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子雜說

艾子雜說

艾子雜說》,道家著作。傳宋蘇軾撰。共三十九則,據明《顧氏文房小說》本全錄。與一般的笑話集或寓言集不同,集中既有寓言,也有幽默。不過,寓言也好,幽默也好,都屬“借古諷今”之作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艾子雜說》
  • 創作年代:宋代
  • 文學體裁:文言文
  • 作者:蘇軾
簡介,作者,具體內容,

簡介

蘇軾(著)
艾子雜說》,傳宋蘇軾撰。共三十九則,據明《顧氏文房小說》本全錄。
艾子雜說》與一般的笑話集或寓言集不同,集中既有寓言,也有幽默。不過,寓言也好,幽默也好,都屬“借古諷今”之作。
永樂大典殘卷道家部
文獻通考
《艾子》一卷:陳氏曰:相傳為東坡作,未必然也。
【曾慥類說】
《艾子》:公孫龍、魏牟生於列禦寇之後,其事乃見於列子之書,說者謂列子弟子以其義無垂統而有所發問,故類而附之,無嫌也。艾子事齊宣王,而書之所載亦多後世之事,豈為艾子之學者務廣其道,凡論不詭於統敘者,皆存而不去耶?覽之者以意逆志,則艾子之學可明,姑置其時之後先可也。
【李戴埴鼠璞】
《艾子》:世傳艾子為坡仙所作,皆一時戲語。亦有所本。其說“一蟹不如一蟹”,出《聖宋掇遺》,陶谷奉使吳越,因食蝤蛑,詢其族類,忠懿命自蝤蛑至蟹凡十餘種以進。谷曰:真所謂一代不如一代也。
北窗叢錄
世傳《艾子》乃坡戲作,予亦以為然。比見吳思道云:是襄陽魏道輔所作。未知孰是。

作者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他在文學藝術方面堪稱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代很有影響,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畫學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論畫主張神似。詩文有《東坡七集》等,詞有《東坡樂府》。

具體內容

艾子事齊王,一日,朝而有憂色。宣王怪而問之。對曰:“臣不幸,稚子屬疾。欲謁告,念王無與圖事者,所朝,然心實系焉。”王曰:“盍早言乎?寡人有良藥,稚子頓服其愈矣。”遂索以賜。艾子拜受而歸。飲其子,辰服,而巳卒。他日,艾子憂甚戚,王問之故,慽然曰:“卿喪子可傷,賜卿黃金以助葬。”艾子曰:“殤子不足以受君賜,然臣將有所求。”王曰:“何求?”曰:“只求前日小兒得效方。”
艾子行於海上,見一物圓而褊,且多足,問居人曰:“此何物也?”曰:“蝤蛑也①。”既,又見一物圓褊多足,問居人曰:“此何物也?”曰:“螃蟹也。”又於後得一物,狀貌皆若前所見,而極小,問居人曰:“此何物也?”曰:“彭越也②。”艾子喟然嘆曰:“何一蟹不如一蟹也!”
注釋 ① 蝤蛑:梭子蟹。 ② 彭越:蟹的一種。
艾子使於魏,見安厘王,王問曰:“齊,大國也,比①年息兵,何以為樂?”艾子曰:“敝邑之君好樂,而群臣亦多效伎②。”安厘王曰:“何人有伎?”曰:“淳于髡之籠養,孫臏之踢球,東郭先生之吹竽,皆足以奉王歡也。”安厘王曰:“好樂不無橫賜,奈侵國用何?”艾子曰:“近日卻告得孟嘗君處,借③得馮驩來,索得幾文冷債,是以饒足也。”
注釋 ①比:近。 ②伎:同“技”。 ③借:同“借”。
齊地多寒,春深未莩甲①。方立春,有村老挈苜蓿一筐,以饋艾子,且曰:“此物初生,未敢嘗,乃先以薦。”艾子喜曰:“煩汝致新。然我享之後,次及何人?”曰:“獻公罷,即刈以餵驢也。”
注釋 ①莩甲:萌芽。
艾子好飲,少醒日。門生相與謀曰:“此不可以諫止,唯以險事怵之,宜可誡。”一日,大飲而噦。門人密抽彘腸致噦中,持以示曰:“凡人具五臟方能活,今公因飲而出一髒,止四髒矣,何以生耶?”艾子熟視而笑曰:“唐三藏猶可活,況有四耶?”
