曰姊歸”,“秭”由“姊”演變而來。2011年秭歸獲得“中國詩歌之鄉”稱號。著名景點有:屈原故里、 屈原廟、讀書洞、照面鏡、兵書寶劍峽等。

2011年秭歸獲得“中國詩歌之鄉”稱號。2019年4月29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決定秭歸縣退出貧困縣。

基本介紹

建置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自然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礦產資源,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社會事業,教育事業,科學技術,文化事業,醫療衛生,居民生活,社會保障,風景名勝,地方特產,著名人物,

建置沿革

殷商時代,為歸國所在地。
西周前期,為楚子熊繹之始國。西周后期至春秋前期為夔子國。
春秋中期,屬
戰國後期,稱歸鄉。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天下分為郡縣,歸鄉在南郡轄區內。
西漢元始二年(2),置秭歸縣。其縣名來源是由古歸國、夔子國演變而來。
南北朝北周建德六年(577),置秭歸郡,避郡縣同名而改秭歸為長寧縣。
開皇三年(583),罷天下諸郡,改長寧為秭歸。
唐武德二年(619),置歸州。天寶元年(742)改置巴東郡,治秭歸。乾元元年(758)復置歸州。
宋時,仍名歸州。
至元十四年(1277),升為歸州路,十六年(1279)降為州。
洪武九年(1376),廢歸州置秭歸縣,隸夷陵州。十年(1377)再改秭歸為長寧縣,十三年(1380)裁長寧縣復置歸州。
清雍正七年(1729),置歸州為直隸州,隸湖北省。十三年(1735)升夷陵州為宜昌府,歸州直隸州降為縣級州,屬宜昌府,不再轄縣。
民國元年(1912),改為秭歸縣,隸屬荊南道
民國11年(1922),隸屬荊宜道
民國21年(1932),隸屬第九行政督察區。
民國25年(1936),隸屬第六行政督察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仍名秭歸縣,1949—1991年,先後隸屬宜昌行政區專員公署、宜都工業區行政公署、宜昌專員公署、宜昌地區革命委員會、宜昌地區行政公署。
1992年,宜昌地區行政公署和宜昌市人民政府合併,成立宜昌市人民政府,秭歸縣隸屬宜昌市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79年,秭歸縣設龍江、三閭、桑坪、水田壩、泄灘、西陵、金沙、兩河、團結、磨坪、文化、郭家壩、周坪、芝蘭、楊林、茅坪16個人民公社和茅坪良種場、九嶺頭林場2個農林場。同年9月,秭歸縣重建62個社轄管理區,轄460個生產大隊,3135個生產隊。
1984年2月,行政體制改革,撤銷人民公社,建立區公所;撤銷管理區,建立區轄鄉鎮人民政府;將生產大隊、生產隊分別改為村民委員會、村民小組。秭歸縣設兩個鎮:歸州鎮(原城關鎮)、香溪鎮(九嶺頭林場併入);11個區:龍江、三閭、水田壩、泄灘、西陵、兩河口、磨坪、郭家壩、周坪、楊林橋、茅坪(茅坪良種場併入)。區下設55個鄉、5個鄉級鎮。
1985年10月,將原兩個鎮、11個區調整為1個鎮、8個鎮(區)、2個場、3個區,實行“鎮區並存,兩塊牌子(鎮政府、區公所),一套班子”新體制。1個鎮即歸州鎮;8個鎮(區):香溪鎮(區)、新灘鎮(區)、沙鎮溪鎮(區)、兩河口鎮(區)、郭家壩鎮(區)、周坪鎮(區)、楊林橋鎮(區)、茅坪鎮(區)。2個場:九嶺頭林場、雲台荒藥材場;3個區:水田壩區、泄灘區、磨坪區。鎮、區下設50個鄉、3個鄉級鎮。縣管鎮、區,鎮管村,區管鄉和鄉級鎮。
1987年10月,秭歸縣行政區劃調整,將原12個區(鎮)、50個鄉、3個鄉級鎮改建為8鎮8鄉,即歸州鎮、香溪鎮、屈原鄉、新灘鎮、水田壩鄉、泄灘鄉、沙鎮溪鎮、兩河口鎮、梅家河鄉、磨坪鄉、郭家壩鎮、文化鄉、周坪鄉、芝蘭鄉、楊林橋鎮、茅坪鎮。
1995年10月,秭歸縣調整行政區劃,將8鎮8鄉撤併為7鎮7鄉。撤銷歸州鎮、新灘鎮和屈原鄉,設立屈原鎮和香溪鎮。將原新灘鎮和屈原鄉所轄的屈原、三星、大周坪、北峰、五指山、板倉、魯家河、仙女坪、袁家嶺、九龍、高峰、雙龍12個村民委員會劃歸屈原鎮管轄,鎮人民政府駐前山坡。將原歸州鎮和屈原鄉的白果園、高姑坪、賈家店、雲霧埡、莊屋嶺、羊來洞、肖家埡7個村民委員會劃歸香溪鎮管轄,鎮人民政府駐陶家坡。秭歸縣7鎮7鄉分別為:香溪鎮、屈原鎮、水田壩鄉、泄灘鄉、沙鎮溪鎮、兩河口鎮、梅家河鄉、磨坪鄉、郭家壩鎮、周坪鄉、楊林橋鎮、茅坪鎮、芝蘭鄉、文化鄉。
秭歸夜景秭歸夜景
2001年1月,秭歸縣調整行政區劃,將7鎮7鄉撤併為7鎮5鄉。撤銷芝蘭鄉,將原芝蘭鄉的行政區域劃歸周坪鄉管轄,鄉人民政府駐周坪。撤銷文化鄉,將原文化鄉的行政區域劃歸郭家壩鎮管轄,鎮人民政府駐崔家灣。香溪鎮更名為歸州鎮。秭歸縣7鎮5鄉分別為:茅坪鎮、屈原鎮、歸州鎮、水田壩鄉、泄灘鄉、沙鎮溪鎮兩河口鎮、梅家河鄉、磨坪鄉、郭家壩鎮、楊林橋鎮、周坪鄉。
2009年4月,周坪鄉正式更名為九畹溪鎮,將秭歸縣7鎮5鄉變為8鎮4鄉。秭歸縣8鎮4鄉為:茅坪鎮、屈原鎮歸州鎮水田壩鄉泄灘鄉、沙鎮溪鎮、兩河口鎮、梅家河鄉磨坪鄉郭家壩鎮楊林橋鎮九畹溪鎮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傳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確定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秭歸縣為湘鄂西片區。

