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壽瓜

福壽瓜

福壽瓜,即佛手瓜,又名隼人瓜、安南瓜、壽瓜、拳頭瓜、洋絲瓜等,為葫蘆科佛手瓜屬多年生攀緣性草本植物,具有營養豐富、適應性強、病蟲害少、產量高等特性。福壽瓜清脆多汁,味美可口,營養價值較高,既可做菜,又能當水果生吃。加上瓜形如兩掌合十,有佛教祝福之意,深受人們喜愛。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福壽瓜
  • 別稱:合手瓜、合掌瓜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綱:合瓣花亞綱 Sympetalae
  • :葫蘆目 Cucurbitales
  • :葫蘆科 Cucurbitaceae
  • :佛手瓜族 Trib. Sicyoideae
  • :佛手瓜屬 Sechium
分布區域,形態特徵,栽培技術,營養成分,生長環境,

分布區域

原產南美洲,19 世紀已傳入我國南方。我國雲南、廣西、廣東等地有栽培或逸為野生。果實作蔬菜。

形態特徵

具塊狀根的多年生宿根草質藤本,莖攀援或人工架生,有棱溝。葉柄纖細,無毛,長5-15厘米;葉片膜質,近圓形,中間的裂片較大,側面的較小,先端漸尖,邊緣有小細齒,基部心形,彎缺較深,近圓形,深1-3厘米,寬1-2厘米;上面深綠色,稍粗糙,背面淡綠色,有短柔毛,以脈上較密。卷鬚粗壯,有棱溝,無毛,3-5歧。雌雄同株。雄花10-30朵生於8-30厘米長的總花梗上部成總狀花序,花序軸稍粗壯,無毛,花梗長1-6毫米;花萼筒短,裂片展開,近無毛,長5-7毫米,寬1-1.5毫米;花冠輻狀,寬12-17毫米,分裂到基部,裂片卵狀披針形,5脈;雄蕊3,花絲合生,花葯分離,藥室折曲。雌花單生,花梗長1-1.5厘米;花冠與花萼同雄花;子房倒卵形,具5棱,有疏毛,1室,具1枚下垂生的胚珠,花柱長2-3毫米,柱頭寬2毫米。果實淡綠色,倒卵形,有稀疏短硬毛,長8-12厘米,徑6-8厘米,上部有5條縱溝,具1枚種子。種子大型,長達10厘米,寬7厘米,卵形,壓扁狀。花期7-9月,果期8-10月。

