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帝國

葡萄牙帝國

葡萄牙帝國(葡萄牙語:Império Português),是世界歷史上第一個世界性帝國,全盛時期面積達1040萬平方公里,是歐洲建立最早、持續最長久的殖民帝國(1415年-1999年)。

葡萄牙在15世紀進行的非洲西海岸探險和1415年對非洲北部的休達的征服標誌著葡萄牙王國成為海上強權的開始。其後,葡萄牙開始大力發展航海學校,以及加強地圖學的知識。在一個世紀後,葡萄牙終於成為歐洲首個打通往印度航線的國家。葡萄牙航海家如迪亞士瓦斯科·達·伽馬,以及為西班牙帝國興起時期的國王卡洛斯一世服務的斐迪南·麥哲倫創下了不朽的航海歷史。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葡萄牙曾經嘗試抵抗殖民地發起的非殖民地化浪潮,並因此爆發了殖民戰爭(1961年-1974年)。印度亦在1961年攻打並收復了葡萄牙位於印度的殖民地果阿達曼-第烏兩地,這使得葡萄牙在亞洲只剩下中國的澳門及東南亞的東帝汶兩個殖民地。而經歷1974年葡萄牙爆發了康乃馨革命,推翻了薩拉查獨裁政府。葡萄牙政府轉為支持其殖民地的獨立運動,直至葡萄牙政府在1999年12月20日正式將澳門交還給中國後,葡萄牙殖民帝國正式宣告結束。2002年,東帝汶也獲得獨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葡萄牙帝國
  • 英文名稱:Portugal empire
  • 簡稱:葡萄牙
  • 所屬洲:歐洲
  • 首都里斯本
  • 主要城市波爾圖、里約熱內盧
  • 國慶日:6月10日
  • 官方語言葡萄牙語
  • 政治體制:君主專制政體
  • 國家領袖若昂大帝(第一)、薩拉查(最後)
  • 主要民族葡萄牙人印第安人
  • 主要宗教天主教
  • 國土面積:1040萬平方公里(全盛時期)
  • 瓦解之日:1999年12月20日
  • 占地球面積:6.98%(全盛時期)
歷史,自立門戶,帝國建立,哈布斯堡王朝時期,葡萄牙-巴西-阿爾加維聯合王國,非洲帝國,日漸式微,帝國瓦解,領土範圍,非洲,美洲,亞洲,

歷史

自立門戶

葡萄牙歷史上,與緊鄰的歐洲大國西班牙,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西班牙的歷史很大程度上就是葡萄牙的歷史。
西班牙與葡萄牙同為最早的海上強國,但是,這個海上的強勢民族在其強大以前的歷史,則完全是一部被征服的歷史。從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5世紀之間,先後遭到伊貝洛人、塔爾提西奧人、腓尼基人希臘人凱爾特人的侵入。後來凱爾特人與伊貝洛人融合成為半島上獨特的凱爾提貝洛人。接著迦太基人羅馬人陸續侵入,西班牙成為羅馬帝國西邊的勢力範圍,伊比利亞半島各處,還殘留著羅馬帝國的遺蹟。公元6,7世紀,西哥特人侵入並建立王國,以托雷多為首都。托雷多到處可見西哥特文化遺蹟。
葡萄牙帝國
公元7世紀上半葉,阿拉伯半島上興起了阿拉伯帝國,7世紀下半葉,阿拉伯人的國家開始往外擴張,不久就征服了地中海東部和北非等地,成為跨越亞洲、非洲和歐洲的大帝國,即是阿拉伯帝國。與北非隔海相望的伊比利亞成了這個帝國擴張的下一個目標。
公元711年,阿拉伯帝國的軍隊渡過直布羅陀海峽攻入了西班牙。接著,阿拉伯人的軍隊像龍捲風一樣橫掃伊比利亞半島,伊比利亞很快被征服了,從此,到葡萄牙建國以前,這裡一直被阿拉伯人統治著。
阿拉伯人占領伊比利亞半島後,不願接受這些伊斯蘭教徒統治的西班牙人退縮到北部的山區,那裡出現了一些抵抗運動的中心,由此開始了長達7個多世紀的光復運動。經過11~13世紀的激戰後,西班牙對阿拉伯人的光復運動勝局已定。
勝利在望的葡萄牙人迫切地希望建立一個強大的統一的民族國家,而要實現這一點,往往要經過激烈的思想衝突和流血鬥爭。
葡萄牙本為西班牙的一部分。1093年,西班牙尚處於卡斯蒂利亞王國統治之下,是阿拉伯人的殖民地。卡斯提王國公主特里薩下嫁給葡萄牙的波爾多凱爾伯爵,葡萄牙第一次從西班牙分裂出來。
特里薩生子名為阿方·亨利克斯。阿方索3歲登基,其母攝政。1128年,16歲的阿方索正式主政,放逐其母特里薩,並在羅馬天主教勢力的幫助下,擊敗了卡斯蒂利亞王國的軍隊,開始了葡萄牙的獨立。
1143年,阿方索與卡斯蒂利亞王國簽訂《薩莫拉條約》,宣布正式獨立。並於公元1147年從阿拉伯收復里斯本,從此建都於此。
1279年,國王迪尼斯一世繼位。迪尼斯一世在全國範圍內排斥西班牙語,推廣葡萄牙語,並在1290年創立了葡萄牙的第一所大學。
1297年,葡萄牙與西班牙籤訂《奧卡尼塞許條約》,明確了國界。自此,葡萄牙成為14世紀歐洲第一個獨立的國家。

