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

巴林

巴林王國,簡稱巴林,是一個鄰近波斯灣西岸的島國,巴林島為巴林最大的島嶼沙烏地阿拉伯位於巴林西部,並可經由法赫德國王大橋連線;伊朗則位在巴林北方;卡達半島位於巴林灣東南側。氣候屬熱帶沙漠氣候。2010年,巴林總人口為1,234,571人,其中包括666,172名外籍人口。

巴林為迪爾門文明發跡之處。 公元628年,巴林成為最早轉變為伊斯蘭教的地區之一。經過一段時間的阿拉伯人統治後,葡萄牙於1521年占領巴林,又於1602年被薩非王朝阿拔斯大帝驅逐。1783年,巴尼烏巴族從卡扎爾王朝奪取巴林,並由阿勒哈利法家族建立王朝並統治至當代,艾哈邁德·阿爾法塔為巴林第一位哈基姆19世紀後期, 巴林與英國制訂契約,成為英國的保護國。1971年,巴林宣布獨立,為一個酋長國,後於2002年宣布改為王國。自2011年起,受到阿拉伯之春的鼓舞,該國發生以什葉派民眾為主的持續抗議運動。

巴林為首個步入後石油經濟的波斯灣國家。當前巴林經濟並不是依賴石油,自20世紀後期,巴林已投入巨資在銀行和旅遊事業。該國首都麥納麥,是國內外大型金融機構所在地。巴林具有較高的人類發展指數(世界排名第44位),亦被世界銀行認定為高收入經濟體。2001年,巴林成為主要非北約盟國的成員,美國海軍的第五艦隊司令部就駐紮在麥納麥,隨時監視著波斯灣以及對開洋面的動靜。

2017年12月,巴林提出申請加入上海合作組織

2017年12月5日,歐盟宣布巴林列入避稅天堂黑名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巴林王國 
  • 英文名稱:The Kingdom of Bahrain 
  • 簡稱:巴林
  • 所屬洲:亞洲
  • 首都麥納麥 
  • 國慶日:1971年8月15日
  • 國歌:《我們的巴林
  • 國家代碼:BHR
  • 官方語言阿拉伯語 
  • 貨幣巴林第納爾、輔幣費爾斯
  • 時區:UTC+3
  • 政治體制:二元制君主立憲制
  • 國家領袖:國王:哈馬德·本·伊薩·阿勒哈利法
  • 人口數量:143萬(2016年) 
  • 人口密度:1848.5人/平方公里(2016年) 
  • 主要民族阿拉伯人
  • 主要宗教伊斯蘭教-什葉派
  • 國土面積:767平方公里 
  • GDP總計:353.07億美元(2017年,國際匯率) 
  • 人均GDP:23655美元(2017年,國際匯率) 
  • 國際電話區號:+973
  • 國際域名縮寫:.bh
  • 道路通行:靠右駕駛
  • 貨幣換算:1第納爾=1000費爾斯
  • 阿拉伯語:مملكة البحرين
  • 主要學府:巴林大學、阿拉伯海灣大學
歷史沿革,自然環境,區域位置,地形地貌,氣候特徵,行政區劃,政區,首都,國家象徵,人口民族,政治,政體,憲法,議會,政府,政要,經濟,概況,產業,文化,語言,宗教,節日,風俗,軍事,交通,社會,醫療,教育,體育,媒體,外交,對外政策,國際立場,對外關係,旅遊,

