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中十哲

畫中十哲

“畫中十哲”指清代婁東畫派的十位畫家。即董邦達高翔高鳳翰李世倬允禧張鵬翀李師中、王延格、陳嘉樂、張士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畫中十哲
  • 職業:畫家
  • 朝代:清朝
  • 含義婁東畫派的十位畫家
概述,簡介,基本信息,各人詳細介紹,董邦達,高翔,高鳳翰,李世倬,愛新覺羅·允禧,張鵬翀,李師中,

概述

簡介

“畫中十哲”指清代婁東畫派的10位畫家。即董邦達高翔高鳳翰李世倬張鵬翀李師中、王延格、陳嘉樂、張士英、柴慎等10位。十哲為婁東派,他們崇古保守的畫風,與“虞山畫派”相依託,即這10位婁東派的畫家,亦兼寫虞山畫派,如李世倬。他們又受“四王”的影響甚大,其主要以臨摹復古為主,但其中也有自出機杼、別故致新的畫家,如高鳳翰高翔等。

基本信息

名稱:“畫中十哲”
組成人員:董邦達、高翔、高鳳翰、李世倬、張鵬翀、李師中、王延格、陳嘉樂、張士英、柴慎
各人詳細介紹請見““畫中十哲”各人詳細介紹”部分。

各人詳細介紹

董邦達

(1699---1769),字孚存,一字非聞,號東山,富陽縣人。雍正元年(1723)拔貢。七年鄉試中式,經刑部尚書勵廷儀保舉,以七品小京在戶部行走。十一年成進士,改庶吉土。乾隆二年(1737)散館,授為編修。次年典試陝西。六年,充順天鄉試同考官,時方修《石渠寶笈》、《秘殿珠林》、《西清古鑒》諸書,命入內廷襄事。旋授中允,充日講起居注官,晉侍講,再晉侍讀學士,直南書房。十二年,授予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遭母喪回籍。服未及闋,詔以素服入直內廷。嗣充會試副總裁,實授禮部侍郎。十八年,主江西鄉試。此後,多次扈從巡幸,充殿試讀卷、經筵講授予、武會試總裁等官,補授予都察院左都御史,署翰林院掌院學士,遷工部尚書,轉禮部,復轉工部,賜紫禁城騎馬。三十四年,以老乞休。是年七月,以疾卒,賜祭葬如例,謚曰文恪。墓在富陽新桐鄉新店村,現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邦達工書,尤善畫。篆隸古樸;山水宗法元人,多用枯筆,而氣勢磅礴,生面別開,乾隆帝為之題志者甚多。乾隆二十三年臘月二十四日,邦達與《紅樓夢》作者曹雪芹宗室敦誠家聚會,談竺論畫,一見如故,曾為曹氏所著《南鷂北鳶考工志》題簽並撰序言,傳為佳話。

高翔

(1688--1753),號西唐,又號樨堂,江蘇揚州人。他也是一生從未做過官。
高翔晚年時由於右手殘廢,常以左手作畫。與石濤金農汪士慎為友。清朝的李斗在《揚州畫舫錄》中有過這樣的記載:“石濤死,西唐每歲春掃其墓,至死弗輟”。意思是說,石濤死後,高翔每年春天都去掃墓,直到死都沒有斷過。從這裡也可以看出他們之間的友誼很深。
高翔除擅長畫山水花卉外,也精於寫真和刻印。他的山水畫取法弘仁和石濤,所畫的園林小景,大多是從寫生中來。金農汪士慎詩集上的小像,就是高翔的手筆,線描簡練,神態逼真。
著有《西唐詩鈔》。