帝國建立

(1415年─1580年)
葡萄牙的崛起, 開始於15世紀的亨利王子時代。流行於14世紀的傳染病黑死病(鼠疫)奪去了歐洲2400萬人的生命,葡萄牙人以其強壯的體魄和強大的免疫力避免了這次浩劫。“禍兮福兮所倚,福兮禍兮所伏”,免受鼠疫災害的葡萄牙人口急劇膨脹,國內種種矛盾高度激化。
同時,由於從東北部西班牙城市運入葡萄牙的商路被限制,輸入葡萄牙人生活必需品如香料,糖,金銀數量的急劇減少,價格暴漲,因此,人們生活水平下降。更為嚴峻的是,由於歐洲金礦的稀缺,葡萄牙鑄造貨幣的黃金幾乎完全依靠進口。而黃金供應的不足,使得市場上的貨幣成色下降,信用降低,將葡萄牙的經濟逼入絕境,葡萄牙進入了伊比利亞經濟危機時期,面臨著社會動盪的嚴重問題。
葡萄牙國土是一塊狹長的沿海土地,幾乎沒有什麼內陸地區,加上人口密集,內部資源稀缺,依靠內部機制解決這會矛盾毫無可能,只有尋求外向的擴張,轉嫁經濟危機。陸地上,強大的宿敵西班牙堵住了葡萄牙所有向外擴張的路徑,因此,謀圖海上的發展成為葡萄牙求取生存的惟一手段。
亨利王子亨利王子
當時馬可·波羅的《馬可·波羅行紀》盛行於歐洲,東方成為歐洲人概念中財富與黃金的同義詞,歐洲各國紛紛謀求與東方的貿易。解決葡萄牙經濟危機最需要的是黃金,因此,葡萄牙迫切的需要開通東方的航道,尋求與東方的貿易。
葡萄牙此時正處於“航海家亨利”統治時代。亨利是葡萄牙歷史上最為雄才大略,富有戰略眼光的領袖。亨利王子生於1394年,其父是葡萄牙國王若奧一世,母親是莎士比亞在《理查二世》中寫到的岡特家族的約翰之女菲利芭。
在1415年,葡萄牙士兵占領了北非港口城市休達,並在1418年擊敗了企圖奪回休達的摩爾人。而一年後,葡萄牙國王航海家亨利的兩名船長在風暴下駛進馬德拉,而其他葡萄牙航海家更在1427年發現了亞速爾群島。葡萄牙殖民帝國就因而開始發跡。
葡萄牙的船隊相繼於1434年和1445年到達非洲的保加多爾角、塞內加爾維德角
1446年,葡萄牙航海家安東尼·費爾南多更發現了獅子山,這些地理上的大發現都為葡萄牙帝國的崛起提供了有利條件。
其時,葡萄牙開始對亞速爾群島和馬德拉進行殖民政策,以攫取其在蔗糖和酒類生產上的利益,尤其是來自幾內亞的黃金更大大刺激了葡萄牙的商業能力。從科學及宗教的角度出發,遠洋航行無疑是有利可圖的。
阿方索五世(1443年-1481年)領導下,葡萄牙的海洋探險已遠至幾內亞灣一帶。而他更在1458年和1471年分別從摩爾人手上占據了摩洛哥一部份和丹吉爾等地。而其繼承人約翰二世亦在西非加納建立保護商貿用的要塞,其後這個要塞更在1637年起成為葡萄牙在西非的總部。此外,葡萄牙在1482年發現了剛果,並在1488年派遣迪亞士繞過好望角
1494年6月7日,葡萄牙國王若昂二世與西班牙女王伊莎貝爾一世在羅馬教皇亞歷山大六世的和解下簽訂《托德西利亞斯條約》,確定通過維德角群島以西2200海里處的“教皇子午線”為界,界東即非洲地區屬葡萄牙,界西即美洲地區屬西班牙。這個昔日的歐洲弱國,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與以前的宗主國西班牙一道,共同壟斷歐洲以外的世界。自此,葡萄牙殖民帝國如日中天。
1497年7月8日,達·迦馬率領海船從里斯本出發,先後到達莫三比克肯亞馬林迪。在馬林迪,達·迦馬做了一件當時不起眼,後來卻影響整個歐洲歷史進程的事件:他騙來了一位阿拉伯航海家馬傑德為嚮導。馬傑德帶領達·迦馬開始了歐洲人第一次橫穿印度洋的征程。
