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網

豆瓣網

豆瓣(douban)是一個社區網站。網站由楊勃(網名“阿北”) 創立於2005年3月6日。該網站以書影音起家,提供關於書籍電影音樂等作品的信息,無論描述還是評論都由用戶提供(User-generated content,UGC),是Web 2.0網站中具有特色的一個網站。網站還提供書影音推薦、線下同城活動、小組話題交流等多種服務功能,它更像一個集品味系統(讀書、電影、音樂)、表達系統(我讀、我看、我聽)和交流系統(同城、小組、友鄰)於一體的創新網路服務,一直致力於幫助都市人群發現生活中有用的事物。

2012年8月,豆瓣宣布其月度覆蓋獨立用戶數(Unique Visitors)已超過1億,日均PV為1.6億。2013年第二、三季度的豆瓣月度覆蓋獨立用戶數均達2億,較去年同期增長一倍。

基本介紹

  • 公司名稱北京豆網科技有限公司
  • 總部地點:北京(總部)、上海、廣州
  • 成立時間:2005年3月6日
  • 經營範圍:著作權貿易;網際網路信息服務業務;已正式出版的圖書內容的網路傳播
  • 公司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  
  • 創始人兼CEO楊勃
  • 官網:http://www.douban.com/
豆瓣現狀,發展歷程,思路,來歷,歷程,豆瓣產品,產品信息,產品原則,用戶體驗,網站技術,網站架構,後台技術,快速開發,盈利融資,盈利,融資,成就,創始人,人文情懷,惡評事件,相關信息,事件評價,

豆瓣現狀

豆瓣的用戶規模多年穩健增長,2012年月度覆蓋用戶超過一億。
豆瓣的核心用戶群是具有良好教育背景的都市青年,包括白領及大學生。他們熱愛生活,除了閱讀、看電影、聽音樂,更活躍於豆瓣小組、小站,對吃、穿、住、用、行等進行熱烈的討論。他們熱衷參與各種有趣的線上、線下活動,擁有各種鬼馬創意,是網際網路上流行風尚的發起者和推動者。豆瓣已漸漸成為他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豆瓣擅長從海量用戶的行為中挖掘和創造新的價值,並通過多種方式返還給用戶。憑藉獨特的使用模式、持續的創新和對用戶的尊重,豆瓣被公認為中國極具影響力的web2.0網站和行業中深具良好口碑和發展潛力的創新企業。豆瓣主要的盈利模式是品牌廣告、互動行銷以及不斷建設和增長中的圍繞電子商務行業的渠道收入。
在豆瓣上,你可以自由發表有關書籍、電影、音樂的評論。可以搜尋別人的推薦,所有的內容、分類、篩選、排序都由用戶產生和決定,甚至在豆瓣主頁出現的內容上也取決於你的選擇。

發展歷程

思路

豆瓣表面上看是一個評論(書評影評樂評)網站,但實際上它卻提供了書目推薦和以共同興趣交友等多種服務功能,它更像一個集BLOG、交友、小組、收藏於一體的新型社區網路。
在楊勃的眼中,“人”才是最重要的。如果說門戶類網站,還是以“物”為第一要素,一些社會類網站,則把“人”提到了第一要素,那么,豆瓣,則是第一個把“人”和“物”放在同等重要地位的網站。
隨著豆瓣英文版的推出,豆瓣有望成為中國第一家向外輸出模式的網站,而實際上,豆瓣自身就是集眾家所長的結果。至於豆瓣究竟借鑑了哪些網站、哪些元素呢?據楊勃介紹,一共有三個方面。
一是簡約素雅的界面風格,來自於flickr,包括它的分享概念;
二是電子商務方面,借鑑了亞馬遜Amazon),比如用戶評論和推薦;
三是社會網路(SNS)的一些元素,把人和人的社會關係真實地搬到網上,不過一般的社會網路是沒有媒介的,而豆瓣用相同興趣作為媒介。
楊勃將豆瓣的核心思想總結為,“可以發現不同的東西,並且適合自己”,他解釋說,朋友的推薦往往對購買某種產品非常關鍵,豆瓣擴大了推薦的群體,你會相信特定陌生人的推薦,這“可以理解為一種以書等具體物體為媒介的人脈關係網”。