區劃詳情

截至到2018年,秭歸縣轄12個鄉鎮、6個居委會、186個行政村、1150個村(居)民小組。
區劃詳情
鄉鎮居委會、村委會國土面積人口
居委會3個、村委會18個
206平方公里
85750人
居委會1個、村委會12個
215平方公里
19674 人
居委會1個、村委會11個
128平方公里
27956人
村委會25個
224平方公里
34983人
村委會13個
145平方公里
15079人
村委會15個
188平方公里
36025人
村委會19個
269平方公里
29667人
村委會13個
88平方公里
18707人
村委會12個
141平方公里
12005人
居委會1個、村委會20個
313平方公里
51092人
村委會14個
275平方公里
24752人
村委會14個
235平方公里
26224人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秭歸縣,位於湖北省西部,長江西陵峽兩岸,三峽大壩庫首。介於北緯30°38′~31°11′,東經110°18′~111°0′之間。東與夷陵區三斗坪鎮太平溪鎮鄧村鄉交界,南同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榔坪鎮賀家坪鎮接壤,西臨巴東縣信陵鎮溪丘灣鄉茶店子鎮,北接興山縣峽口鎮高橋鄉
秭歸縣東起茅坪鎮鳳凰山,西止磨坪鄉涼風台,南起楊林橋鎮向王山,北止水田壩鄉懶板凳埡,東西相距66.1公里,南北相距60.6公里,總面積2427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秭歸地勢西南高東北低,東段為黃陵背斜,西段為秭歸向斜,屬長江三峽山地地貌。長江由西向東將縣境分為南、北兩部分,江北北高南低,江南南高北低。縣境內為巫山余脈盤踞,層巒疊嶂,岩高谷深,最高點雲台荒海拔2057米,最低點茅坪河口海拔40米,海拔800米以上高山128座,2000米以上高山2座。縣境內群山相峙,多為南北走向,形成本縣廣大起伏的山崗丘陵和縱橫交錯的河谷地帶。由於長江水系川流不息,地面切割較深,大片平地少,多為分散河谷階地,槽沖小壩,梯田坡地。

