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學

河海大學

河海大學(Hohai University),簡稱“河海(HHU)”,位於江蘇省會南京市,是以水利為特色,工科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教育部直屬,教育部水利部國家海洋局江蘇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首批具有博士、碩士、學士三級學位授予權的單位,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建設以及設立研究生院的高校,是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和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高校。

河海大學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15年創建於南京的“河海工程專門學校”,是中國第一所培養水利人才的高等學府。1924年與國立東南大學工科合併成立河海工科大學,1927年併入國立第四中山大學,後更名為國立中央大學、南京大學。1952年南京大學水利系、交通大學水利系、同濟大學土木系水利組、浙江大學土木系水利組以及華東水利專科學校合併成立“華東水利學院”。1960年被中共中央認定為全國重點大學。1985年恢復傳統校名“河海大學”。

根據2019年4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學校在南京市常州市設有西康路校區、江寧校區和常州校區,占地面積近2580畝;開設56個本科專業;有教職工3433名,各類學歷教育在校學生51499名,其中研究生17142名,普通本科生19841名,成人教育學生13052名,留學生1464名。

基本介紹

基本信息,知名校友,歷史沿革,辦學條件,院系設定,師資力量,教學建設,學科建設,學術研究,科研平台,科研成果,學術資源,文化傳統,學校標識,精神文化,學校領導,現任領導,歷任領導,校園環境,綜述,校區分布,知名校友,

歷史沿革

  • 老河海時期
1915年,時任農商總長兼全國水利局總裁的張謇主持創立河海工程專門學校,由黃炎培任學校籌備主任,3月15日正式開學,由許肇南任第一任校長,被中國水利界公認是理論和實踐上貢獻最大的近代水利專家李儀祉任學校教務主任。這是中國第一所專門培養水利技術人才的高等學校,隸屬於全國水利局並報教育部備案。
河海大學歷史沿革圖河海大學歷史沿革圖
1924年,河海工程專門學校與併入的國立東南大學工科成立河海工科大學,仍隸屬於全國水利局,茅以升任首屆校長。
1927年6月,河海工科大學國立東南大學等校合組為國立第四中山大學(1928年改稱國立江蘇大學江蘇大學國立中央大學),河海工科大學全部學生以及圖書器材併入工學院土木科(1928年改為土木系),部分教師繼續應聘任教,其中盧恩緒為工學院院長,張謨實為土木系主任。中央大學工學院土木系下設水利組,1937年6月成立水利系,但此后土木系水利組仍繼續存在。
1939年,中央大學成立工學研究所,其中土木工程部下設水利工程組。
1941年,水利組劃歸水利系。
1949年5月,成為南京大學工學院水利系。
1915年3月15日開校典禮1915年3月15日開校典禮
  • 華東水利學院時期
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南京大學工學院水利系、交通大學水利系、同濟大學土木系水利組、浙江大學土木系水利組以及華東水利專科學校水利工程專修科合併成立華東水利學院。建院初設水文、水利土壤改良、水利發電和水工結構等4系。
1953年,廈門大學土木系水利技術建築專業、山東農學院農田水利系、淮河水利學校水利工程專修科併入。
1955年,華東水利學院的水利土壤改良專業與武漢水利學院的水道及港口水工專業對調。
1960年,學校被中共中央確定為全國重點高校。
1960-1980年,學校開設海軍陣地工程和軍港建築專業,培養海軍高級專門人才。
1952年華東水利學院校門1952年華東水利學院校門
  • 新河海時期
1985年,華東水利學院更名為河海大學,恢復了“河海”傳統校名,鄧小平親筆題寫校名。水電部常州機械製造職工大學和常州電力機械廠劃歸河海大學領導管理。
1996年11月,河海大學被國家教委審批為首批“國家工科基礎課程教學基地”。
1997年12月,河海大學入選第二批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名單。
2000年6月,河海大學常州分校更名為河海大學常州校區。學校由水利部劃轉教育部管理。
2002年6月,學校根據教育部通知,成立河海大學研究生院,撤銷河海大學研究生部。
2005年,學校以優秀的成績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
2008年,經教育部批准實施“優勢學科創新平台”建設。河海大學與江蘇大業投資有限公司、無錫市大業房屋建設開發有限公司合作舉辦全日制普通本科獨立學院-河海大學文天學院
2009年11月,教育部江蘇省人民政府共建河海大學,河海大學成為江蘇省第四所教育部、江蘇省共建高校。
2010年,教育部和國家海洋局合作共建河海大學等17所教育部直屬高校,學校成為全國首批61所“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實施高校之一。
2012年,學校與武警水電部隊簽訂培養協定,為國家培養抗洪搶險專業技術人才。
2017年9月,河海大學入選國家首批“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單。11月,學校獲評第一屆全國文明校園榮譽稱號。
河海大學河海大學

