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書票(微型版畫用於標記圖書收藏者)

藏書票(微型版畫用於標記圖書收藏者)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藏書票(Bookplate):是一種小小的標誌,以藝術的方式,標明藏書是屬於誰的,也是書籍的美化裝飾,屬於小版畫或微型版畫。一般是邊長5-10厘米見方的版畫作品,上面除主圖案外,要有藏書者的姓名或別號、齋名等,國際上通行在票上寫上“EX—LIBRIS”(拉丁文)。這一行拉丁文字,表示“屬於私人藏書”,藏書票一般要貼在書的首頁或扉頁上。

藏書票被譽為“版畫珍珠”、“紙上寶石”,是貼在書的首頁或扉頁上帶有藏書者姓名的小版畫。藏書票藝術起源於15世紀下半葉的歐洲,至20世紀發展為繁盛時期,日前已逐步擴展到亞洲、澳洲、北美洲等地區。歐洲最早的藏書票是用木板刻制的,世界上有許多著名的版畫家都參與過藏書票的設計、創作。所以,藏書票可說是版畫創作的一個分支,因為它是與版畫藝術共同發展的。藏書票大約在20世紀20年代傳入中國,從30年代開始,中國也有許多版畫家投身於藏書票的創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藏書票
  • 外文名:Bookplate
  • 年代:15世紀
  • 起源:歐洲
  • 標誌:EX—LIBRIS
  • 類型:微型版畫、藝術品
功能用途,藝術鑑賞,規格尺寸,品種分類,手繪藏書票,版畫藏書票,印製藏書票,電子版藏書票,剪紙藏書票,發展歷史,流行歐美,進入亞洲,傳播中國,書票聯盟,中國之最,最早的藏書票,最早的文人票,“飲水思源”藏書票,中國抗戰書票,台灣土產珍品,首套青銅生肖,

功能用途

藏書票是供藏書用的,其最初的功能和藏書印章一樣,屬於個人收藏的一種標記。通常藏書票在票面上印有拉丁文Ex-Libris,意為“我的藏書”。最早的一張藏書票是1470年由德國人Johannes Knabensberg製作的,署名勒戈爾(Lgler),由一款畫有刺蝟銜著野花腳踩落葉的木刻畫構成。
英王查理二世的藏書票英王查理二世的藏書票
類似這種圖畫構成的藏書票,在早期是極為罕見的。一直到17世紀末期,藏書票多以表示貴族身份的紋章作為圖案。由於當時只有貴族或修道院才收藏得起書籍,紋章藏書票往往象徵權勢和地位,並不流行。如17世紀中葉,英王查理二世的藏書票,以兩頭獅子捧一面盾牌的王室紋章為圖款,是典型的紋章藏書票。早期傳統紋章“雅克賓式”(Jacobean)或“齊彭代爾式”(Chippendale)中的大量的紛繁複雜的花飾、綢帶等裝飾,在藏書票中也反映的淋漓盡致。
圖書收藏者用以表明書籍持有的標記之一。一般貼在書的里封補頁或扉頁的右上角或中央。藏書票起源於歐洲,是一種袖珍版畫,起初多由版畫家自刻,後來發展成為根據書票主人的性格愛好等要求而設計的小張圖畫。藏書票的規格大小不一,其長或寬,小的3~4厘米,大的約10厘米。票面以圖案為主,並配有藏書人的姓名、別號、書齋號等,有時還有一兩句箴言、警句或藏書年份。文化界曾有人將藏書票譽為“紙上寶石”。
藏書票和郵票類似,從出現之日起,就演變為收集和收藏的對象,甚至有時其收藏的功能還蓋過了藏書的標誌功能。原因是,藏書票具有很高的藝術欣賞的特質,它圖文並茂,色彩斑斕;一種情托起了藏書票,這種情就是人類對知識的崇拜和對書籍的熱愛。