歷史沿革

主詞條:巴林歷史
公元前3000年左右蘇美爾人定居並建有城市。
公元前1000年腓尼基人定居於此,成為當時重要的貿易中心。
公元前6世紀起先後被伊朗的波斯帝國薩珊王朝占據。
公元7世紀成為阿拉伯帝國巴斯拉省的一部分。
894年,巴林的卡爾馬特派發動起義,脫離阿拉伯帝國建立了獨立政權卡爾馬特共和國,1077年被阿拔斯王朝吞併。
1507-1602年被葡萄牙人占領(1521年的巴林之戰後被實際攻占,葡萄牙人於1559年的巴林圍攻戰打退了奧斯曼帝國的進攻)。
1602-1702年被伊朗人占領,隸屬於薩非王朝法爾斯省
1703年趕走波斯人,宣布獨立。1820年英國人入侵,強迫其簽訂波斯灣總和平條約。1880年和1892年英國又先後迫其簽訂政治、軍事條約,成為英國的保護國。1933年英國攫取了巴林石油開採權。
1957年11月,英政府聲明巴林是“英國保護下的獨立酋長國”。1971年3月英國宣布,英同波斯灣諸酋長國簽訂的所有條約在同年年底終止。
1971年8月14日,巴林獲得完全獨立,改巴林酋長國名為巴林國。
2002年2月14日,巴林酋長國改國名為“巴林王國”,國家元首埃米爾改稱為國王。現政府為君主立憲。由元首授權“國務會議”掌理行政。國會則由44名議員組成,由內閣(國務會議)成員及人民選舉產生。現為阿拉伯聯盟會員國之一,亦為1982年5月26日成立的海灣合作委員會6個成員國之一。對外號稱中立,參加不結盟國家組織。

自然環境

區域位置

巴林是位於波斯灣西南部的島國。界於卡達沙烏地阿拉伯之間,距沙烏地阿拉伯東海岸24公里,卡達西海岸28公里,國土面積750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巴林島等36個大小不等的島嶼組成。最大的是巴林島。諸島地勢低平,主島地勢由沿海向內地逐漸升高,最高點海拔135米。

氣候特徵

巴林屬熱帶沙漠氣候,夏季炎熱、潮濕,7月-9月平均氣溫為35℃。冬季溫和宜人,11月-4月氣溫在15-24℃之間。年平均降水量77毫米。

行政區劃

政區

巴林全國分為5個省,分別是首都省、穆哈拉克省、北方省、中部省和南方省。

首都

麥納麥市(Manama)面積達30平方公里,是巴林的首都,全國第一大城市,全國經濟、交通、貿易和文化中心。同時也是海灣地區重要的金融中心、重要港口及貿易中轉站,享有“波斯灣明珠”的美譽。位於波斯灣中段,巴林島的東北角。氣候溫和,風光旖麗,每年11-3月溫和宜人,6-9月雨水較少,是焱熱的夏季。人口26萬,占巴林總人口的近三分之一。

國家象徵

國旗
巴林國旗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約為5:3。旗面由紅、白兩色構成,靠旗桿一側為白色,約占旗面的1/5,右側為紅色,紅、白相接處為鋸齒狀。
巴林國旗巴林國旗
國徽
巴林國徽巴林國徽
巴林國徽中心是一枚繪有國旗圖案的盾微,周圍簇擁著紅、白兩色華美艷麗的裝飾葉片。國徽頂端曾經繪有一頂象徵王室威權的王冠,現已取消。

人口民族

119.5萬(2012年),阿拉伯人約占60%,75~80%的居民住在城市裡,外籍人占51%。主要為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伊朗菲律賓阿曼人。

政治

政體

巴林是二元制君主制酋長國。國家元首由哈利法家族世襲,掌握政治、經濟和軍事大權。1999年3月6日,巴林老埃米爾伊薩因心臟病突發逝世。王儲哈馬德繼任新埃米爾。新埃米爾繼位後,注意保持內、外政策的連貫性,政權實現了平穩過渡。2002年2月14日,巴林國更名為巴林王國。2006年,巴林政局繼續保持穩定,經濟持續發展。2011年2月,受西亞北非地區部分國家政局突變影響,巴林爆發大規模反政府抗議活動,要求國王解散政府、改善民生、促進民主。應巴林政府要求,海合會軍隊進駐巴林協助維持秩序。2012年以來,巴林國內局勢逐步恢復穩定,但小規模示威遊行時有發生。2013年2月,巴林宣布重啟新一輪全國和解對話,包括反對派在內的各政治派別出席。