辦學條件

院系設定

根據2019年4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學校設有水文水資源學院、水利水電學院、港口海岸與近海工程學院、土木與交通學院、環境學院、能源與電氣學院、計算機與信息學院、機電工程學院、物聯網工程學院、力學與材料學院、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農業工程學院、海洋學院、理學院、商學院、企業管理學院、公共管理學院、法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外國語學院、體育系等專業院系和大禹學院(拔尖人才培養學院)、國際教育學院、遠程與繼續教育學院,開設56個本科專業。
學院專業名稱
水文與水資源工程、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水務工程
水利水電工程
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
土木工程、交通工程
環境工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環境生態工程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自動化、能源與動力工程、新能源科學與工程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
工程力學、材料科學與工程
地理信息科學、地質工程、測繪工程
河海大學農業科學與工程學院
農業水利工程、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
海洋科學、海洋技術
數學與套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套用物理學
工程管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財務管理、工商管理、市場行銷、會計學、人力資源管理、電子商務、國際經濟與貿易、經濟學
勞動與社會保障、廣播電視學、播音與主持藝術、土地資源管理、社會學
法學
思想政治教育
英語、法語
水利土木類(水文與水資源工程、水利水電工程、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土木工程)、工程力學(徐芝綸班)
機械工程、金屬材料工程、工業設計、能源與動力工程、數字媒體藝術、機器人工程
通信工程、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科學與技術、物聯網工程
河海大學企業管理學院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國際經濟與貿易、會計學、工商管理

師資力量

根據2019年4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學校有教職工3433名,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1401名,博士生導師535名;有中國工程院院士2名,雙聘院士16名,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7名,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7名,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5名,“國家級教學名師獎”獲得者3名,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7名,“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9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入選者23名,教育部科技委學部委員2名,江蘇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0名,入選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等省級人才計畫培養對象逾300人次;國家級教學團隊2個,江蘇省“青藍工程”優秀教學團隊2個。
專職院士吳中如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超(中國工程院院士)
雙聘院士錢正英(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思敬(中國工程院院士)、盧耀如(中國工程院院士)、梁應辰(中國工程院院士)、汪集暘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厚群(中國工程院院士)、陸佑楣(中國工程院院士)、張耀明(中國工程院院士)、茆智(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圭白(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浩(中國工程院院士)、符淙斌(中國工程院院士)、周豐峻(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建雲(中國工程院院士)、謝禮立(中國工程院院士)
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疏浚教育和研究教師團隊(倪福生)
國家級教學團隊:力學教學基地團隊(王慧民,2007)、水文與水資源教學團隊(芮孝芳,2008)
“國家級教學名師獎”獲得者:趙振興、王慧民、武清璽
江蘇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武清璽、芮孝芳、陳元芳、黃振平、曹平周、朱昌平、顧沖時