來歷

你經常對著書店裡的綿綿不絕的封面發獃嗎?或者頭暈腦漲地從音像店的琳琅滿目中逃出?寬頻下載和網上購物降臨之後,即使在最小的城鎮,你的選擇也在每天成百上千地增加。這其中一定有你喜愛的東西,但十有八九它們會在不知不覺中和你擦肩而過。媒體讓老少鹹宜的大片無處不在,對只適合一群人的東西,卻顯得力不從心。而且,蘿蔔青菜,各有所愛,不管電視的娛樂編輯和報紙的書評作家多么公正和勤勉,他們的幫助都不可能對所有人同樣有效。
豆瓣的發起者發現,對多數人做選擇最有效的幫助,其實來自親友和同事。隨意的一兩句推薦,不但傳遞了他們自己真實的感受,也包含了對你口味的判斷和隨之而行的篩選。他們不會向單身漢推薦育兒大全,也不會給老媽帶回赤裸特工。遺憾的是,你我所有的親友加起來,聽過看過的仍然有限。而且,口味最類似的人卻往往是陌路。
如果能不一一結交,卻知道成千上萬人的口味,能從中間迅速找到最臭味相投的,口口相傳的魔力,一定能放大百倍,對其中每一個人都多少會有幫助。豆瓣隨著這一個願望產生。豆瓣不針對任何特定的人群,力圖包納百味。無論高矮胖瘦,白雪巴人,豆瓣幫助你通過你喜愛的東西,找到志同道合者,然後通過他們,找到更多的好東西。
基於UGC和興趣圖譜的豆瓣網基於UGC和興趣圖譜的豆瓣網
2004年12月,北京朝陽門外,豆瓣胡同附近的星巴克。幾乎每天下午,阿北(楊勃)都會拎著一台已經掉漆的PowerBook來到這裡,埋頭編程幾個小時。豆瓣最初的程式大半完成於此。這是“豆瓣”的來歷。
然後,2005年3月6日,豆瓣正式上線了。

歷程

2004年9月,楊勃為自己的旅行網站製作了商業計畫書,並且將這個網站命名為“驢宗”。
從2004年10月開始開發,經歷了5個月,2005年3月6日,楊勃的豆瓣網開張了,並且第一天就有用戶註冊。
2005年4月9日,小組藏書功能開通。
2005年4月12日,增加小組發言修改功能;增加針對某本書的評論,分離了對某本書的評論和討論;對關鍵字的搜尋結果確定以站內收藏人數排序。
2005年4月14日,豆瓣的界面特別是收藏部分做了大的更新,對URL也有簡化。
2005年4月19日,增加 “和你口味最像的人”,還在部分書的介紹頁里開通了“豆瓣成員認為類似的書”。
2005年4月20日,針對用戶和小組推出個性化域名服務。
2005年4月22日,推出針對站內評論的rss feed。
2005年4月25日,第一個公益性質的小組出現於豆瓣。
2005年4月27日,用戶上傳書目功能開通(試驗性運行)。
2005年5月2日,因為小組“愛看電影”的迅猛發展,豆瓣電影單列開通。
2005年5月23日,開通“WISHLIST”,開始測試對個人的推測清單。
2005年6月6日,“標籤”從豆瓣的主選單里消失了,標籤列表成為豆瓣讀書和豆瓣電影頁面的一部分。
2005年6月14日,增加了代碼生成器,用戶看過、在看、想看的書或者電影,都可以自動顯示在自己的BLOG上。
2005年7月6日,因香港用戶快速增長及活躍,開通繁體字版本,網站針對港台用戶增加個性化服務;相關的更新,豆瓣增加數萬種港台出版的圖書名目,還有在台灣第二、三大網上書店——金石堂和誠品的購買連結和售價;增加了旌旗書市的購買連結和價格。
2005年7月18日,豆瓣音樂單列開通。
到2005年7月底,豆瓣網註冊用戶已接近萬名,日訪問量近20萬。
2005年8月23日,豆瓣推出同城。
到2005年9月底,豆瓣網註冊用戶已達3萬多名,日訪問量超過20萬。
2005年10月7日,開通二手書碟交換功能。
2005年11月,網站從上海搬到北京運營。
2005年12月,豆瓣網英文版上線。
2005年12月,由1個人開發、4個人運營的書評、影評、樂評網站豆瓣網,已經有5萬多名註冊用戶。
2006年2月,豆瓣網註冊用戶過10萬。
2006年3月,豆瓣網開通一周年,註冊用戶過11萬。4000個小組,50人以下小組占90%。
2007年 11月13日,豆瓣成員滿100萬。
2008年8月15日,豆瓣廣場上線。
2008年11月7日,豆瓣推出音樂人頁面。
2008年9月22日,站務論壇下線,新的幫助中心正式使用。
2009年1月14日,新版9點推出。
2009年6月3日約1:00至5:00,豆瓣關閉發布和回復功能。
2009年6月19日,豆瓣電台Beta版正式開始小規模公測。
2009年7月8日18:00,關閉小組回復、日記回復、簽名修改、小組設定修改、我說、留言板等功能。部分小組被私密化。
2010年6月3日,關閉“我說”及圖片上傳功能,於兩日後恢復。
2010年12月27日,豆瓣專有貨幣小豆上線。
2011年1月26日,讀書筆記功能上線。
2012年1月10日,新版豆瓣首頁啟用,新豆瓣猜重登首頁。
2012年5月7日,豆瓣閱讀的作品商店上線,正式發售作品。
2012年5月17日,豆瓣電影開啟線上購票和選座位功能。
2012年8月,月度覆蓋獨立用戶數(UV)已超過1億,日均PV為1.6億。
2017年3月7日,豆瓣上線了內容付費產品“豆瓣時間”,首期專欄為北島主編的音頻節目。

