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公柵欄

滕公柵欄

明初北京平則門外二里溝,有一處方圓約二十畝的地方,明朝初期被賜給開國重臣滕國公孟善作為私人花園,因為用柵欄圍著,人們便稱這裡為“滕公柵欄”。後來成為西方傳教士在東方安息的一個最為集中的所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滕公柵欄
  • 所在 :北京市西城區
  • 分類 :古墓葬
  • 時代: 明至清
基本信息,介紹,歷史緣由,墓地,紀念利瑪竇們,文物保護單位,墓碑,

基本信息

滕公柵欄位於中國北京平則門外二里溝,有一處方圓約二十畝的地方,明朝初期被賜給開國重臣滕國公孟善作為私人花園,因為用柵欄圍著,人們變成這裡為“滕公柵欄”。後來成為西方傳教士在東方安息的一個最為集中的所在。
滕公柵欄

介紹

滕公柵欄
中華人民共和國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利瑪竇和外國傳教士墓地

歷史緣由

依照明朝的慣例,客死中國的傳教士必須遷回澳鬥神學院墓地安葬。1610年5月利瑪竇病逝於北京後,其他傳教士和利瑪竇受洗的教徒都希望可以得到皇帝的恩準,讓利瑪竇安葬於北京,籍此來認可教會和天主教在中國的合法存在。為此,耶穌會士龐迪我神父(DidacedePantoja)向萬曆皇帝上呈奏疏,希望能破例賜地埋葬利瑪竇。
雖然朝廷中有人反對,但該事在內閣大學士葉向高等人的多方努力下,還是很快得到了萬曆皇帝的照準。1611年,由徐光啟主持,皇帝賜物利瑪竇安葬於平則門外二里溝的滕公柵欄,教會無需付款便可擁有這份產業。

墓地

自利瑪竇入葬於此後,清朝相繼有鄧玉函(JoannesTerrenz,日耳曼籍,其出生地在今瑞士境內)、羅雅谷(GiaconoRho,義大利)、龍華民(NicholasLongobardi,義大利)、湯若望(JohannAdanSchallvonBell,德意志)、南懷仁(FerdinandVerbiest,比利時)、郎世寧(GiusppeCastiglione,義大利)等著名傳教士、科學家、工程師、畫家安葬在此。至19世紀末,安葬於“滕公柵欄”的歐洲傳教士已逾百名。

紀念利瑪竇們

包括義大利前總統斯卡爾法羅,法國前總統德斯坦,比利時前首相德阿納在內的很多國家元首、外交使節、外國留學生和學者教授經常來此拜謁
滕公柵欄
歷史學者餘三樂在利瑪竇畫像前說,“蜜蜂本意是覓食,但它傳播了花粉,這正是我們紀念利瑪竇們的原因。”

文物保護單位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外國神父被迫撤離了中國,柵欄墓地由中國教會人士管理,公墓被遷往海淀區西北旺鄉。1954年,北京市委出資10萬元購買了除教堂以外的所有建築,以籌建北京市委黨校。墓地內的墓碑,除利瑪竇、湯若望、南懷仁三塊依照國務院宗教事務管理處指示在原地保留,龍華民等三尊石碑移至教堂後院外,其它教士教民的遺骨碑石,全部遷往海淀區西北旺鄉的16畝新開墓地。文化大革命期間,墓碑被平埋於地下讓其“永世不得翻身”。1973年,馬尾溝教堂被拆,墓碑無人照管。1978年10月,鄧小平、李先念等五位中國中央領導"批准"重修利瑪竇墓。1979年後墓地得到了修復,並列入了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墓碑

利瑪竇墓現位於北京西城區阜成門外的北京行政學院院內。
滕公柵欄
如今公墓東邊墓碑數十塊。西邊有墓碑三塊:面向墓穴,中間為利瑪竇,左右首分別為湯若望南懷仁。利瑪竇的墓碑上刻著“耶穌會士利公之墓”,有拉丁文中文兩種文字:“利先生,諱瑪竇,號西泰,大西洋意大呈亞國人。自幼入會真修,明萬曆壬午年航海首入中華行教。萬曆庚子年來都,萬曆庚戍年卒,在世五十九年,在會四十二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