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根據2019年4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有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3個,國家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學科專業5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4個,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13個,江蘇省“卓越工程師(軟體類)教育培養計畫”試點專業5個,江蘇省品牌專業5個,江蘇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2個,江蘇省級實踐教育中心2個;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9門,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12門,教育部來華留學英文授課品牌課程3門,江蘇高校省級外國留學生英文授課精品課程14門,江蘇高校省級外國留學生英文授課培養課程7門。
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水文與水資源工程、水利水電工程、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土木工程、環境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工程力學、能源與動力工程、通信工程、農業水利工程、新能源科學與工程、物聯網工程
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機械工程
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力學與水工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力學實驗教學中心、水利工程實驗教學中心、水利學科專業實驗教學中心
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常州寶菱重工機械有限公司、廣州周立功單片機發展有限公司、江蘇國光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中交第三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
國家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學科專業: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土木工程、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
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水資源與現代水利、中華水文化、力學與工程、當今環境熱點問題、走近地下水、水利類專業導論、水利史六講、組織的奧秘、統計與生活
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水力學、海岸動力學、理論力學、彈性力學及有限單元法、結構力學、水文統計、工程水文學、水電站、水工建築物、水輪機、電力工程、土力學
江蘇省品牌專業:水利水電工程、環境工程、工程力學、土木工程、物聯網工程
江蘇省“卓越工程師(軟體類)教育培養計畫”試點專業:物聯網工程、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自動化
江蘇省級實踐教育中心:電力能源實踐教育中心、常州移動物聯網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江蘇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力學實驗教學中心、水利工程實驗教學中心、物理實驗教學中心、電工電子實驗教學中心、電子信息技術實驗教學中心、機械基礎實驗教學中心、經濟與管理實驗教學中心、計算機基礎實驗教學中心、測繪實驗教學中心、工程材料實驗教學中心、土木工程實驗教學中心、工程訓練中心
  • 教學成果
根據2019年4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學校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10項、省級教學成果獎73項。2018年,河海大學三項成果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覽表
項目名稱獲獎時間等級
現代化教學技術的研究及其套用
1989年
優秀獎
“水力學”課程建設與改革
1993年
一等獎
“結構力學”課程整體改革
1993年
二等獎
《岩石力學》(教材)
1997年
二等獎
水力學課程建設與改革實踐
2001年
二等獎
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2005年
二等獎
標準明確、過程控制、評價合理、持續改進的本科教學質量管理體系構建與實踐
2009年
二等獎
研究生創新中心建設研究與實踐
2009年
二等獎
面向行業需求,引領專業發展,培養一流水利水電人才的創新與實踐
2014年
二等獎
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依託優勢學科的環境類人才培養創新與實踐
2014年
二等獎
服務綠水青山,深化產教融合,水利林業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創新與實踐
2018年
二等獎
構建國際實質等效水利類專業認證體系,引領中國特色水利類專業的改革與建設
2018年
二等獎
建‘三優一高’教學資源,創‘三位一體’培養模式,造就工程力學創新人才
2018年
二等獎

學科建設

根據2019年4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河海大學是國家首批授權授予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的高校之一。學校2個學科入圍一流學科建設名單。5個學科進入ESI世界排名前1%;有1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7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2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培育點,15個一級學科省級重點學科;15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共有43個學位授權點,其中16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8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含一級博士點)、5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2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別授權點,其中工程碩士包括19個工程領域。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農業工程、軟體工程、水利工程、土木工程、力學、環境科學與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氣工程、工商管理、管理科學與工程、社會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海洋科學
  • 重點學科
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水利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
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水利工程
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工程力學、岩土工程、水文學及水資源、水力學及河流動力學、水工結構工程、水利水電工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培育點:環境工程、技術經濟及管理
  • 學位授予目錄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力學、電氣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農業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軟體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社會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海洋科學、測繪科學與技術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哲學、理論經濟學、套用經濟學、法學、政治學、社會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學、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數學、地理學、海洋科學、地質學、統計學、力學、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交通運輸工程、農業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軟體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心理學、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船舶與海洋工程
專業學位授權點:金融碩士、套用統計碩士、國際商務碩士、資產評估碩士、法律碩士、社會工作碩士、翻譯碩士、工程碩士(機械工程、材料工程、動力工程、電氣工程、電子與通信工程、控制工程、計算機技術、軟體工程、建築與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測繪工程地質工程、交通運輸工程、農業工程、環境工程、工業工程、工業設計工程、項目管理、物流工程)、工商管理碩士(MBA)、公共管理碩士、會計碩士、工程管理碩士、圖書情報碩士
  • 學科評估
2017年12月,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公布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學校水利工程學科獲評A+。土木工程和環境科學與工程2個學科位列A類,馬克思主義理論、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3個學科獲評B+,力學、農業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社會學5個學科獲評B,電氣工程等5個學科獲評B-。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根據2019年4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學校有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1個,9個國家級以及省部級重點實驗室,18個國家級以及省部級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6個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基地,江蘇省高校協同創新中心4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群體1個,“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畫”創新團隊5個,“江蘇高等學校優秀科技創新團隊”6個、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創新團隊2個,江蘇省“雙創計畫”團隊3個,“青藍工程”科技創新團隊8個,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資助計畫”創新人才團隊1個。
河海大學部分科研機構列表
類別名稱
淺水湖泊綜合治理與資源開發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海岸災害及防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岩土力學與堤壩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南方地區高效灌排與農業水土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
水安全與水科學協同創新中心
其他省部級研究機構