艾子行,出邯鄲道上,見二媼相與讓路。一曰:“媼幾歲?”曰:“七十。”問者曰:“我六十九。然則,明年當與爾同歲矣。”
艾子一夕疾呼一人鑽火。久不至,艾子呼促之。門人曰:“夜暗,索鑽具不得。”謂先生曰:“可持燭來,共索之矣。”艾子曰:“非我之門,無是客也。”
艾子見有人徒行,自呂梁托舟人以趨彭門者,持五十錢遺舟師,師曰:“凡無齎而獨載者,人百金,汝尚少半。汝當自此為我挽牽至彭門,可折半直也。”
穰侯與綱壽接境,魏冉將以廣其封也,乃伐綱壽而取之。兵回,而范睢代其相矣。艾子聞而笑曰:“真所謂‘外頭趕兔,屋裡失獐’也。”
齊王一日臨朝,顧謂侍臣曰:“吾國介於數強國間,歲苦支備,今欲調丁壯,築大城,自東海起連。即日,經太行,接軒轅,下武關,逶迤四千里,與諸國隔絕,使秦不得窺吾西,楚不得竊吾南,韓、魏不得持吾之左右,豈不大利邪?今,百姓築城,雖有少勞,而異日不復有徵戍侵虞之患,可以永逸矣。聞吾下令,孰不欣躍而來耶?”艾子對曰:“今旦大雪,臣趨朝,見路側有民,裸露僵踣,望天而歌。臣怪之,問其故,答曰:‘大雪應候,且喜明年人食賤麥,我即今年凍死矣。’正如今日築城,百姓不知享永逸者在何人也。”
十一
艾子使於秦,還,語宣王:“秦昭王有吞噬之心,且其狀貌又正虎形也。”宣王曰:“何質之①?”曰:“眉上五角聳,目光爛然,鼻直口哆②,豐頤壯臆;每臨朝,以兩手按膝,望之,宛然鎮宅獅子也。”
注釋 ①質:就正。 ②哆:張口的樣子。
十二
艾子為莒守,一日,聞秦將以白起為將伐莒,莒之民悉欲逃避。艾子呼父老而慰安之曰:“汝且弗逃,白起易與耳,且其性仁——前且伐趙,兵不血刃也。”
十三
艾子曰:“田巴居於稷下,是三皇而非五帝,一日屈千人,其辨無能窮之者。弟子禽滑厘出,逢嬖媼,揖而問曰:‘子非田巴之徒乎?宜得巴之辨也。媼有大疑,願質於子。’滑厘曰:‘媼姑言之,可能折其理。’媼曰:‘馬鬃生向上而短,馬尾生向下而長,其故何也?”滑厘笑曰:‘此殆易曉事,馬鬃上搶,勢逆而強,故天使之短;馬尾下垂,勢順而遜,故天以之長。’媼曰:‘然則人之發上搶,逆也,何以長?須下垂,順也,何以短?’滑厘茫然自失,乃曰:‘吾學未足以臻此,當歸咨師,媼幸專留此,以須我還,其有以奉酬,’即入見田巴曰:‘適出,嬖媼問以鬃尾長短,弟子以逆順之理答之,如何?’曰:‘甚善。’滑厘曰:‘然則媼申之以須順為短,發逆而長,則弟子無以對,願先生折之。媼方坐門以俟,期以余教詔之。’巴俛首久之,乃以行呼滑厘曰:‘禽大禽大,幸自無事也,省可出入。’”
十四
艾子曰:“堯治天下久而耄勤,呼許由以禪焉。由入見之,所居土階三尺,茅茨不剪,采掾不斫,雖逆旅之居,無以過其陋。命許由食,則飯土【飠刑】①,啜土器,食粗糲,羹藜藿②,雖廝監之養③,無以過其約。食畢,顧而言曰:‘吾都天下之富,享天下之貴,久而厭矣,今將舉以授汝,汝其享吾之奉也。’許由顧而笑曰:‘似此富貴,我未甚愛也。’”
注釋 ① 【飠刑】:吃飯用的器具。 ②藜藿:指粗劣的食物。 ③ 廝監之養:為人服役,地位較低的人。
十五
秦破趙於長平,坑眾四十萬,遂以兵圍邯鄲。諸侯救兵列壁①,而不敢前,邯鄲垂亡。平原君無以為策,家居愁坐,顧府吏而問曰:“相府有何未了公事?”吏未對,辛垣衍②在坐,應聲曰:“唯城外一夥竊盜未獲耳。”
注釋 ①列壁作壁上觀……。壁,古時軍營周圍的防禦性建築物。② 辛垣衍:戰國時魏人辛垣是複姓,衍是名。
十六