豆瓣產品

產品信息

豆瓣FM - 豆瓣FM是你專屬的個性化音樂收聽工具,打開就能收聽,可以用“紅心”、“垃圾桶”或者“跳過” 告訴豆瓣FM你的喜好。豆瓣FM將根據你的操作和反饋,從海量曲庫中自動發現並播出符合你音樂口味的歌曲,提供公共、私人和紅心三種收聽方式。在紅心兆赫離線也能收聽。
豆瓣讀書- 豆瓣讀書自2005年上線,已成為國內信息最全、用戶數量最大且最為活躍的讀書網站。我們專注於為用戶提供全面、且精細化的讀書服務,同時不斷探索新的產品模式。到2012年豆瓣讀書每個月有超過800萬的來訪用戶,過億的訪問次數。
豆瓣閱讀- 豆瓣閱讀是豆瓣讀書2012年推出的數字閱讀服務,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Kindle等桌面和移動設備,自2012年5月7日作品商店上線以來,商店作品達600餘部,用戶評論3000餘篇,有50萬用戶購買過付費或者免費作品。豆瓣閱讀的現有內容涵蓋了小說、歷史、科技、藝術與設計、生活等多種門類,定位為短篇作品和圖書於一體的綜合平台。
豆瓣電影- 豆瓣電影是中國最大的電影分享與評論社區,收錄了百萬條影片和影人的資料,有2500多家電影院加盟,更匯聚了數千萬熱愛電影的人。豆瓣電影於2012年5月推出線上選座購票功能,到2012年已開通全國33個城市的81家影院,更多影院還在不斷加入,極大了方便了人們的觀影生活。
豆瓣音樂 - 豆瓣音樂是中國最大的音樂分享、評論、音樂人推廣社區,擁有最完整的全球音樂信息庫、最權威的用戶音樂評論,和最具創造力的獨立音樂人資源。匯集90多萬音樂條目,包括小凡say、幼稚園殺手、MC光光、呆寶靜等21000多位獨立音樂人入駐,2011年全年平均每5分鐘誕生一首原創音樂,覆蓋冬粉超千萬。
豆瓣同城 - 豆瓣同城是國內最大的線下活動信息發布平台,包括音樂/演出、話劇、展覽、電影、講座/沙龍、戲劇/曲藝、生活/聚會、體育、旅行、公益……專注於一線城市業餘生活方式。
豆瓣小組- 豆瓣小組於2005年上線,定位於“對同一個話題感興趣的人的聚集地”,至今已有30多萬個小組被用戶創建,月獨立用戶超過5500萬。內容包括娛樂、美容、時尚、旅行等生活的方方面面。用戶在這裡發布內容,同時也通過互動或瀏覽,發現更多感興趣的內容。

產品原則

在用戶引導上,豆瓣強調用戶參與原則,用戶參與的越多,收穫也就越多。如用戶只有加入一個小組後才有創建小組的權利,需要用戶有9個以上的收藏並且給出了評價之後,豆瓣才會向其推薦成員,讓其擁有二手交換髮布和推薦豆列的權利。這是豆瓣基於計算模型需要作出的約定,但同時令用戶有不斷發現的驚喜。
在用戶路線上,豆瓣採用分散集中的原則,產品線上的是分散,功能鍵都設定到相應的產品頁面上,是過程的體現;用戶管理是集中,集中用戶在站內的行為,是結果的體現。這種類似購物網站的設定給用戶的體驗就是方便,而且路線清晰。
在產品設定上,豆瓣採用核心需要原則,豆瓣為保證站內用戶使用網站的專注,沒有貼圖,也沒有通常社區網站為增加訪問量而設的積分和升級系統。這種做法一方面保證了網站垂直運作的專業性,對網站氛圍營造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但另一方面也鞏固了網站的“小眾”,局限了用戶基數的擴展。用戶不僅增長緩慢,而且缺少對老用戶的激勵,一旦市場上出現同類型資源雄厚網站,而網站本身用戶積累未達規模,豆瓣的抗擊力就很令人擔憂。