藝術鑑賞

藏書票具有很高的藝術欣賞的價值。欣賞一枚枚小小的藏書票,就像在微型藝術王國里暢遊。藏書票圖文並茂,色彩斑斕;豐富多彩,知識性強;以小寓大,容納古今;巧奪天工,細緻入微;生活氣息,韻味無窮;激勵讀書,鼓舞向上;涉獵廣泛,陶冶情操;小小票面不僅可以傳遞某種思想,還適應各種畫種和製作方法,變化無窮,趣味無限。由愛書而藏書,由藏書而有藏書票,由藏書票而衍生出一個專門的藝術門類。
世界目前存世最早藏書票世界目前存世最早藏書票
藏書票出現於15世紀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目前能見到的最早的藏書票為德國人約翰內斯·克納貝恩斯貝格(Johannes Knabensberg)所有,製作時間在1470年;畫面上的刺蝟,腳踩幾棵被折斷的花草,口銜一朵被折下的花, 上面飄動的緞帶上,幽默地寫著: “慎防刺蝟隨時一吻”的字樣。作者不詳。
西方的藏書票上通常還有拉丁文“EX-LIBRIS” (屬於我的書)。書票的圖案最初多半以家徽、神話傳說、英雄美人等為題材,以後題材越來越廣泛,有風景以及與個人生活、工作、愛好有關的各類圖案。
到18世紀,隨著教育普及,出版業發展,藏書不再是少數貴族的專利,許多中產階級也都收藏圖書,藏書票也就平民化,由原來注重由紋章顯示地位,轉而用圖畫來表示收藏者的個性與喜好,藏書票趨向個性化,也更追求藝術的意味,如18世紀中葉英國布利牧師以自己書房一角的書堆作為藏書票的構圖,表示收藏者的一種情趣。這個時期還時興寓言形式的藏書票,似乎要寄託更多的文化旨趣。如荷蘭畫家麥可·伯格斯設計的寓言票,所繪是一對天使騎在兇猛的老鷹背上,一手抓住老鷹,一手護衛牛頭,其寓意耐人尋味。
藏書票的黃金時期出現在19世紀的下半葉。歐洲的文人幾乎都自己動手或請人設計屬於個人的藏書票,有些書店可以根據顧客的需求製作藏書票。當然藏書票的審美風格也有時代性。當工業革命的巨浪鋪天蓋地衝擊歐洲各國時,人們厭煩機械的僵硬的幾何圖案,於是以彎曲變化的植物枝葉為構圖的藏書票便得以流行。如1897年德國人克萊朵夫設計了以蒲公英和野花作為背景,加上飛翔的天使的藏書票,那流暢的筆觸傳達著浪漫主義的韻味。所以藏書票的發展,經歷了由純粹實用性到逐步注重個性化和藝術鑑賞性的一個過程。

規格尺寸

常見的藏書票規格按市場上銷售的書籍來看,有8開、16開、32開、自定義規格等等。根據這些書籍的尺寸情況看,設計書票的規格大致分為三類。第一類是12~17厘米範疇內;第二類是8~12厘米範疇內;第三類是8厘米以下範疇。以上三類尺寸範圍基本上符合藏書票規格範疇,也體現出藏書票這門小型藝術的特點。在中國書票家設計的書票規格基本上以第二類居多,而第一類與第三類書票尺寸是根據書的特殊要求而進行設定。
世界上最小的藏書票是0.7×0.7厘米。國際藏書票大會對藏書票的規格要求為17厘米以下。

品種分類

手繪藏書票

這類藏書票是畫家一幅一幅繪製而成的,這類書票並不多見。早期的手繪藏書票彌足珍貴。

版畫藏書票

此類藏書票是由版畫家製作的,此類最多。版種則可分為凸、凹、平、漏四種。凸版的版材有麻膠、石膏、塑膠等,但以木版最大量、最普遍。凹版最理想的版材是銅版,但也有鋅版、鉛版等。平版的版材是石版。漏版,又稱孔版、絲網版。而在這四大類型中,製作技法也是多種多樣。國際書票聯盟已發布了20餘種通用編號,用以區別和規範書票製作的版種和技法。
版畫藏書票版畫藏書票
但由於版畫製作之技法日趨多樣,許多版種和技法在國際上還沒有統一的代號。如拓彩版、吹塑版等等。上述兩類,都是書票原作,比較珍貴。只是手繪者,生產不易,難免行之不遠;而以版畫拓印者,數量大增,甚至被視為正宗,書票也因之而有過“版畫藏書票”之專稱。
這種藏書票以套色水印木刻為主,可稱作微型版畫,因為它的畫幅很小,一般長寬均不超過10厘米,通常情況下畫幅為正方形或黃金矩形。版畫藏書票是藝術性與實用性相結合、圖象與文字相輝映的藝術形式。在畫面中,文字(一般是“某某藏書”、“某某之書”以及必不可少的“Ex-Libris”)占有一定的比例,採用嵌入式將文字設計在畫面中,所以這些文字在畫面中還起著構圖和色彩的作用。因此與其他種類的藏書票不同的是,版畫藏書票上的“Ex-Libris”通常全部為大寫字母,並且一般將“-”號省略或用“·”號代替。