氣候

秭歸縣屬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縣境內山巒起伏,高低懸殊,氣候覆雜,垂直變化十分明顯,具有典型的立體氣候特色。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春秋季節多陰雨,盛夏酷熱期短,雨熱同季,冬暖少雨雪。
秭歸縣城秭歸縣城
2017年,秭歸縣年平均氣溫17.1℃,年總降雨量1535.4mm,年總日照時數1271.0h,年總蒸發量810.5mm,無霜期285天,雷暴日數32天,輕霧180天,大霧8天,結冰日數3天。其中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12℃的初日為3月25日,6月9日入梅,7月10日出梅,年內區域性強降水和局地強對流天氣多發,主要出現在夏、秋季,共出現了10次全縣範圍系統性強降水過程和2次局地短時強降水;出現4次雨雪降溫天氣過程和1次晴熱高溫天氣;春、秋兩季連陰雨天氣影響嚴重。
2017年,秭歸縣主要氣象災害為連陰雨、暴雨,局地短時強降水、雷電、風雹、高溫、乾旱、低溫雨雪冰凍等氣象災害也有時有發生。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秭歸縣2017年末耕地總資源27.2千公頃,常用耕地面積25千公頃,其中:水田3.1千公頃,旱地21.9千公頃。全縣有效灌溉面積8.7千公頃。
海拔800米以上高山地區占總土地面積30%,海拔500~800米半高山地區占總土地面積54.9%,海拔500米以下低山地區占總土地面積15.1%。受海拔高差、地貌形態、氣候特點及水熱條件垂直分布的作用和影響,山地的土地資源類型複雜多樣,形成種類眾多的亞熱帶溫帶生物資源的優越環境。同時存在三個不利因素:一是坡度≥25°的山地面積較大,土層薄,水土流失嚴重,生態環境脆弱;二是土地利用類型呈零星分布,現代化利用水平不高,整體產出效益偏低;三是交通不便,開發難度較大。根據最新調查數據,全縣土地總面積22.74萬公頃。其中,耕地3萬多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13.2%;園地2.39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10.51%;林地14.84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65.26%;草地596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0.26%;城鎮村及工礦用地7852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3.45%;交通運輸用地2385公頃,占土地總面積1.05%;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1.11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4.89%;其他土地3131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1.38%。農用地、建設用地、未利用地之比為20∶1∶1.04。全縣農用地面積20.71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91.07%,其中林地占農用地71.64%。人均擁有農用地0.53公頃,人均擁有耕地0.08公頃。

水資源

秭歸縣境內河流水系發育,溪河網布,水資源較為豐富,長江橫貫縣境64公里,有常流溪河135條,分別匯入長江南北的8條水系注入長江,江南有清港河、童莊河、九畹溪、茅坪河,江北有龍馬溪、香溪河、良斗河、泄灘河,形成以長江為骨幹的“蜈蚣”狀水系。境內河流長度247.8公里,總流域面積2032.1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83.7%,年平均徑流量32.77億立方米。縣內共有水庫20座,其中中型水庫2座,小(1)型水庫6座,小(2)型水庫12座,承雨面積1101.82平方公里,總庫容9022.39萬立方米,有效庫容5949.38萬立方米,設計灌溉面積4127公頃。

礦產資源

秭歸縣礦產資源較豐富,全縣共發現有礦產地及礦點71處,已知礦種以沉積型礦產為主,有煤炭、岩金(伴生銀)、赤鐵礦、硫鐵礦、銅、錳、鉛、鋅、重晶石、磷、石膏、矽石、建築石料用灰岩、水泥用灰岩、飾面灰岩、方解石、花崗岩、水泥配料用砂岩、水泥配料用頁岩、磚瓦用頁岩、建築用砂、高嶺土、地熱、油氣等25餘種。已做過地質勘查工作,查明一定資源儲量的礦種有煤炭、金(伴生銀)、赤鐵礦、銅、水泥用灰岩、水泥配料用頁岩、砂岩、建築石料用灰岩、花崗岩、飾面用灰岩、石膏、矽石、方解石、重晶石、磚瓦用頁岩、建築用砂等,其中煤、水泥用灰岩、岩金、赤鐵礦、矽石、頁岩、高嶺土資源量較豐富,在宜昌市區域內占居重要地位。經50多年地質普查與勘探,探明了一定的工業儲量和遠景儲量,不少的礦種已開採利用,為地方經濟建設起到了重要作用。秭歸縣是全國重點產煤縣之一,是湖北省黃金主要產區之一。