憲法

獨立後第一部憲法於1973年6月2日頒布,同年12月開始生效。2000年11月,哈馬德埃米爾發表敕令,成立民族憲章全國最高制定委員會,負責制定民族憲章。2001年2月,巴林舉行全國投票,以98.4%的支持率通過了《民族行動憲章》。2002年2月14日,頒布新憲法,改國體為王國制,修改國旗,確定新國歌,埃米爾改稱國王;解散協商議會,設兩院制議會,加強司法獨立,實行三權分立

議會

1970年組成諮詢性質的12人國務委員會,負責內政和外交事務。1972年選出制憲議會。1973年建立國民議會,後被解散。現任國王繼位後,決定恢複議會民主。根據巴林新憲法的規定,2002年10月,巴林成立兩院制國民議會,協商會議由國王任命的40名議員組成;眾議院由40名直選議員組成,議長由議員選出。兩院議員任期均為4年,期滿可連任。國民議會通過的法律草案均需呈國王批准。本屆議會於2010年11月產生。眾議長哈利法·本·艾哈邁德·扎哈拉尼(Khalifa Bin Ahmed Al-Dhahrani);協商會議主席阿里·薩利赫·本·阿卜杜拉·薩利赫(Ali Saleh Bin Abdullah Al Saleh)。
2012年8月,巴林修改憲法,進一步擴大國民議會中眾議院權力,包括眾議院有權否決首相提出的組閣名單並對副首相及內閣大臣進行質詢,且有關官員本人必須應詢;有權對首相提出不信任案動議,三分之二議員同意即可通過;國民議會議長由協商會議主席兼任改為由眾議院議長兼任;取消協商會議對內閣大臣的質詢權,使其僅成為立法機構,不再具有監督權;每年審議下年度政府財政預算,監督當年預算執行情況。

政府

本屆內閣於1971年成立,最近一次調整時間為2016年3月,共有23名成員。現內閣主要成員:首相哈利法·本·薩勒曼·阿勒哈利法 (Khalifa Bin Salman Al-Khalifa)、王儲兼第一副首相薩勒曼·本·哈馬德·阿勒哈利法(Salman Bin Hamad AL-Khalifa)、副首相穆罕默德·本·穆巴拉克·阿勒哈利法(Mohammed Bin Mubarak Al-Khalifa)、副首相阿里·本·哈利法·阿勒哈利法(Ali Bin Khalifa Al-Khalifa)、副首相賈瓦德·阿勒阿里德(Jawad Al Arrayed)、副首相哈立德·本·阿卜杜拉·阿勒哈利法(Khalid Bin Abdullah Al-Khalifa)、國防大臣尤素福·本·艾哈邁德·阿勒賈拉馬少將(Yusef Bin ahmed Al-Jalahma)、內政大臣拉希德·本·阿卜杜拉·阿勒哈利法(Rashid Bin Abdullah Al-Khalifa)、外交大臣哈立德·本·艾哈邁德·本·穆罕默德·阿勒哈利法(Khalid Bin Ahmed Bin Mohammed Al-Khalifa)、財政大臣艾哈邁德·本·穆罕默德·阿勒哈利法(Ahmed bin Mohammed Al-Khalifa)。

政要

國王哈馬德·本·伊薩·阿勒哈利法:前埃米爾伊薩之長子。1950年1月28日生於麥納麥。曾在英、美軍事學院讀書,創建了巴林國防軍。1964年被封為王儲,其後兼任武裝部隊總司令。1971年巴林獨立後任國防大臣。1999年3月6日繼位,成為巴林第11任埃米爾,2002年2月14日改稱國王。喜愛運動,精通英語。已婚,有3子1女。
首相哈利法·本·薩勒曼·阿勒哈利法:1936年生,國王哈馬德之叔。1957年任教育委員會主席。1959年任政府秘書長。1960年任財政大臣。1966-1970年主持國家行政委員會工作。1970年任國務委員會主席。1973年被任命為首相。曾於2002年5月訪華。
王儲薩勒曼·本·哈馬德·阿勒哈利法:1969年10月21日生,為巴現任國王長子。1992年2月6日在美國華盛頓大學獲政治學學士學位。1994年獲英國劍橋大學歷史哲學碩士學位。1995年被任命為國防部次大臣。1999年3月9日被立為王儲,同年3月22日被任命為巴林武裝部隊總司令。在國王哈馬德或首相哈利法出國期間任代國王或代首相,並主持內閣工作。已婚,有2子1女。