印製藏書票

此類藏書票亦可稱之為“通用藏書票”或“複製藏書票”。這類書票在中國尚屬罕見,但在西方世界,都已上市銷售了。這類書票因為不是專用,所以不標明票主,但在票面上應留有一定的空白,作為書主簽名的地方。有的還像郵票一樣,打上齒孔,背面有膠,只要買來隨手撕下一張,貼在書的扉頁中,簽個名或者蓋個章就可以了。
印製藏書票印製藏書票

電子版藏書票

第四類藏書票,則是“電腦藏書票”了。電腦製版的藏書票已經得到“國際藏書票聯盟”的認可,製作者也必須限制每一版的印數,並以國際通用符號註明作品本身是電腦版。在市場上,電腦版藏書票的價格一般比版畫藏書票要低很多。它可以大量生產,方興未艾。這類藏書票與現代科技聯姻,為藏書票的廣泛普及走入千家萬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機。

剪紙藏書票

第五類藏書票是剪紙藏書票。它是將中國傳統民間藝術剪紙與藏書票的完美結合而形成的一種新型藏書票。20世紀80年代,中國剪紙學會仉鳳皋會長發起倡議,用剪紙來製作藏書票.。在20世紀50、60年代,遼寧的剪紙大家蔡雅新先生就開始用剪紙來制藏書票了。以後全國各地的剪紙家及愛好者也紛紛嘗試製作,80年代末全國首屆剪紙藏書票展在天津第二文化宮開幕。同時精選出百人的剪紙藏書票東渡日本,在名古屋市展出。剪紙藏書票幅都不大,以7x5厘米左右為易,製作內容很廣泛,如花、鳥、魚、蟲、人物、風景、建築物等都可入畫。剪紙藏書票這種新形式給剪紙藝術增添了活力,也給藏書票帶來了新的生機。
剪紙藏書票剪紙藏書票

發展歷史

流行歐美

藏書票起源於15世紀中期的德國,比郵票早300年左右。最早的藏書票是德國布蘭登堡家族使用的“天使”藏書票,又有人說是LGLER(刺蝟)藏書票,其實它們都是同一時期的作品。
德國布蘭登堡家族 “天使”藏書票德國布蘭登堡家族 “天使”藏書票
藏書票初期是作為藏書標記使用的,內容大都是貴族家族徽志圖案。後來,藏書票傳到法國、英國以至整個歐洲,19世紀初又衍傳到美洲和亞洲,內容和題材有了新變化。這時不少著名的畫家如馬狄斯、高更等亦參與創作藏書票,福樓拜雨果等作家也來使用藏書票,使藏書票的功能由單純藏書標記的實用性開始向藝術審美層面發展,藏書票變得更精美。
作為一種藝術品,藏書票在歐美各國非常流行,有很多藏書票收藏家和專門收藏各種書票的博物館,很多國家都有藏書票愛好者的各種組織,國際藏書票協會每兩年舉行一次雙年會,進行學術交流及藏書票的交換,同時舉辦國際藏書票雙年展。

進入亞洲

在亞洲,最早製作藏書票的國家是日本,明治維新後出現的藏書票與傳統的浮世繪結合,形成獨特的風格。中國的藏書票是20世紀30年代從日本傳入的。魯迅倡導的版畫創作運動推動了中國藏書票的發展。木刻家李樺組織的現代版畫會在進行版畫創作的同時也創作藏書票。1935年出版的《現代版畫》第9期即為藏書票藝術品專輯。郁達夫非常喜愛藏書票,唐弢也廣泛蒐集藏書票,在其所著《書話》一書中收有陳仲綱等刻的藏書票。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藏書票研究會成立,參加了國際藏書票雙年會。1987年在北京舉辦了第一屆藏書票展,中國的藏書票曾在美國、日本、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展出。
魯迅肖像藏書票魯迅肖像藏書票