1498年5月20日,達·迦馬船隊順利到達印度南部的貿易中心卡利卡特,實現了歐洲人夢寐以求直接到達印度的願望,從此開始了葡萄牙人在印度洋的霸業。更為重要的是,葡萄牙人從此開闢了歐洲經好望角橫穿印度洋直達印度的航路。
當時,人們都知道在印度洋向東出發就可以到達印度,但哥倫布認為向西航行也能到達印度,但這個想法卻被當時的葡萄牙國王若昂二世堅決地反對了。其後,西班牙女王伊莎貝爾一世卻大力支持哥倫布的想法,並遣之實行。結果,哥倫布成功地發現西印度群島,此地其後更成為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
在東非,由伊斯蘭人統治的一帶東非海岸如莫三比克、蒙巴薩等地落入葡萄牙人手中。其後在1490年,葡萄牙航海家已經到達東非的衣索比亞海岸。阿方索·德·阿爾布克爾克的繼任者蘇亞雷斯甚至在1517年率軍突入紅海,試圖趁奧斯曼帝國剛剛吞併馬穆魯克王朝來不及消化,奪取吉達港;但蘇亞雷斯戰敗於吉達港之戰,為了挽回顏面,蘇亞雷斯帶著艦隊向南抵達索馬里海岸,攻占和洗劫了當地的澤拉城。
此外,葡萄牙人的勢力也伸展至阿拉伯海一帶,他們在1506年侵吞了索科特拉島,同年更到達印度洋上的錫蘭,隨後在錫蘭建立了科倫坡城(1557年11月——1558年11月,斯塔瓦卡王國發動的科特之圍被葡萄牙人挫敗;1559年葡軍慘敗於穆勒利亞瓦會戰;1587年6月——1588年2月的科倫坡戰役,葡萄牙人打退了斯塔瓦卡王國國王羅闍辛哈一世率領的2萬以上的大軍),1507年在阿爾布克爾克率領下於荷姆茲戰役獲勝,取得了在荷姆茲島上修築要塞的權力,1521年葡萄牙人又控制了巴林巴林之戰),並於1559年的巴林圍攻戰打退了奧斯曼帝國的進攻。
而葡萄牙人更一直在印度洋上進行探險,如1506年發現了馬達加斯加和1507年發現了模里西斯等。葡萄牙亦在1504年的科欽戰役打退了卡利卡特扎莫林王國的進攻;雖然在1508年的焦爾海戰敗績於反葡聯合艦隊,隨即在1509年發生的第烏戰役擊敗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以及威尼斯共和國,又在1531-1533年的第烏圍困戰奪取了第烏,並於1536年的第二次第烏戰役擊敗了蘇萊曼大帝派出的土耳其援軍,終於征服第烏(葡萄牙征服第烏),成為印度洋上的霸主。
在東南亞的經略也獲得很大成功。1511年,阿爾布克爾克獲得了馬六甲圍城戰的勝利,奪取了馬六甲王朝的首都馬六甲城。1526年,佩羅-德-馬斯卡萊納斯又攻取了馬六甲王朝殘部的重要據點賓坦島(賓坦島之戰)。1544年,葡萄牙冒險家蘭卡羅特-蓋雷羅率領海盜集團在丹老群島之戰中打敗了暹羅王國僱傭的來自奧斯曼土耳其的僱傭兵,擊殺其指揮官穆罕默德,擴大了葡萄牙人在東南亞的影響力。1569年5月,梅姆·洛佩茲·卡拉斯科在馬六甲海峽發生的亞齊海戰中以一艘葡萄牙卡拉克大帆船,頂住了號稱200艘亞齊蘇丹國的大小船隻圍攻。
在東亞,葡萄牙人主要活動於中國、日本兩國。1553年,葡萄牙人開始居住於澳門,1557年正式獲得澳門租借權。1565年,葡萄牙船長若昂-佩雷拉的船隊在福田灣海戰中擊敗了日本大名松浦隆信的水軍,擴大了在日本的影響力。
葡萄牙人也大力開始在美洲的擴張,如在1500年登入巴西的塞古羅港,並以之作為巴西紅木的貿易站。
在扶持代理人的作戰中,葡萄牙也對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獲得了優勢。1543年的維納達加戰役衣索比亞帝國在葡萄牙人的幫助下,打敗了阿達爾蘇丹國與奧斯曼人的聯軍。
葡萄牙帝國葡萄牙帝國