經濟

概況

巴林是海灣地區最早開採石油的國家。2010年巴開始向多元化經濟發展,建立了煉油、石化及鋁製品工業,大力發展金融業,成為海灣地區銀行和金融中心。
2012年主要經濟數據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2.43萬美元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
3.9%
進出口總額
364億美元
進口
151億美元
出口
213億美元
外匯儲備
48.5億美元貨幣:巴林第納爾(BD)
匯率
匯率:1美元=0. 376第納爾
2014年主要經濟數據
國內生產總值
340億美元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3.3萬美元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
4.3%
進出口總額
352億美元
進口
138億美元
出口
214億美元
外匯儲備
57.3億美元貨幣:巴林第納爾(BD)
匯率
匯率:1美元=0. 376第納爾
資料來源
貨幣
巴林第納爾(Bahraini Dinar),簡稱第納爾。
巴林第納爾巴林第納爾
1第納爾=1000費爾
幣值: 5、10、25、50、100、500費爾
巴林第納爾匯率(2013年09月30日):1人民幣=0.0616巴林第納爾,1美元=0.377巴林第納爾,1歐元=0.5088巴林第納爾,1日元=0.0039巴林第納爾。

產業

工業
有石油和天然氣開採、煉油和煉鋁業、船舶維修等。2008年石油總產量約912萬噸,煉油量約131萬噸,天然氣產量約152億立方米,鋁產量約87萬噸。2011年原油產量約6945.2萬桶,天然氣產量約156.3億立方米,鋁產量約89萬噸。
農業
預計可耕地面積1.1萬公頃,約占全國總面積的15.5%,截止2014年實際種植面積4766公頃。農業人口約占勞動力總人口的1.5%。農業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率約為0.73%,糧食主要靠進口,本地農產品的供給量僅占巴食品需求總量的6%。主要農產品有水果、蔬菜、家禽、海產品等。

文化

語言

阿拉伯語為官方語言

宗教

85%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什葉派穆斯林占人口總數的75%以上。其餘信奉基督教、猶太教

節日

獨立日:8月14日(1971年)
國慶日:12月16日

風俗

巴林國人重義氣,待人結友喜親密;願同朋友並肩走,手若挽手增友誼;偏愛獵鷹喜歡馬,更是閒聊好話題;宗教傳統極重視,恪守教規和教義。
巴林人以待客誠摯熱情而聞名天下。他們在迎送賓客時,總樂於同客人並肩而行,為了表達親密的情感,他們往往還要同來訪客人拉著手一起走路。這是阿拉伯人的一種表達熱情、友好、禮貌的特殊風俗習慣。他們為人實在、講究義氣、慷慨大方、喜歡交友。客人一旦誇獎或讚賞他們的某種東西時,他們一定會把受你讚美的東西送給你的。若你不接受,他們會生氣和產生反感的。
在巴林人家中做客,你在飯桌上吃得越多,主人會越高興的。因為這樣才真正表達出你喜歡主人做的飯菜,並滿意主人對你的盛情歡迎之意。他們時間觀念較強。他們一般對約會都習慣遵守時間,有按時赴約的傳統。他們特別喜歡以獵鷹或馬為閒聊談論話題,因為這是他們非常喜愛的兩種動物。
巴林人在社交場合與客人見面時,習慣先向客人問候,首先說:“阿薩拉姆·阿拉伊庫姆”(你好),然後施握手禮並同時說:“凱伊菲·哈魯克”(身體好)。他們在與親朋好友相見時,習慣施擁抱和親吻禮(既擁抱的同時與客人相互親吻面頰)。但這僅限於男性之間。
巴林人絕大多數信奉伊斯蘭教,極少數人信奉基督教和其他宗教。忌諱左手傳遞東西或食物。他們認為左手是下賤之手。所以用左手來遞送東西或食物是極不禮貌的,有污辱人的意思。他們忌諱以酒、女人照片或女人雕塑為禮品相贈。因為這是違犯他們的教規的。他們對當眾接吻極為反對。若被發現輕則會罰款,重則還要被判刑。
巴林人不喜歡與客人一起談論有爭議的中東政治問題。巴林伊斯蘭教徒恪守教規,他們禁止飲酒,禁食豬肉,也不吃一切怪形食物;他們忌諱使用豬製品,也忌諱話題中談論豬。
禁忌
齋戒、朝拜期間不要前往。最好於12月至次年4月往訪。6月至10月又熱又濕。食物幾乎都是進口的,價格偏高。勿飲生水,淡化的海水約占二成,鹽分仍較多,不適於飲用,以改飲礦泉水為宜。吃蔬菜務必洗淨。
出入境注意事項,商人、旅遊者都可在機場取得停留72小時的簽證,費用是6美元。海關免稅香菸400支,或雪茄50支,或菸草半磅,酒2瓶。貨幣出入無任何限制。小費計程車10%。飯店、旅舍已附加10%於賬單內。
中國從1956年起,與巴林開始有貿易往來。1976年和1978年由中國貿促會先後兩次組織貿易代表團到巴林舉辦中國商品展銷會,展銷的商品有紡織品、絲綢製品、工藝產品、五金礦產產品、輕工業品、土畜產品、糧油製品、茶葉等,深受巴林人民的歡迎。