用戶體驗

豆瓣是100%的動態網站。呈現給每個註冊用戶的主頁都是各不相同的,而同一個用戶在不同時間上豆瓣,也會看到不同的首頁。動態、個性,這都是豆瓣帶給用戶的web2.0體驗。
豆瓣堅持簡潔乾淨的UI設計,跟其他網站相比,用戶會發現豆瓣的廣告很少,甚至大部分的頁面是沒有廣告的。這也是豆瓣建立以來一直秉承的一個理念——用戶體驗至上。每一屏只能顯示一個展示類廣告,且不能出現強制類廣告和動態廣告。或許豆瓣是業內唯一一家只做靜態類展示廣告的網站,比如彈窗,全螢幕,富媒體,甚至Flash這樣的廣告形式豆瓣都還沒有做過。另一方面,對品牌的篩選也是非常嚴格的,豆瓣每年會拒絕大量的客戶。
這看上去像是廢話式的老生常談,但在實質套用上,卻還是有很多網站抓不住要點,做了很多,但都不是用戶想要的。說到底,還是一個觀念問題。
Web2.0 改變了一些產品特性的優先權。原來做產品,可用性的優先權會往後放,而把功能放在首要位置。由於要給普通用戶使用,必須要以用戶為中心,肯定要從易用的角度出發了。可以說,Ajax技術的流行,首先解決的也是一個觀念問題。雖然這時Pageview無法獲得增長,但是它卻可以給用戶帶來更為便利的網路訪問。網站開發不是為了追求Pageview了,而是為用戶提供需要的功能,滿足他們的需求。
豆瓣就是一個代表。創始人楊勃在物理學博士畢業後,曾在IBM公司工作,2000年回國後曾擔任一家物流管理軟體公司的CTO。不過,熱愛編程同時,也是書蟲的他,看到、也感受到了人們在書籍、音樂和影視作品分享方面的空缺,從2004年開始設計豆瓣網。
在楊勃看來,對大部分人來說,書籍、音樂、電影的選擇特別多,這就帶來一個方向,也就是需要發現和分享。每個人的口味都不一樣,大家共享之後就會產生口碑傳遞。“所以,一開始做豆瓣不是為了做一個網站,而是滿足人們的一個需求,如果對用戶沒用,只是新鮮是遠遠不夠的。”
雖然同一類型的各個網站,技術高低影響不是特別明顯,但只需要使用一下網站,就會明白很多差距。為什麼豆瓣之前沒有相似的構思?為什麼眾多的跟風者總會感覺差異?創新來自找到需求,細節來自了解需求。
WEB2.0網站技術不需要照抄豆瓣,但從豆瓣建站的出發點,技術人員可以多考慮幾種完成項目的方式,思考相互之間有什麼不同。大家可以經常問自己這樣的問題:這樣做會不會給用戶帶來更多的方便?用戶的感受是怎樣的?如何做得更好?

網站技術

網站架構

記錄分享、發現推薦、會友交流,這是豆瓣在用戶網站使用指南中的對用戶站內路徑的指引,分別也可對應豆瓣導航的三大組成塊:品味系統(讀書、電影、音樂)、表達系統(我讀、我看、我聽)和交流系統(同城、小組、友鄰)。
豆瓣網Logo豆瓣網Logo
由豆瓣的誕生到這一路的發展,其技術一直被認為是網站成功的關鍵,有趣的是,豆瓣的技術門檻並不高,所以市場上的模仿者層出不窮,但複製豆瓣不代表就能成功,而在豆瓣之前又為什麼沒人想到類似的構思呢?
豆瓣全部使用python開發。網站後台的搜尋引擎基於Twisted, GUI基於Quixote,還用到了cElementTree,MySQL和 PIL,除了這些,豆瓣基本是從頭開發(由楊勃一個人四、五個月時間)完成,這是豆瓣技術的基礎。純粹的技術原理之外,相關豆瓣技術還有三個核心原則:

後台技術

符合用戶的習慣,簡單的前台界面,不代表系統的簡單。事實上,正相反,在Web2.0的系統中,後台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一些表面看起來很簡單的功能,背後可能需要大量的程式和計算的支撐。
豆瓣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例子。與大多數網站不同的是,最早開發的部分是一套推薦引擎,這是基於數學統計的計算模型。在用戶點擊過、看過東西以後,這套模型可以自動分析出“與其口味最像的人”,並主動地推薦用戶最有可能喜歡的書籍、音樂或者電影。
豆瓣是100%動態網站,沒有一個靜態的頁面。我們完全可以將其視為一個個人管理書籍、音樂、影碟的工具,只是將工具放在網上了。很多人抄襲了豆瓣的模式和資源,但就如楊勃所言,僅僅抄襲一個網站的表面是沒有價值的。“Google的界面更簡單,但系統核心不在這裡。豆瓣比Tag這些表面的東西多做了一步,採用了統計模型和一些程式算法,事實上,這才是豆瓣網的核心。”
Web越來越像一個計算平台。通過各種Web套用將計算機連線起來,比如需要相冊時可以使用Flickr,需要地圖時調用Google Map的Api。隨著很多服務商逐漸將自己的服務開放出來,每個網站都可以視為一個軟體服務提供商,相互之間的聯繫,讓系統越來越複雜,而這種系統的複雜,並不會帶來功能使用的繁瑣。
強大的功能、簡單的使用,這是WEB2.0套用的必然趨勢。由豆瓣的套用,可以看出發現聯繫用戶之間的關係,在後台建立導引用戶功能的連線,針對數據量做好方便的存儲和查詢,這些就是網站技術的核心。