公孫龍見趙文王,將以夸事眩之。因為王陳“大鵬九萬里”、“釣連鰲”之說。文王曰:“南海之鰲,吾所未見也,徒以吾趙地所有之事報子。寡人之鎮陽,有二小兒,曰東里,曰左伯,共戲於渤海之上。須臾,有所謂鵬者,群翔於水上,東里遽入海以捕之,一攫而得。渤海之深,才及東里之脛。顧何以貯也?於是挽左伯之巾以囊焉。左伯怒,相與斗之,久不已。東里之母,乃拽東里回。左伯舉太行山擲之,誤入東里之母,一目昧焉。母以爪剔出,向西北彈之,故太行中斷;而所彈之石,今為恆山也。子亦見之乎?”公孫龍逡巡喪氣,揖而退。弟子曰:“嘻,先生持大說以夸眩人,宜其困也。”
十七
營丘士,性不通慧。每多事,好折難而不中理。一日,造艾子問曰:“凡大車之下,與橐駞①之項,多綴鈴鐸,其故何也?”艾子曰:“車、駞之為物,甚大且多。夜行,忽狹路相逢,則難於迴避。以藉鳴聲相聞,使預得迴避耳。”營丘士曰:“佛塔之上,亦設鈴鐸,豈謂塔亦夜行,而使相避邪?”艾子曰:“君不通事理,乃至如此。凡鳥鵲多托高以巢,糞穢狼藉。故塔之有鈴,所警鳥鵲也,豈以車駝比耶?”營丘士曰:“鷹鷂之尾,亦設小鈴,安有鳥鵲巢於鷹鷂之尾乎?”艾子大笑曰:“怪哉,君之不通也!夫鷹隼擊物,或入林中,而絆足絛②線,偶為木之所綰③,則振羽之際,鈴聲可尋而索也,豈謂防鳥鵲之巢乎?”營丘士曰:“吾嘗見挽郎④秉鐸而歌,雖不究其理,今乃知恐為木枝所綰,而便於尋索也。仰不知挽郎之足者,用皮乎?用線乎?”艾子慍而答曰:“挽郎乃死者之導也,為死人生前好詰難,故鼓鐸以樂其屍耳。”
注釋 ① 駞:古“駝”字。② 絛:同“絛”,絲帶。③ 綰:牽,拉住,繫結。④挽郎:出殯時牽引靈柩唱輓歌的人。
十八
趙以馬服君之威名,擢其子括為將,以拒秦,而適當武安君白起,一戰軍破,掠趙括,坑其眾四十萬,邯鄲幾敗。艾子聞之曰:“昔人將獵而不識鶻,買一鳧而去。原上兔起,擲之使擊。鳧不能飛,投於地;再擲,又投於地,至三四,鳧忽蹣跚而人語曰:‘我鴨也,殺而食之,乃其分,奈何加我以擲之苦乎?’其人曰:‘我謂爾為鶻,可以獵兔耳,乃鴨耶?’鳧舉掌而示,笑以言曰:‘看我這腳手,可以搦得他兔否?’”
十九
范睢一見秦昭王,而怵之以近禍,昭王遂幽太后,逐穰侯,廢高陵華陽君。於是,秦之公族與群臣側目而憚睢,然以其寵,而未敢害之。一旦,王稽及鄭安平叛,而睢當緣坐,秦王念未有以代之者,尚緩其罪,因下令:“敢有言鄭安平叛者死。”然睢固已畏攝而不敢寧矣。艾子因使人告之曰:“《佛經》有云:‘若被惡人逐,墮落金剛山,念彼觀音力,如日虛空住。’空中非可久住之地,此一撲終在,但遲速之間耳。”睢聞,薦蔡澤自代。
二○
艾子一日觀人誦《佛經》者,有曰:“咒咀諸毒藥,所欲害身者,念彼觀音力,還著於本人。”艾子喟然嘆曰:“佛,仁也,豈有免一人之難,而害一人之命乎?是亦去彼及此,與夫不愛者何異也?”因謂其人曰:“今為汝體佛之意而改正之,可者乎?曰:‘咒咀諸毒藥,所欲害身者,念彼觀音力,兩家都沒事。’”
二一
有人獻木履齊宣王者,無刻斫之跡,王曰:“此履豈非生乎?”艾子曰:“鞵楦乃其核也。”
二二
齊宣王問艾子曰:“吾聞古有獬豸,何物也?”艾子對曰:“堯之時,有神獸曰獬豸,處廷中,辨群臣之邪僻者,觸而食之。”艾子對已,復進曰:“使今有此獸,料不乞食矣。”
二三
艾子浮於海,夜泊島峙。中夜聞水下有人哭聲,復若人言,遂聽之。其言曰:“昨日龍王有令:‘應水族有尾者斬。’吾鼉也,故懼誅而哭;汝蛤蟆無尾,何哭?”復聞有言曰:“吾今幸無尾,但恐更理會蝌蚪時事也。”
譯文:艾子乘船在大海中航行,晚上停泊在一個海島上,半夜聽見水底下有人哭,又好像有人在說話。就認真地聽著。
其中一個人說:"昨天龍王下了一道命令,水族中凡是有尾巴的都要斬首。我有一條鼉呀,很害怕被殺頭所以才哭。而你是只蛤蟆,又沒有尾巴,為什麼也哭個不停呢?"
