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櫧

苦櫧

苦櫧〔學名:Castanopsis sclerophylla (Lindl.)Schott.〕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是山毛櫸目,殼斗科,錐屬喬木,高稀達15米,胸可達50厘米,樹皮淺縱裂,枝、葉二列均無毛。通常一側略短且偏斜,葉片革質,花序軸無毛,雄穗狀花序通常單穗腋生,殼斗有堅果偶有2-3個,近圓球形,頂部短尖,果臍位於堅果的底部,4-5月開花,10-11月開始結果成熟。

分布中國長江五嶺以北各地,喜溫暖、濕潤氣候,喜光,也能耐陰;喜深厚、濕潤土壤,也耐乾旱、瘠薄。生於密林中,常與杉、樟混生,村邊、路旁有栽培。該種為常綠喬木,樹冠濃密,圓球形,觀賞價值很高,抗CO 等有毒氣體,可用於園林綠化。苦櫧樹葉為厚革質,兼有防風、避火作用,鮮葉可耐425℃的著火溫度,還是很好的防火樹種之一。苦櫧果實的外表與板栗類似,種仁富含澱粉,浸水脫澀後可製成苦櫧粉,進一步加工可製成苦櫧豆腐、苦櫧冬粉、苦櫧粉皮、苦櫧糕,是防暑降溫的佳品。苦櫧木材淺黃色或黃白色。結構緻密、紋理直,富有彈性,耐濕抗腐,是建築、橋樑、家具、運動器材、農具及機械等的上等用材。同時,苦櫧的枝丫為優良的食用菌培養材料。

(概述圖參考: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栽培技術,採種,育苗,造林,撫育管理,病害防治,主要價值,防火,林業,城市,工業,食用,

形態特徵

喬木,高5-10米,稀達15米,胸徑30-50厘米,樹皮淺縱裂,片狀剝落,小枝灰色,散生皮孔,當年生枝紅褐色,略具棱,枝、葉均無毛。
葉二列,葉片革質,長橢圓形,卵狀橢圓形或兼有倒卵狀橢圓形,長7-15厘米,寬3-6厘米,頂部漸尖或驟狹急尖,短尾狀,基部近於圓或寬楔形,通常一側略短且偏斜,葉緣在中部以上有鋸齒狀銳齒,很少兼有全緣葉,中脈在葉面至少下半段微凸起,上半段微凹陷,支脈明顯或甚纖細,成長葉葉背淡銀灰色;葉柄長1.5-2.5厘米。
花序軸無毛,雄穗狀花序通常單穗腋生,雄蕊12-10枚;雌花序長達15厘米。
果序長8-15厘米,殼斗堅果1個,偶有2-3,圓球形或半圓球形,全包或包著堅果的大部分,徑12-15毫米,殼壁厚1毫米以內,不規則瓣狀爆裂,小苞片鱗片狀,大部分退化並橫向連生成脊肋狀圓環,或僅基部連生,呈環帶狀突起,外壁被黃棕色微柔毛;堅果近圓球形,徑10-14毫米,頂部短尖,被短伏毛,果臍位於堅果的底部,寬7-9毫米,子葉平凸,有澀味。花期4-5月,果當年10-11月成熟。

產地生境

苦櫧樹苦櫧樹
產中國長江以南五嶺以北各地,西南地區僅見於四川東部及貴州東北部。見於海拔200-1000米丘陵或山坡疏或密林中,常與混生,村邊、路旁時有栽培。喜陽光充足,耐旱。模式標本采自福建。

栽培技術

採種

選擇二十至四十年生的健壯母樹,在10月下旬當殼斗呈茶褐色時,即為成熟。挑選籽粒大、種仁飽滿、種殼光亮、無病蟲害的堅果留作種子,如不立即播種可混沙貯藏。種子含水量高,若失水過多會使種殼縱裂,喪失發芽力。但沙藏時也不宜過濕,可與乾沙混合,藏於避風處。種子千粒重1.1-1.4kg,發芽率70%-85%。
苦櫧苦櫧

