烙(漢字)

烙(漢字)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漢字,讀音是luò或lào,意思是烙有用器物燙熨,也表示把麵食放在燒熱的鐺或鍋上加熱使熟。出自《莊子·馬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
  • 拼音:luò、lào
  • 常用詞組
  • 詞義:器物燙熨等
  • 筆畫數:10
基本詞義,漢字演變,參考辭彙,詳細註解,常用詞組,相關詞義,古籍解釋,

基本詞義

luò
⑴ ㄌㄨㄛˋ
⑵ 〔炮(
⑶ bake in a pancauterizep俹)~〕見“炮1”。
鄭碼:UORJ,U:70D9,GBK:C0D3
⑸部首:火,筆順編號:4334354251

漢字演變

烙

參考辭彙

bake in a pan cauterize

詳細註解

lào
〈動〉
⑴ (形聲。從火,從各(luò),各(luò)亦聲。“各”意為“十字交叉”,引申為“縱橫交叉”。“火”與“各”聯合起來表示“把生麵餅攤在熾熱的平底鍋上,然後用壓具縱橫交叉地壓麵餅”。本義:把食物放在燒熱的器物上加壓使之熱化熟化)
⑵ 用高溫的金屬燒灼。引申為打上或留下標誌 [brand]
燒之剔之,刻之烙之。——《莊子·馬蹄》
⑶ 又如:烙花
⑷ 在燒熱的鍋內焙烤[麵食] [bake in a pan]。如:烙兩張餅
⑸ 用烙器(燒灼器)或燒灼劑燙 [cauterize]
沙僧只叫:“腳底烙得慌!”——《西遊記》
⑹ 又如:烙鐵
⑺ 另見luò

常用詞組

làobǐng
[Chinese pancake;griddle cake] 稀麵糊做成的薄餅,主要由麵粉(如屬於小麥或蕎麥的)和液體組成,經酵母發酵和在鐵盤中兩面反覆烙成
烙痕
làohén
[brand] 烙印
烙花
làohuā
[bronze designs or patterns on fans,wooden furniture,etc.] 亦稱“燙花”。將鐵扦子燒熱,在竹木用品及家具表面燙烙出花樣圖形的一種手工工藝
烙鐵
làotiě
[soldering copper,soldering iron; welding rod] 古代的一種刑具;燒熱後可以燙平衣服的鐵器,底面平滑,上面或一頭有柄;焊接時熔化焊鑞用的工具
烙印
làoyìn
⑴ [brand]∶燙在人、動物或器物上的火印。多比喻不易磨滅的痕跡
⑵ [brand]∶用火燒鐵在牲畜或器物上燙成痕跡;比喻深刻地留下印象
例:歷史又一次將這教訓烙印在那些願意正視事實的人們的心上

相關詞義

luò
〈動〉
⑴ 灼;燒烤 [burn]
鞭、烙之數,風烙三十者鞭三百,烙五十者鞭五百。——《遼史》
⑵ 又如:炮烙(古酷刑
⑶ 另見lào
外科手術器械之一,見《瘡瘍經驗全書》。較早的外科器械烙,多是鐵製成的,自隋唐以後,制烙的材料得以不斷改進,由常用的鐵釘、鐵篦等鐵器發展到了銀烙匙、金烙鐵等多種金屬材料。套用範圍也逐漸擴大,由單純的瘡瘍切開排膿到瘤腫切除,止血等多種用途。眼科烙的套用,正是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目科正宗》所記載之烙系由全銅製成,長約四寸。胬肉攀睛割治後,以烙烙之,以防止其復發。亦用於烙治瞼弦赤爛、胞肉膠凝等症。該烙的特點為製作工藝精細,操作更為方便。
lào
【動】用燒熱的金屬工具熨燙,使衣物等平整或在物體上留下標記:~衣服、~花、~印
【動】把食物放在燒熱的鐺或鍋上燙熟:~餅、~鍋貼
luò
炮烙(páo luò)【動】相傳是商紂王所用的一種酷刑。用炭燒銅柱使燙,讓被懲罰的人在銅柱上爬行。後指用燒紅的鐵烙人。如,“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縮手,臉色同時變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燭台,只是失神的站著。”(魯迅《祝福》)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盧各切《集韻》《韻會》《正韻》歷各切,𠀤音洛。《說文》灼也。《廣韻》燒也。《史記·殷本紀》有炮烙之法。《莊子·馬蹄篇》燒之烙之。
《增韻》火針曰烙。
音閣。《史記·殷本紀注》索隱曰:烙,一音閣。◎按字彙正字通俱云:又音格。當因閣有格音而誤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