快速開發

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事實是,豆瓣擁有十多萬的註冊用戶,Alexa的流量排名在一千左右,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卻一直就只有一台八千塊錢攢起來的伺服器、一兩個人的開發團隊維護著。
為了適應這種規模,開發模式需要進行改變。這在很多Web2.0的網站中都有體現,有人稱之為簡單哲學。為了快速開發,系統設計也需要進行簡化。楊勃說,“豆瓣網中間也做過一些變動,最初還是受原來做企業系統的影響,結構設計得太複雜,甚至還分了很多層。後來就簡化了,因為太複雜之後就難以做快速開發。”
豆瓣採用的是敏捷開發的模式,這是一個快速開發、快速變化的體系,平均每兩天就有新的功能出現。
“Web2.0網站是快速變化的,並不是把所有的功能都在開始階段完全實現。”楊勃說,“這就要求系統構架的可擴展性要做得很好。而且必須考慮將來規模可能帶來的問題。豆瓣網一開始的架構設計就可支撐上百萬用戶。”同時,基於Web的開發省去了客戶端分發、維護的成本,因此可以做到“永遠的 BETA”、隨時更新和升級服務。據說,豆瓣學習對象Flickr的升級是以小時為單位的。
Web2.0與用戶的互動,也是讓網站快速完善的動力。網站運行之後,聽取用戶的反饋,指導下一步的套用開發。“豆瓣網有一個站務論壇,很多人經常發言提出自己的需求。”比如豆瓣剛開張時,由於每個人都可以自由創建小組或者參加小組,於是用戶可能會同時參加幾十個小組。但由於很多小組人數比較少,可能很長時間才會有人發言,於是大家就要求有一個功能,把所有小組的最新發言聚合在一起。楊勃很快實現了這個功能,事實也證明非常受歡迎。
楊勃認為,由於是小團隊,工作模式就不能是一個經理帶一幫人,而是大家都需要參與編程。而且,對綜合學習能力的要求比較高。“因為技術變化很快,現在對任何技術再熟悉,經驗再多,過幾個月可能又出現了新的技術,因此最重要的是要能夠跟蹤最新的知識。而且由於最新的Web2.0模式和思想都是從國外發起的,所以程式設計師要具有在英文環境中直接溝通的能力,能夠直接參與到國外開源項目中,而不是看已經翻譯為中文的文檔。”楊勃表示,自己學習Python 也是隨豆瓣網開始的。“Python很適合敏捷開發,最初時候曾經嘗試過使用Ruby,後來由於豆瓣網需要很多後台的程式,Python更適合編寫一些後台模型程式,最終前台也統一為一種語言。”楊勃之前對MySQL了解很少,但在做豆瓣網的過程中,很快將知識彌補上來。“現在我們有幾個資料庫都可以做同步,有些內容我們還向開源社區進行了回饋。”
豆瓣選用了很多開源產品,楊勃認為:“用好開源產品是非常關鍵的。豆瓣的平台是基於Linux,資料庫用的是MySQL,除了數據挖掘和搜尋,其它都是在開源產品之上開發的。因為現在有很多非常成熟的產品和模組,沒有必要從頭做,只要有能力了解獲得這方面的知識,都能夠很快在別人的基礎上開發自己的系統。”

盈利融資

盈利

品牌廣告:在2010年,豆瓣推出了自己的廣告產品,主要包括展示類廣告、品牌小站和豆瓣FM中的音頻廣告。到2012年11月,豆瓣已經與將近200個品牌合作,為他們提供定製化的廣告方案。這些品牌橫跨汽車、時尚、IT、家電、旅遊、奢侈品、化妝品、快消品等多個領域。在豆瓣看來,合作的客戶是否是世界500強並不重要,最核心的原則是品牌的定位要與豆瓣的用戶高度貼合。
互動行銷:在豆瓣同為社交網路,豆瓣卻有著自己獨特的氣質,小站、線上活動、同城活動等產品助力品牌商開展互動行銷。
圖書電商渠道分成:豆瓣傳統的盈利來源於豆瓣讀書。它為噹噹卓越亞馬遜等電商導入一定的流量,從而帶來一定的分成。
豆瓣閱讀電子書售賣:豆瓣閱讀是豆瓣旗下的電子書閱讀和售賣平台,豆瓣閱讀付費書店於2012年5月7日正式上線,到2012年底已經覆蓋PC和移動端多平台。豆瓣閱讀平台上的電子書包括電子版實體圖書和個人作品投稿即自出版作品兩種,這些電子書由免費電子書和售價0.99元至幾十元的付費電子書構成。
豆瓣電影線上選座購票:2012年5月17日,繼開通購書服務之後,豆瓣再次開始拓展新的收入來源——豆瓣電影線上選座購票服務正式上線。到2013年2月1日,豆瓣電影已覆蓋全國400個城市2500家影院,實時查詢全國放映時間表,部分影院已支持直接選座購票。該功能已在iOS & Android 雙平台同時開放。
豆瓣FM付費版-豆瓣FM PRO:2013年1月7日,豆瓣發布了旗下電台產品的升級版——豆瓣 FM Pro,採用付費訂閱模式,每月10元,半年價50元。
豆瓣同城票務:豆瓣同城有大量的話劇、演唱會等商業演出信息,活動頁面提供票務連結,通過將用戶引導至相關的票務網站,實現銷售收入分成;2012年上線同城活動官方售票。