江蘇省交通基礎技術工程研究中心
江蘇省岩土工程技術工程研究中心
江蘇省循環經濟工程中心
江蘇省水災害監控與決策支持系統工程中心
東部資源環境與持續發展研究中心
江蘇省輸配電裝備技術重點實驗室
江蘇省高校特種機器人技術重點實驗室
江蘇省大型工程地基基礎穩定性與安全監控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江蘇省建築物裂縫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江蘇省水工新材料及防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江蘇省非常規水源開發及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江蘇省配用電與能效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淮河研究中心
水利經濟研究所
水利部水工金屬結構安全檢測中心
水利部水庫移民經濟研究中心
水利部人力資源研究院
水利政策法制研究與培訓中心
江蘇省水資源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
江蘇企業國際化發展研究基地—江蘇省決策諮詢基地
教育部城市環境與可持續發展聯合研究中心
水利部水力發電工程重點實驗室
水利部結構力學與水工結構工程重點實驗室
水利部岩土工程重點實驗室
水利部機電控制及自動化重點實驗室
水利部河口海岸工程重點實驗室
水利部節水園區
江蘇省高校協同創新中心
水安全與水科學協同創新中心
沿海開發與保護協同創新中心
重大基礎設施安全保障協同創新中心
‘世界水谷’與水生態文明協同創新中心
國際合作科研機構

中德水資源研究所
中港水利建設3S技術套用聯合實驗室
中-荷環境岩土工程合作研究中心
中加瞬變流仿真與控制研究中心
中德海岸工程研究所
中美全球變化與水循環聯合研究中心
中荷水研究中心
市級科研機構
南京市土工合成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常州市數位化製造技術重點實驗室
常州市輸配電及節電技術重點實驗室
常州市感測網與環境感知重點實驗室
南通河海大學海洋與近海工程研究院
校內主要研究機構
新材料新能源研究開發院
高等教育研究所
水文預報研究所
工程水文及水文氣象研究所

科研成果

  • 項目承擔
2018年,學校共有153項申報課題獲批國家自然基金項目立項,獲得經費資助7987.8萬元。其中面上項目78項,青年科學基金項目64項,重點項目5項,其他項目6項。
  • 科研獲獎
2015年,由學校唐洪武主持河海大學為第一完成單位的“複雜河網多目標水力調控關鍵技術與套用”獲2014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7年,學校鞠平主持、河海大學與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等6家單位完成的“支撐大電網安全高效運行的負荷建模關鍵技術與套用”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王沛芳主持的“生態節水型灌區建設關鍵技術及套用”獲2016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2018年2月,學校獲2017年度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一等獎2項。
2019年1月,由河海大學作為牽頭單位的成果獲2018年度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