人口

2017年末,秭歸縣共有戶籍戶數144966戶,戶籍總人口372841人。其中,男性人口192709人,女性人口180132人;城鎮人口89196人,農村人口283645人。全縣年末常住人口36.26萬人。全縣出生人口3366人。其中,男性人口1719人,女性人口1647人,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04.37∶100。人口出生率8.78‰,人口自然增長率1.61‰。當年二孩及以上出生1648人,占出生人口總數的48.81%,比2016年同期的1088人增加560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66,904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下同),比2010年增長1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農業增加值)達到150484萬元,比2010年增長4.6%;第二產業增加值達到246051萬元,比2010年增長21%;第三產業增加值達到270369萬元,比2010年增長15%。人均GDP達到18345元,比2010年增加3984元,同比增長27.7%。
工業增加值達到208191萬元,比2010年增長16.6%,其中規模工業增加值達到189874萬元,增長18.1%。三次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10年的20.8:35.35:43.85轉變為2011年的22.57:36.90:40.53,其中工業占國民經濟的比重達到31.22%。
2011年,秭歸縣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為105.6%,即消費價格總水平與2010年相比上漲5.6%。其中:食品111.7%。商品零售價格總指數、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總指數分別為106%和109.9%。

第一產業

2011年農林牧漁業現價總產值達到236185萬元,同比增長33.8%,其中農業產值100964萬元,同比增長36.1%;林業產值5613萬元,同比增長15.8%;牧業產值83009萬元,同比增長40.8%;漁業產值650萬元,同比增長25.2%。
2011年農林牧漁業增加值達到150484萬元,同比增長4.56%。

第二產業

2011年年銷售收入2000萬元以上的規模工業企業累計創造工業總產值612104.2萬元,同比增長19.92%;實現規模工業增加值189874萬元,同比增長18.1%;利潤總額達到17912.9萬元,同比增長17.41%;稅金總額38183.5萬元,同比增長167.77%。年銷售收入2000萬元以上規模工業企業達到47家,其中2011年新增8家;新增產值過億元企業5家,達到22家;新增稅收過千萬元企業2家,達到5家。秭歸縣工業企業新發明專利20件,新開發產品500多個,認定省級工程技術中心2家。
2011年建築業增加值達到37860萬元,按可比價計算,比2010年增長51.1%。

第三產業

2011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221355.3萬元,比2010年增長17.8%。分行業看,批發業零售額31952.3萬元,增長13.1%;零售業零售額147587.6萬元,增長18.9%;住宿業零售額22910.5萬元,增長15.91%;餐飲業零售額18904.9萬元,增長20%。新增限額以上商貿企業11家,達到45家。
2011年實現外貿出口2700萬美元,同比增長16.58%。秭歸縣新增自營出口企業3家,達到12家。
2011年旅遊接待人數241.24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營業收入103171萬元,分別比2010年增長25.65%和35.74%。
2011年,秭歸縣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46646萬元,同比增長43.31%,其中:城鎮500萬元以上項目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36690萬元,增長26.15%;房地產投資完成32837萬元,增長19.26%;農村非農戶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57863萬元,增長99.83%;農村私人投資完成19256萬元,增長10%。
2011年實施投資500萬元以上項目242個,其中,千萬元以上項目111個,5000萬元以上項目11個,億元以上項目15個。
2011年完成地域性財政收入82975萬元,比2010年增長11.63%。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達到38256萬元,比2010年增長38.44%。在地方一般預算收入中各項稅收達到29608萬元,增長38.64%。
2011年地方財政支出達到202465萬元,比2010年增長10.31%。
2011年12月末,秭歸縣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餘額達到702254萬元,比年初增加119560萬元。