育苗

圃地宜選擇較為肥沃濕潤的砂壤土,經深耕細耙後築畦。可隨采隨播,但在鼠害嚴重或者早春幼苗萌芽出土時有凍害的地區,可用濕潤細沙貯藏到翌年春播種。採用條播,每1米播種溝播20粒,播種量約900kg/h㎡。播種時果臍向下放置土中,覆土厚2-3厘米,然後蓋草。種子采後即播的翌春3月出土,春播的則在4-5月出土。
一年生苗高15-20厘米,因苗木主根粗而鬚根少,移植常不易成活,需通過截根移植以促進鬚根發育。幼苗不耐強烈陽光,需遮蔭。待出苗較整齊後,揭去覆蓋蘆萁,搭上蔭棚以利苗木生長,一般在5月上旬揭草,7月下旬搭蔭棚。搭棚遮蔭的明顯比沒遮蔭的苗木生長旺盛,適時澆灌水、追肥,促進苗木生長。土壤較乾時灌水於苗床溝內以潤濕苗床。一般在6月中旬、下旬和9月上旬追施複合肥,每0.3kg肥對50kg水澆施,適時除草。為促進苗木鬚根生長,利於提高造林成活率,可於8月中下旬進行切根處理,處理後鬚根明顯更發達。

造林

在長江中下游以南各地(不包括西南地區和五嶺南坡以南)海拔1000米以下的深厚、濕潤的中性和酸性土壤上生長較為適宜。山區或丘陵、紅壤或黃紅壤土均可造林。伴生樹種可選木荷馬尾松甜櫧毛竹青岡櫟,也可營造純林。整地方式主要有塊狀整地。在生產上採用最廣泛的是全刈穴墾,穴的規格為60厘米×60厘米×40厘米。人工林的定植穴密度,依據培育目的而定。採用三年生以上苗木植苗造林。用材林一般控制在3000-3300株/h㎡,株行距1.7米×2.0米或1.5米×2.0米;果用林一般控制在300-450株/h㎡,株行距4米×5米或5米×6米。此外,還應根據坡度大小而定,在坡度較大時,密度可大些,反之密度宜小些。亦可與杉木或馬尾松混交,比例與方式可根據造林目的加以確定。一般在春季造林,選擇陰天或小雨天氣栽植。栽植時適當修剪部分枝葉及過長主根,做到隨起苗、隨打漿、隨造林,並做到根舒,苗直,打緊,適當深栽。
苦櫧樹苦櫧樹

撫育管理

土壤管理:苦櫧造林後3-4年內幼林生長較慢,易遭雜草壓蓋而影響成活和生長。因此,造林後3-4年內應加強撫育管理,幼林郁蔽前一般每年鋤草並鬆土2次,第1次撫育在5-6月,第2次撫育在8-9月。待郁蔽後林木出現分化時,應視培育目的不同進行分次疏伐。
肥水管理:二年生以上苗木定植前的移栽苗床可深施部分基肥,用複合肥450kg/h㎡左右,或施腐熟的農家肥2250-3750kg/h㎡,但必須深翻拌勻或種植穴外圍溝施。苗木生長期每間隔15天左右施肥1次,施複合肥或氮肥75-105kg/h㎡,或與農家肥交替施用,儘量做到少量多次,並可利用降雨天氣在中小雨前撒施,但不要沾苗,不能在大雨前施肥,以免被雨水沖走。9月下旬起停施氮肥。水分管理以溝不積水、苗圃能灌能排、土壤疏鬆濕潤為宜。夏天高溫乾旱注意澆灌,以一次灌透,時間以傍晚夜間土溫下降後為好。
光強影響:不同生長光強對苦櫧幼苗的生長量影響較大。不同光照苦櫧幼苗的苗高、地徑生長量差異明顯,弱光會影響苦櫧苗木的生長,造成苗木低矮,質量下降。
苦櫧苦櫧
適當遮光的葉片其葉綠素相對含量較全光照高,這是因為全光照條件下葉片吸收的過剩光能使得部分激發態的葉綠素不能及時通過激發能傳遞和光化學反應予以猝滅,與環境中的分子氧反應,生成單線態氧,引起葉綠素的漂白,從而使得葉綠素含量有所降低。但是如果在光照強度很弱的環境條件,則有可能不利於葉綠體的發育,從而導致葉綠素含量下降。苦櫧葉片葉綠素相對含量與其所處的光環境有關。15%生長光強下最高,其中9月葉綠素相對含量較高。不同月份苦櫧幼苗葉片光合作用對生長光強的回響有所不同。無論5月與9月,隨著生長光強的降低,最大淨光合速率依次降低,其中在9月,生長在全光照條件下的葉片有較高的最大淨光合速率,在15%生長光強下葉片最大淨光合速率顯著低於全光照和40%生長光強;光補償點和光飽和點也隨著生長光強的降低而下降,說明苦櫧幼苗的光合作用特性對生長光強的變化有很強的可塑性。無論是5月與9月,在15%生長光強下苦櫧葉片的顯著高於全光照,而9月時與全光照差異不顯著,苦櫧生長量及光合生理參數的試驗研究可以看出:苦櫧能夠成為常綠闊葉林群落的優勢樹種在於它對生長光強的適應性,低光環境下它有較低的光飽和點和光補償點、較大的表觀量子效率和光化學效率以及相對葉綠素含量,證明它有充分利用低光光環境的潛力,但低光會影響苦櫧苗木的生長。