栽培技術

品種選用與選種及處理
品種選用: 目前廣大農村零星種植的福壽瓜按果實顏色分為綠皮福壽瓜和白皮福壽瓜(均未命名),尚未進行系統分類。綠皮類型植株長勢強,分枝多,抗性強,果實圓錐形,綠色,結果多,產量高;白皮類型莖蔓細短,分枝能力弱,果實淺綠或淡黃綠色,表皮具光澤,肉瘤少,果肉組織緻密,品質較好。
選種:選擇外觀形態好、個體中等(300~400 g)、無損傷的成熟福壽瓜(瓜柄對面開口見種或已長出發芽是明顯特徵), 按早、中、晚3 個批次採摘分貯。
種 子處理: 將採摘作種的福壽瓜在2%~3%的多菌靈液中浸泡10~15 min, 清水洗淨曬2~3 d 後,海拔低地區(冬溫>0 ℃) 可直接播種, 海拔高的地區(冬溫<0 ℃) 應貯種, 次年早春直播或營養缽育苗移栽。
繁殖方式
1. 整瓜繁殖:選擇個頭肥壯,表皮光滑潤薄,蠟質多,微黃色,茸毛不明顯,芽眼微微突起,無傷疤破損,充分成熟的瓜做種瓜。11 月上旬將種瓜套朔料袋放入筐中置於室溫下貯藏,11 月下旬移入氣溫15~25℃處催芽,12 月上旬後,當種瓜頂部生出較多根系時,移入直徑25 厘米的花盆,每盆一株。將種瓜髮根一端朝上,直栽於盆中,然後盆中覆細沙土5~6 厘米,暫不澆水,防止種瓜霉爛,為保濕可覆膜。育苗期間嚴格控制澆水,以防幼苗徒長或爛瓜,若有爛瓜,只要幼苗根系正常,可用手輕輕扶住幼苗,取出爛瓜,填土蓋好,仍不影響育苗。育苗適溫15~20℃,保持良好的通風透光條件。若幼苗徒長,則留4~5 片葉摘心,發出側芽後,保留2~3條蔓即可,多餘的芽及時摘掉。此處絕對不能使用人糞尿,因為佛手瓜對人糞尿很敏感,施用後會很快枯死。
2. 扦插繁殖:11 月份在溫室育苗,促使幼苗多發壯枝。春季選擇生長健壯的莖蔓剪成具有兩個節間的插穗,將下面一節的葉片去除,並將插穗的下端浸入100~500 毫克/升的萘乙酸或吲哚乙酸水溶液中10 分鐘,然後插入蛭石、沙等的育盤或營養缽中,置於18~24℃條件下,扣朔料薄膜保濕,並遮蔭。當幼苗具有3~4 片葉時定植田間。
3. 光胚繁殖:又稱裸胚繁殖。種瓜將要萌發時,種皮與胚極易分離,這種不帶種皮的胚叫光胚。將種瓜先行催芽,待瓜內胚根、胚芽和子葉等發育膨大至一定程度時,種子脫離胚座,瓜的縫口淺裂開小口,子葉基部夾著胚伸出果實外,待幼芽長至3~5 厘米時,兩手輕掰佛手瓜先端縫合線,當縫合線裂口增大至1 厘米左右時,輕輕拔動子葉,待整個子葉活動即可將胚全部取出。取胚時不必將瓜掰成兩半,這樣對瓜的損傷小,可上市或繼續存放,取胚時不會損傷胚,即使受輕微損傷,對幼苗影響也不大。將光胚播於濕沙中,胚根朝下,芽口朝上,覆土5~6 厘米,播種後即澆水,以後經常檢查苗床的濕度,保持苗床濕潤。其它管理方法與整瓜繁殖相同。光胚繁殖出苗率和成苗率可達100%,且易於貯藏,便於運輸。
整地繁殖
定植前深翻土地,然後挖長寬深各1 米的定植穴,每穴施入腐熟有機肥25 千克,尿素250 克,過磷酸鈣300 克,氯化鉀60 克,與土壤拌均回填穴內,灌足水後於次日定植。定植株行距(4~6)米×(4~6)米通常每667 平方米定植15~25 株,以利於互相授粉。
田間管理
1. 搭架整蔓:佛手瓜生長旺盛,分枝能力強,需及時整枝搭架。每株從基部選留生長強健的2~3 個蔓,其餘均剪除。設骨架和立柱,在骨架和立柱上設鐵線或草繩搭成矮棚架,托起各級枝蔓。當蔓長至40 厘米左右時,人工引蔓上架並使其均勻分布於架上。佛手瓜多在子蔓和孫蔓上結果,主蔓留30 厘米摘心,待子蔓長至150 厘米左右摘心,長出孫蔓後則任其生長,但要注意將爬到架上的瓜蔓整理好,使其分布均勻。卷鬚及後期從主蔓基部發出的新芽要及時抹掉,以免與結瓜蔓爭奪養分。
2. 水肥管理:定植時澆足定根水,以後一個月內不宜灌大水,保持植穴濕潤即可。7 月份以後生長加快,對水分的需求量加大,每7~10 天灌一次水,並在根系周圍蓋碎草,保持土壤水分,防止土面板結。佛手瓜追肥宜早不宜遲。第一次追肥應在6 月上旬進行,在距苗根部30~40 厘米處開環狀溝,每株施入腐熟農家肥5 千克,過磷酸鈣0.5 千克或氮磷鉀複合肥1 千克,覆溝後澆水。7 月上旬第二次追肥,距苗根60 厘米處開環形溝埋施,每株施腐熟有機肥10 千克,過磷酸鈣1 千克,草木灰3 千克或複合肥1 千克,施肥後及時澆水。9 月上旬在植株90 厘米處開環裝溝埋施肥料,每株追施腐熟有機肥10 千克或複合肥1 千克。
3. 保花保果:佛手瓜在北方栽培,8 月下旬出現雌花,但是雄花要比雌花晚開5~6 天,早開的雌花常因未能及時授粉而枯萎化掉,可用200 毫克/升的赤黴素溶液噴施,促使雄花早開,或用15~20 毫克/升的番茄靈溶液蘸花,這樣可以使早期開放的雌花結成無籽瓜,提早上市。後期需進行人工授粉,提高結實率。
採收和貯藏
花謝15~20 天后,果皮鮮綠,果肉尚未硬化時宜採收嫩瓜。留種用瓜應在花後40~50 天,果實充分成熟時採收。佛手瓜貴在秋冬上市,因此應著重在霜降前採收加以貯藏;加工用者,應待皮色轉淡綠,果肉稍硬時採收。採收應在晴天的上午10 點鐘以後或下午,這時瓜皮較乾燥不易發生機械損傷,摘瓜時應從瓜柄中部剪斷或掐斷,且不可猛扯,以防扯壞枝蔓。採到後要輕拿輕放,並用紙逐個包好,裝筐上市或貯藏室內,貯藏室溫度要控制在9~10℃,空氣相對濕度在85%~90%之間。貯藏期間如發現佛手瓜已長出胚根,及早掐去則可繼續貯存,不影響食用品質。
栽培經驗
一、施足基肥佛手瓜耐肥,在有機質含量1.5%~2.5%的土壤上種植,產量隨著有機質含量增高而提高。
二、肥水管理
  1. 清溝瀝水,保持土壤濕潤。將土壤相對含水量控制在60%~80%範圍內。
  2. 中耕、培蔸。佛手瓜前期莖、葉生長較慢,要注意中耕鬆土,尤其是培蔸。
  3. 施肥。
    ①薄施、勤施苗肥。緩苗後宜用少量的稀薄人糞尿水澆灌,每隔1 個星期澆1次,直至苗高30~50 米。
    ②穩施、增施分蔓肥。當植株長到30~50 厘米高時,給主蔓摘心任側蔓生長,側蔓長到一定長度時又摘心,以便孫蔓和側芽萌發。分蔓肥應採取穩施、增施的方法,每次摘心前後施1 次肥料,每次每蔸施人糞尿5~10 千克,配合50 克尿素,每隔15 天施1 次。採用環溝施肥法,在離蔸40~50厘米處開環溝,將肥水澆入溝內覆土。
    ③重施、巧施花果肥。佛手瓜進入開花結果階段後需肥量最大,因此要重施花果肥。從初花期開始,每蔸每次除施人糞尿10 千克和尿素60 克外,還要增施腐熟的豬、牛糞1~2 擔(50~100 千克),每月1 次,直至終花。如果有條件,最好每採摘1批瓜果追施1 次肥料。巧施花果肥,就是在開花盛期用0.1%磷酸二氫鉀溶液做根外噴施,每畝用量為50~75 千克。如果在根外追肥中,加配0.01%硼肥,每畝用量50千克,則效果更好。