傳播中國

至於中國文化人何時開始使用藏書票,至今未有明確的說法。不過較早的有留美學生關祖章的書票,畫面是一位古代書生在書房搜尋圖書,滿地都是線裝書,還有寶劍等飾物,頗有古風,上署“關祖章藏書”五個字,大約是1914年前後製作的。另有戲劇家宋春舫使用的藏書票,標示有“褐木廬”書齋名,也帶傳統文人的情味,估計是上世紀初製作的。二、三十年代使用藏書票的作家藝術家不少,如葉靈鳳、郁達夫、李樺、唐英偉等等,都製作過許多風格獨特的藏書票。不過,在中國,藏書票一直都只是文人自娛的玩意兒,較少流傳。直到近年,才陸續有一些刊物零星介紹過藏書票知識,並出版過一、二種有關藏書票的集子。
宋春舫“褐木廬”藏書票宋春舫“褐木廬”藏書票
台灣藏書家吳興文在1913年《圖解法文百科辭典》中發現一枚“關祖章藏書”書票,畫面為一頭戴方巾的文人,在一大堆書中秉燭夜讀。票面設計精緻工巧,充滿中國古典文化氣息。國家圖書館從館藏《京張路工攝影》集(約1910年初出版)一書封里頁,也發現一枚同樣的書票,後者證明“關祖章藏書”書票製作時間最遲在1910年。廣西人關祖章,留學美國歸來,曾在當時的交通部任職,他受西方文化影響,喜歡藏書票,可能是最早使用和製作藏書票的中國人。
一些傳教士、西方學者和外交官也隨書籍將藏書票帶到了中國(上海圖書館就有收藏證明)。
1933年前後,著名作家葉靈鳳、詩人郁達夫等人開始注意和推介藏書票,“鳳凰”藏書票就是葉靈鳳手筆。
1934年,李樺創辦“現代版畫研究會”,在其會刊《現代版畫》第九期專出了藏書票特輯,這是中國第一個手工拓印本藏書票集。魯迅先生曾托日本友人從日本購買過藏書票,許廣平就在使用。
1930年代之後,藏書票沒有太大的發展。一直到80年代初,文化復甦,藏書票再次興起。美術界一些藏書票作家和理論家們認為我國也應該有一個藏書票組織,於是由中國美院版畫系負責人梁棟先生首先發出倡議,中國第一個藏書票研究會(現稱為“中國藏書票藝委會”)於1984年3月16日在北京成立了,李樺為顧問,梁棟為會長。1986年中國舉辦了首次藏書票展覽,展出作品千餘枚,在全國反響甚大。
1984年春,“上海書展”要到香港展出,這是改革開放之後出版界的一個大舉動,因而受到了格外的重視。有人提議請名家為書展創作一幅畫,印成宣傳品現場贈送,擴大影響。楊可揚先生是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的副總編輯、著名版畫家,他欣然接受約請,不久,一幅“水清魚讀月”小版畫作成。老畫家駕輕就熟的創作構思、屬意讀書的典雅寓涵、正對展覽的書卷氣息,更有他鮮明個性化版畫技法的感染力,打動的不只是讀者,香港的版畫同仁也喜愛這件作品,還在他們提議下添加了藏書票國際通用的拉丁字標識,成就了可揚先生第一枚藏書票作品。這枚起點很高的藏書票處女作印行後廣受歡迎,覓得者引以為幸,也由此把老畫家興趣帶動了起來,邁步進入了這塊版畫耕耘的新墾地。
1984年上海書展藏書票1984年上海書展藏書票
之後,各地藏書票組織也相繼成立,辦展、交流、出刊,把中國藏書票創作和收藏活動搞得熱鬧起來。中國藏書票同時介入國際交流,1987年中國正式加入“國際書票聯盟”。
2013年3月,大收藏家馬未都表示在國外蒐集了一批數量可觀的藏書票,準備在國內各地建立專館。市場人士認為,這一訊息將有望促使藏書票這一顆珍珠煥發新的光彩。

書票聯盟

18世紀前後,歐、亞、美許多國家相繼成立了藏書票協會或俱樂部,書票交流和收藏成為時尚,1953年收藏家國際性會議首次召開。之後隔一兩年會議就要召開一次,同時舉辦展覽,使藏書票在國際範圍內有了廣泛交流的機會。後來又有人提議成立正式的國際性組織,於是在1966年7月28日“國際藏書票聯盟”誕生。現成員國已擴展到41個,會員上萬。

