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導謝安紀念館

王導謝安紀念館

王導謝安紀念館坐落在南京夫子廟秦淮河南岸烏衣巷內,是一座展示六朝文化藝術及王、謝兩大家族家世的專題性陳列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王導謝安紀念館
  • 地理位置:南京市秦淮區烏衣巷1號 
  • 開放時間:9:00-22:00
  • 門票價格:8元/人;大成殿、王謝古居聯票32元/人
簡介,王導,謝安,

簡介

王導謝安紀念館坐落在南京夫子廟秦淮河南岸烏衣巷內,是一座展示六朝文化藝術及王、謝兩大家族家世的專題性陳列館。館內有來燕堂、鑒晉樓等建築,陳列了珍貴的六朝時期文物。這裡曾是東吳都城建鄴禁軍的營房所在地,因當時士兵身著黑色服裝,故以“烏衣”為巷名,至今巷內還遺有“烏衣井”一眼。東晉時期,烏衣巷是朝廷達官貴人的居住區。巷內華宅高第,鱗次櫛比。六朝時期的世家大族王謝家族的代表人物王導、謝安即居住於此。唐代劉禹錫曾到此尋訪,寫下了“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千古名篇。

王導

王導(276年—339年9月7日),字茂弘,小字阿龍。琅玡臨沂(今山東省臨沂市)人。東晉時期著名政治家書法家,歷仕晉元帝、明帝和成帝三朝,是東晉政權的奠基人之一。
王導出身於魏晉名門琅玡王氏,早年便與琅玡王司馬睿(晉元帝)友善,後建議其移鎮建鄴,又為他聯絡南方士族,安撫南渡北方士族。東晉建立後,先拜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封武岡侯,又進位侍中、司空、假節、錄尚書事,領中書監。與其從兄王敦一內一外,形成“王與馬,共天下”的格局。
永昌元年(322年),王敦謀反並攻入建康,欲廢元帝而立幼主,因王導不贊同,只得退回武昌。不久,王導受元帝遺詔輔立明帝,遷司徒。“王敦之亂”平定後,進位太保。太寧三年(325年),明帝崩,王導與外戚庾亮等共同輔政。庾亮不聽王導勸諫,執意征歷陽太守蘇峻入京,致使其舉兵反叛。鹹和四年(329年)“蘇峻之亂”平定後,王導駁斥眾人慾遷都的念頭,穩定局勢。此後聯合郗鑒繼續執政,雖與陶侃、庾亮矛盾頗重,但終無大亂。鹹康五年(339年)卒,年六十四。成帝舉哀於朝堂,遣使追謚“文獻”。[1]葬禮規格同霍光司馬孚,為東晉中興名臣之最。
王導善書法,以行草最佳。他學習鐘繇衛瓘之法,而能自成一格,在當時有很高的聲望。有草書《省示帖》、《改朔帖》傳世。

謝安

謝安(320年-385年10月12日),字安石。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東晉著名政治家,名士謝尚從弟
少以清談知名,最初屢辭辟命,隱居會稽郡山陰縣之東山,與王羲之許詢等遊山玩水,並教育謝家子弟,多次拒絕朝廷辟命。後謝氏家族於朝中之人盡數逝去,方東山再起,任桓溫征西司馬,此後歷任吳興太守、侍中、吏部尚書、中護軍等職。
鹹安二年(372年)簡文帝崩後,謝安與王坦之挫敗桓溫篡位意圖,並在其死後與王彪之等共同輔政。在淝水之戰中作為東晉一方的總指揮,以八萬兵力打敗了號稱百萬的前秦軍隊,為東晉贏得幾十年的安靜和平。戰後因功名太盛而被孝武帝猜忌,被迫前往廣陵避禍。太元十年(385年),因病重返回建康,旋即病逝,享年六十六歲,贈太傅、廬陵郡公諡號文靖。[1]
謝安多才多藝,善行書,通音樂。性情閒雅溫和,處事公允明斷,不專權樹私,不居功自傲,有宰相氣度。他治國以儒、道互補;作為高門士族,能顧全大局,以謝氏家族利益服從於晉室利益。[2]王儉稱其為“江左風流宰相。”[3]張舜徽贊其為“中國歷史上有雅量有膽識的大政治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