軍事

巴林系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成員國,執行該委員會統一的防禦政策。國王哈馬德·本·伊薩·阿勒哈利法任武裝部隊總司令。實行志願兵役制。武裝部隊總兵力11800人,其中陸軍8500人,海軍1000人,空軍1500人,國民衛隊等其他人員800人。巴林是美國第5艦隊司令部所在地。
巴林國王哈馬德2011年3月15日宣布,從即日起,在全國實施為期三個月的緊急狀態。
巴林國王在緊急狀態令中授予武裝部隊可以採取一切措施維護國家安全和穩定。
2011年3月14日,巴林政府通過巴林通訊社發表聲明說,應巴林政府要求,沙特和阿聯的武裝部隊14日開進巴林,以幫助巴林“維護正處於危險之中的國家安全和秩序”。15日,巴林的反政府示威者和沙特部隊發生衝突,導致一名巴林示威者和一名沙特士兵死亡。巴林國家電視台報導:“鑒於巴林目前持續的局勢……哈馬德國王宣布從周二開始,全國進入緊急狀態,為期三個月。”聲明說,哈馬德國王下令武裝部隊司令,利用軍人、警察、國民警衛隊及必要時“任何其他部隊”,去恢復國家秩序。
聲明里說的“其他部隊”顯然是指,由沙烏地阿拉伯和阿聯派出的軍隊。
以沙特為首的波斯灣合作理事會周一派遣1000多名士兵到巴林,協助該國應付反政府示威。波斯灣合作理事會此舉說明,該區域其他國家擔心,巴林的示威活動會蔓延到鄰國。
巴林首都麥納麥的許多地方至2014年已近乎空置,很多商店和購物中心都關閉,學校也停課。警察在主要道路設定路障,試圖限制示威者的行動。
示威者仍駐守珍珠廣場數千名反政府示威者仍然駐守在麥納麥珍珠廣場,該處對反對派而言具有象徵意義。不過,反對派領袖還沒有宣布,他們下一步要怎么走。
巴林反政府報社Wasat的編輯賈穆里表示,支持政府的暴民清早闖入報社的印刷廠,利用鐵條、棍棒和斧頭,破壞廠內的設施。
巴林的反對派強烈指責波斯灣合作理事會的軍事行動,稱之為是在占領巴林,並說這將把巴林推向“不宣而戰”的處境。