學術資源

  • 學術期刊
河海大學期刊部是河海大學下設的業務部門,主要負責編輯出版河海大學主辦的6種學術期刊:《河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河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水利水電科技進展》《水資源保護》《水利經濟》、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河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主要欄目有水文水資源與環境、土木工程、水利水電工程、港口航道與海洋工程、機電與信息工程等,入編的資料庫和文摘有:荷蘭《文摘與引文資料庫》(Scopus)美國《劍橋科學文摘》(CSA)美國《化學文摘》(CA)俄羅斯《文摘雜誌》(AJ)波蘭《哥白尼索引》(IC) 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核心庫)(CSCD)、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CAJCED)、中國科技論文統計與分析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文摘等。
《河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是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2018年度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AMI綜合評價”A刊核心期刊,入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17年版),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來源期刊,是《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首批入編期刊。
《水利水電科技進展》主要欄目有水問題論壇、研究探討、工程技術、水管理、專題綜述、國外動態等,被《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中國學術期刊文摘資料庫(CSAD)、荷蘭《文摘與引文資料庫》(Scopus)美國《劍橋科學文摘》(CSA)波蘭《哥白尼索引》(IC)《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等廣泛收錄。
《水資源保護》為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來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國核心期刊、江蘇省一級期刊,被美國《化學文摘》(CA)美國《劍橋科學文摘》(CSA)波蘭《哥白尼索引》(IC)等中國國外重要資料庫收錄,是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來源期刊、中國核心期刊資料庫統計源期刊。
《水利經濟》是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全國水利系統優秀期刊、全國農業系統優秀期刊、江蘇省一級期刊。
  • 館藏資源
截至2015年8月,河海大學圖書館由西康路校區、江寧校區、常州校區3個校區圖書館及各學院資料室組成,圖書館紙質文獻館藏量達300餘萬冊,其中現刊2685種。另有88種電子資料庫。重點收藏有水利水電工程、岩土工程、海洋工程、港口航道工程、海岸工程、水文水資源及環境工程、工程力學等方面的紙質及電子類書刊資料,形成了以水資源綜合開發、利用、保護、發展為特色的文獻保障體系。學校與江蘇省各高校及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等省內外多家科研單位簽訂了共建共享協定。
江寧校區逸夫圖書館江寧校區逸夫圖書館

文化傳統

學校標識

  • 校徽
校徽校徽
河海大學校徽為梅花形圖案。校徽中間的“河海”篆字和白底藍字的整體色系是繼承1915年學校創建時期河海工程專門學校的校徽圖樣和色系,選取河海藍為標準色,體現了河海大學具有大江大海的寬廣胸懷和磅礴氣勢,代表了河海大學緣水而生、因水而為、順水而長的水利專業辦學特色。
篆字圖樣的上方是1985年恢復傳統校名時鄧小平同志題寫的校名標準字,圖樣下方是學校的建校年份“1915”和英文名稱,凸顯了學校悠久的辦學歷史。校徽外圈是繼承1924年河海工科大學時期校徽外圈的梅花瓣形圖樣,象徵河海大學傲雪凌霜、堅韌不拔的崇高品質,梅花是南京市市花,喻示了學校所在地,同時梅花瓣形圖樣與水波浪圖樣暗合,也喻示了學校的辦學特色。
  • 校旗
學校校旗為長方形旗幟,中央印有校名或者學校徽志與學校英文大寫的標準組合,旗面採用學校標準色。

精神文化

  • 校訓
艱苦樸素、實事求是、嚴格要求、勇於探索
1982年,由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河海大學名譽校長嚴愷教授提出。
河海大學校訓河海大學校訓
校訓內涵:“艱苦樸素”是學校在創業和奮鬥歷程中的精神寫照,也是對全校師生員工提出的生活準則,只有能吃苦的人才能在水利水電事業上有所作為。“實事求是”是中國共產黨的光榮傳統,也是在全校科研工作者中倡導的科研態度,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嚴格要求”是對全校師生員工提出的工作標準,就是對待學習和工作要有一絲不苟的嚴謹態度。“勇於探索”是在全校師生員工中倡導的精神風貌,只有不斷探索,克難奮進,才能大膽創新,取得卓越成就。
嚴愷院士曾多次陳述校訓含義:“水利是艱苦的事業,所以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在生活上一定要艱苦樸素。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科學是嚴肅認真的,不能馬虎,所以還要嚴格要求,要有創新精神,才能取得獨特成就。”
  • 河海文化
上善若水,篤學敦行。
  • 河海精神
我飲河海一滴水,我獻祖國一生情。
  • 水利精神
獻身、求實、負責(河海大學90周年校慶溫家寶提出)
  • “三愛”
愛國 愛水 愛校
  • 校歌
《大哉河海奔前程》
鐘靈毓秀石頭城,人才蒸蔚起。
河疏湖蓄水利興,工學昌明時。
橫流浩劫永斷絕,拯救數兆黎。
大哉河海奔前程,毋負邦人期。
普下利物沐群生,智者惟樂水。
乘輦山行乘橇泥,祖述神禹績。
天下有溺猶己溺,此志毋稍馳。
大哉河海奔前程,毋負邦人期。
校歌校歌
  • 校慶日
學校校慶日為10月27日。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名單
黨委書記
校長、黨委副書記
黨委副書記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副校長

