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餅(中藥)

蒸餅(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蒸餅,中藥名。為禾本科小麥屬植物小麥Triticum aestivum L.面和以酵糟的加工製成品。具有消食,養脾胃,溫中化滯,益氣和血,止汗,利三焦,通水道之功效。主治積年腸風下血不止,面色萎黃,肌體枯悴皂莢七挺,腸胃虛弱,糟粕不聚,便利赤白,或作膿血,臍腹疼痛,心胸痞滿,里急後重,煩滿渴逆,脅肋脹悶,腸內虛鳴,四肢倦乏,不進飲食,崩中下血,湯火傷灼。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蒸餅
  • 別稱:饅頭餅《肘後方》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單子葉植物綱
  • :禾本目
  • :禾本科
  • :小麥屬
  • :小麥
  • 分布區域:我國南北各地
  • 毒性:無毒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炮製,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小麥面和以酵糟的加工製成品。

性味

味甘,性平。

歸經

入脾、胃經。

功效

消食,養脾胃,溫中化滯,益氣和血,止汗,利三焦,通水道。《綱目》

主治

積年腸風下血不止,面色萎黃,肌體枯悴皂莢七挺,腸胃虛弱,糟粕不聚,便利赤白,或作膿血,臍腹疼痛,心胸痞滿,里急後重,煩滿渴逆,脅肋脹悶,腸內虛鳴,四肢倦乏,不進飲食,崩中下血,陳年蒸餅,湯火傷灼。

相關配伍

1、治積年腸風下血不止,面色萎黃,肌體枯悴皂莢七挺(不蛀,肥者,去黑皮,塗酥,炙黃熟,去子),蒸餅二兩,烏龍尾二兩。上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一、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以溫粥飲下二十丸。(《聖惠方》)
2、治腸胃虛弱,糟粕不聚,便利赤白,或作膿血,臍腹疼痛,心胸痞滿,里急後重,煩滿渴逆,脅肋脹悶,腸內虛鳴,四肢倦乏,不進飲食,御米殼四兩(以蜜炒黃紫焦色),乾蒸餅(切如骰子塊,以蜜炒焦色)。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雞子黃大。每服一粒,水一盞,煎化為度,熱服不拘時候。(《傳信適用方》御愛丸)
3、治崩中下血,陳年蒸餅,燒存性,米飲服二錢。(《綱目》)
4、治湯火傷灼,饅頭餅,燒存性,研末,油調塗敷之。(《肘後方》)

炮製

炮製方法:將藥物蒸熟後,用器具搗成薄片呈餅狀。

形態特徵

植物小麥,別名普通小麥《中國植物志》。稈直立,叢生,具6-7節,高60-100厘米,徑5-7毫米。葉鞘鬆弛包莖,下部者長於上部者短於節間;葉舌膜質,長約1毫米;葉片長披針形。穗狀花序直立,長5-10厘米(芒除外),寬1-1.5厘米;小穗含3-9小花,上部者不發育;穎卵圓形,長6-8毫米,主脈於背面上部具脊,於頂端延伸為長約1毫米的齒,側脈的背脊及頂齒均不明顯;外稃長圓狀披針形,長8-10毫米,頂端具芒或無芒;內稃與外稃幾等長。

生長環境

廣為栽培。

相關論述

《本草綱目》:“小麥面修治食品甚多,惟蒸餅其來最早,是酵糟發成單面所造,丸藥所須,且能治疾,而本草不載,亦一缺也。惟臘月及寒食日蒸之,至皮裂,去皮懸之風乾,臨時以水浸脹,擂爛濾過,和脾胃及三焦藥,甚易消化,且面已過性,不助濕熱。其以果菜、油膩諸物為餡者,不堪入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