交通

巴林境內無鐵路。首都和主要城鎮有公路相連,各級公路總長3200多公里。巴林和沙特之間由長達25公里的法赫德國王大橋相連。薩勒曼深水港有14個泊位、2個貨櫃輪泊位和一個滾裝輪泊位,可停泊6萬噸級輪船。
巴林交通大橋巴林交通大橋
巴林是連線東西方的空中交通樞紐,有5個機場。2008年巴林國際機場客運量為875.81萬人次,貨物和郵件運量為36.8噸,飛機起落10.12萬架次。
1969年巴林開通中東地區第一個衛星地面站。截止2014年巴林擁有4個衛星地面站,與國際衛星組織及阿拉伯衛星組織的衛星相連。1981年,巴林政府從英國人經營的電信公司中取得60%的股權,並把公司改組為巴林電信公司。該公司實現了通訊系統數字程控化。此外,還有巴林有線無線通訊公司等電信公司。

社會

醫療

全國實行免費醫療,居民衛生服務普及率達100%,人均壽命73歲。有公立醫院8所,醫療中心41所,醫護人員2000餘人,另有一所軍事醫院。

教育

實行免費教育和普及9年一貫制的中等教育制度。教育宗旨是普及和完善教育種類,提高教學水平。巴林大學和阿拉伯海灣大學(由海灣合作委員會資助)分別於1978年和1987年建成開學。此外還有一所成人教育中心。巴林文盲率為4.9%,15至25歲青年受教育率達99%,為中東海灣地區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國家。

體育

巴林石油收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6,國家雖然富有,但在體育項目上一直沒有好的表現。從1984年參加奧運會為止只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取得一枚田徑項目的銅牌。本國體育項目除男足一枝獨秀外,其他項目難與對手抗衡。

媒體

巴林全國共有報紙13種,主要報紙有:《海灣日報》(GulfDaily News),《光明日報(Bright Daily),《巴林灣日報》(Bahrain GulfDaily News),《海灣每周鏡報》(Gulf Weekly Mirror),《天天報》(Daily newspaper),《海灣訊息報》(Gulf Newsreported)等。巴林廣播電台1955年開始播音,用阿拉伯語和英語廣播。有4個波段。巴林電視台共有3個頻道,其中兩個阿拉伯語頻道,一個英語頻道。

外交

對外政策

奉行溫和務實、中立不結盟的外交政策,主張加強海灣國家之間的團結與合作,反對外來勢力干涉海灣地區事務。巴林系聯合國阿拉伯國家聯盟海灣合作委員會的成員國。截止2014年已同156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 1981年巴林同5個海灣國家籌組了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在中東問題上,巴林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正義鬥爭,反對以色列侵略政策。對兩伊戰爭持中立立場。支持阿拉伯三方委員會為解決黎巴嫩問題所作的努力。同美國關係較密切。
巴林巴林
巴林同鄰國卡達有領土糾紛。1986年底雙方曾因法什特迪貝爾珊瑚礁群島的主權歸屬問題發生武裝衝突。經海灣合作委員會成員國調停,1988年雙方同意協商解決領土爭端。卡達於1991年7月向海牙國際法院提起訴訟。8月,巴林外交部發表聲明,呼籲召開卡達、巴林和沙烏地阿拉伯3國委員會會議,以求友好解決,或兩國聯合提交國際法院裁決。1992年4月16日卡達發表40號埃米爾令,宣布“卡達領海為12海里”,17日巴林發表聲明予以拒絕。

國際立場

伊朗核問題:主張中東、海灣地區無核化。一方面認為伊朗有和平利用和發展核能的權利;另一方面,希望一切核活動應置於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有效監管下,並確保限於民用。對伊核問題升級表示擔憂,強調該問題應通過聯合國安理會及國際原子能機構的調解得到最終和平解決,認為任何極端的解決方式都將使本地區陷入災難。
伊拉克問題:認為一個統一、穩定、擁有主權的伊拉克是中東地區實現和平的基礎。主張聯合國在伊戰後政治安排上發揮主導作用。支持伊政府為實現民族和解採取的措施,要求停止暴力和亂殺無辜,認為外來干涉是造成武裝襲擊的根源。
巴林巴林
中東問題:支持中東和平進程,主張全面、公正、持久地解決阿以爭端。要求以色列全面執行聯合國有關決議,歸還阿拉伯國家被占領土。主張建立巴勒斯坦國。認為哈馬斯通過合法選舉獲得勝利代表了廣大巴勒斯坦人民的意願,其結果應得到各方尊重和認同。希望巴領導人克服分歧,組建民族團結政府。支持在阿盟有關決議和框架內向哈馬斯組成的巴新政府提供財政援助。