歷任領導

河海大學歷任校(院)長簡表 (含1952年前負責人)
校名職務姓名任職時間
河海工程專門學校
校長(主任)
許肇南
1915.1.~1921.9.
河海工程專門學校
代校長
嚴善坊
1921.12.~1922.3.
河海工程專門學校
副校長、校長
沈祖偉
1922.2~1924.7.
河海工科大學
校長
茅以升
1924.7.~1925.8.
河海工科大學
校長
楊孝述
1925.8.~1927.6.
華東水利學院
籌委會主任
劉寵光(兼)
1952.8.~1952.12.
華東水利學院
院長
錢正英(兼)
1952.12.~1955.3.
華東水利學院
院長
馮仲雲(兼)
1955.3.~1958.3.
華東水利學院
院長
嚴 愷
1958.3.~“文革”
華東水利學院
革委會主任
梅 冰
1969.10.~1972. (軍宣隊)
華東水利學院
革委會主任
胡畏
1972.5.~1973.11.
華東水利學院
革委會主任
嚴愷
1973.11.~1979.7.
華東水利學院
院長
嚴愷
1979.7.~1983.12.
華東水利學院
名譽院長
嚴愷
1983.12.~1985.9.
華東水利學院
院長
左東啟
1983.12.~1985.9.
河海大學
名譽校長
嚴愷
1985.9.~ -
河海大學
校長
左東啟
1985.9.~1986.12.
河海大學
校長
梁瑞駒
1986.12.~1993.8.
河海大學
校長
姜弘道
1993.8.~2003.3.
河海大學
校長
張長寬
2003.3.~2009.2
河海大學
校長
王乘
2009.2~2013.9
河海大學
校長
徐輝
2013.9~
歷任黨委書記
校名職務姓名任職時間
華東水利學院
書記
張長高
1952.10~1954.04
華東水利學院
書記
鄧潔
1953.04~1956.06
華東水利學院
書記
汪大年
1956.06~1958.03
華東水利學院
書記
胡叔度
1958.03~1965.05
華東水利學院
書記
趙湘荃
1965.05~1965.10
華東水利學院
書記
梅冰
1970.09~1972.04
華東水利學院
書記
胡畏
1972.05~1983.12
華東水利學院
書記(代)
李法順
1983.12~1985.04
河海大學
書記
李法順
1985.04~1992.09
河海大學
書記
楊景星(代)
1992.09~1993.8.
河海大學
書記
姜弘道
1993.08 ~2001.07
河海大學
書記
林萍華
2001.07 ~2009.02
河海大學
書記
朱拓
2009.2 ~

校園環境

綜述

根據2019年4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河海大學校本部位於南京市鼓樓區,設有江寧校區和常州校區,總占地面積2300餘畝。

校區分布

  • 西康路校區
河海大學西康路校區位於南京市鼓樓區清涼山北麓,占地800餘畝。
河海大學校西康路校區工程館建成後成為江蘇省當時的標誌性建築之一,1959年入選建築工程部建築科學研究院編輯出版的《建築十年-中國人民共和國建國十周年紀念(1949-1959)》圖冊,為華東水利學院時期老建築之一。
  • 常州校區
河海大學常州校區的前身為1986年成立的河海大學機械學院,1996年5月更名為河海大學常州分校,2000年6月更名為河海大學常州校區。
根據2019年4月常州校區官網信息顯示,常州校區地處江蘇省蘇錫常經濟高速發展地區,占地436畝。常州校區設有機電工程學院、物聯網工程學院、企業管理學院和基礎學部;有2個二級學科博士點,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7個二級學科碩士點,4個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授權點,及15個本科專業;有本科生5503人,全日制博碩士研究生667人,留學研究生54人,繼續教育學生5879人,教職工604人;有3個省部級科研平台。
河海大學常州校區河海大學常州校區
  • 江寧校區
根據2019年4月信息顯示,河海大學江寧校區教學區位於南京市江寧開發區,占地面積863畝,學生生活區占地面積134畝,教職工住宅占地80畝,總面積1077畝。江寧校區臨近將軍山、秦淮新河,是南京新時期發展的前沿,並與東南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相鄰。

