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腦膜炎

病毒性腦膜炎是一組由各種病毒感染引起的軟腦膜(軟膜和蛛網膜)瀰漫性炎症綜合徵,主要表現發熱、頭痛、嘔吐和腦膜刺激征,是臨床最常見的無菌性腦膜炎。大多數為腸道病毒感染,包括脊髓灰質炎病毒、柯薩奇病毒A和B、埃可病毒等,其次為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皰疹病毒和腺病毒感染,皰疹性病毒包括單純皰疹病毒及水痘帶狀皰疹病毒。腦脊液無色透明,有以淋巴細胞為主的白細胞增多,糖和氯化物正常。病程呈良性,多在2周以內,一般不超過3周,有自限性,預後較好。

基本介紹

  • 別稱:非細菌性腦膜炎
  • 英文名稱:viralmeningitis
  • 就診科室:內科
  • 常見病因:腸道病毒感染
  • 常見症狀:發熱,頭痛,嘔吐,腦膜刺激征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預後,預防,

病因

本病大多數為腸道病毒感染,包括脊髓灰質炎病毒、柯薩奇病毒A和B、埃可病毒等,成流行或散在發病,主要經糞-口途徑傳播,少數通過呼吸道分泌物傳播。其次為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皰疹病毒和腺病毒感染。腮腺炎病毒多發於冬春季節,常為自限性。皰疹性病毒包括單純皰疹病毒、EB病毒、巨細胞病毒及水痘帶狀皰疹病毒。蟲媒病毒為一類通過在脊椎動物和嗜血節肢動物宿主間傳播而保存在自然界的病毒,分布在多個病毒家族,至少有80種可使人類染病。

臨床表現

通常急性起病,有劇烈頭痛、發熱、嘔吐、頸項強直、典型的腦膜刺激征如Kernig征陽性,並有全身不適、咽痛、畏光、眩暈、精神委靡、感覺異常、肌痛、腹痛及寒戰等。部分患者可出現咽峽炎、視力模糊等症狀。腸道病毒感染可出現皮疹,大多與發熱同時出現,持續4~10天。柯薩奇A5、9、16病毒和ECHO4、6、9、16、30病毒感染,皮膚典型損害為斑丘疹,皮疹可局限於面部、軀幹或涉及四肢,包括手掌和足底部。柯薩奇B組病毒感染可有流行性肌痛(胸壁痛)和心肌炎。臨床神經系統損害症狀較少見,偶爾發現斜視、復視、感覺障礙、共濟失調、腱反射不對稱和病理反射陽性。重者可出現昏睡等神經系統損害的症狀。

檢查

周圍血白細胞計數及分類檢驗、腦脊液檢查、顱腦CT檢查、顱腦MRI檢查、腦電圖檢查。
1.周圍血白細胞計數及分類檢驗
白細胞計數正常或降低或輕度升高,淋巴細胞比例上升,常有異型淋巴細胞。
2.腦脊液檢查
腦脊液無色透明,壓力正常或增高,細胞數輕度增加,可達(10~1000)×109/L,早期以多形核細胞為主,8~48小時後以淋巴細胞為主,糖和氯化物含量正常,蛋白略升高,塗片和培養無細菌發現。
3.病毒學檢查
部分患者腦脊液病毒核酸檢測陽性,病毒培養及特異性抗體測試陽性,恢復期血清特異性抗體滴度高於急性期4倍以上有診斷價值。
4.影像學檢查
腦部CT或MRI一般無異常。
5.腦電圖
只能提示異常腦功能,不能證實病毒感染性質。以瀰漫性或局限性異常慢波背景活動為特徵,少數伴有棘波,棘慢綜合波。某些患者腦電圖也可正常。

診斷

本病診斷主要根據急性起病的全身感染中毒症狀、腦膜刺激征、CSF淋巴細胞輕、中度增高,除外其他疾病等,確診需CSF病原學檢查。

治療

主要是對症治療、支持治療和防治併發症。對症治療如頭痛嚴重者可用止痛藥,腦水腫可適當套用甘露醇。抗病毒治療可明顯縮短病程和緩解症狀,針對單純性皰疹病毒及EB病毒多用阿昔洛韋,一天三次。更昔洛韋是巨細胞病毒性腦膜炎的首選藥物,一天兩次。

預後

病程呈良性,多在2周以內,一般不超過3周,有自限性,預後較好,多無併發症。

預防

1.一般措施
平時多鍛鍊,提高抗病能力,預防感冒與腸道感染;
2.疫苗接種
按時接種麻疹、風疹、腮腺炎等疫苗;滅蚊、防蚊、預防接種乙型腦炎疫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