融資

2006年,豆瓣完成第一輪融資,投資方是聯創策源,金額為200萬美元。2009年底,豆瓣獲得摯信資本和聯創策源總額近千萬美元的第二輪投資。2011年9月13日訊息,豆瓣今日確認已完成第三輪5000萬美元融資,資金已於早些時候全部到賬。本輪融資,投資方分別為摯信資本、紅杉資本和貝塔斯曼亞洲投資基金,其中摯信資本亦是豆瓣第二輪投資方。

成就

豆瓣網,網際網路WEB2.0時代的又一個奇蹟。從開辦伊始僅僅9個月的時間,就在商業網站視為生命線的Alexa一路躥升進入排名前4000,擁有五千多萬註冊用戶。網站創辦者楊勃表示,在豆瓣網的每十次點擊便會促成一次購買行為。令人驚訝的是,這一切並不是燒錢百萬之後的成就,網站的前期投資僅僅是來自幾個朋友的20萬人民幣。
20萬創造Alexa4000排名,這是真的么?來看一下:
楊勃在創站之初,有人曾經提議,網站面對手機用戶。楊勃則說:手機一年只出幾十款產品,客群雖多,卻更適合專業的工程師們來評價,而書籍每年會出幾萬種,此前的書評主要由專家所出,而出版社的書評,大多出於行銷的目的。把書評變為實際的商業模式,從而對購買者起到導向作用是豆瓣網成功的關鍵。豆瓣網通過和噹噹網卓越網進行合作,產生的購買雙方進行分成,此外還有一定的廣告收益。楊勃表示,廣告的分成已經能夠滿足網站的日常開銷。
相當多的網站有著唯連結情結,也就是在頁面上充斥著無數文字、圖片連結,漂浮的FLASH。誠然,撒下大網捕魚是一種招攬用戶的方法。不過目前納斯達克股票市場上,網站類股市價最高的“勾勾”網站,也不是一般的簡潔,豆瓣網的風格,也是參考了雅虎剛剛收購的圖片網站flickr
看來成功創業的契機,並不僅僅是資金的多少,社會除了典型的你買我賣,還有太多可以想像的空間。投資僅僅5萬元,加上貼近用戶的創意,便能把網站變成一個“金子一袋子,袋子一屋子”寶庫,不必讓用戶去信息垃圾堆里尋找那一點星光。

創始人

楊勃(阿北),畢業於清華大學,後在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1998年加入IBM擔任顧問科學家,從事下一代磁記錄設備的計算模型工作。2000-2004年,在北京參與創立供應鏈管理解決方案方面的創業企業Egistics,並擔任首席技術官。2005年開始搭建豆瓣網,並在一年後成立Douban Inc。
早在中學時代,楊勃已經開始寫電腦程式。考大學的時候很想學計算機,但是和家裡商量之後覺得,計算機只是工具,於是就選擇了物理。但計算機對楊勃的吸引力是巨大的,在大學時,他在業餘的時間經常會寫一些小程式,出國讀書的時候也在寫。慢慢地,寫程式在楊勃工作當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多。
2000年,楊勃辭掉了矽谷IBM顧問科學家的工作,賣了家具、汽車回到北京。從開始考慮回國,到身在北京,只有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回來之後什麼都沒有著落。2004年的最後幾個月,他決定離開親手參與創業的那家供應鏈管理公司,去做一件完全草根的事。
阿北在豆瓣(2012)阿北在豆瓣(2012)
每天早晨,這名前清華大學的物理高材生、加州大學的博士,都會提著用了三年,漆都開裂了的蘋果筆記本,去北京朝陽區豆瓣胡同附近的星巴克“上班”。在那裡,楊勃選擇項目的方法,多是通過與朋友聊天,直到一天說起旅遊。
2004年9月,楊勃在和朋友聊天時,一些喜歡旅遊的朋友都鼓勵他做一個非主流旅遊點的網站。於是,楊勃開始為旅行網站製作了商業計畫書,並將網站命名為“驢宗”。做了沒多久,楊勃在仔細考慮商業模式後,發現自助旅遊的人群還是太少了,於是,楊勃改變了自己網站的發展方向。
經過市場調查,楊勃發現文化類的產品更適合這樣的形式。在交了域名費和伺服器託管費後,楊勃帶著豆瓣這個名字和內容一樣怪的網站,不聲不響上路了。
從2004年10月開始,豆瓣網前期的開發經歷了5個月,而網路的一半程式都是在星巴克那裡寫成的。建站開始,網站沒有編輯寫手,沒有特約文章,沒有六百行的首頁和跳動的最新專題,幾乎沒有做任何廣告,2005年3月7日,楊勃的“豆瓣”網開張了。很快豆瓣註冊用戶,便突破了萬人,日點擊量超過20萬。值得一提的是,直到2006年2月23日豆瓣成立快一周年,楊勃才迎來自己的第一個正式員工。兩周之後,02號程式設計師到位。所以業界也有“一個人的豆瓣”這種說法。