哈布斯堡王朝時期

(1580-1640年)
1578年6月,葡萄牙國王塞巴斯蒂昂以討伐異教徒為名,率軍2.5萬人(僱傭兵為主)在丹吉爾登入,開始了對摩洛哥的戰爭,摩洛哥被廢國王穆泰瓦基勒率部投降。摩洛哥國王阿卜德·馬立克率步,騎兵5萬人迎戰。8月4日,葡萄牙軍在馬哈贊河畔的凱比爾堡附近發起進攻,揭開了馬哈贊河會戰的序幕。由於此役有葡萄牙國王塞巴斯蒂昂,摩洛哥廢王穆泰瓦基勒和摩洛哥國王馬利克三位國王參戰,歷史上稱這場戰爭為“三王之役”。這場戰爭以葡萄牙人的慘敗而告終。葡萄牙國王塞巴斯蒂昂一世戰死於馬哈贊河之戰,恩里克一世繼位,兩年後病逝。
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以塞巴斯蒂昂一世的舅舅的身份打敗了恩里克一世的繼任者安東尼奧,王位便落入腓力二世的哈布斯堡王朝手中,西班牙兼併了葡萄牙,而它更成就了西班牙殖民帝國的霸主地位。於是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便聯合了所有位於伊比利亞半島的艦隊,以清除從亞速爾群島來進行貿易的法國人。因此,亞速爾就成為最後一個抵抗腓力二世統治的葡萄牙領地(見蓬塔德爾加達海戰)。
葡萄牙的衰弱使得奧斯曼帝國開始覬覦葡萄牙在印度洋的勢力範圍,1589年爆發了蒙巴薩之戰。但奧斯曼軍戰敗,同樣在衰退的奧斯曼不得不放棄侵奪葡萄牙勢力範圍的計畫。
1600年,葡萄牙人菲利浦·德·布里托阿拉乾王朝國王明耶娑基任命為沙廉總督,1602年獲得哈布斯堡王朝委任,1603年割據沙廉自立。但1613年,東吁王朝國王阿那畢隆發兵攻破沙廉,將菲利普-德-布里托-尼克特擒殺,葡萄牙又失去了在緬甸的據點。
1606年,荷蘭人與柔佛王國聯合攻擊馬六甲,但荷蘭人戰敗於拉奇多角海戰,柔佛人也在陸戰中敗績。不過,這意味著荷蘭人與南洋本土勢力聯合的開始。從此,葡萄牙人在遠東的殖民體系開始被荷蘭人侵奪。
1622年荷蘭人又攻打葡萄牙從明朝租借的澳門,被葡軍打退(澳門之戰)。
接受基督教的剛果王國與葡萄牙人決裂,在1622年的姆邦比戰役與葡萄牙、安哥拉、英邦拉聯軍對戰,遭失敗。此後葡萄牙與剛果之間攻戰不斷。
與西班牙聯統葡萄牙同時,葡萄牙卻開始擴張在條約協定的分界線以西的地方,並在1616年發動了一次軍事擴張,驅逐了法國在南美洲的殖民者。此外,葡萄牙人更在1625年率領艦隊占據了由荷蘭人控制的薩爾瓦多城市。但好景不長,自1627年卡斯蒂爾經歷經濟大崩潰後,荷蘭人便乘機組織海軍,並破壞了西班牙的海上貿易。自此,英荷兩國便開始頻繁攻擊葡萄牙的海岸線,以掠奪西班牙的財富。西班牙人完全不能應付海軍的威脅,因此爆發了西荷戰爭。