對外關係

與美國關係
兩國關係密切,巴系美非北約盟國。美國是巴林重要貿易夥伴。巴主要向美出口鋁錠、鋁粉、氨、服裝及其他工業產品。巴從美主要進口汽車、汽車配件、輪胎、發電機和其他科技產品。美在巴註冊的商業機構達830多家,在巴設立的分公司也有50多家。1999年2月美巴簽署了兩國投資保護協定,巴成為與美簽署類似協定的第一個海灣國家。2004年9月,巴美正式簽署自由貿易協定,2006年8月1日起實施。2006年,美商務部長古鐵雷斯、副國務卿羅伯特等訪巴,巴王儲薩勒曼訪美。
與英國關係
英國有傳統的交往。2006年,巴國王哈馬德、王儲薩勒曼、首相哈利法、外交大臣哈馬德分別訪英,英外交事務國務大臣豪厄爾斯訪巴。
與卡達關係
巴林與卡達對兩國海域間的哈瓦爾群島和卡達半島上的祖巴拉地區的歸屬存有爭議,兩國為此曾兵戎相見。卡主張將爭端提交國際法院裁決,國際法院於1995年2月受理此案,但巴方表示反對並抵制了隨後在多哈舉行的第17屆GCC國家首腦會議。後在沙特等調解下,兩國緊張關係趨緩。1999年底2000年初,巴、卡兩國元首實現互訪,雙方就理順兩國關係、儘快實現兩國一體化達成共識,並決定成立以兩國王儲為首的最高混委會,互派大使,卡還開通兩國直航。2000年2月,卡王儲賈西姆訪問巴林,並主持了兩國最高混委會首次會議。4月,巴林王儲薩勒曼訪卡。同月,兩國互派大使到任並遞交了國書。5月,國際法院就卡巴領土糾紛舉行最後一次聽辯會,兩國關係又出現齟齬。2001年3月16日,國際法院就巴、卡爭端做出最終裁決,基本維持了兩國邊界現狀,將巴方要求的祖巴拉地區仍屬卡,卡方提出領土要求的哈瓦爾群島仍劃歸巴,若干小島重定歸屬,並明確劃分了兩國海上邊界。巴、卡均表示接受裁決。
2017年6月5日,巴林政府宣布,鑒於卡達干涉巴內政和支持在巴恐怖主義活動,巴與其斷絕外交關係,召回巴駐卡達外交人員,並要求卡達駐巴外交人員48小時內離境。
與中國關係
1989年4月18日與中國建交。建交後,兩國關係發展順利。國務委員兼外長錢其琛(1990年)、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1993年)、國務委員吳儀(2002年)、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全國婦聯主席顧秀蓮(2005年)、外交部長李肇星(2006年)、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梁光烈(2008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兼中宣部部長劉雲山(2008)、外交部長楊潔篪(2008)、國務院新聞辦主任王晨(2010)等相繼訪巴。巴首相哈利法(2002年)、國王夫人賽碧凱(2002年)、副首相兼外交大臣穆罕默德(2004年)等訪華,巴外交大臣哈立德來華出席中國-阿拉伯國家合作論壇第二屆部長級會議(2006年),首相哈利法出席南京第四屆“世界城市論壇”(2008),國防國務大臣謝赫穆罕默德(2009)和國家安全局長謝赫哈利法·本·阿卜杜勒·阿勒哈利法(2009)分別對華進行正式訪問,文化大臣謝赫梅來華出席中阿語言文化論壇上海世博會開幕式(2010)、外交國務大臣尼扎爾來華出席中阿合作論壇第六屆部長級會議(2010)、工商會主席伊薩姆訪華並出席第108屆廣交會(2010)等。
與伊朗關係
2016年1月4日,巴林宣布與伊朗斷絕外交關係,並責令伊朗外交人員在48小時內離境。