人文情懷

初來豆瓣的人,會發現這裡的有效帖子特別多,評論長而且不乏精彩。使用豆瓣的人,會發現這裡能找到許多冷僻的書、電影、音樂,排在豆瓣排行榜上的大多是與市面暢銷流行榜不一樣的陌生面孔。豆瓣給人的感覺就是自成一格,評論形容其為“小眾”,那些在BLOG中自發傳播豆瓣,樂於在豆瓣發布長篇評論的“豆粉 ”們則將其稱為“人文”。
豆瓣是一個全動態頁面的網站,通常網站編輯主導的運營方式,在這裡並不適用,但也不能說豆瓣是一個不做運營,由用戶自娛自樂的網站。在豆瓣,運營是一個整體運營的概念,是建站理念、設計、產品、技術架構、文字說明等等,所有構成豆瓣的元素,合力打造出了一個充滿人文精神的社區,書是這個社區最有粘合力的紐帶。
如果當初楊勃選擇電影或音樂作為豆瓣的起點,估計豆瓣的成功尚是未知之數。音樂和電影相對都比較大眾,除了那些暢銷書和熱門書,通常書的閱讀更加小眾。豆瓣是一個典型的“滿足小眾需求”的業務模式。在電影和音樂上,人們比較容易找到喜好相近的同伴,但對於書,特別是一本比較冷門的書,找到共同愛好者的機率就比較小。而書又有“圈子閱讀”的特性,一本共同喜好的書,往往連結的就是兩個志趣相投的人,而這批有共同書籍愛好的人,基本都有交流的需求,這對“圈子”(小組)的形成是天然的催化劑。
另一方面,喜好閱讀的人,普遍習慣文字表達和就閱讀的書籍留批註,這對豆瓣的評論產生是一個很好的基礎。豆瓣最開始是以郵件和在高端的讀書類雜誌發廣告來做推廣的,在書這個切入點的前提下,吸引到去豆瓣的第一批用戶大多是網上的“”,人群素質比較好,他們又是通過BLOG把豆瓣介紹開來的,看到他們的BLOG的人又成為豆瓣新的用戶。這些人普遍使用BLOG,使得這個口碑傳播循環能繼續下去。
“ 豆郵”是用戶的站內聯繫方式。“豆列”是個人基於某個特定主題的一系列推薦。這兩個是官方性質的獨創語言符號。而在官方之外,網站更主動收集推廣了用戶創意的“豆瓣辭典”,如“豆粉”指豆瓣的冬粉,“豆芽”是新註冊用戶,“黃豆”是資深用戶等,這些親切又另具新意的辭彙,形成了豆瓣獨特的語言體系。
豆瓣還有個欄目叫“15分鐘名組”,是推薦給用戶的小組,從所有小組裡隨機挑選。每15分鐘更新一次。名稱來自英語俗語——“15 minutes of fame”, 意思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出名,但往往名氣片刻即逝。這樣的典故型命名,是需要有一定文化背景才能領會的。而由以上提及語言構成的站內語境,對氛圍的形成起到了是潛移默化的作用。
共同主題、意見領袖、獨特的語言體系,這是形成社區氛圍的三大條件,從上文對豆瓣的分析,這些要素豆瓣都已經通過網站的整體運營具備了。配以網站“書”的切入點,聚攏的高質用戶群,一個人文的豆瓣自然形成了,而這些都是照抄豆瓣網站模式不能搬走的豆瓣價值。
過程
除了找準切入點和用戶群外,網站自身的設定也不斷強化和促進氛圍的形成:
1.需求策略:楊勃是讀書愛好者,在網站的產品設計上,是以滿足自身對書的交流分享需求出發的。考慮到需要用戶產生內容的網站開始最困難,需要想辦法找些基礎的內容讓用戶來參與,然後產生滾雪球效應。為此豆瓣想到的辦法是提供比價系統。這個系統實際上是一個搜尋引擎,用戶可以利用這個搜尋引擎,找到同一本書在卓越或噹噹的價格。可以說,現在最能為豆瓣帶來實質收入的“比價”,在策劃推出時間,只是一個單純留住用戶的服務,豆瓣首先是一個社區,一個不是以買賣關係為目的,而是以分享閱讀體驗和結識書友為目的的社區。
而楊勃作為網站的創建人,同時又是網站積極的使用者,抱著永遠BETA版的態度對網站做著不間斷而頻繁的修改,其中用戶在豆瓣站務論壇提的意見是一個最重要的意見參考,這保證了網站與用戶需求的同步。
2.設計限制:在上文“豆瓣設計”中已經詳細說明過,豆瓣的設計風格,給人清新的感覺,這是能引起讀書人共鳴的設計。相異大多數網站而做的不能貼圖的限制,就是源於楊勃覺得豆瓣做書、電影、音樂的評論,主要通過文字表達,圖片大概只有5% 的作用。開放貼圖,亂七八糟的東西都傳了上去,反而降低了網站的素質,那些真正的用戶就不再願意來了。起類似作用的還有跳轉頁面的用戶路徑設定,很明顯,楊勃認為的真正用戶就是愛好閱讀、習慣文字表達、熟練使用網路的一群人,而這群人的品位和口味自然是有保證的,相對大眾流行來說,也就是“小眾”。
3.用戶引導:在站內的引導文字中,豆瓣不鼓勵灌水,不鼓勵轉載,只希望用戶正常使用它。這使得站內用戶比較高端,評論比較有效率。
而作為一個社區,豆瓣也沒有通常社區網站為增加訪問量而設的積分和升級系統。對此,楊勃解釋說,“積分問題提過很多次,討論了很多次,至今還是沒有放上去。主要覺得這並不是核心的東西,我們不希望用戶是為了積分而來豆瓣,更不希望他們為了積分而灌水,我們需要高質量的帖子和高素質的用戶。”
以上做法自然會流失很多遊客型的用戶,但只要留下了,那一定就是只為豆瓣而來的用戶,這批用戶的忠誠度不言而喻。擁有一定數量的高忠誠度用戶,是一個社區氛圍形成的必備基礎,而在上文的分析中也提過,在豆瓣,具號召力的意見領袖和具廣泛交際力的傳播者都不缺,這也滿足了形成社區氛圍的條件。
4.語言強化:豆瓣的導引文字親切而統一,儘量避免技術性語彙和色彩強烈的語言表達,代之以“好了,發言”,“給你的發言起一個標題吧 ”, “過些天來看看,沒準就有了”這些人性化的提示。在圖片上傳的說明中,會給用戶一些建議,但最後一句是“當然了,最終還是你自己的決定”,對小組論壇的說明中出現了用戶話題不受限制的語句(在不違反法律的前提下不一定局限於小組建立主題),站內倡導的是不同的意見和多樣的聲音。