1638年至1640年間,荷蘭逐漸控制了巴西東北部的地區,並以累西腓為首府。但1648年葡萄牙在對荷蘭戰爭的勝出才扭轉這個局勢,荷蘭當局其後交還巴西予葡萄牙。雖然荷蘭在巴西的殖民政策失敗了,但其後荷蘭卻搶奪了錫蘭、好望角和東印度群島一帶的土地,更壟斷了在日本長崎市的貿易。自此,葡萄牙在遠東的勢力減少至澳門和東帝汶兩地。
到1640年,葡萄牙人終於從西班牙的統治下解放出來,若昂四世繼位為王。但好景不長,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發生大地震,整個城市毀於一旦,惟有王室的全體成員因在熱羅尼姆斯大教堂做彌撒而倖免遇難。

葡萄牙-巴西-阿爾加維聯合王國

16世紀,葡萄牙人多次幫助剛果王國平定內部的部落戰爭和人民起義,葡萄牙殖民勢力也因此參透入剛果政權。直到17世紀初,葡萄牙與剛果之間的關係開始惡化,最終以剛果王安東尼奧一世在與葡萄牙軍隊的戰爭中陣亡,為剛果王國的統治畫上句點,王國因此被分裂為多個互相敵對的公國,它們為獲得對剛果的統治權而持續爭鬥了半個世紀之久。1665年,內戰結束,剛果宣布擺脫葡萄牙人的影響而成為一個民族獨立國家。
1661年,葡萄牙給予英國孟買和丹吉爾兩地作為兩國聯姻的嫁妝。而其後一百年,英國乘印度莫臥兒帝國的崩潰而逐漸控制整個印度及其貿易。但葡萄牙手中仍然掌握西印度的果阿等地。在1755年裡斯本發生了慘絕人寰的大地震後,葡萄牙的殖民野心就被動搖了。因此,葡萄牙殖民帝國在18世紀開始再次走下坡。
葡萄牙帝國
儘管巴西在起初並不太重要,但它後來卻成為了葡萄牙殖民地的中心,尤其是它積存了來自葡萄牙大量的黃金、寶石、甘蔗、咖啡和穀物等。葡萄牙更在此進行了黑人奴隸的貿易,因此巴西的人口開始大增,並開始走上發展之路。
而巴西的獨立運動也在此時開始萌生。在1789年曾經發生過一次起義,但最後失敗,領導者亦被絞死。而1808年,法國的拿破崙聲稱葡萄牙暗中援助英國,因此對葡萄牙發動入侵。而葡萄牙攝政王若奧親王為免受到波及,便把王室遷往巴西。若昂六世抵達巴西後,對巴西放鬆管控。在過去的重商主義政策下,巴西人被禁止建立工廠,不許跟外國人貿易,境內沒有大學、博物館。新政府取消了這些限制,隨後巴西的經濟和文化迅速發展。1808年,第一所軍官學院開校,1814年國家圖書館建立,1815第一家蒸汽動力的大工廠破土動工,巴西甚至組建了銀行,而當時連葡萄牙本土都還沒有銀行,1815年宣布成立“葡萄牙-巴西-阿爾加維聯合王國”。而若奧六世在1812年趕回葡萄牙以解決國內的問題,並留下兒子佩德羅作巴西攝政王。其後在人民的強烈呼聲下,佩德羅便領導人們進行巴西的獨立。最後,他在1822年正式加冕為巴西帝國皇帝,而巴西也在此時獨立於葡萄牙。