交通運輸

2017年,秭歸縣公路通車裡程3232公里(含高速、國道)。行政村通公路比重達100%,其中通客車的村186個。全年完成客運量1181萬人,客運周轉量6.73萬萬人/公里,增長13.7%;完成貨運量1013萬噸,貨運周轉量16.63萬萬噸/公里,增長9.5%。全縣郵電業務總量2.28億元,比上年增長11.2%。
其中,郵政業務收入0.34億元,比2016年增長16.1%,電信業務收入1.94億元,比2016年增長10.4%。2017年征訂報紙累計419.6萬份,征訂雜誌累計11.3萬份。全年累計接待遊客830.16萬人次,比2016年增長17.04%;實現旅遊收入102.08億元,增長31.45%。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止2011年底,秭歸縣共有學校75所,其中普通中學14所、職業高中1所、國小40所。在校學生37882人,其中國小14106人,普通中學13507人,職業高中5512人。專任教師總數2661人,其中國小1127人,普通中學1237人,職業高中251人。幼稚園17所,在園幼兒4736人。國小學校占地面積363095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137810平方米。

科學技術

2011年秭歸縣各類專業技術人員達到8539人,其中中級技術職稱以上人員3829人,農業技術人員166人。2011年實現專利申請115件,其中企業專利申請58件,達到申請總量的50.4%;發明專利23件,占申請總量的20%。2011年授權專利56項。

文化事業

2011年,成功舉辦了2011年屈原故里端午文化旅遊節、全國龍舟公開賽。秭歸被授予“中國詩歌之鄉”、“中國龍舟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新建農家書屋46家,實現秭歸縣村級農家書屋全覆蓋,改造了縣電影院、縣圖書館,“兩館一站”免費對外開放。2011年廣播覆蓋率達到98.6%,電視覆蓋率達到99.1%。
2011年6月5日,中國詩歌協會在湖北秭歸舉行授牌儀式,授予屈原故里秭歸“中國詩歌之鄉”稱號。

醫療衛生

2011年年末秭歸縣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54個,其中縣級醫院2家(包括一家中醫院,無三級醫院),疾病控制中心1個,衛生院11所;病床960張,其中公立衛生機構床位96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2.51張。專業衛生技術人員2292人,其中執業醫師437人(在職),執業助理醫師137人(在職),註冊護士568人(在職),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6.1人,每千人擁有執業(助理)醫師1.5人,千人擁有註冊護士1.49人。

居民生活

2011年農民人均純收入4056元,同比增長1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57元,同比增長11.03%。2011年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955戶,人數6820人,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5887戶,人數28754人。新增就業人員6720人,同比增長18.73%。有2760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610人,2011年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1325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5%。

社會保障

2011年,五項社會保險(不含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收入合計19187萬元,比2010年下降13.8%;基金支出合計20850萬元,比2010年增長25.6%。2011年年末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50500人;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67260人;參加農村養老保險的人數197228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率99.32%,位居湖北省第一;參加農村合作醫療的人數300534人,新農合參保率達98%。

風景名勝

秭歸旅遊景點有:屈原祠九畹溪、四溪、鳳凰山、鏈子崖
屈原故里文化旅遊區:位於秭歸縣新縣城,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區,毗臨三峽大壩且直線距離為600米,占地面積約500畝。景區是觀三峽大壩、覽高峽平湖的最佳區位,同時以屈原祠、江瀆廟為代表的24處峽江地面文物集中搬遷於此,2006年5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九畹溪漂流風景區:位於長江三峽西陵峽南岸,距三峽大壩20公里,總面積60平方公里,是以探險為特色,以漂流為主打的旅遊產品,兼具自然和人文景觀的現代生態型旅遊區。九畹溪漂流景區是國家體育總局確定的中國漂流訓練基地。國家旅遊局首次以漂流命名的AAAA級旅遊區。2005年、2006年景區接待總量及門票收入位居全國第一,被譽為“中華第一漂”。
九畹溪峽谷觀光風景區:位於長江西陵峽南岸,距三峽大壩20公里。景區內植被豐富,獼猴成群,被遊客稱為三峽風光的“袖珍版”。
三峽竹海生態景區:位於秭歸,東臨縣城,旁依三峽大壩。
三峽鏈子崖國家地質公園:鏈子崖景區位於長江西陵峽南岸,因“鏈子鎖崖”而得名。

地方特產

秭歸茶葉
秭歸夏橙
秭歸板栗

著名人物

偉大愛國詩人屈原
民族和平使者王昭君
革命先驅夏明翰
同盟會成員林智伯、王兆翔
經濟學家向松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