病害防治

一般情況下二年生以上苗木病蟲害較少,且以常見的病蟲害為主,蟲害輕微的可不予殺滅,對苗木生長影響不大。病蟲害防治方法參照常規綜合防治方法,主要為清潔林地,清除蟲卵、蛹和病菌。在必要時也可用藥物防治。

主要價值

防火

在與火災的長期鬥爭中,人類探索出運用森林自身阻止大火蔓延的方法,這就是綠色植物阻隔法。擔此重任的植物,從花草到樹木,品種較多,而苦櫧樹幹通直,樹冠濃密,葉片較厚,革質,耐火,萌芽力強,因此苦櫧是營造生物防火林帶工程理想的樹種,2009年到2011年的3年來,用苦櫧容器苗共營造寬9-12米的生物防火林帶125千米。

林業

⑴苦櫧屬常綠喬木,是中國珍貴的闊葉樹種,也是中國南方主要的用材林樹種,與馬尾松、杉木、濕地松等樹種混交造林,病蟲害即少,又能起到良好的森林防火作用。
⑵苦櫧樹枯落葉多,能改良土壤,增加土壤肥力,具有保持水土,涵養水源的功能,是營造水源涵養林的先鋒樹種。
⑶苦儲樹具深根性,對土壤的適應性強,對陡山、瘠薄山及芒草山,都能適應生長,2009年到2011年的3年來,用苦櫧容器苗共營造闊葉林工程造林190h㎡。補植造林482.6h㎡,使大面積荒山造林一次性成活率提高了30%以上,促進幼苗提早進入速生期、提早鬱閉,促進春季造林成果。

城市

苦櫧樹幹高聳,枝葉茂密,四季常綠,壽命長。四季常綠,宜庭園中孤植、叢植或混交栽植或作風景林、沿海防風林及工廠區綠化樹種套用。因此在創建森林城市中,得到廣泛推廣套用。
苦櫧

工業

苦櫧為次生常綠闊葉林的組成樹種,木材生長輪和心邊材區分不明顯,紋理直,結構細密,材質堅韌,富有彈性,耐濕抗腐,可作建築、橋樑、運動器材、家具、農具等用材,因此在工農業生產中,得到廣泛套用。

食用

種仁(子葉)是制粉條和豆腐的原料,製成的豆腐稱為苦櫧豆腐。
同時,苦櫧樹的堅果含澱粉,浸水脫澀後可做苦櫧豆腐、苦櫧粉皮、苦櫧冬粉、苦櫧糕等多種原生態食品,深受人們青睞,苦櫧通氣解暑,去滯化淤,特別是對痢疾和止瀉有獨到的療效;腹瀉只要喝上一碗苦櫧羹,基本上都能夠止住腹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