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學力學與材料學院

河海大學力學與材料學院

力學與材料學院河海大學2009年學科布局調整後新成立的學院之一。其前身可追溯到河海工程專門學校的力學部(開設有“工用力學”、“材料強弱學”、“水力學”、“工用材料”、“材料檢驗”、“水力實驗”等課程)。隨著學校的調整、變遷,歷經教研組、教研室、系、院的變化與發展。

基本介紹

學院簡介,學科專業,師資辦學,發展目標,

學院簡介

1952年組建華東水利學院時設有工程力學教研組、水力學教研組和建築材料教學小組;1960年著名力學家、教育家徐芝綸院士等在華東水利學院創建了工程力學專業,1963年成立工程力學系;1984年由建築材料教研室和鋼筋混凝土教研室組建成立建築工程系;1988年由農水系環境工程教研室、工程力學系水力學教研室等組建成立環境工程系,2002年調整為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1995年由工程力學系、建築工程系、地質及岩土工程系、測量工程系、岩土工程研究所合併成立土木工程學院;2000年建築材料教研室和實驗室從土木工程學院分出成立材料科學與工程系,2006年改為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2009年10月10日,由土木工程學院的工程力學系、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的水力學與流體力學中心組建成立力學與材料學院

學科專業

學院現有工程力學國家重點學科、力學一級江蘇省重點學科、材料科學與工程校重點學科;具有工程力學、土木工程材料2個博士學位授權點,力學、材料科學與工程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材料工程領域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共建水工結構國家重點學科和防災減災博士學位授權點,共建建築與土木工程領域、水利工程領域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設有力學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共建結構力學與水工結構水利部重點實驗室和江蘇省水泥基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學院現有工程力學、材料科學與工程2個本科專業,其中工程力學專業為國家特色專業和江蘇省品牌專業,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為校級品牌專業。建有國家工科基礎課程(力學)教學基地、國家級力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國家級力學教學團隊和江蘇省工程材料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師資辦學

學院現有教職工105名,其中雙聘院士1名、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1名、國家教學名師獎獲得者3名,教授33名,副教授25名,其中博士生導師19名。
結合河海大學的水利特色,力學學科與材料學科形成了“堅持基礎與套用並重、理論與實踐結合,以解決我國重大水利水電工程、土木工程及環境工程中的力學和材料問題為科研目標”的學科特色,通過“211工程”和“985”優勢學科平台項目的建設,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科研水平,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大影響的教學和科研成果。力學與材料相關學科、專業的畢業生受到用人單位的普遍歡迎,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榮獲全國優秀班級一次、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一篇、全國有突出貢獻的工程碩士學位獲得者一名。在徐芝綸院士的領導下,在中國率先開展了有限單元法的研究、套用與推廣,編寫出版了第一本中文有限元著作《彈性力學問題的有限單元法》,為中國的高校、研究機構和工程設計單位培養了最早的一批有限元研究和工程套用人員;徐芝綸院士的《彈性力學》獲得了全國優秀教材特等獎;《水力學》課程建設與改革獲普通高校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擁有“水力學”、“理論力學”、“彈性力學及有限元”、“結構力學”等四門國家級精品課程、“結構力學”國家級雙語課程以及“建築材料”江蘇省優秀課程。科學研研究與社會服務工作緊密結合國家和地方的經濟建設,參與幾乎所有的國家在建和擬建重大水利水電工程相關科研項目,為葛洲壩、三峽、小浪底等水利樞紐,南水北調,天生橋二灘李家峽、拉西瓦、大朝山、水布埡、錦屏、溪落渡、小灣等水電站,潤揚長江大橋、南京捷運等60多個重大工程項目的建設解決了大量的關鍵技術難題,在力學界和工程界享有良好的聲譽。其中“葛洲壩二、三江工程及其水電機組”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高壩壩基岩體穩定性評價及可利用岩體質量研究”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天生橋二級水電站岩質高邊坡穩定分析與治理研究”和“重大水工混凝土結構隱患病害檢測與健康診斷研究”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等。

發展目標

力學與材料學院將秉承徐芝綸院士“學無止境,教亦無止境”的精神風尚,抓住機遇,迎接挑戰,腳踏實地,銳意進取,加強力學與材料學科的交叉,不斷提高力學與材料學科的科研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把力學學科和材料學科建成具有一定國際影響的優勢學科,為實現學校發展的總體目標做出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