營養成分

據農業部蔬菜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對產自新豐縣黃礤鎮無病蟲害、生長正常、當天採摘的青皮佛手瓜進行營養指標分析, 結果表明, 佛手瓜可食率高達99.4%, 含蛋白質0.87%、脂肪0.12%、碳水化合物4.38%、膳食纖維1.41%、胡蘿蔔素0.16 mg/kg、維生素C 77.4 mg/kg、磷195 mg/kg、鈣66.5 mg/kg、鎂48.10mg/kg、鐵1.43 mg/kg、錳1.24 mg/kg、鋅1.41 mg/kg、銅7.12 mg/kg、鈉43.0 mg/kg、鉀152.0 mg/kg 和硒0.002mg/kg。
佛手瓜脯用佛手瓜果坯直接加工而成。黃色半透明、方條狀或塊狀(可根據用戶需求定型)糖分均勻、不流糖、不返砂.味甜微酸、略帶水果和佛手瓜特有的清香,口感脆嫩、食之無渣。總糖56一%,水分小於18%,總酸0.48%。

生長環境

1)產地環境條件
①溫度。佛手瓜喜溫不耐寒,但月平均在28℃以上的地方較難越夏;凡是年平均氣溫在20℃左右、夏季各月平均氣溫在25℃左右、早霜來得晚的地區種植時,產量比較高,且可能有塊根發生。
種子發芽最低溫度是12℃,適溫18-25℃。幼苗期的生長適溫為20-30℃,,高於30℃生長受到抑制,但能忍受短期400C高溫。結瓜期要求的溫度較低,適溫15-20℃,低於15℃和高於25℃,授粉和瓜的發育受到影響。低於5℃植株將會受到凍害而死亡。
②光照。佛手瓜為典型的短日照作物,在長日照下不會開花結瓜,這是在我國北方種植時一定要到秋後才能開花結果的原因。也正是因為當開始進人旺盛結瓜時,早霜很快到來,所以產量受到了嚴格限制。
佛手瓜屬於中光性作物,比較耐陰。喜歡中等強度的光照,強光對植株的生長有抑制作用。
③濕度。佛手瓜喜歡較高的空氣濕度。空氣乾燥地區生長勢衰弱,所以,一般在南方、北方的沿海地區生長較好,而在中原和西北的一些乾燥地區生長較差。炎熱季節採取小水勤澆,增加土壤和空氣的濕度,則有利於植株安全越夏和生長。
(2)土壤環境條件佛手瓜對土壤的要求不嚴格,在薪土、壤土、沙壤土上均可生長,但以物理結構良好、肥沃疏鬆、透水透氣性良好的沙壤土為宜。
佛手瓜適宜在微酸性土壤上生長,適宜的pH為5.8一6.8,但在5.5-7.6的範圍內也能適應。在鹽鹼地上栽培時,只要採取防鹼措施,多施有機肥,也能獲得高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