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肢動物傳播的病毒感染

節肢動物傳播的病毒有披膜病毒科、黃病毒科、布尼亞病毒科和呼腸病毒科的環狀病毒屬。到1990年末,包括可能是節肢動物傳播的病毒共有502種,其中111種曾引起人類感染或疾病,40種(主要是披膜病毒)引起重要疾病。腦炎和出血熱的病死率最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節肢動物傳播的病毒
  • 分類:披膜病毒科、黃病毒科
  • :環狀病毒屬
  • 疾病:腦炎和出血熱
內容節肢動物傳播的病毒感染,所屬分類,

內容節肢動物傳播的病毒感染

arthropod-bornevirus infection
在吸血節肢動物體內增殖,並通過叮刺傳播給脊椎動物的病毒引起的感染。節肢動物傳播的病毒有披膜病毒科、黃病毒科、布尼亞病毒科和呼腸病毒科的環狀病毒屬。到1990年末,包括可能是節肢動物傳播的病毒共有502種,其中111種曾引起人類感染或疾病,40種(主要是披膜病毒)引起重要疾病。腦炎和出血熱的病死率最高。本類疾病遍及全世界,各個病毒性疾病有各自的地區性分布。其分布受生態環境的影響。一種病毒感染一般在一個大洲或一個國家內發生,受一定的地理和氣候特徵的影響,這些條件對該種病毒流行環節中特有的節肢動物媒介和脊椎動物寄主的分布起決定作用。只有少數幾種波及兩大洲,例如出血熱分布在亞洲歐洲
影響節肢動物傳播的病毒感染流行的因素  有三種:①節肢動物媒介孳生繁殖的生態環境、節肢動物的活動特點以及叮刺習性。作為媒介的節肢動物有白蛉等。②人類的活動範圍和暴露於受感染節肢動物媒介的頻率。③脊椎動物寄主,例如馬、鳥、齧齒動物等的存在。節肢動物傳播的病毒感染可以發生於任何年齡和性別,取決於人對特殊媒介節肢動物暴露的程度和個體的免疫力。
臨床表現  人被感染的節肢動物媒介叮刺後,病毒通過皮膚侵入而使人受感染,病毒可能在單核吞噬細胞內增殖,然後進入血流引起病毒血症,4~7日後出現發熱、寒戰和疼痛。有些病毒感染只發展到這個時期,幾日後病情緩解。但有些病毒感染可發展到第二期,引起腦炎皮疹關節腎損傷病毒在易感細胞中增殖可以直接造成組織損傷。人體在感染後不久即逐漸產生抗體,有時還可以形成抗原抗體複合物。有些人認為登革出血熱或登革休克綜合徵屬於這種寄主反應。
多數人類的節肢動物傳播的病毒感染呈隱性感染,出現臨床症狀者為少數。臨床表現也因不同病毒而異,例如西部馬腦炎病毒、聖路易腦炎病毒和加利福尼亞腦炎病毒感染主要引起輕型和隱性感染,東部馬腦炎的症狀常明顯而嚴重。在中國發生的節肢動物傳播的病毒性疾病有登革熱、登革出血熱新疆出血熱(屬克里米亞-剛果出血熱)、流行性乙型腦炎、遠東春夏腦炎等。
診斷  確診靠從急性期病人血液中分離病毒。檢測病人的急性期和恢復期血清中補體結合、血凝抑制或中和抗體,滴度升高4倍以上的有診斷意義。亦可檢測血清特異性IgM抗體,有助於早期診斷和現症病人的診斷。
治療  尚無特效的治療方法,一般採用對症支持療法
預防  主要是對節肢動物媒介的防制,例如使用殺蟲劑,在疫區套用防蚊設備,避免蚊蟲叮刺。預防接種,現在只用於黃熱、流行性乙型腦炎和遠東春夏腦炎。鑒於黃病毒科病毒中的近緣病毒之間有交叉免疫反應,因此人們構想以多種疫苗按一定順序接種,可獲得相互促進的廣譜免疫效果。

所屬分類


病毒性感染
生物致病因子和生物源性疾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