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櫧栲

常綠喬木,高5—20m;樹皮深灰色,縱裂,幼枝無毛。除雲南、廣東、海南和台灣外,廣泛分布於長江以南各省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苦櫧栲
  • 拉丁學名:Castanopissclerophylla(Lindl.)Schott.
  • 別稱:苦櫧、苦儲錐、苦栗
  • :植物界
  • :殼斗科
  • :苦櫧栲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栽培要點,

形態特徵

葉革質,長橢圓形至卵狀長橢圓形,長5—15cm,寬3—6cm,先端漸失或短漸尖,基部圓形至楔形,不等側邊緣中部以上有銳鋸齒,兩面無毛,下面灰綠色,側脈10一14對;葉柄長1.5—2.5m。花單性,雌雄同株,雄花序為直立的穗狀花序,雌花序短穗狀花序。雌花單生於總苞內,殼斗杯形,幼時包堅果,成熟時包圍堅果3/7一4/5,直徑12—15cm;苞片三角形,頂端針刺狀,排列成4—6個同心環帶。堅果近球形,褐色,有細毛(圖100).

生長環境

苦櫧拷喜生於濕潤或半陰坡山麓、溝谷的雜林中,或散生於居民點附近,為亞熱帶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在皖南山區,其垂直分布高度達220—650m,與其混生的有華東楠(MachiluslePtoPhylla)、紅捕(M.thunbergii)、青岡株(Cy-clobalanopsisglauca)、青拷(Cy.myrsinaefolia)、甜儲(Ca-stanopsiseyrei)等;灌木層主要有誰木(Loropetalumchinense)等.在海拔360—600m的常綠闊葉混交林中,與其共生的有楓香(Liquibambarformosana)、香果樹(Emmenoptishenryi)、馬褂木(Liriodendronchinense)、棕(Sassatzumu)等。灌木層主要是推木和滿山紅(Rhododendronmatiesii)在海拔600—800m針閥混交林中也有少量分布,混生的有馬尾松(Pinusmassoniana)華東楠、紅楠、香果樹和楓香樹等。灌木層以滿山紅為主,有少量映山紅,草本層發育不好。在中亞熱帶,其分布南緣可達海拔1000m,有時也在竹林中生長。苦櫧拷的生態幅較窄,其年平均溫度15—17℃,年降水1000一1700mm,土壤為山地紅壤、黃壤PH4–7.5,不耐寒。在–10℃時受凍害。

分布範圍

除雲南、廣東、海南和台灣外,廣泛分布於長江以南各省區。

主要價值

苦儲拷的葉雖為革質,但脆嫩多汁,無毒害、無異味,豬喜食,山羊、綿羊和牛樂食。經加工成葉粉,各種畜禽均喜食。分布區民眾用以作為豬的優良飼料。從化學成分看(表100—1)粗蛋白質含量較高,達34.5%,比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還高,與銀合歡葉相近。胺基酸含量豐富,總量達12.4%(表100–2);微量元素含量較少;鐵、銅、錳、鋅和硬的含量(mg/kg)分另為74、3.0、9.5、8.9和0.03。可消化蛋白質及能量價值均較高,過刺槐和構樹,是豬、羊.牛的優良飼草。其他用途苦櫧栲木材緻密,色澤好看,是家俱、農具、建築用材。種仁富含澱粉和鞣質,脫澀後可做豆腐。由於四季常青,也是綠化和水土保持樹種。

栽培要點

苦櫧栲果實成熟後易開裂,應及時採收,收後沙藏,否則喪失發芽率。栽培苦櫧拷首先要育苗,選擇肥沃濕潤土塊,春季條播,行距15–18m,每公頃播種量90kg。覆土2–3cm。秋季種子成熟後即可播種,到春3月出苗。當實生苗高為15一20cm時,可行其斷主根,促進側根發育,移苗時成活率高。當苗高80一100cm時,移至大田,行距1.5–2m;若以木材用,株距3m。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