惡評事件

2016年12月28日報導,央媒點名批評豆瓣貓眼,惡評傷害電影產業。

相關信息

全國上映的賀歲檔3部國產影片《長城》《擺渡人》《鐵道飛虎》,都正面臨巨大的輿論風波。先是《長城》上映後,大號“褻瀆電影”踐踏評論底線,發布“張藝謀已死”進行惡意人身攻擊,引發口誅筆伐;後有豆瓣為《擺渡人》惡意刷一星事件,再次掀起軒然大波。雖然這些影片確實在藝術質量上尚存缺陷,但不可忽視的是,個別大V、公眾號為博眼球、圈冬粉、流量變現等目的,發布惡意的、不負責任的言論,嚴重破壞了中國電影的生態環境。
截至12月27日19:00,在豆瓣上,共有4.33萬人評價《擺渡人》。其中,40%網友給出1星,22%的網友給出2星,21.8%的網友給出3星,9.6%的網友給出4星,6.6%的網友給出5星。
在豆瓣上,《長城》評分5.5分(101551人評價);《擺渡人》4.4分(43311人評價);《鐵道飛虎》5.7分(12623人評價)。(截止至2016年12月28日
關於豆瓣網的評分機制,豆瓣網創始人楊勃曾解釋:“比方說一部電影有42萬用戶打分。我們的程式把這42萬個一到五星換算成0到10分,加起來除以42萬,就得到了豆瓣評分。這個評分會自動出現在豆瓣各處,中間沒有審核,平時也沒有編輯盯著看。每過若干分鐘,程式會自動重跑一遍,把最新打分的人的意見包括進來。”
2018年 6月1日,豆瓣電影在其官方微博發布了一則起訴狀,將畢志飛和其名下北京實傳創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告上法庭。訴狀表示豆瓣電影評分的主旨是中立地還原觀影大眾的平均看法,畢志飛及“電影純潔心靈”微信公眾號發布多篇文章(包括最近熱傳的《我致國家電影局的一封信》),污衊豆瓣電影操控評分,嚴重侵犯了豆瓣電影的名譽權,要求被告立即刪除侵權文章、道歉,並承擔原告的訴訟費用150元。

事件評價

在網際網路時代,豆瓣、貓眼等網站承載了人們在影視文娛方面尋求同類、知音的功能。這種網路上的評價共同體,理論上的確會對其他人觀影的選擇有所影響,但這種影響遠遠沒有大到對票房有巨大衝擊的程度,所謂惡評也遠沒到能傷害電影產業的程度。總結起來就是三個字:不至於。(騰訊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