知名校友

教育界
姓名簡述
中國科學院院院士,原政協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建國後任華東水利部副部長、水利部顧問;195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首批院士
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墨西哥科學院外籍院士
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清華大學教授
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水利水電科學院高工
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長江水利委員會技術委員會主任
中國工程院院士,河海大學雙聘院士,博士生導師
中國科學院院士,河海大學兼職博導
中國工程院院士,曾任國家水電部副部長、能源部副部長
中國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導
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江水利委員會總工程師
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院長、博士生導師
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江委設計院院長
中國工程院院士,“973項目”首席科學家,現任河海大學環境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理事長
中國工程院院士,現為中國地質科學院研究員
中國工程院院士,水道與港口工程專家,高級工程師(教授級)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工程院院士,專家
中國工程院院士,機非金屬材料專家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工程院院士
洪廣文
河海大學海岸及海岸工程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國傑出的冰川與寒區水文學家,國際冰川學會終身榮譽會員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院長,現任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顧問
1997年12月任西南交通大學校長、校黨委副書記,2007年1月卸任
現任南昌大學校長,曾任武漢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世界著名的水文水資源學家,國際水文大會主席
中國著名環境學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副所長
政治界
姓名公職成就
中國共產黨上海發起組13名成員之一
原中央政治局常委
1958年後任水利部部長、水利電力部部長
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原政協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院士
原遼寧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原水利部副部長
原水利部副部長
原水利部總工程師、俄羅斯科學工程院外籍院士
朱熹能
原海軍後勤部副部長、少將
原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主任(副部長級)
李京武
海軍少將
原南京市政協主席
原任水利部副部長
原山東省政協副主席
原武警水電指揮部副政治委員;武警少將
原水利部副部長、部科技委主任、民盟中央副主席
原水利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級)、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黨組書記(副部長級)
原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公室主任、水利部副部長
原江蘇省人民政府副省長
梅錦煜
2002年8月1日被授予少將警銜
原水利部副部長
2007年12月至今為致公黨中央副主席
原北海艦隊副司令員,海軍後勤部副部長,少將
原東海艦隊副司令員,少將
海軍某部司令員,少將
現任水利部副部長
現任水利部黨組成員、總規劃師兼規劃計畫司司長
現任江蘇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成員
現任中共安徽省委常委(副省級)
現任環境保護部黨組成員、中紀委駐環境保護部紀檢組組長;原水利部黨組成員、副部長
江蘇省人大常委會秘書長
江蘇省水利廳廳長
江西省水利廳長
水利部淮河委員會黨組書記、淮委主任
水利部海河委員會黨組書記、海委主任
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
企業界
姓名公職成就
中國國電集團公司黨組書記、總經理等職務,2008年4月離任
中國三峽集團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正部級);十八大中央候補委員;湖北省副省長
國家開發投資公司副總裁、黨組成員
大唐集團總經理、副董事長、黨組副書記黨組副書記;原電監會副主席、黨組成員
湖南拓維信息集團總裁
段紅飆
南京新華海電子集團公司董事長
安徽諾漢人力資源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
全國工商聯副主席,無錫市工商聯主席,紅豆集團有限公司總裁、黨委書記
中國水電顧問集團董事長,總經理,黨組書記,中國水力發電理事會常務副理事長
吳春利
中國能源建設集團黨委常委、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黨組書記、總經理
游贊培
中水珠江規劃勘測設計有限公司黨委書、董事長
蔣建平
大唐集團海外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袁文亞
遠航船用設備有限公司董事長
劉澤剛
北京合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季侃
國電南瑞集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曹國順
三峽發展公司總經理
沈德才
中國電建集團中水電海外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