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陽空心面

綏陽空心面

遵義綏陽空心面,細如髮絲,同時每根麵條都是中空的,麵條本身含鹽,因此也稱為“夫妻面”“愛心面”“手工鹽面”、“空心鹽面”、“銀絲面”等,綏陽本地則多稱“鹽水面”。流傳於民間已有數百年歷史,是當地有名的傳統麵食小吃。早在明清時期就以獨特工藝和鮮美風味成為貢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綏陽空心面
  • 起源:唐朝末年
  • 別稱:夫妻面、長壽麵、鹽面等
  • 分類:手工麵條
  • 線上可售:遵義特產風情館
起源,製作,
具有“中國詩鄉”、“中國辣椒之鄉”、“國家地質公園”之稱的黔北綏陽,因 “一寶”而名聞海外,那就是“綏陽空心面”。人稱貴州三大寶,“喝茅台、看瀑布、吃空心面”,到了貴州,只要一提綏陽,就迫不及待地想吃“空心面”了。
綏陽空心面
“條條銀龍游碧水、顆顆油珠泛玉波、陣陣清香撲鼻來、口口美味牽腸肚”,空心面系純手工製作,無任何化學添加劑,細小如絲,色白如銀,中空,味鹹,入鍋久煮而不爛,細嚼綿軟有勁,細嫩爽滑,並含豐富的蛋白質及多種微量元素。清淡煮食,特別適應中老年,孕產婦,嬰幼兒補充營養之用。

起源

綏陽空心麵條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相傳唐朝末年,在綏陽縣城附近的保林村,有了空心面的生產,經過數十代人的不斷探索和技藝的改進,工藝日趨成熟和完善,其產品自宋代就走向市場,很快風靡華夏大地,受到皇室的關注,到了元明清時期已成為敬獻皇上的貢品。綏陽縣洋川鎮黃家塆有一位清朝鹹豐癸丑年進士張昭,時任北京宛平縣令,每年都要從老家運去數擔綏陽空心面進獻鹹豐皇帝。1981年貴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賈蘇所著《貴州名產》一書介紹:“綏陽空心面在元朝時就遠近聞名”。1988年,綏陽空心面在參加首屆中國食品博覽會名、特、優、新產品的評選中,因其特殊的工藝和對人體的多種功效而受到評審的一致叫好,被授予銀獎。從此,綏陽空心面更是名揚海外。
綏陽空心面

製作

綏陽空心面的加工生產工序十分複雜,總體有72道工序,技術性很強,科技含量高。同時,綏陽空心面的生產,講究氣候磁場,環境水質。在加工生產中,做面工人要心平氣和,情感交流,心靈相通。科學配料是綏陽空心面的第一道工序,也是最關鍵的一道工序。從配料一開始,就講究情感的組合,一般都是以夫妻為一組,所以在綏陽民間流傳空心面是情感面。科學配料的主要成分是精製的上等麵粉、食鹽和純淨的當地山泉水,其它成分根據生產種類而定,如雞蛋空心面、蔬菜空心面、蘑菇空心面、藥類空心面等等。其它工序也十分複雜,每一個類型都十餘道工序。如開面整個過程就有麻、拉、趕、挑、壓、分等十多道工序。曾經有國家部委領導、專家、詩人、文藝家到綏陽縣的空心面基地洋川鎮保林村參觀後,無不慨嘆這就是中華傳統飲食文化美的所在。
實心人空心面製作時採用當地的精製麵粉,加上適量香油、以及用純土雞骨泥熬成的湯加上少許鹽拌和後,揉成細條,兩頭穿小棍,使油鹽充分滲透後,掛高架上,用雙手慢慢下拉,拉到一定程度麵條便形成空心,再讓其自然下墜,曬乾只取中間空間部分,即為空心面。製法全靠人工操作的技巧。沿用傳統的“揉、搓、盤、纏、開、趕”的做面工藝和純綠色原料配方,經過七十二道工序純手工製作而成。經現代科技手段消毒殺菌,精心包裝而成。
綏陽空心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