旅遊

國際賽道
巴林國際賽道由德國專家赫爾曼·蒂爾克設計,用了16個月建設,估計耗資1.5億美元。在施工最高峰時,工地上有3000多人同時在工作。賽道建設用了70000立方米水泥、8500噸鋼、82000隻輪胎和5000米國際汽聯製造的護欄。
巴林國際賽道巴林國際賽道
從賽道設計來看,F1賽車的平均圈速預計為1分33秒,賽車的平均時速為210公里。賽場內可容納45000觀眾,大看台的觀眾席位為10000席,停車位13000個。巴林賽道共由六條賽道組成,單圈長5.417Km,比賽共進行57圈,總行程308.427Km,最大上坡度3.6%,最大下坡度5.6%,有15個彎道,6個左彎,9個右彎,大直路長1090米。在其他指標方面:巴林賽道修建了高達9層的貴賓觀看塔,賽道的觀眾容量設計為5萬人,包括非永久性席位,其中正面看台為1萬個,還有可供500個記者工作的媒體中心等等。
國王大橋
法赫德國王大橋是分別連線巴林與沙特的跨海公路大橋,大橋全長25公里,橋面由瀝青和混凝土鋪設而成,有上下4個汽車道,兩側還有人行道。
連線沙特的法赫德國王大橋也為巴林的旅遊產業增加了不少吸引力,在很大程度上推進了巴林旅遊業的發展。法赫德國王大橋建於1986年,通過該座大橋往來於兩國的總人數達到1億左右。據最新統計,2004年,通過該座大橋抵達巴林王國的人數約為1200萬,而經由巴林國際機場到達的人數則僅為200萬左右,由此可見該座大橋的重要性,同時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沙特遊客對於巴林旅遊業的重大作用。
冢林
巴林有世界上最大的史前時期的冢林,因被稱為“萬冢之島”、“死島”。這墳林墓海,盤踞在巴林島北部,位於首都麥納麥以西,綿延數十里,占地30多平方公里。一個個人工土丘,橫排豎列,蔚為奇觀。從飛機上俯瞰,若萬千起伏的浪頭,似十萬大軍集結的帳篷。1879年,英國人初次進行發掘,才知道這些土丘是墳墓。
由於年代久遠,前人之墓被泥沙埋沒,後人復葬其上,一層疊一層,終成山丘,最高達10米,比三層樓還高。據不完全統計,全部墳塋當在17萬座以上。對已掘的70多座墳的考證,古墓的歷史上限在公元前三千年的青銅器時代。在墳層之下和墳林附近,發現古人的聚落和城鎮的遺址。由此可見,巴林古代出現過燦爛的文明,有過人口眾多的城市。巴林古墓有兩類。多數是單墓,比較簡陋,可能是葬平民的。墓道用灰石砌成,地上鋪細砂,墓頂蓋石板,墓門開在西方,遺骸頭朝東、足朝西,作弓形側臥。
雙墓並葬的不多,大概屬上層人物所有。墓如兩層樓,墳頭高出地面4.6米,直徑20米。墓室設在東向終點,兩側有耳室,底層右牆開了兩個窗戶。
陪葬品甚為豐富,除了羊、羚羊、狗等動物的骨殖,大量的條紋陶罐、紅釉花瓶、金屬矛頭、匕首外,還有黃金制的辟邪佩物,刻有精細花紋的青銅器、銀器,鴕鳥蛋殼制的飾物,象牙制的小盒子等。
清真寺
哈米斯市場清真寺位於麥納麥市郊。建於公元692年,是哈里發奧馬爾·阿卜杜勒·阿齊茲時代的,當代還保持完整。考古學家2010年以來在這座保存完好的清真寺下發現伊斯蘭教傳播前的古建築的殘垣斷壁及古墓。
巴爾巴爾廟
巴爾巴爾廟位於巴林島北岸巴爾巴爾地區,是一座建於公元前2500年的宏大廟宇遺址。有用石料砌成的大門、大型祭壇、施行宗教滌罪儀式的水池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