又聽見一個聲音說:"我現在幸虧沒有尾巴,但害怕龍王追究我當蝌蚪的事情啊!"
二四
艾子使於燕,燕王曰:“吾小國也,日為強秦所侵,徵求無已,吾國無以供之,欲革兵一戰,又力弱,不足以拒敵,如之何則可?先生為謀之。”艾子曰:“亦有分也。”王曰:“其有說乎?”艾子曰:“昔有龍王,逢一蛙于海濱,相問訊後,蛙問龍王曰:‘王之居處何如?’王曰:‘珠宮貝闕,翬飛璇題①。’龍復問:‘汝之居處何若?’蛙曰:‘綠苔碧草,清泉白石。’復問曰:‘王之喜怒如何?’龍曰:‘吾喜,則時降膏澤,使五穀豐稔;怒,則先之以暴風,次之以震霆,繼之以飛電,使千里之內,寸草不留。’龍謂蛙曰:‘汝之喜怒何如?’曰:‘吾之喜,則清風明月,一部鼓吹;怒,則先之以努眼,次之以腹脹,然後至於脹過而休。’”於是,燕王有慚色。
注釋 ① 翬:錦雞。璇:美玉。題:額也(《說文》)。
二五
齊王於女,凡選婿必擇美少年,顏長而白皙,雖中無所有,而外狀稍優者必取之。齊國之法,民為王婿,則禁與士人往還,唯奉朝請外①,享美服珍味,與優伶為伍,但能奉其王女,則為效矣。一日,諸婿退朝,相敘而行,傲然自得。艾子顧謂人曰:“齊國之安危重輕,豈不盡在此數公乎!”
注釋 ①奉朝請:古官名。
二六
齊有富人,家累千金,其二子甚愚。其父又不教之。一日,艾子謂其父曰:“君之子雖美,而不通世務。他日曷能克其家?”父怒曰:“吾之子,敏而且恃多能,豈有不通世務耶?”艾子曰:“不須試之他,但問君之子,所食者米,從何來?若知之,吾當妄言之罪。”父遂呼其子問之。其子嘻然笑曰:“吾豈不知此也,每以布囊取來。”其父愀然改容曰:“子之愚甚也!彼米不是田中來?”艾子曰:“非其父不生其子。”
二七
鄒忌子說齊王,齊王說之,遂命為相。居數月,無善譽。艾子見淳于髡,問曰:“鄒子為相之久,無譽何也?”髡曰:“吾聞齊國有一毛手鬼,凡為相,必以手摑之,其人遂忘平生忠直,默默而已。豈其是歟?”艾子曰:“君之過矣,彼毛手只擇有血性者摑之。”
二八
艾子一夕夢一丈夫,衣冠甚偉,謂艾子曰:“吾東海龍王也,凡龍之產兒女,各與江海為婚姻,然龍性又暴,又以其類同,少相下者。吾有小女,甚愛之,又其性尤戾,若吾女更與龍為匹,必無安諧,欲求耐事而易制者,不可得,子多智,故來請問,姑為我謀之。”艾子曰:“王雖龍,亦水族也,求婿,亦須水族。”王曰:“然。”艾子曰:“若取魚,彼多貪餌,為釣者獲之,又無手足;若取黿鼉,其狀醜惡;唯蝦可也。”王曰:“無乃太卑乎?”艾子曰:“蝦有三德:一無肚腸,二割之無血,三頭上帶得不潔,是所以為王婿也。”王曰:“善。”
二九
艾子行水,途見一廟,矮小而裝飾甚嚴。前有一小溝,有人行至,水不可涉。顧廟中,而輒取大王像橫於溝上,履之而去。復有一人至,見之,再三嘆之曰:“神像直有如此褻慢!”乃自扶起,以衣拂飾,捧至座上,再拜而去。須臾,艾子聞廟中小鬼曰:“大王居此以為神,享里人祭杞,反為愚民之辱,何不施禍以譴之?”王曰:“然則禍當行於後來者。”小鬼又曰:“前人以履大王,辱莫甚焉,而不行禍;後來之人,敬大王者,反禍之,何也?”王曰:“前人已不信矣,又安禍之!”艾子曰:“真是鬼怕惡人也!”