高鳳翰

(1683—1749) 字西園,號南阜,膠州城南三里河村人,父高曰恭為舉人,叔高曰聰為進士。高鳳翰天資聰穎,童年時代就從家中藏書中學到不少東西。後來受當地名儒李世錫的指教,奠定了國學基礎,對其後來在藝術方面的造就有很大的幫助。
19歲那年,高鳳翰參加科考中秀才,次年去濟南參加鄉試,後又兩度赴省,但屢試不中。
後至45歲,高鳳翰方由膠州牧黃之瑞薦舉應“賢良方正”特考,考列一等,授任安徽歙縣縣丞。在官場派系鬥爭中,高鳳翰受誣下獄,經歷了一番磨難。後雖冤案得昭雪,但使他對仕途失去了興趣。
去官為民後,高鳳翰僑居揚州,寄宿佛門僧舍。55歲時,他右手病殘,改用左手舞文弄墨,自號“後尚左手”,刻制“丁己殘入”石章一枚,標誌在丁已年病苦廢右手。他在揚州同“揚州八怪”一班文人十分投契,靠他們資助和自己賣畫,維持了幾年流浪生活。
59歲,高鳳翰返歸故里,8年後病逝。
高鳳翰在文學藝術諸多領域有為人稱道的成就,他的書法,他的繪畫,他的詩作以及他的篆刻和藏硯都值得一提。
高鳳翰的右手書法嚴謹流暢,左手書法上溯魏晉風格,繼承元明筆法,氣韻流動,古趣橫生,被人譽為明清兩朝數百年間以左手擅長書法的,尚無人與之媲美並列。當時能得到其隻字片幅不是易事。
高鳳翰主工花卉山水,宋人雄渾之神和元人靜逸之氣在其作品中同時流露,藝術造詣十分精湛。高鳳翰的畫不拘成法,因而被人歸於“揚州八怪”,也有將他列為“畫中十哲”的。
高鳳翰的詩成名較早,青年時代即負盛名。他的詩頗得明士王士禎的首肯,曾受漁洋遺命為私淑弟子。高鳳翰文思敏捷,一次在兩江總督尹繼善舉行的酒宴上,以雁名題,高鳳翰提筆立就,其中不乏佳句,令友人交口稱讚。他的詩、書、畫、印被人稱為四絕。高鳳翰的藏硯也被人們肯定。高鳳翰的傳世作品有《牡丹竹石圖》軸等,並著有《南阜山人詩集》、《硯史》等書。
高鳳翰在一黑陶罐上的詩刻和畫有三足陶器的《博古圖》花軸因起山東大學考古工作者的注意,後人們按圖上提供的信息往膠州三里河求索,終於發掘出一處重要的古文化遺址。
青島百花苑置有他的雕像。

李世倬

[清](?―1770)字天章,一字漢章、天濤,號谷齋,又號菉園、星厓,別號十石居士、太平拙吏、伊祁山人、清在居士,奉天(今遼寧瀋陽)人,一作三韓(今內蒙喀喇沁旗西南)人,隸籍漢軍正黃旗。如龍子,高其佩(一六七二―一七三四)外甥。官至副都御史。曾任太常,人稱李太常。善畫山水、人物、花鳥、果品,各臻其妙。少隨父宦遊江南,見王翬(一六三二―一七一七)得其講論,後與馬逸游,故宗法純正而筆亦秀雋。其人物,自言得吳道子水陸道場圖而閱之,遂悟其法。其花鳥、果品各種寫意,蓋得諸舅氏之指墨而易以筆,故能各名一家。晚年喜用指墨作人物、花鳥小品,以焦墨細擦,頗得輕重淺深之致。年逾八旬猶能作畫,書小楷。《國(清)朝畫徵錄》、《指頭畫說》、《訊畫閒評》、《墨林今話》、《桐陰論畫》、《熙朝名畫續錄》、《熙朝雅頌集》、《讀畫輯略》、《清畫家詩史》、《八旗畫錄》

愛新覺羅·允禧

(1711-1758),原名胤禧,因避雍正帝諱改為“允”。字謙齋,號紫瓊,亦作紫噊,別號紫瓊崖道人(因得端溪岩石,寶愛特甚,遂以自號)、春浮居士等。清代畫家、書法家、詩人。康熙五十年正月十一出生,母為當時僅為庶妃的漢族女子陳氏(康熙六十一年雍正尊為皇考貴人,乾隆元年進位熙嬪,乾隆二年正月初二卒,享年在40歲以上)。他是康熙第35個兒子,序齒成為了皇二十一子。康熙五十九年,始從幸塞外。雍正八年二月封貝子;五月,即諭以允禧立志向上,進貝勒,這年他只有19歲。雍正十三年進慎郡王,這年他24歲。卒於乾隆二十三年(1758)五月二十一,終年48歲,謚靖。

張鵬翀

字天飛(一作天扉),一字抑齋,號南華、南華散仙,人謂之漆園散仙,嘉定(今屬上海市)人。 雍正五年(1725)進士,官詹事府詹事。
書法蘇軾。愛佳山水,裹糧往游。畫山水師元四家。雲峰高厚,沙水幽深,筆清墨潤,兼有王原祁、王翬之風。詩才敏捷,侍從內廷,命題詠,可應聲立就。作畫亦頃刻能盡數紙。卒年五十八。著南華詩集。 《熙朝名畫續錄、國(清)朝畫徵錄、歸愚文鈔、芝庭詩稿、香樹齋續集、嘉定縣誌、墨林今話、練水畫徵錄、桐陰論畫、畫傳編韻、宋元以來畫人姓氏錄、清畫家詩史》。

李師中

(生卒年不詳),字正甫,一字秦鳳,號 園,清乾隆年間書畫家,高密人。1736年(乾隆元年)進士,入翰林,官御史。工詩,善書畫,與朱文震、高南阜為畫友。書宗二王、有趙孟頫秀逸之氣,流暢沖和。畫山水,峰巒峻峭,山石堅凝,用筆潑辣,皴點奇特。被朱文震稱為“畫中十哲”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