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腦膜外血腫

硬膜外血腫是位於顱骨內板與硬腦膜之間的血腫,好發於小腦幕上半球凸面,十分常見,約占外傷性顱內血腫的30%左右,其中絕大部分屬於急性血腫,次為亞急性,慢性較少。多因頭部受過外力直接打擊,產生著力點處的顱骨變形或骨折,傷及血管所致,故此,膜外血腫最多見的部位是顳頂部,其次為額頂矢狀竇旁,可單側或雙側。

基本介紹

  • 英文名稱:epidural hematoma
  • 就診科室:神經外科
  • 常見病因:顱骨損傷
  • 常見症狀:意識障礙,顱內壓增高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

病因

其形成與顱骨損傷有密切關係,骨折或顱骨的短暫變形,撕破位於骨溝的硬腦膜動脈或靜脈竇,引起出血或骨折的板障出血。血腫開始為新鮮血液和血塊,為時較久形成硬膜外腫,一般於6~9天即有機化現象,由硬膜長入纖維細胞並有薄層肉芽包裹且與硬膜及顱骨粘連。小血腫可以完全機化,大血腫則囊性變內貯褐色血性液體。

臨床表現

1.意識障礙
由於伴發的腦損傷較,傷後原發性昏迷時間較短,出現中間清醒期或中間好轉期較多,傷後持續昏迷者少。
2.顱內壓增高
一般成人幕上血腫大於20ml、幕下血腫大於10ml,即可引起顱內壓增高症狀,常有頭痛、噁心、劇烈嘔吐等,常伴有血壓升高,呼吸和心率減慢、體溫升高。隨著顱內壓增高,患者常有頭疼、嘔吐加劇,躁動不安和四曲線的典型變化,即Cushing's反應,出現血壓升高、脈壓增大、體溫上升、心率及呼吸緩慢等代償性反應,等到衰竭時,則血壓下降、脈搏細弱及呼吸抑制。
3.神經系統體徵
血腫位於運動區和其鄰近部位較多,故中樞性面癱、輕偏癱、運動性失語等常見,位於矢狀竇旁血腫可出現下肢單癱,顱後窩硬膜外血腫可出現眼球震顫和共濟失調。

檢查

1.顱骨X線平片
顱骨骨折發生率較高,大多數顯示顱骨骨折。
2.CT掃描
CT檢查示顱骨內板與腦表面之間有雙凸鏡形成或弓形密度增高影,常伴顱骨骨折和顱內積氣。
3.MRI
血腫呈雙凸形或梭形,邊界銳利,位於顱骨內板和腦表面之間。血腫的信號強度改變,與血腫的期齡有關。急性期,在T1加權像,血腫信號與腦實質相仿。在T2加權像血腫呈現為低信號。在亞急性和慢性期,在T1和T2加權像均呈高信號。此外,由於血腫占位效應,患側腦皮質受壓扭曲,即腦回移位征。與顱骨內極距離增大,腦表面(皮質)血管內移等提示腦外占位病變徵象,得出較明確診斷。

診斷

根據病史、臨床症狀和影像檢查可以確診。

治療

一般來說,硬膜外血腫一經確定,通常需要手術清除。若顱內血腫較小,患者無意識障礙和顱內壓增高症狀,或症狀已明顯好轉者,可在嚴密觀察病情下,採用脫水等非手術治療。治療期間一旦出現顱內壓進行性升高、局灶性腦損害、腦疝早期症狀,應緊急手術處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