三十
艾子有從禽之僻,畜一獵犬,甚能搏兔。艾子每出,必牽犬以自隨。凡獲兔,必出其心肝以與之食,莫不飫足。故凡獲一兔,犬必播尾以視艾子,自喜而待其飼也。一日出獵,偶兔少,而犬飢已甚,望草中二兔躍出,鷹翔而擊之,兔狡,翻復之際,而犬已至,乃誤中其鷹,斃焉,而兔已走矣。艾子匆遽將死鷹在手,嘆恨之次,犬亦如前搖尾而自喜,顧艾子以待食。艾子乃顧犬而罵曰:“這神狗猶自道我是里。”
三一
艾子出遊,見一嫗,白髮而衣衰粗之服,哭甚哀。艾子謂曰:“嫗何哭而若此之哀也?”嫗曰:“吾哭夫也。”艾子曰:“嫗自高年,而始哭夫,不識夫誰也?”曰:“彭祖也。”艾子曰:“彭祖壽八百而死,固不為短,可以無恨。”嫗曰:“吾夫壽八百,誠無恨;然又有壽九百而不死者,且不恨邪?”
三二
艾子之鄰,皆齊之鄙人也。聞一人相謂曰:“吾與齊之公卿,皆人而稟三才之靈者,何彼有智,而我無智?”一曰:“彼日食肉,所以有智;我平日食粗糲,故少智也。”其問者曰:“吾適有糶粟錢數千,姑與汝日食肉試之。”數日,復又聞彼二人相謂曰:“吾自食肉後,心識明達,觸事有智,不徒有智,又能窮理。”其一曰:“吾觀人腳面,前出甚便。若後出,豈不為繼來者所踐?”其一曰:“吾亦見人鼻竅,向下甚利。若向上,豈不為天雨注之乎?”二人相稱其智。艾子嘆曰:“肉食者,其智若此。”
三三
艾子病熱,稍昏,夢中神遊陰府,見閻羅王升殿治事,有數鬼抬一人至,一吏前白之曰:“此人在世,唯務持人陰事,恐取財物,雖無過者,一巧造端,以誘陷之,然後摘使準法,合以五百億萬斤柴於鑊湯中煮訖放。”王可之,令付獄。有一牛頭捽執之而去,其人私謂牛頭曰:“君何人也?”曰:“吾鑊湯①獄主也,獄之事皆可主之。”其人又曰:“既為獄主,固首主也,而豹皮裩②若此之弊!”其鬼曰:“冥中無此皮,若陽人焚化方得,而吾名不顯於人間,故無焚貺者。”其人又曰:“某之外氏,獵徒也,家常有此皮,若蒙獄主見憫,少減柴數,得還,則焚化十皮,為獄主作裩。”其鬼喜曰:“為汝去億萬二字,以欺其徒,則汝得速還,兼免沸煮之苦三之二也。”於是叉入鑊煮之,其牛頭者,時來相問,小鬼見如此,必欲庇之,亦不敢令火熾,遂報柴足。既出鑊,束帶將行,牛頭曰:“勿忘皮也。”其人乃回顧曰:“有詩一首奉贈云:‘牛頭獄主要知聞,權在閻王不在君;減刻官柴猶自可,更求枉法豹皮裩。’”牛頭大怒,叉入鑊湯,益薪煮之。艾子既寤,語於徒曰:“須信口是禍之門也。”
注釋 ①鑊湯:佛經所說“十八地獄”之一,用以烹罪人。 ②裩:有襠的褲子。
三四
艾子好為詩。一日,行齊魏間,宿逆旅,夜聞鄰房人言曰:“一首也。”少間曰:“又一首也。”比曉六七首。艾子意其必詩人,清夜吟詠,兼愛其敏思,凌晨,冠帶候謁。少頃,一人出,乃商賈也,危羸若有疾者。艾子深感之,豈有是人而能詩乎?仰又不可臆度。遂問曰:“聞足下篇甚多,敢乞一覽。”其人曰:“某負販也①,安知詩為何物?”再三拒之。艾子曰:“昨夜聞君房中自鳴曰一首也,須臾又曰一首也,豈非詩乎?”其人答言:“君誤矣,昨日,每腹疾暴下,夜黑尋紙不及,因污其手,疾勢不止,殆六七污手,其言曰非詩也。”艾子有慚色。門人因戲之曰:“先生求騷雅,乃是大儒。”