中國之最

最早的藏書票

關祖章藏書票:中國國家圖書館從館藏圖書中發現一枚迄今所知最早的中國藏書票“關祖章藏書票”。這枚書票貼在1910年出版的《京張路工攝影》集中,畫面為一古代書生在滿室書卷中夜讀的情景,具濃厚的書香之氣和中國古典文化神韻,是一枚構思巧妙與藏書主題緊扣和契合的書票。圖畫工致精美,上方“關祖章藏書”五字,秀逸剛勁。同樣的“關祖章藏書票”還出現在1913年出版的一本《圖解法文百科辭典》中,為台灣出版人吳興文發現並收藏。關祖章為廣西赴美留學人士,歸國後曾在交通部任職,他熱愛西方文化並製作這枚藏書票供自己使用。據分析,關祖章可能是中國最早製作和使用藏書票的人。
關祖章藏書票關祖章藏書票

最早的文人票

葉靈鳳“鳳凰”票這枚書票是30年代上海的著名作家葉靈鳳1933年親手繪稿刻印的。他思想進步,和郁達夫積極推介西方文化包括藏書票,並親手製作了這枚書票,印出後,他寄贈書票給日本友人太田臨一郎。後來李樺、賴少其等一些青年木刻家積極製作藏書票,不能說沒有受到葉靈鳳等人的影響。這枚書票有史料和藝術雙重價值。
葉靈鳳“鳳凰藏書票”葉靈鳳“鳳凰藏書票”

“飲水思源”藏書票

“飲水思源”藏書票是最早的由外國人製作的中國題材的藏書票。這枚書票是民國時期金陵大學西文教授裴德安氏1928年製作的,畫面上一位僧人在專心致志抄寫經卷。圖案古樸自然,氣氛肅穆,人物形像栩栩如生。據發現者和收藏者賈俊學介紹,這枚書票是他淘書所得,已發舊褪色,經由中國藏書票藝委會主任、著名版畫家梁棟先生鑑定確認為套色版。這枚書票晚於“關祖章藏書票”,早於葉靈鳳的“鳳凰票”和李樺的書票,彌足珍貴。
“飲水思源”藏書票“飲水思源”藏書票

中國抗戰書票

羅工柳藏書票:這枚藏書票是中央美院教授、1939年“魯藝”木刻工作團版畫家羅工柳先生的作品,是木刻畫:兩個八路軍戰士的頭像、一面紅旗和一把橫置的木刻刀,組成了一個極其簡潔凝鍊的畫面,表現了抗戰歷史中八路軍的風采,是一枚珍貴的革命題材藏書票。據《中國藏書票史話》一書著者李允經介紹,羅工柳說這枚書票當時印出貼在本子上保存至今。在三四十年代革命陣營中極少有人搞藏書票的情況下,這枚書票顯得格外珍貴,有特殊的意義和文史價值。
羅工柳藏書票羅工柳藏書票

台灣土產珍品

獅首圖騰藏書票:“獅子銜劍”是台灣民間的圖騰吉祥圖案,從30年代起,它被藏書票作家巧妙引用到創作中。日本占領台灣時期,日籍作家西川滿醉心台灣風土民情,請日本著名版畫家宮田彌太朗創作的一枚“獅子銜劍”藏書票,以木刻水印出來,貼在“媽祖祭”詩集創刊號上轟動一時,這是台灣島上最早誕生的藏書票。不久又有西川滿的台灣友人、詩人楊熾昌根據民宅獅首圖騰製作的一枚“劍獅”藏書票問世,也被人們視為珍愛而爭相索求。這兩枚藏書票印數極少,作為日本占領台灣時期的書票相當珍貴。

首套青銅生肖

“金雞報曉”藏書票:在2005年,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朱炳仁創作設計的中國首套青銅生肖藏書票“金雞報春”系列面世,“金雞報春”青銅藏書票一套4枚。此後每一年,新款生肖藏書票都會在大年初一如期面市。每年發行的青銅生肖藏書票均取材於中國各類歷史文物,如像磚、年畫、剪紙等圖案,採用蝕刻、鏤空等多種工藝,圖案細緻精美,充滿靈氣和吉祥喜氣,多側面、多角度地反映了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文化。
“金雞報春”青銅藏書票“金雞報春”青銅藏書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