非洲帝國

非洲帝國(1822-1945年)
在殖民主義高漲的19世紀中,葡萄牙幾乎已經失去了其在南美和亞洲的全部領土。為了挽回劣勢,葡萄牙便把殖民政策投放在非洲身上,並把維德角、聖多美普林西比、幾內亞比索安哥拉莫三比克置於控制之下。

日漸式微

19世紀初,法國拿破崙的軍隊和西班牙的軍隊進占葡萄牙,王室全體成員和國王去巴西避難。14年後,葡萄牙人在英國軍隊的幫助下趕走了法國人,葡萄牙國王若昂六世將佩德羅王子留在巴西繼續執政,他自己回了國。第二年也就是1822年,若昂六世寫信給佩德羅王子要他回葡萄牙,但佩德羅王子撕毀了父親的信,向周圍的人宣布說:巴西從此脫離葡萄牙。他說這話時,是在里約熱內盧附近的伊皮蘭加河。從此,佩德羅成為巴西帝國的首任皇帝。葡萄牙在東方帝國崩潰之後,在美洲的這一大塊殖民地也失去了,從此它走向衰落。1824年,美國承認巴西獨立,1825年,葡萄牙也不得不承認這一殘酷的現實。

帝國瓦解

帝國瓦解(1945-1999年)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很多歐洲國家也紛紛自願及被迫放棄其殖民地。葡萄牙卻選擇拒絕放棄其殖民地,因此它仍然維持著龐大的殖民帝國。1961年,果阿及葡萄牙統治的印度地區受到印度的入侵,而被迫交還印度。一直到1974年葡萄牙國內發生康乃馨革命,葡萄牙政府才不得不放棄海外殖民地。
葡萄牙所屬的非洲殖民地成為莫三比克安哥拉幾內亞比索、聖多美與普林西比等國,而在亞洲的兩處殖民地東帝汶與澳門中,葡萄牙放棄葡屬東帝汶,東帝汶不久獨立,其後受鄰國印度尼西亞占領,直至1999年。自此葡屬澳門成為葡萄牙惟一也是最後的海外殖民地,葡萄牙的殖民帝國已經形同瓦解。
而葡萄牙的最後一個殖民地──澳門則在1999年12月20日正式交還中華人民共和國。自此,統治達五百多年的葡萄牙殖民帝國正式宣告結束。

領土範圍

非洲

艾美拉
畢爾科島
梅斯卡尼群島
馬林迭
蒙巴薩
基爾瓦·基西瓦尼
聖多美普林西比
丹吉爾
桑給巴爾
濟金紹爾

美洲

巴西
馬德拉

亞洲

班達群島
緬甸
弗洛瑞斯島
拉克沙群島
澳門
摩鹿加群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