注釋 ①負販:商人。
三五
艾子一日晨出,見齊之相府門前有數十人,皆貧窶之甚,人相聚而立,因問之曰:“汝何者而集於此?”其人曰:“吾皆齊之貧民,以少業自營,亦終歲不乏,今有至冤,欲訴於丞相辨之。”艾子曰:“相府非辨訟之所,當詣士師也。”其人曰:“事由丞相,非士師可辨。”艾子曰:“然則何事也?”其人曰:“吾所業乃印雨龍與指日蠻①也,今丞相為政數年,率春及夏旱,仆印賣求雨龍;才秋至冬,多雨潦,即賣指日蠻。吾獲利以足衣食,皆前半年,取逋債印造,及期無不售者。卻去年冬系大雪,接春又陰晦,或雨泥濘牛馬皮,下令人家求晴。吾數家但習常年先印下求雨龍,唯一人有秋時剩下指日蠻,遂專其利,豈不為至冤乎?”艾子曰:“汝印耆龍,當秋卻售也。此乃丞相恐人道燮理②手段年年一般,且要倒過耳。”
注釋 ①指日蠻:古時祈晴用的神畫像。 ②燮理:協和治理。
三六
秦既並滅六國,專有天下,罷侯置守。艾子當是時,與秦之相有舊,喜以趣之,欲求一佳郡守。秦相見艾子,甚篤故情,日延飲食,皆玉醴珍饌。數日,以情白之。相欣然謂曰:“細事,可,必副所欲。”又數日,乃曰:“欲以一寸原。”艾子曰:“吾見丞相望之,然又日享甘旨,必謂甚有籌畫,原來只有生得耀州知白。”
三七
齊之士子相尚,裹烏紗帽,長其頂,短其檐,直其勢,以其紗相粘,為之虛粘奇帽,設肆相接。其一家自榜其門曰當鋪,每頂只賣八百文。以其廉,人日擁門,以是多愆期。一日,艾子方坐其肆,見一士子與其肆主語:“吾先數日約要帽,反失期五七日,尚未得,必是為他人皆賣九百文,爾獨卑於價以欺吾也。”呶呶久之。艾子因曰:“秀才但勿喧,只管將八百文錢與他,須要九百底帽子。”
三八
齊有二老臣,皆累朝宿儒大老,社稷倚重。一曰冢相,凡國之大事,乃關預焉。一日,齊王下令遷都。有一寶鐘,重五千斤,計人力須五百人可扛。時齊無人,有司計無所出,乃白亞相。久亦無語,徐曰:“嘻,此事亞相何不能了也?”於是令有司曰:“一鐘之重,五百人可扛。人忽均鑿作五百段,用一人五百日扛之。”有司欣然承命。艾子適見之,乃曰:“冢宰奇畫,人固不及。只是搬到彼,莫卻費錮鏴①也無?”
注釋 ① 錮鏴:熔鑄。
三九
齊宣王時,人有死而生,能言陰府間言。乃云:“方在陰府,見閻羅王詰責一貴人,曰:‘汝何得罪之多也?’因問曰:‘何人也?’‘魯正卿季氏也。’其貴人再三不服,曰:‘無罪。’閻王曰,‘某年齊入侵境,汝只遣萬人往應之,皆曰:多寡不敵,必無功,豈徒無功,必枉害人之命。汝復而不從,是以齊兵眾,萬人皆死。又某年某日飢,汝蔽君之聰明而不言,遂不發廩,因此死數萬人。又汝為人相,職在燮理陰陽,汝為政乖戾,多致水旱,歲之民被其害,此皆汝之罪也。’其貴人叩頭乃服。王曰:‘可付阿鼻獄。’乃有牛頭人數輩執之而去。”艾子聞之,太息不已。門人問曰:“先生與季氏有舊邪?何嘆也?”艾子曰:“我非嘆季氏也,蓋嘆閻羅王也。”門人曰:“何謂也?”曰:“自此安得獄空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